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英雄事迹;关羽的英雄事迹和评价

更新:04-0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关于关羽的1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其中两个知者甚少

(说历史的女人——第944期)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由于演义的渲染,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被称关公,甚至被认为是“武圣”受后人崇拜。关于关公的传说故事很多,但真正成为成语或者典故的并不多,大概有10个。今天笔者就给大家盘点下这10个关于关羽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几个呢?其中有两个,即第1个和第10个知道者甚少!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首先要指出的是,并非跟关羽有关的成语或者典故都算在内,若是这样,那就多了去了,就无法统计。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义薄云天”这个成语,你说跟关羽有关不错,谁能比关羽更义薄云天呢?但此成语的出处跟关羽并没有关系,它出自南北朝时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所以这个成语不算关羽的。

还有著名的“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成语尽管跟关羽有很大关系,但他主要是指三国时的另一位人物徐庶。曾做过刘备军师的足智多谋的徐庶,被曹操看中,强行拉到曹营。但徐庶离开刘备时曾对其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又演化成了另外一句著名俗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另外还有一个人与此成语有关,即荀彧。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对曹操出力很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荀彧始终反对曹操称王称霸,他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似乎更加正统。因为关羽和徐庶心中所谓的“汉”只是一种假定,单指刘备,当时刘备也并没有资格称为汉王之类,而荀彧则指真正的汉室江山。所以,属于关羽的成语典故必须有明确的“典出”,《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好,必须有明确的文字表达。此不多说。咱们来看看关于关羽的10大成语、典故。

NO.1 悯冤除豪

之所以说这个成语知者甚少,是因为它不常用,比较生僻。“悯”即怜悯;“冤”指冤枉;“除”即除掉;“豪”指土豪恶霸。此成语虽生僻,但必须知道,因为它阐述了关羽平生第一义举。

据《关圣帝君圣际图志全集·全图集·悯冤除豪》释义记载,关羽出身贫穷,少时曾以打铁为生,但其为人仗义,喜抱打不平。他19岁时离家(下冯村)来到解州城,欲求见郡守毛遂自荐,为国家效力。一天晚上他投宿在县城的一家旅馆里,半夜听到隔壁有哭声。他一问才知哭泣的人叫韩守义,其女被恶霸吕熊强占。当时解州因靠近盐池,地下水都是咸的,不能食用。仅有的几口甜水井都被吕熊填住了,仅他家留下一口甜水井,谁要来他家取水就强行收费,并且还必须得让年轻美女来取水。为此不少妇女都被他侮辱。鉴于他家势大,一时间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韩守义的女儿就是这样被吕熊霸占的。关羽听罢大怒,直接掂刀来到吕熊家,杀了这个恶霸,解救了不少妇女(“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至七所,悉斩杀之”)。之后关羽便逃往他乡,仗剑闯天涯了。这就是关羽悯冤除霸的典故,在《三国志》中,即是关羽的“亡命奔涿郡”的故事,关羽由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NO.2 桃园结义

这个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当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州邂逅,三人“一见钟情”,互为欣赏,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燃香拜天,结为兄弟。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遂成千古佳话。后世仿效者甚多,但真正能做到刘关张这样义气到底的很少,向来只是被模仿,从来不会被超越。关羽为了结义情做到了义薄云天,而刘备为了兄弟情宁可丧失天下社稷,三人的兄弟情义虽逾千年而不衰。

NO.3 披肝沥胆

这个成语的出处比较多,较早出现于晚唐著名诗人黄滔的《启裴侍郎》一文中:“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还有宋代司马光《体要疏》文中:“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但这个成语也明显同关羽有关。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中有这样的记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20万大军围攻徐州的刘备,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羽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被曹操俘虏。曹操欣赏关羽之勇武,派张辽劝降他。关羽无奈之下提出投降的三个条件,第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第二,确保两位嫂嫂的安全,必须养好她们;第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离开曹营去寻找兄长。曹操全部答应。

曹操对关羽十分优待,经常宴请他,又送他美女和金银财宝等。关羽让美女们服侍嫂嫂,财物则交嫂嫂暂时收藏。曹操又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为报答曹操,主动请战,杀了前来挑战的袁绍的名将颜良和文丑。

