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左右)

更新:03-0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广饶文史·民间故事】大王桥

大王桥

大王镇,名字源自阳河上的大王桥,桥两侧的大王东、大王西、大王南诸村,村名亦源自大王桥。关于大王桥名称的由来,至今在当地流传着多种说法,引人无限遐想。

纪念刘邦

相传秦汉之交,刘邦的大将韩信及其军师李左车率兵取燕下齐后,在阳河岸边战略要地屯兵。因阳河水流湍急,往来不便,遂在阳河上自南向北依次修建三座桥,后来分别命名为大王桥、韩桥、李桥,用以纪念刘邦、韩信、李左车的丰功。当地人亦依桥而居,遂成后来的大王桥、韩桥、李桥三村。

纪念刘邦感念水大王

相传阳河上曾有一座唐朝所建的单孔石桥,人们在桥两侧居住繁衍。在一个孟夏之夜,阳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自南向北汹涌而至。村民们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手持灯笼火把,匆匆奔上堤岸察看险情。只见当时桥南河水急剧猛涨,比桥北高出许多,形势危急逼人。人们惊恐万状,纷纷长跪于大堤,向苍天祈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轰然一声巨响,一个黑魆魆的庞然大物自桥下挟涛拍浪、奋力而出,倏忽之间,桥南的水位己骤然跌落,一场可怕的决堤之祸顿时化险为夷。人们不禁奔走相告,以为这是“水大王”感人至诚而造化黎民,于是纷纷焚香祭奠,从此将这座石桥命名为“大王桥”,以示感念。

感德王尧

明永乐四年,王氏祖先由直隶枣强县迁至当地。王氏鼻祖王尧系直隶保定府台之二公子,富才学,精武艺,曾为枣强县知事,奉命带队迁移。王尧生性耿直,行侠仗义。途中,他肩挑担筐,与移民边走边乞讨,成为受爱戴的移民领袖,被移民尊称为“大王”。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在阳河东岸临水而居,村名“王家庄子”。当时,阳河上有一桥,为路人必行之所,当地几名地痞流氓把持此桥,向过往行人索要过桥钱。王尧见此不平,义愤填膺,将地痞流氓痛打后赶走,从此两岸畅通无阻,百姓拍手称快。为感其德,人们将此桥称为“大王桥”。

除这三种说法外,还有人说是古时候有人在此为寇,称为大(dai)王,后来渐渐读成大(da)王,该桥也以此为名;也有人说该桥高大,为阳河众桥之冠,称为“大王桥”。

本文作者:王海荣

内容来源《广饶民间故事》

欢迎投稿

民间故事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的载体,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生活的证明。“广饶发布”民间故事持续征集中,如果您有收集到的广饶县境内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含红色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地方故事、人物故事、地名故事、习俗故事、村名来历、民俗风物、非遗传承故事、民间趣事等)及相关自我创作的故事,欢迎给我们投稿。作品要严密考证,力求客观真实,所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民间传说要注明收集、整理来源,要广为流传的,不得个人随意杜撰。投稿发送邮件至grdz@163.com,邮件标明《广饶民间故事征集》,投稿时须要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等。

联系电话:6660532、18562031520

民间真实故事《孝子桥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年迈体弱,儿子名叫阿福,是个勤劳善良的年轻人。阿福每天早出晚归,靠种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贫,但他对母亲非常孝顺。

有一年,村子附近的小河突然涨水,冲垮了唯一的木桥。村民们过河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阿福的母亲,因为腿脚不便,无法涉水过河。阿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自己动手修一座桥。

阿福白天干活,晚上就带着工具去河边修桥。他一个人搬石头、砍木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村民们看到他的举动,有的嘲笑他异想天开,有的则被他的孝心感动,主动来帮忙。

终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座坚固的石桥建成了。村民们过河再也不用担心,阿福的母亲也能顺利过河去集市了。大家都称赞阿福的孝心和毅力,这座桥也被称为“孝子桥”。

后来,阿福的母亲去世了,阿福依然每天去桥上打扫,仿佛在守护着母亲的记忆。村民们也被他的行为感动,纷纷效仿他,孝敬自己的父母。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当地教育后辈孝顺父母的典范。孝子桥也成了村子里的一座地标,提醒人们不忘孝道。

【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左右)】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桥的民间故事-关于桥的民间故事简短 下一篇: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以内、关于桥的民间故事20字以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