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佳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名句

更新:03-1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收藏!这些有关端午的经典诗文,太好听

端午这天

小孩儿都唱着什么儿歌 ?

唐朝人划龙舟时

靠什么来决定胜负 ?

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藏在古往今来的诗文佳句 里了!

一起来听

中国之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 的诵读和解析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经典声音之韵

回味一首童谣

儿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

诵读:王艺 解说:苏扬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自古,端午节有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 等习俗。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炎热,蚊虫苍蝇孳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

而到了端午节时节,阳光最为炽热,古人就用“天中五瑞”——即五种植物:菖蒲、艾蒿、石榴花、蒜头 和龙船花 来驱逐各种毒害。

菖蒲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端午节那天凑齐“天中五瑞”不是件容易事儿,更多的人家将菖蒲、艾蒿 用红纸绑成一束悬挂在门上。这也是俗语“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由来。

围观唐朝人划龙舟

《竞渡歌》

(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竞渡”就是赛龙舟。

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朝人创造了“锦标” 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

浸龙舟水 ,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人们把端午前后下的雨水称之为龙舟水,认为它可以带来吉祥安康。

每当端午下雨的时候,有孩子的人家,会让孩子的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 ,祈求孩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跟着陆游看江南习俗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公元1195年的端午节,71岁的陆游在家乡绍兴乡村隐居,此时的他已经被罢官数年。在这首《乙卯重五诗》里,陆游详细记录了南宋时期江南乡村的端午节习俗 。

因为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重午。

这一天,五月月令之花——石榴花 已经开满了枝头,天真浪漫的少女们争先把石榴花簪在头上,而小伙子们则把艾草插在帽子上。大家忙着采药、配药,为的是祈求一年平安。

石榴花

你的家乡有哪些端午习俗?

你还知道哪些跟端午有关的诗文佳句?

一起分享吧!

6首端午节古诗词,一起邂逅诗人笔下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洗草药水、祭祖、吃龙舟饭、食粽子、薰苍术、放纸鸢、系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今天分享6首端午节古诗词,一起邂逅诗人笔下的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这是文秀笔下的端午。这首诗通过描述端午的由来,感叹浩渺的降水也难以洗去屈原的冤屈,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爱国诗人的同情,也表达了昏君奸臣的鞭挞。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龙舟争渡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载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岂能回还?

国破身亡如今还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张耒这首《和端午》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这首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苏轼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

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

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

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一,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李隆基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显示出节庆时人们欢乐祥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请赠我一枝艾草。

那些老朋友无法见到,新朋友也远在万里之外。

我时刻怀着炽热的报国心,但鬓发却已经逐渐斑白。

我想要跟随屈原的脚步,自沉于汨罗江中,却隔着茫茫大海。

正值端午佳节,诗人却因朋友都不在身边而愈发感到孤独。诗人满怀炽热的报国之心,却遭人诬陷;本想以死明志,但为了使南宋王朝东山再起,他最终选择了和屈原不一样的道路,表现出诗人忠于朝廷、秉持忠义的执着精神。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

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汤显祖的这首诗禁止竞渡,别具一格。诗中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面对赛龙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端午节赛龙舟时的想法,对劳苦人民的同情。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佳句—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名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