袁绍气愤之下要杀此时投奔他帐下的刘备。刘备就写信给关羽,说你杀了袁绍的大将,是否忘了咱们当初结义的誓言,投降曹操了?关羽回信说,“我要是有异心,愿上天惩罚我!我对大哥披肝沥胆,信中如何能说得清楚?咱们兄弟必有相逢之日!”(“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NO.4 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典出《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情节同“披肝沥胆”相接。徐州之战后,刘关张三人失散,刘备投奔了袁绍,张飞到古城当了县官;关羽则有条件投降了曹操。关羽在报答了曹操,斩颜良诛文丑之后,收到了刘备的信,确切知道了刘备的下落,便毅然决然地离开曹操,带着两位嫂子去千里寻兄了。这就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NO.5 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跟“千里走单骑”是并列出现的。它是关羽千里寻兄的过程体现。当时关羽向曹操告辞,曹操故意避而不见。关羽将曹操送他的财物、美女全部留下,将自己的汉寿亭侯大印挂在营中,给曹操留下一封书信后,便护着二位嫂嫂找刘备去了。

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关羽遭到了曹操部下的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军的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关羽因此壮举而闻名古今,被称为兄弟义气的第一代表。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毛宗岗称其为《三国演义》三绝之一的“义绝”。

不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向来颇有争议,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并没有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只是说: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所以后世学者分析,关羽虽有千里寻兄之事,但曹操并未派兵追赶或设卡拦阻。关羽此行可能很顺利,所以“千里走单骑”是真,但“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夸张。然而,不管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已成为关羽的标志性举动,再也抹不掉。

NO. 6 夜读《春秋》

夜读《春秋》的典故仍出在关羽千里寻兄这个大的故事框架中。当时关羽带着刘备的甘、糜二夫人被曹军俘获时,曹操劝降,关羽以三个条件投降。在路上驿馆安歇时,曹操故意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子住在一个房间,但关羽让嫂嫂们住在里屋休息,自己在门外点灯,拿出《春秋》通宵阅读。后来他在到河北寻兄的路上,也是如此,常常在夜里,在两位嫂嫂休息后,自己挑灯夜读。

这个故事在《三国志·关羽传》注引《江表传》中,原文只有一句话:“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意思是说关羽喜欢读《左传》,已经到了能够背诵的程度。所以有人认为,当时他读的应该是《左传》,而不是《春秋》。不过,《左传》和《春秋》两书还是有联系的,旧时相传《左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所以《左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这部史书的注解,也叫《春秋左氏传》。因此,关羽好读《左传》,当然也可能也是好读《春秋》的。

​NO.7 单刀赴会

这个成语最先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

我们知道,刘备为了立足,曾向东吴借荆州,但后来他却赖着不还。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后,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恼怒之下,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湖北公安,派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此时,鲁肃为了顾全大局,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不过鲁肃要关羽单刀赴会以表诚意,于是关羽只带了少数随从去了。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得以继续维持。

后来《三国演义》上为了突出关羽的神勇,在这次谈判中,把关羽彻底高大上了,而把鲁肃写成了鼠目寸光的小人。其实,是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语)。不管如何,关羽单刀赴会,同东吴谈判,足见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孤胆英雄之气魄。

NO.8 绝伦逸群

这个成语后来也被人写做“超群绝伦”。也是出自《三国志·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公元214年,刘备率兵攻打四川,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听说诸葛亮在四川用计收降了勇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能如何。诸葛亮知道关羽这人比较自负,向来不服气别人,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乃一代英杰,可与汉初大将黥布、彭越之辈相比,也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却不能与你相提并论,不如你这样出类拔萃,无与伦比。”关羽看后大爽。

NO.9 刮骨疗毒

“刮骨疗毒”也是非常有名的了。这个典故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都是浓墨重彩地描绘过的。只不过在《三国志》上,没有说明为关羽动手术的大夫是华佗:“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关羽在被医生动手术时,同旁人饮酒谈笑,手臂鲜血淋漓,血都漫出盘子了,仍毫不在意,其铮铮铁骨确实令人钦佩。

而《三国演义》把这位医生定义成神医华佗,并且写得更加详细而精彩,更增添了故事的传奇性。

NO.10 关公打蚂蚁

这个典故还跟周仓有关。周仓,史上查无此人,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不过在民间传说里,他是山西省平陆县人,他出身贫苦,少年时经常到解州一带的盐池里挑盐卖盐,练就了一双飞毛腿,而且双臂一抖,有千斤之力。在《三国演义》里也是位比较重要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周仓本为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麾下一员大将,张宝死后,周仓和黄巾军的另一将领裴元绍率部啸聚山林。关羽千里走单骑路经卧牛山时,遇到裴元绍打劫,从而使周仓结识了关羽。周仓为关羽的义举所感,便放弃占山为王的念想,追随了关羽,自此成为关羽的贴身护卫,对关羽忠心不二,矢志不移。此人有盖世之勇,在关羽镇守荆州,对抗曹魏名将于禁与庞德的战斗中,周仓曾于水中生擒庞德。最后他在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也追随其主自刎而死。遂有“天下第一忠心之人”之称。

