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你知道几个?这10个太经典,很少有人全知道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短短数字却能将话者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通俗易懂,其中,不少成语的出处也甚是有意思。这里,大慧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和关羽有关的十个成语典故。
一、桃园结义
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关羽、刘备、张飞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为数不多的温情所在,“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那年花开正盛的桃花树下,三人歃血为盟,祭告天地,自此成为了异姓兄弟,传下了“桃园结义”的佳话。
后世以来,三人之间的故事一直被传颂仿效着,甚至在梁启超的文章中还曾刻画过这样一个场景:在清朝的一些入会仪式上,参与者为了表示郑重其事,还会特意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诚心结拜,堪与“桃园结义”相比,而这也足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故事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力。
图片:桃园结义剧照
二、悯冤除豪
顾名思义,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怜悯那些被冤枉之人,除掉土豪恶霸。也许说起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表示不知道它和关羽有关,实际上,这个成语还是大有出处的,它象征着关羽人生中的第一义举,也正是在此之后“亡命奔涿郡”。
少年时的关羽勇武有力,嫉恶如仇,怀着为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当时,19岁的他来到解州郡,想要求见郡守陈述自己的报国之志,却不知那个郡守因他是无名之辈而不愿意接见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先栖身于一家旅馆当中,半夜听到有人啼哭,一问才知是老人家韩守义因女儿被土豪霸主吕熊欺凌了,这才伤心落泪。
原来,因为当地接近盐地,淡水资源缺乏,而当地员外吕熊竟勾结权宦,将许多淡水井堵上,逼得当地人只能去他家取水,但他却又要求只能让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前去取水,他好借机欺辱,韩守义的女儿正是因此被欺负了。
当关羽得知此事之后,嫉恶如仇的他提着宝剑去了吕家,将其一家杀害,解救了当地女子。也正是因为关羽的这一壮举,“悯冤除豪”这一成语典故自此出现。
图片:关羽提着宝剑去吕家剧照
三、单刀赴会
关于刘备借荆州这一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而“单刀赴会”这一成语典故正是因此事而发生的。当时,刘备先是为了立足向东吴借荆州,然而后来却是不愿意还了,待他成功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再也等不下去了,直接命人向刘备索要荆州,但是刘备拒不答应。
孙权甚是生气,派兵夺取长沙、零陵、贵阳三郡,刘备也派关羽出战,孙权派鲁肃在益阳抵挡关羽。两方之间的矛盾激化,联盟关系面临破裂。
为了顾全大局,鲁肃决定和关羽面谈,但是却要求关羽“单刀赴会”,也就是不能带太多人。最终,关羽果真只带着大刀和两名随从就去了谈判现场。不得不说,这份勇气和英雄气概也当真是令人佩服。
图片:关羽单刀赴会剧照
四、绝伦逸群
若用这个成语来夸赞他人,当真是极为不错的,关羽此人英勇不凡,但是却有点自负,关于他的这个特点,诸葛亮也知道,并且在一次给他写信时就用了“绝伦逸群”这个成语夸赞。
当时,诸葛亮用计收复了马超,而马超少年成名,曹操多次召他入京为官都没有应允,能被曹操看中的,定然也不是一般人。在关羽得知马超归降之后,写信给诸葛亮问其能力究竟如何。
诸葛亮深知关羽的个性,于是这般回复他,“马超能力突出,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是却不如你那般‘绝伦逸群’(出类拔萃、无人能比)”。这番言语,当真是将关羽捧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
图片:诸葛亮给关羽的回信剧照
五、刮骨疗毒
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很多病痛都可以被减轻,但是古代却并没有这般条件,可想而知,受了点伤,没有麻药一类的止痛该有多难受,一般人可能当真忍不了吧,而关羽却注定不是这一般人。
当时,关羽受重伤,需要“刮骨疗毒”,手臂被割破,血流不止,但是在此过程中,他竟自若的同旁人饮酒谈笑,丝毫没有难耐神情,这份忍痛耐力实属不一般。
自此以后,刮骨疗毒便成了关羽的代名词!
