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小兰的故事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十三岁的女红军叫小兰。
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由于没有办法生活,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打骂。
后来,红军来到了他的故乡,把逼死她父母的坏地主打倒了。小兰就跑到部队里,坚持要当红军,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的领导看她又瘦又小,就不同意。
“你这么小,应该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想参军,等长大一点再来吧。”
小兰一听不要她,急得哭起来:
“我没有爸爸妈妈了,红军不要我,我就没有地方去了。”
红军领导一听,觉得小兰很可怜,就答应了她的要求,让她在部队的卫生部帮忙。这样,小兰就跟着红军参加了长征。她不怕劳苦,遇事上前,战士们都很喜欢她,不久,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荒凉的草地上,除了野草就是沼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去,再也爬不上来。部队已经断炊好几天了,战士们又累又饿,但还是坚持向前走着。这天,终于走出了草地,眼前出现了一个小村子。
红军战士们十分高兴。小兰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她想,有村子就能找到粮食,终于可以不再饿肚子了。
红军部队进了村,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后,就拿着米袋去找粮食。可是那么大的一个村子,却一个老百姓也没有。小兰知道,这是村民们以为官兵来了,肯定要村庄,都躲起来了。
她在村里走了一圈,一个人也没见到。只看见一个打谷常场上还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打干净的青稞麦粒。她蹲在那里,一边翻着秸秆,一边一粒一粒地捡麦粒。半天,才捡了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
她站起来继续走,还想再找一些。走着走着,迎面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原来是卫生队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他的伤口还是小兰护理好的呢。
“哎,大个子,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是你呀,我在地主家的院子里挖了半天,找到了这么一袋子。你找到多少?”
小兰把口袋给他看说:“只找到这些,我还得再找。”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还要赶很远的路,这点粮食肯定不够。你们卫生队也挺辛苦的,我分给你点吧。”
说着,他打开口袋,捧了一捧青稞麦,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
小兰赶紧把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还要参加战斗呢,我还是自己去找吧。”
大个子红军人高马大,一把夺过小兰的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大家都是战友,我们病了还要你们卫生队照顾呢。”
小兰感动地看着大个子,没有再推辞。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一名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昨天找到的粮食,一大半被她交给卫生队的炊事员了,只留了很小的一小部分做自己的口粮。但能帮到大家的忙,就算自己饿几天,小兰也觉得很开心。
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低低的,几乎碰到水面了。桥很细,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令人心慌。小兰最怕过河了,这么细的桥,万一摔下去,轻的就会被河水浸湿,遇上水大的时候,就有被冲走的危险。
小兰把腰间的干粮袋系好,双手扶着伤员说:“同志,要过桥了,桥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的时候,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他的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走在他后面的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是这一用力,腰间的口袋掉进了水里。袋子在水里翻滚了几下,就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小兰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可是以后几天的口粮埃伤员终于缓过气来,回过头来向他道谢,发现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怎么了?”
小兰怕伤员同志难过,连忙摇摇头说:“没事,咱们快走吧,别挡了后面的战士。”扶着他过了小河。
到中午宿营的时候,卫生队的队长从后面走过来。小兰向他报告了伤员的情况,一名医生把伤员带到一边检查。
小兰本想把口粮丢了的事情告诉队长,但话刚到嘴边,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粮食丢了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肯定会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分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大不了多吃点野菜。
为了怕同志们看出她没了粮食,小兰就在衣服的口袋里塞满了土和杂草。
已到了营地,她就四处地挖野菜。就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熬不住了。
她常常拉肚子,头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儿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就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
她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队长正背着她。队长年纪比她们稍微大一点,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也没什么力气。小兰伏在她身后,看着她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心里十分感动。
小兰赶紧说:“队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央求了半天,队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坚持着自己走,一直跟着队伍,没有掉队。
到了晚上,宿营休息。小兰又躲到一边吃野菜,队长不放心她的身体,过来看她。见她只吃野菜,十分奇怪。
就问:“你光吃这个怎么行?你的口粮呢?”
