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古诗词中的黄河,首首大气磅礴!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亦是古今艺术家最常表达的艺术母题之一。人们常说“黄河难画”,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条黄河。
说到黄河,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首诗大概就是这首了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闭上眼,仿佛看到一群儿童摇头晃脑的吟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短短二十个字,将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全诗由景入理,极富教育意味。
王之涣似乎对黄河情有独钟,他的另一首“黄河”诗,也是脍炙人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想象一下吧!黄河奔腾而来,似从云端泻下,在万仞高山中怒吼,何等壮阔,不远处的孤城却因为这份壮阔多了几分悲壮感。
在荒漠中穿行的黄河,该是何等壮阔,何等大气!诗人就将这番景象很好的描绘出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 王维《使至塞上》
《红楼梦》香菱学诗中香菱这样说:“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可见诗人遣词之准。
李白也写黄河。
诗词君觉得李白身上有一种气质,与黄河特别相符,大气、豁达、不羁。只是这次诗人见到的却是无舟可渡的、冰冻的黄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虽然前调略低沉,毕竟豁达才是大诗人的本性,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情急转,一扫前面的阴霾。
读这首诗会不会想起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首名作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 李白《将进酒》
有种末日狂欢的味道,却又掺杂着几分无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此,倒不如与君共饮,同销万古愁。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9首黄河古诗词,雄浑壮美,大气磅礴,传颂千年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奔腾汹涌的河水,宛如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孕育了璀璨的文明,也激发了无数诗人的豪情壮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首首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如璀璨星辰,闪耀着雄浑壮美、大气磅礴的光辉,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至今仍在人们的耳畔回响,诉说着黄河的波澜壮阔与无尽魅力。以下是9首雄浑壮美、大气磅礴的黄河古诗词: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黄河之水比作从天上倾泻而下,奔腾不息,一去不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的磅礴气势,同时也借此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飞逝。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中描绘了黄河弯弯曲曲,裹挟着万里泥沙,在风浪中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自天涯”三字,更显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浩瀚无垠。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意境壮阔,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依傍着群山渐渐沉没,黄河水奔腾不息流入大海的画面,简洁而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和辽阔景象。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将黄河的源头与白云相连,极言黄河之高远,展现出黄河的雄浑与壮阔。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景色,将黄河与大漠的雄浑之美完美融合。
《渡黄河》——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诗中描绘了黄河水汹涌奔腾、泥沙混杂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不羁力量。同时,通过描写黄河岸边的荒芜景象,寄寓了诗人对于时局变迁、人世沧桑的感慨。
《黄河》——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从昆仑山倾泻而出的黄河水,滚滚而流横贯中州,吹沙走浪肆虐几千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以及其不定期的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害。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词的上阕把黄河水的磅礴激荡写得酣畅淋漓,它从天倾泻,浪花滔天、人鬼俱怕,浩浩荡荡的声势犹如八月的钱塘江,尽显黄河的雄伟险峻。
《黄河夜泊》——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月光下的黄河,寒沙似战场,水势湍急,奔腾不息,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平坦的旷野伸向无尽的远方,给人一种浩渺无垠之感,展现了黄河的雄浑与壮阔。
这 9 首黄河古诗词,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瑰宝。它们以文字为画笔,绘出黄河的壮丽画卷;以情感为音符,奏响黄河的激昂乐章。在岁月的流转中,这些诗作将继续传颂,让后人永远铭记黄河那雄浑壮美的身姿,感受其大气磅礴的力量,使黄河文化的血脉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永恒流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