关于桥的故事20字【《关于桥的故事》】

更新:03-0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一座桥的十年 看得见的变迁

【编者按】

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闻记者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前进的步伐,记录普通人的追梦故事,从深山“空巢村”的复苏到山水林田的生态变迁,从罕见病少年的大学梦圆到神舟航天员的星辰大海......

“我在现场”栏目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将新华社记者记录的追逐梦想的故事汇聚于此。这些故事讲述的是追梦人不停的脚步,是“中国梦”照进现实的新时代。

↑ 2022年3月28日拍摄的矮寨大桥。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德夯大峡谷两侧的群山中各有一个苗族村落,一名“家庭”,一名“幸福”。10年前,“幸福村”小伙子迎娶对面山上“家庭村”的苗族姑娘,抬嫁妆的队伍要走上整整一天,尽管两村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

据《湖南省志·交通志》记载:“湘西地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呈弧形复背状绵亘于境,千山万壑,群峰壁立,险峻崎岖,羊肠土路,绕溪越岭,时上时下,回绝人寰,登涉艰难……”这一座座山峰、一道道峡谷就是横亘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天险。

在那个时候,对于当地人来说,能够便捷地走亲访友,能够高效地运出去自己家乡的特产,能够随心所欲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是他们难以企及的梦想。

而在矮寨特大悬索桥(以下简称“矮寨大桥”)建成后,“幸福”抵达“家庭”原来需要一整天的行程现在只用几十分钟便可完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埋藏在当地人心中的出行梦想,已经成真。

矮寨大桥不仅仅给“家庭”和“幸福”以及附近的乡、镇、城市人们带来出行的便利,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到2022年,大桥建成通车刚好10年,这也是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与推进的10年。从大桥建设伊始,我就下决心对其进行跟踪报道,点滴记录下这座大桥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及它给湘西带来的变化。

↑拼版照片上图:2021年12月4日在“幸福村”一端拍摄的矮寨大桥;下:2021年12月4日在“家庭村”一端拍摄的矮寨大桥。

矮寨大桥通车之前,湘、渝两地的陆路交通主要依靠319国道。这条路的前身是1937年建成的湘川公路,其在湘西吉首矮寨坡一段的盘山公路回旋盘绕于悬崖峭壁之间,6公里内有13道锐角急弯、26截几乎平行的上下重叠路面,路面最窄的地方不足4米,奇险异常,号称“世界公路奇观”。

↑ 我的同事、前辈龙启云老师曾在1985年拍过一张矮寨苗乡盘山公路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公路奇观”的一角。

这段公路路况奇差,几乎每天堵车,有时一堵就是整日整夜,并时常发生车辆侧翻等事故。但即便如此,每天通过矮寨公路的各种车辆仍达数千辆之多,最多时甚至每天一万多辆,且重载车占7成。

↑ 2011年5月,在矮寨盘山公路用木板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疏导交通。

矮寨大桥刚开始建设时,要克服的困难难以想象,施工难度在世界建桥史上罕见。

面对艰难险阻,大桥建设者们勇敢地挑战“天险”,在深山丛林间挥洒汗水。幸福村和家庭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带着干粮,运渣土、搭钢架、搅水泥,一起参与大桥建设。

↑ 2010年5月20日在索塔上拍摄的大桥地面施工现场

2011年初秋,大桥刚刚完成悬索安装时,我登上施工“猫道”。虽明知安全无虞,但站上去的那一刻,山风劲猛,深沟险壑间云雾翻滚,我还是被吓到,双腿不受控制地开启“震动”模式。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渐渐摆脱恐惧,走向大桥中间,近距离拍摄施工现场。

我想,我就上去拍摄这么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都需要拿出勇气来战胜自己,那些长年累月在距离地面330米的高空工作的建设者们,他们的内心该有多么强大。