周仓虽力大威猛,但生性粗豪,头脑简单。一天,关公和周仓来到一棵树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关公便对周仓说:“小周,你能把这些蚂蚁打死吗?”周仓一听,哈哈大笑,“你逗我不是?别说几只蚂蚁,即便是一群恶狼又何惧哉?”于是出拳便打,砰地一声,直接把地上打个坑!但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打,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头上冒汗,脸红得跟关公似的。

关羽见了哈哈大笑道,“怎么样?不中了吧!瞧我的,呵呵。”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捏,蚂蚁立马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拍拍周仓的肩膀道,“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小蚂蚁哪能用那么大力气啊!我知道你力大如牛,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用拳头可以摆平的,还得用脑袋,这才能成大事!”周仓拜服。

这个典故在《三国》里并没有出现,但在《山西通志》里有记载,在晋南一带也多有传说。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广为人知。以上关于关羽的10个成语或典故,除第一个“悯冤除豪”和最后一个“关公打蚂蚁”外,应该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看法,若各位网友还有什么关羽的成语、典故,还请贡献出来,大家欣赏!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山西通志》等。

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你知道几个?这10个太经典,很少有人全知道

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你知道几个?这10个太经典,很少有人全知道

公元219年,关羽斩杀庞德,在荆州守城之际,遥想当年以一己之力挺身而出的英勇壮举。他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阵阵波澜,也由此生出了许多经典的成语传说,这里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关羽的那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在三国时期,关羽以其忠勇仁义深受众人敬仰,他的很多事迹都被后人绘声绘色地记录下来,形成了流传千古的成语。关羽一生的传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随着东汉末年的动乱,涿郡一个19岁少年关羽因为劫富济贫的义举而闻名。他在旅馆中听闻韩守义之女被当地恶霸吕熊欺凌,愤然挺身而出,夜袭吕家,铲除了这一祸害。从此,“悯冤除豪”的成语便记载下了他的义举。这个故事里的关羽,表现了年轻时的英勇无畏和嫉恶如仇。

一场夜晚的读书场景,也给予了后人无尽的想象。当关羽与两位嫂嫂并肩抗敌而行,为了避免嫌疑,他将自己与她们隔开,夜读《春秋》。尽管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读的是《左传》而非《春秋》,但无论如何,这一行为都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和道德风范。

再看“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大刀霍霍,英勇赴会东吴。在益阳与鲁肃和谈,他仅带着大刀和两名随从出席,凭借一身正气和无畏精神,使得两军暂时缓和。这样的胆略和气概,令后人赞叹不已。

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桃园歃血为盟,成为“桃园结义”的典范。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宣誓同生共死,这份兄弟情义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传记,这段情义之深皆被不断传颂。

谈到忠诚,不能不提“披肝沥胆”的典型事例。关羽虽短暂效忠曹操,但他始终心系刘备。在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后,关羽明确表态只为大汉效力,并在找到刘备后毅然离开曹操。这种忠诚与坚定,更加突显了他的无双气节。

关羽的故事中,不仅仅是英勇,还有他的智慧与耐心。当他孤身一人,千里奔赴归兄途中,每每遇险,却总能化险为夷。这段途中的光辉事迹被称为“千里走单骑”,展现了关羽不仅有武力,更有谋略与毅力。

这些成语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关羽的勇武和忠义,更是因为他那些流传下来的生动事迹。无论是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悯冤除豪”,还是维护兄弟情义的“桃园结义”,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过五关斩六将”的奋勇事件,也未能逃脱本文的论述。在关羽寻找刘备的路上,他得以一己之力跨过五个关口,斩除了六位大将,这一豪迈壮举激发了后世无尽的崇敬。

医疗不发达的古代,一个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是关羽的“刮骨疗毒”。被箭毒袭身,他却在骨上切割清毒时,谈笑自如,这种非凡忍耐力与意志力,使其成为“刮骨疗毒”的代名词,彰显了他超凡的毅力与英雄气概。

同样著名的还有关羽与周仓的友情典故“关公打蚂蚁”。忠心的周仓在关羽面前展示蛮力,却被细小的蚂蚁所困,这一细节故事传达了智慧与力量的辩证关系,也饱含教育意义。

关羽在历史上被称为“武圣”,他的一生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诗篇。正是这些经典成语典故,为我们勾勒出这位古代英雄的多面形象:勇敢、忠诚、智慧、仁义。而这些成语在今天,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和思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精彩的故事,不仅是对关羽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关羽所代表的忠义和勇气,早已超越了个人,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缅怀关羽,敬仰他的光辉事迹,也是在敬仰和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视界频道激励计划#

【关羽的英雄事迹;关羽的英雄事迹和评价】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羽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过的哪五关斩的哪六将) 下一篇:关羽的著名故事,关羽的有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