图片:关羽刮骨疗毒剧照
六、关公打蚂蚁
周仓这一人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当中,他的出场次数非常多。他是关羽的贴身护卫,其忠心程度之高被人称是“天下第一忠心之人”,而“关公打蚂蚁”这个典故就是出在关羽和周仓两人身上。
周仓力大无比,但是性格豪爽,头脑简单,当时,两人在树下歇息的时候,关羽问周仓是否能杀死地上的蚂蚁,周仓大笑,直言自己力大无比,连恶狼都不怕,更何况这些小蚂蚁?
结果他一个拳头打下去,地上被凿出一个坑,而蚂蚁却一只都没有杀死。对此,他急得满脸通红,就如关公一般,而关羽却哈哈大笑,用手在地上轻轻一碾,蚂蚁死了好几个。关羽趁机给周仓讲道理,“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蛮力解决的,即使力大如牛也没用,成大事者靠的是脑子,不仅仅是力气”。
图片:关羽与周仓剧照
七、披肝沥胆
这个成语可用来表忠诚,而它与关羽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关羽与刘备关系铁,但是在中途的一段时间内,他也曾被迫效忠于曹操,“披肝沥胆”这个成语正是在此段时间内出现的。
曹操甚是欣赏关羽,当时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落在他们手中,他不仅没有立即斩杀他们,相反的是让人劝服关羽,优待他们。而被迫无奈之下,关羽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要保证两位嫂嫂的安全,二是只降大汉,不降曹操,三是等他找到了刘备的下落之后,他就要离开曹操去找刘备。对此,曹操悉数同意
而在劝降项羽之后,曹操经常宴请他,还送给他大量金银珠宝,就连吕布的赤兔马都送给了他。对于曹操这番所作所为,关羽很感动,于是就主动请缨,要为曹操除掉袁绍麾下的颜良和文丑。
不巧的是,当时的刘备正在袁绍那里,对于关羽的行为,袁绍气得要杀掉刘备,毕竟关羽和刘备关系匪浅。于是,刘备写信给关羽,询问他如何能够不顾兄弟义气,竟效忠于曹操?
而关羽给刘备回信解释道,“我这番行为实属无奈,并没有效忠于曹操,若是有二心,我愿接受上天的惩罚,我为大哥披肝沥胆,三言两语,说不尽我对大哥的忠诚之心”。
图片:关羽与曹操剧照
八、千里走单骑
早在关羽归降之前,他就表明过得知刘备去向之后就会离开。也因此,在他收到刘备的来信之后,他立马带着两个嫂嫂去找刘备,双方相距甚远,而他带着两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千里走单骑”自此出现。
图片:关羽骑马剧照
九、过五关斩六将
这个典故是在“千里走单骑”的过程中出现的故事,因为关羽离开之前只留下手信,并没有得到曹操的应允,自然也没有手谕。可想而知,他在离开的路途当中自然是有曹操的人拦截的。
但是,对于这重重困难,关羽一一破解,过了五个关卡,斩杀了六名大将,这个成语典故因此出现,说明了关羽的英雄所为。
不过,对于这个典故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千里寻兄应该是真的,不过过五关斩六将是后人虚构行为,曹操并没有派人拦截。当然,不管真假与否,一提起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会想起关羽,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烙印,不可磨灭。
图片: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剧照
十、夜读《春秋》
实际上,这个成语也是发生在关羽等人被俘一事过程中,不管是被俘虏期间,还是关羽带着两位嫂嫂“千里走单骑”寻兄,不可避免的就是关羽要与两位嫂嫂待在一起。而古代男女相处防范意识很强,为了避嫌,关羽让两位嫂嫂在里间休息,而他在外间读《春秋》。
不过,关于这件事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春秋》一书只是鲁国史料,记载的无非是某年某月某国攻打某国,亦或是某国人员来访等等,没有研读的必要,而《左传》是《春秋》的解读,再加上关羽喜欢研读《左传》,甚至还能出口背诵,因此被猜测他当时读的应该是《左传》,而不是《春秋》。
当然,关羽读的究竟是哪本书,其实也没有深究的必要,需要知道的就是关羽的忠肝义胆和大义凛然的姿态。
图片:关羽夜读《春秋》剧照
以上就是与关羽有关的十个成语典故,其中有几个是不是很少人知道呢?可以说各个都是颇有一番渊源的,而这十个成语典故也从某方面说明了关羽的为人个性,深化了关羽的形象。不知道除此之外,各位朋友还知道哪些与关羽有关的成语典故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著名事迹,到底真实性有多少?我们盘点一下
在三国时期,关羽是最著名的猛将之一,后世称为武圣人。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关于关羽的著名事迹。可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终究是小说,三分真,七分假。那么,关于关羽的这些事迹中,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又有多少是半真半假呢?