那次采访,我拍摄的云雾中初具规模的大桥图片,后来被英国一家刊物用作封面。

↑ 2011年5月2日拍摄的施工中的矮寨大桥。

从2007年开工到2012年建成,4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次往返于长沙与湘西,为的就是记录下这座“云中天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瞬间。终于,2012年3月31日,开创世界建桥史多项先河的矮寨大桥竣工通车。为了记录下这一刻,我提前一天精心做好准备工作: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并在大桥两侧的山坡上实地踏勘,寻找最佳拍摄位置,做好标记。

3月31日凌晨5时,我赶到踏勘选好的拍摄点,以一包泡面当早餐,将一应设备放在路边的长方体水泥墩上,架好相机开始守候日出。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终于,天边云霞尽染,一轮红日穿透晨雾,从群山背后喷薄而出。

↑ 2012年3月31日,即将建成通车的矮寨大桥。

又过了大约2小时,参加竣工仪式的车队才从另一侧桥头缓缓驶来。我所在位置刚好既能拍到通行场景,又可以看到大桥全貌——赶早起床、睡眠不足等辛苦,瞬间烟消云散。

但后来我还是发现自己错失了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大桥通车,对当地人来说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大喜事”和“大新闻”,所以很多老人都身着节日里才会穿的最艳丽的苗服,聚集在离大桥桥头最近的位置观看。我为拍摄大桥全貌,位置靠后,现场又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使得我无法移动,因此没能拍摄到这一画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遗憾。

10年间,矮寨大桥已发展成当地的旅游核心品牌,形成了一个包括路、桥、峡谷、苗寨在内的“矮寨奇观旅游区”。在它周边,一条“U”形的黄金茶谷和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家乐”等,都为苗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 2022年3月31日拍摄的矮寨大桥和盘山公路。

↑ 2021年12月拍摄的矮寨大桥和盘山公路。

10年间,依托矮寨大桥带来的交通便捷,湘西大力挖掘本地特色资源,以发展产业带动增收,终于使这里的苗族群众摆脱过去的贫困生活,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幸福村”和“家庭村”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解读。2021年11月底至2022年3月31日,我两赴湘西对矮寨大桥做报道时,这个故事立刻打动了我,同时两个村的名字也激发了我的灵感:矮寨大桥的建成通车,精准扶贫的实施,不就是让“幸福”走进许许多多苗寨“家庭”吗?

类似的生动、鲜活、有趣故事还有很多。如坪年村的“茶叶媳妇”刘丽晖,幸福村黄勇的“照相摊”,家庭村秧梅开的“苗绣作坊”等,10年前后当地苗族群众感同身受的生活变化,都饱含在他们幸福地讲述中。

于是,以“天堑变通途,‘家庭’连‘幸福’”为主题的多篇报道诞生了。

↑ 2022年3月27日,家庭村村民秧梅开向游客展示介绍苗绣。

1991年出生的家庭村苗族姑娘秧梅开是外地回村创业的一员。她租下舅舅的旧房子,收拾破败的院子,锄掉比人还高的草,办起了农家乐。有时,一场长桌宴就有100多位客人,一个“黄金周”就能收入1万多元。从民间工艺专业毕业的秧梅开还发现了新的商机:游人在村里“玩得开、住得下”,还希望“带得走”。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办了一家苗绣作坊,根据游客需求“订单作业”,一件订单少则一百元,多则七八百元。游客们开心了,大伙儿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 2022年3月28日,幸福村的黄勇在“农家乐”招待客人。

今年38岁的黄勇在矮寨大桥通车当年回到幸福村。起初,他在大桥一头摆了一个照相摊,为参观大桥景观的游客们拍照留念,生意好得出奇。

随着手机摄影功能不断更新迭代,拍照生意逐渐落寞了,不过游客却越来越多。黄勇索性收了摊子,回到家里盖小楼开农家乐。

黄勇的新房子一盖就是5层,一楼是餐厅,二楼全家人住,三到五楼有8间客房。参观完大桥后,游客们在村里继续游玩。黄勇说,一天招待七八桌客人是常事,旅游旺季里一天就有20多桌客人。

如今,家庭村和幸福村早已摆脱了贫困,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村民们对今后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底气。