小兰赶紧说:“我想省着点吃。”
“不是这个省法,把身体熬坏了,省的那些给谁吃去?”
队长抢过小兰的口袋,要给她做饭吃。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土和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口粮呢?”
小兰看到队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队长。
队长听了说:“你呀你,怎么不早说呀?我们是革命同志,要同甘共苦。今天我要不发现,你还要挺到什么时候?”
说着,队长从自己的口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说:“你先吃,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都走过来,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小兰。小兰急忙摇手说:
“不,不,谢谢大家……我不说就是不想让你们大家着急。”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饿了几天的肚子,在大家关怀的眼神下好像一点都不重要了。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压迫,挨打受骂的。要不是找到了,自己早就死了。参加了红军以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大家都互相帮助,亲如一家,这样的部队上哪去找埃小兰暗下决心,这辈子都不离开红军队伍了!
来源:天天学习天天读
【党史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翻越夹金山
古战场安顺场的战役结束了,红军主力却不能靠三条小船渡过大渡河,所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一致决定,拿下泸定桥,从那里渡过大渡河。
泸定桥是一座有名的铁索吊桥。在安顺场以北约四百里的地方。那里高山林立,峡谷深深,两岸十分狭窄,水流既深且急。这是西康以东的大渡河上,最后一个可能渡过的渡口。如果他们能夺取泸定桥,全军就能在追兵赶到之前,进入四川中部。这是红军最想看到的局面。
接到命令的红四团向泸定桥方向飞速前进。
那里所谓的路,有的是在悬崖峭壁上硬凿出的栈(zhàn)道,十分陡峭;有的是曲曲折折、忽高忽低的羊肠小道;还有的路极细,路边就是波涛翻涌的大渡河,令人走在上面头晕目眩(xuàn),随时都有失足落入万丈深渊(yuān)的危险。
光着脚的红军,沿着峡谷里一条曲折的小道,向泸定桥前进。他们有时往上爬几千米,有时又向下走到涨水的河边,甚至在齐腰的泥浆中一步步向前推进。
开进的第一天,他们架了一座桥,和川军打了两仗,俘虏了二百多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同时,已经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士们也在向前推进,两岸的红军隔岸展开行军杀敌竞赛,相互鼓舞着对方。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红军队伍都以加倍的速度向前推进,只停留短短的十来分钟坐下休息和吃饭,其他时间都在赶路。不时还会碰上敌人的小股部队,打上几仗。
第二天拂晓,红四团刚上路,就接到红一军团转发的、来自军委的电报。因为敌情有变化,命令他们提前一天,必须在29日早上,赶在来增援的川军前面到达泸定桥。
而此时,他们距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路。真是时间紧、任务重!领导红四团的黄开湘(曾名王开湘)、杨成武,一边行军一边动员,反复说明这个行动的重要性。
勉励他们每个人要拿出最后一股劲去争取胜利。
这次战斗不容许松懈一丝一毫,更不容许一点儿三心二意。胜利则生,失败必死。在指挥员的鼓舞下,部队飞速前进。
途中,红军战士击败了川军一个营,夺得了他们驻守的关口,并从那里翻过了高耸入云的猛虎岗。随后,在摩西面村附近击败了川军一个团和一个营,并用大约1小时20分钟架了一座桥,继续前进。
到了晚上七点,离泸定桥还有110多里,而军委的命令是在早晨赶到泸定桥。正在大家万分着急时,突然下起暴雨,乌云好像要压到战士们的头上了,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四下里什么也看不见。
部队一整天都在赶路,没有吃上饭,饿了就嚼(jiáo)口生米,渴了就喝雨水,脚步一直没有停。十分疲惫,加上暴雨造成的道路泥泞,简直寸步难行。
但是,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后面的拉着前面的,拄着拐杖,攀着岩石,相互搀扶,帮助背枪……就这样坚持前进。
突然,对岸的敌人点起火把赶路,想赶在红军前面去防守泸定桥。这样,敌人的速度肯定要比红四团快,怎么办?红四团指挥员把心一横,决定也点起火把前进。