桃园三结义:这是第一件著名的事,说是刘备和关羽、张飞在张飞家后的桃园里结拜为兄弟。实际情况是,正史从未记载过三个人结拜的故事,只说三个人情同兄弟,在公众场合以君臣相称,私下里晚上像兄弟一样睡在同一张床上,但不代表他们真的结拜过。
温酒斩华雄:这是《三国演义》里关羽第一次出风头,在汜水关立下大功,斩杀西凉猛将华雄。不过,在历史上,杀死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权的父亲孙坚。而且孙坚不是单挑杀死的华雄,而是在阳人之战中被杀死的。
斩颜良诛文丑:关羽被曹操俘虏后,听说刘备在曹操的敌人袁绍那里,想要离开曹操。但曹操对他非常好,所以关羽立了两个大功,才投奔刘备。在历史上,关羽确实杀死了颜良,但是“刺良于万众之中”,按照杀颜良的动作来看,关羽很可能使用的武器是矛,而不是所谓的青龙偃月刀。至于袁绍手下另一员大将文丑,则是被曹操用计杀死的。
过五关斩六将:杀死颜良之后,关羽就开始了漫漫投奔刘备之路。根据小说里的描述,关羽历经五道关卡,遭遇曹军将领阻拦,不得不杀死六名将领才摆脱曹操的控制。不过在《三国志》中,陈寿记载:曹操听说关羽要离开后,拒绝了众将追杀关羽的请求,完全未加阻拦。裴松之评价说:这才能够体现曹操的胸怀。
华容道义释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狼狈地从华容道逃跑,结果遭遇关羽的阻拦。当时曹军只剩下残兵败将,没有一个人是关羽的对手。最后曹操哀求关羽,才得以逃脱。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确实从华容道逃跑,也真的很狼狈,遇到泥泞之地,甚至将老弱残兵扔进沼泽里铺路,惨绝人寰,但不论是刘备还是孙权,都没有来围追堵截。
小说里还说,曹操每走一段路就要笑诸葛亮和周瑜反应迟钝,应该在某某地安排伏兵,并且话音刚落就能真的引出伏兵。根据《山阳公载记》的说法,曹操确实笑过,不过是在完全逃离危险地带后才笑着说:“刘备也是一个英雄,不过反应有点迟钝,要是早点放火,我们必死无疑。”过了不久,刘备真的反应过来去放火,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单刀赴会:刘备向孙权借用荆州,迟迟不还。当时孙权手下大都督鲁肃又是亲刘派,不肯撕破脸,于是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邀请关羽到东吴赴会,并准备当场将关羽生擒,逼迫刘备让出荆州。结果关羽只带了一百人就去赴会,却在鲁肃面前谈笑自若,全身而退。不过在历史上,鲁肃从来没有用过这个计策,关羽自然也不可能单刀赴会。
刮骨疗毒:根据小说里的说法,关羽在樊城之战中被魏军将领庞德用毒箭射伤,毒性入骨。好在当时神医华佗在这一带,妙手回春,剖开关羽手臂上的肉,在骨头上把刮尽,才得以康复。《三国志》中确实记载了关羽刮骨疗毒的事,不过关羽中的是流矢,而且是在樊城之战以前,后遗症是每逢阴天下雨就有疼痛感,治疗他的也不是华佗。
水淹七军: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著名桥段,关羽趁着襄樊一带的雨季,将河水引入地势低洼的地带,将于禁率领的魏国援军淹没,生擒了于禁和庞德。不过,根据历史的记载,当时关羽并没有真的放水,而是完全靠连绵的大雨。当时于禁驻军之地比较低洼,不得不躲上山,关羽只是顺势出动水兵,将魏军“捞”起来而已。
关羽之子:小说里有关羽的义子关平,还有蜀国后期猛将关兴,继承父亲的青龙偃月刀立下赫赫战功,又有民间传说的关索,也是一员猛将。不过,《三国志》里基本没提过关平,没有证据证明他是义子;关兴确实受到诸葛亮的器重,但他是个文官,二十几岁就死了,没有记载他立过什么大功;至于关索,更是于史无载,纯粹出自民间传说。
总结:这么看来,《三国演义》里关于关羽的著名情节,说“三分真”都有点夸大了。只不过这部小说太过风靡,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了。
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你知道几个?这10个太经典,很少有人全知道
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你知道几个?这10个太经典,很少有人全知道