2022年3月底采访村民采摘“黄金茶”时,一位名叫“石满姐”的苗族婆婆对我说:“我70岁了,还可以在屋门口采茶,一天摘个两三斤,可以卖两三百块钱。不忙时,我就和寨子的十多个人跟着旅行社去旅游,去南京看长江大桥,去北京看天安门,还去了好多地方,高铁、地铁都坐了。通桥后方便得很,赶上这个好日子,我们是幸福村的幸福人。”

10年前,这样的生活只存在于梦想中。大桥让世界变小了,把苗寨变大了,10年来发生在湘西的动人故事还很多。1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这里的群众战天险、壮产业,将奇峰峭壁变景观,在险势中谋优势,摆脱了过去贫困的生活。

对于我来说,记录一座大桥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的变迁的梦想依然在持续,在今后的报道中,我也许就要从石满姐婆婆的故事出发,见证着他们追逐新梦想的脚步!

监制:郑卫 费茂华

统筹: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赵众志

编辑:侯俊 卢烨 蔡湘鑫 程婷婷

桥与闸的故事

河水悠悠,桥跨两岸。从古桥到新桥,林立于大运河上的桥闸不胜枚举。这一座座桥闸,也在大运河延绵千年的繁华烟火中,见证着国脉的世代赓续与民族的璀璨文明。它们不仅是一座桥、一道闸,更是一个个城市地标与文化符号。

望古桥 饱览时光的故事

扬州瘦西湖,是大运河沿线园林景观的“代表作”。《清代瘦西湖名胜图》《瘦西湖名胜图志》中收录有长堤春柳、篠园花瑞、春流画舫、春台祝寿、平流涌瀑、四桥烟雨、卷石洞天、香海慈云、西园曲水等。而瘦西湖上的五亭桥因为秀美,自清末起就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作为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五亭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桥”,这座横跨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古桥,仿佛是一位黄袍加身的贤者,静静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为何说“黄袍加身”?这与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有关。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那“工”字形的桥面,五个亭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桥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特殊的明黄色瓦面,这种黄色,在古代有着别样的含义,代表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细细欣赏,此桥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文化使者,为世人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采。

傍新桥 运河两岸焕新颜

脚下是沧桑的石板,眼前是河水澹澹,身侧东环路上新建的斜港大桥上车水马龙……新桥傍古桥,站在玳玳河边,一眼望千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千百年前的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位于苏州城东南玳玳河水道之上的宝带桥更是运河文明的遗珠。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之一,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53孔的宝带桥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留下诗句:“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是苏州最美的运河地标。

如今沿着运河绕过半座苏州城,寒山寺旁的枫桥虽为清代重建,却依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感怀历史。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古刹钟声依旧,运河两岸早已焕了新颜。

过船闸 见证中国式现代化

在古老的运河之上,有时候桥即是闸,闸即是桥。它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最现代的。时至今日,大运河江苏段仍然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它相当于10条高速公路的货运量,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推动作用,支撑着沿线的可持续发展。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东部的南水北调,推动中国南北地区的均衡发展,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

跨越长江向北,运河水面愈加宽阔。大运河与淮河在淮安交汇,留下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诸多故事。作为古代漕运的枢纽城市,大运河成就了淮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而从历史走来的淮安船闸如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京杭大运河上船舶通过数量最多的船闸,每天约有400艘货船、15个船队由此通过,年船舶通过量约3.1亿吨。

作为京杭大运河上一个重要节点船闸,向南或向北的船舶都会经过于此。向北的船舶经过船闸后往洪泽湖方向去往河南、安徽等地,北上可抵达宿迁、徐州,山东等地;向南的船舶可以南下进入长江,也可以前往太仓港等长江港口,将船上的集装箱转运到大船,然后出海。

