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关于端午节的资料100字】

更新:03-1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网络中国节•端午】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来源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食物

端午节的主要食物是粽子,粽子的核心是大米,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在准备竞渡。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习俗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端午节,一个流传两千多年的“抗疫节”

◎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适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庚子鼠年的端午节,格外引人注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抗疫节。其范围,不仅涉及南方也涉及北方,不仅汉族家家户户过端午节,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也都从古到今庆祝这个节日,甚至韩国也有端午节,更是我国第一个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至少有九种说法。不论哪种说法,无外三个方面。

一是源于浴兰节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二是“恶日”说。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此俗在汉代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三是追念历史人物说,包括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陈临、屈原等。

现代学者又创新了祭祀龙图腾说和端午源于夏至说等。但无论哪种起源,都与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分不开。这从端午节的节事习俗活动中可以看出来。

资料图:福建汉服天下协会志愿者按照古时候端午习俗,为现场观众“沐兰汤”。刘可耕 摄

首先是采插艾叶。百姓将艾叶、菖蒲悬于家门,企盼驱病避邪。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在端午节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其次,拴青、红、白、黑、黄五色丝线,挂荷包、香囊,除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毒害。孩子们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资料图:为迎接端午节的到来,青海省平安驿举办海东市首届河湟香包比赛,共有来自互助、循化、平安、乐都等6个地区的1500余件样式精美、造型独特的手工香包作品亮相。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

第三,端午节还有一个卫生习俗,就是采药浴兰驱五毒,或用容器接端午节夜里的露水,早上洗脸。《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还有采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或直接采挖新鲜的鱼腥草、夏枯草、车前草、地黄、水芹、桑叶等,在端午节饮用。只不过兰汤用于洗浴,凉茶用来饮用。

第四是饮蒲酒、雄黄酒或朱砂酒,或以酒洒喷,以雄黄点小儿额头和耳、鼻等器官,以防毒虫侵入。《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误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从今天的卫生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潇洒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第五,端午节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早在公元2世纪时便流行这种食品了。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其原义不在于祭祀的需要,主要是节令的需要。在汉代的《风俗通义》里关于粽子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往往被学者们忽略。它认为粽子所以用菰叶裹黏米和枣栗等馅,用灰汁煮熟食用是“取阴阳包裹之象也…所以赞时也”。在《齐民要术》中也引述了《风土记》的注说:“粘黍,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这是用阴阳之说解释这种节令食品的象征意义所在。

谭凯兴 摄

农历五月初五,多是夏至前后的节气,恰好是寒气终于消尽,热气达到饱和的仲夏季节,阴阳达到相互裹胁、均匀调和的状态。在这个节令吃用年米做的凉食,可以从中品验到这个节令阴阳相裹的风味。不然的话,人们何不照常做糯饭省时省事,偏要费事耗时去包制各种各样的粽子呢?从这个古老的传统特色看,粽子的发明创造和吃粽子习俗的源远流长,很有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选择相应生活方式的某些科学道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四》中着意介绍了粽子这种食品,可见作为节令美食,还有相当的药膳食品的养生价值。

第六是赛龙舟。据记载,在楚地是为屈原招魂;在吴越地区,龙舟竞渡则是为纪念祭伍子胥或孝女曹娥。龙舟竞渡原本具有的较强的竞技主题。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国汉族还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屈原。但是,在辽、金、清各朝历史上都有端阳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后的八旗将士驰马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无论是赛龙舟,还是骑马射柳,都有强健体魄、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意思。

山东威海:赛龙舟度端午。刘昌勇 摄

所以,上述习俗活动,要么是祛病防疫,要么是吃粽子养生,要么是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如果和现代世界范围防治“非典”“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活动比照起来,完美地保护端午节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端午节文化向往国富民强的优良传统,使端午节为增强各民族人民身心健康发挥巨大的鼓动作用,应该说是件有意义的大事。

中国历史常识: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叫作“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相传是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活的时代,正当一度很强大的楚国开始走向没落和败亡的时期。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在政治上有远见,主张革新,希望楚国能够重新强盛起来。然而他的进步的主张,始终得不到楚王和其他贵族的支持。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破,他感到无比地痛苦,就在这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而死。

自屈原死后两千多年来,人民一直都同情他。每年端午节这天,各地都要划龙船来纪念他。划龙船,是象征当年楚国人民打捞他尸首时的情景。全国各地在这天都要吃粽子。吃粽子,也是对他表示怀念。据说古代楚国人民每年到这天,都要祭祀他,用竹筒装米投到河里,让他享用。也有的说,把这些东西投进河里是喂蛟龙,好让蛟龙吃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后世吃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这天,人们还要喝雄黄酒,家家门口还要插上艾叶和菖蒲草。古代人认为艾叶和菖蒲草有辟邪的作用,屈原是被代表邪恶的奸臣所陷害,插上这些东西,不但是一种怀念屈原的表现,而且是一种避邪降恶的象征。(王业猷)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关于端午节的资料10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佳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名句 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有可能的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