公元219年,关羽斩杀庞德,在荆州守城之际,遥想当年以一己之力挺身而出的英勇壮举。他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阵阵波澜,也由此生出了许多经典的成语传说,这里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关羽的那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在三国时期,关羽以其忠勇仁义深受众人敬仰,他的很多事迹都被后人绘声绘色地记录下来,形成了流传千古的成语。关羽一生的传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随着东汉末年的动乱,涿郡一个19岁少年关羽因为劫富济贫的义举而闻名。他在旅馆中听闻韩守义之女被当地恶霸吕熊欺凌,愤然挺身而出,夜袭吕家,铲除了这一祸害。从此,“悯冤除豪”的成语便记载下了他的义举。这个故事里的关羽,表现了年轻时的英勇无畏和嫉恶如仇。
一场夜晚的读书场景,也给予了后人无尽的想象。当关羽与两位嫂嫂并肩抗敌而行,为了避免嫌疑,他将自己与她们隔开,夜读《春秋》。尽管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读的是《左传》而非《春秋》,但无论如何,这一行为都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和道德风范。
再看“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大刀霍霍,英勇赴会东吴。在益阳与鲁肃和谈,他仅带着大刀和两名随从出席,凭借一身正气和无畏精神,使得两军暂时缓和。这样的胆略和气概,令后人赞叹不已。
关羽与刘备、张飞在桃园歃血为盟,成为“桃园结义”的典范。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宣誓同生共死,这份兄弟情义成为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传记,这段情义之深皆被不断传颂。
谈到忠诚,不能不提“披肝沥胆”的典型事例。关羽虽短暂效忠曹操,但他始终心系刘备。在斩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后,关羽明确表态只为大汉效力,并在找到刘备后毅然离开曹操。这种忠诚与坚定,更加突显了他的无双气节。
关羽的故事中,不仅仅是英勇,还有他的智慧与耐心。当他孤身一人,千里奔赴归兄途中,每每遇险,却总能化险为夷。这段途中的光辉事迹被称为“千里走单骑”,展现了关羽不仅有武力,更有谋略与毅力。
这些成语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是因为关羽的勇武和忠义,更是因为他那些流传下来的生动事迹。无论是拯救黎民于水火中的“悯冤除豪”,还是维护兄弟情义的“桃园结义”,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过五关斩六将”的奋勇事件,也未能逃脱本文的论述。在关羽寻找刘备的路上,他得以一己之力跨过五个关口,斩除了六位大将,这一豪迈壮举激发了后世无尽的崇敬。
医疗不发达的古代,一个最震撼人心的故事是关羽的“刮骨疗毒”。被箭毒袭身,他却在骨上切割清毒时,谈笑自如,这种非凡忍耐力与意志力,使其成为“刮骨疗毒”的代名词,彰显了他超凡的毅力与英雄气概。
同样著名的还有关羽与周仓的友情典故“关公打蚂蚁”。忠心的周仓在关羽面前展示蛮力,却被细小的蚂蚁所困,这一细节故事传达了智慧与力量的辩证关系,也饱含教育意义。
关羽在历史上被称为“武圣”,他的一生仿佛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诗篇。正是这些经典成语典故,为我们勾勒出这位古代英雄的多面形象:勇敢、忠诚、智慧、仁义。而这些成语在今天,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和思想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精彩的故事,不仅是对关羽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关羽所代表的忠义和勇气,早已超越了个人,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缅怀关羽,敬仰他的光辉事迹,也是在敬仰和传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视界频道激励计划#
【关羽的著名故事,关羽的有关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