淮安船闸由3座船闸组成,正常情况下,淮安船闸上下游水位相差3米,船舶过一次闸需要30分钟。淮安船闸每天如此循环往复,365天一天不停,保障着京杭大运河航运畅通。最年轻的3号船闸,建设于2000年9月,2003年7月通航,采用了当时内河船闸建造的所有先进技术,并拿到了鲁班奖。这座建筑奇迹见证着千年运河水从古代中国流向现代文明。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为沿岸城市带来丰厚的资产——位于江苏镇江的京口闸遗址被埋地下数十年,曾是江南运河第一闸;淮安的古板闸摇身一变遗址公园,成为运河边又一网红打卡点;绝险之处的清江闸遗址,穿越漫长复杂的时空向世人诉说着人类善用自然衍化文明的聪慧;河北沧州的捷地水利枢纽,至今依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等水利功能;位于运河北首通州北运河上的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和杨洼船闸,实现了大运河京冀段水路通航,让特色旅游火出了圈……运河上形形的桥闸运载千秋,不断解密河城共生的密码,在人来人往的烟火气中,演绎着大运河畔的新故事。大运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运输、水利、环保、文旅方面,更深入到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中。新桥傍古桥,一眼望千年。在历史风雨中流淌至今的运河水,正迎着阳光,奔涌向未来。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曲经纬

流程编辑:U072

追光记|桥

文/董光强

“你吃过荔枝吗”

“没有”

“我给你买荔枝吃”

“不用了”

“为什么”

“你的钱也不是天上刮来的呀”

这两天,被一段视频戳中了泪点。来自云南山村的9岁男孩崔思敏和弟弟崔思锐参加山东卫视《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现场与主持人的对话、立志当语文老师“让身边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让现场观众和无数网友“破防”。

视频加载中...

桥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具有艺术表达、能够彰显文化底蕴。自古至今,有不少关于桥的典故和诗篇。就连过桥米线,都有关于金榜题名书生和贤惠妻子的传说。

桥的本质在于连接、在于沟通、在于抵达。诸多意象和象征意义的桥,有很多载体。比如崔思敏小朋友喜欢的诗词、比如极致表达的纪录片。9月14日,大型考古纪录片《大汶口》开播仪式举行。这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继《城子崖》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将和明年推出的其他作品构成《礼出东方》系列。这架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更加清晰展现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大汶口》共分《惊世发现》《文明曙光》《远古图景》《巧夺天工》《礼出东方》等5集。舌尖上的大汶口有哪些想象不到的美食?5000多年前的山东大汉,身高一米九?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陶器数量迅速增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能在这座“文艺桥梁”中找到答案。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离不开桥。总会有那么几座桥,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比如,青岛有建在海面上的木质栈桥、聊城有二十一孔桥,杭州则有充满浪漫色彩的西湖断桥。

杭州是最近的一个高频词汇。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于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让这座网红城市再次吸引了全球目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会三个吉祥物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其中“宸宸”头顶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图案。亚运会也像一座桥、一扇窗,让世界各地的人走进杭州、了解中国。

透过这座“桥”,我们看到:火炬手们执炬奔跑,传承千年梦想,传递美好期望。各行各业优秀代表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前行。比如,2019年感动全网的“挡刀女孩”崔译文,如今已经成为宁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民警,在宁波站完成火炬接力后,她马不停蹄参加亚运志愿者培训。

透过这座“桥”,我们见证:山东92名体育健儿参加25个大项82个小项的比赛,老中青搭档将在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其中,既有陈梦、孙一文、刘诗颖、孙梦雅、杨浚瑄等奥运冠军,也有冯彬、李越宏、张博文等世锦赛冠军,还有王一淳、马振霞、姜志超等新生力量,13岁的滑板运动员崔宸曦还是本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队员。

生活难免磕磕绊绊,成功也不可能“速成”。我们身边不乏“索桥”,需要我们多一份勇敢,凌空穿行;也有“浮桥”,需要我们多一份智慧,借助浮力支撑;但更多的是飞架两岸的“梁桥”,我们要坚定信心,发现其中融合的力与美、把握挑战背后蕴藏的机会,只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胆想、科学干,定能踏平坎坷、抵达彼岸。

【关于桥的故事20字【《关于桥的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桥的故事15字,关于桥的故事20字 左右 下一篇:关于桥的故事20字左右(有关桥的历史故事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