为了骗过敌人,让俘虏伪装成川军,联络对岸的敌人。由于天黑路滑,敌人又十分疲惫,我们的计策还真的骗过了他们。这样,部队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大渡河两岸,敌我双方都举着火把行进。
午夜十二点,对岸的川军扎营休息了。红四团指战员高兴极了。部队立即轻装快速前进。不眠不休地赶在敌人前面。为了防止掉进大渡河,战士们解下绑腿带,一条一条接起来,拉着前进,终于在克服了千难万险之后,于中央规定的29日早上6点到达了泸定桥。
红四团战士们十分高兴,趁着桥头的守军还没醒,很快消灭了了他们,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和沿岸的阵地。红四团一路急行,创造了一天飞奔二百四十里的奇迹,他们是大渡河边的英雄!从此后红四团威名远播,在长征史上留下了一段奇迹。
但更令人不能忘怀的还是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在战士们稍作休整的时候,黄开湘、杨成武带领营连干部,来到河边观察地形。
泸定桥是几百年前修成的,桥长一百多米,宽三米,十三根铁链固定在两岸的石堆中。上面捆着厚木板,构成通行的桥面。汹涌的河水好像紧贴着铁索桥咆哮着,滔滔不绝。红军到达的时候,木板有一半都被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
在东岸的桥头,敌人摆着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后面是由一团敌军把守的阵地。敌人的炮火一直没停,必须冲过去控制对岸,才能保证红军主力安全过河。
干部们犯了难,召开大会讨论对策。最后,连以上干部大会决定:由第二连的二十二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连长廖(liào)大珠任队长;由第三连组成“铺桥突击队”,连长王友才任队长。全团的其他战士在岸边负责掩护。
一分钟也不能耽误,必须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以前拿下这座桥!中午时分,在西桥头,二十二勇士每人手持,背插马刀,腰间缠满手;第三连战士们背着枪,夹着木板,等待上桥铺路。
下午四点整,黄开湘下达命令“战斗开始!”全团的司号员一起吹响冲锋号,红军战士们火力全开,压制住川军的炮火,战士们高喊“杀呀、杀!”
趁此机会,突击队员们突然冲向铁索桥。他们把手和枪捆在背上,用两只手交替抓住铁链,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很快就到了奔腾的河流之上。
冒着敌人射出的,第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奔腾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被滚滚的河水吞没了,接着是第三个。但是,其他战士却越来越接近桥中心。敌人慌了神,连枪都打不准了,大多数从战士们身边擦过去。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勇士们越来越接近东桥头。一个又一个,最后,一名红军战士从残存的桥板上爬过去,打开一个手,十分准确地把它扔到敌人的阵地上。敌人一下子乱了。
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企图用火拦住勇士们。桥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杨成武急了。他翻身冲上铁索桥,大声喊道:“同志们,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冲呀,冲呀!”冲锋号震天地响起来。
廖大珠第一个冲进火海,紧接着,刘金山、刘梓华……勇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冲进火海。帽子烧着了,就把帽子一扔。浴火重生的战士们英勇顽强,一个又一个冲出了火海。
更多的红军拥到铁索上来,赶过去救火和更换桥板。
桥头堡的敌人很快被消灭了,红军又冲向泸定城。没过多久,在安顺场过河的红军也出现了,他们从侧面攻击残存的敌人阵地。并在后续部队的协助下,击败了川军第三十八团。敌人四散奔逃,晚上七点,红四团彻底占领了泸定城。
随后的几天,中央和各军团的领导同志都来到泸定桥,整个红军兴高采烈地唱着激扬的歌,跨过了大渡河。
虽然蒋介石的飞机在空中咆哮着,但红军早就渡过了河,走得踪影不见了。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们,由于突出的英勇而被授予中国红军的最高奖章——红星奖章。他们排除万难,奋勇争先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来源:天天学习天天读
【关于长征的故事400字 关于长征的故事简说5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