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人亲情的片段 描写亲情令人感动的唯美句子

更新:04-08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读创诵读(人间百味)||最美好的段落(作者:许小玲)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读创诵读”

—————————▼—————————

朗诵:赵玉(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主播)

http://image.netwin.cn/cms/2024/09/07-20-08-129922.mp3

点击小三角收听

最美好的段落(外一首)

——写给大南明德书院阅读课的孩子们

作者:许小玲

谢谢你,宝贝

你把一天里

最美好的段落

阅读给我听

我看见你

目光里的光

点亮了

大南桥畔的明德书院

一声“老师好”

融化了,我的心

只为一次的绽放

——赏昙花有感

作者:许小玲

你骑着白马

在黄昏前来到

我从午后就开始准备

洗净一只透明的玻璃花瓶

用来迎接,你的过往

/

水是过滤好的水

为你接风洗尘

今夜的月光柔美

如水

如一身素衣的你

/

今夜我的时间

只够守着你

今夜所有的遇见

浸润了日常里的日常

在夜色下慢慢慢慢地铺开

/

那些,未曾见过你盛开的人

总爱苦思爱追问

“昙花一现”的生命意义

陪你面对面过对视过的人

却只字不提,你的花期

/

你耗尽所有的光源

无悔,只为一次的绽放

明晨道别时

我会保持缄默

闭口不谈,你的归处

父亲(组诗)

作者:许小玲

1

父亲倔强的脾气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

失去了弹性的缓冲

我们知道父亲的每一次生气

将是一场硬着陆

2

时间链条慢慢滑向尾端

齿轮正在渐渐变小的咬合力

让行走都成为一种奢侈

3

仪器和药品中间

有时隔着,生存的希望

有时关联着,对生命的欲望

4

如果仪器、药品与物质

只能提供适当的润滑

如果没有呼吸机

不完整的咳嗽声里

生命仿若在持续消耗

如果所有的努力

仿佛杯水车薪

5

呼吸借助呼吸机在努力

病情借助所有的外力

固执地在坚守,庆幸的是

撤防尚能兼顾,还未溃不成军

6

病情若稍好

烟酒不忘

跑胡子难离

若讲老人家两句

眼神里有火

箭一般升空

7

唯有亲情

是看不见的药引

能绝配,所有看得见

与看不见的药方

【作者简介】许小玲,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 《人民文学》《中国散文家》《中国文学》《华夏散文》等刊物。出版个人诗集《盛开的爱》。

春节特刊|亲情饺子(大散文)

春节特刊|亲情饺子(大散文)

作者 崔洪国

“年夜饭时饺子香,汤汁四溢满香堂。”北方的冬天,从小年,每家每户都要包饺子,还要做几样过年的菜,给老人烫一壶老酒,这是真正的年味了。

——题记

冬至饺子夏至面。在老家人眼里,过了冬至就要合计过年的事。冬至那天吃饺子,从小年到年三十、年初一,哪天想吃饺子就包饺子。小年、三十、初一包饺子是年俗,规定动作,其他自选。

不仅鲁北的故乡人喜欢吃饺子,北方人都喜欢吃饺子。不管忙或者闲,找个理由就可以包顿饺子,累了,包饺子吃解解乏,犒劳犒劳自己和家人;闲了,有时间,包饺子的过程拉拉家常,有爱好酒的拌两个凉菜,喝口小酒,脸上红扑扑,心里美滋滋。“饺子就酒,也喝越有”,这也是北方人吃饺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一句口头禅也许说明不了日子的窘迫或者殷实,但一顿饺子让人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憧憬,这饺子吃得自然也是有滋有味。

饺子是很容易让人回忆过去,畅想未来的引子,年岁大的老人一说吃饺子就会先说当年日子多么苦,能吃饺子那真是奢侈。这话倒不假,虽然现在在家想吃就吃,小的时候能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小的时候兄弟姐妹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正是家里几个哥哥和姐姐长个子,长身体,饭量大的年龄。所以家常便饭多是炒白菜,咸菜和煎饼为主。一家人包顿饺子不仅要用不少白面,调馅用菜和肉也不少,这些在当时都是珍稀物,一般舍不得用。再说家里人口多了,和面、调馅、擀皮费功夫,主要是娘和姐包,一大家人张口等着吃,包一次饺子也够娘和姐累的,所以家里包饺子少,也正因此,我对饺子的印象特别深刻,到如今一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舌尖美味。

在鲁北平原我故乡的乡村,夏天一场雨,冬天一场雪,逢年过节,出门进门,孩子结婚,老人生日孩满月,很多人家都要包饺子的。有时炎热的夏天一阵风吹过一场急雨,在地里忙活的人们披着雨披跑到家里,下过雨的泥土湿漉漉的,手头的营生暂时没法做了,一家人就合计着包饺子。春夏的日子寸光寸金,地里的庄稼一天一个样,乡人们大把的时间要与田野那些绿油油的麦子和果园的菜蔬在一起。平常的日子里挤着时间做饭、吃饭,有时忙不过来要把做好的饭菜送到田间地头,匆匆吃一口就一头扎在田里继续忙农活了。只有下过了雨,或者有几天连绵的雨天,时间好像很慢了,娘就从下午忙着和面、调馅,备好料后,和姐姐一个擀皮,一个包,到雨中或雨后的黄昏,一家人的饺子就包好了,正常的饭点,一碗一碗就端上桌了。

冬天的时光漫长悠长,那时进了十一月就风雪交加,天寒地冻了。鲁北乡村的冬天静谧岑寂,如冰锋一般的深蓝让嵌在平原深处的村落显得淡净幽远。阳光温暖的正午,村里的老人们会在村子的街角抄着手站成长长的一排,那种抱团取暖不仅是深冬极寒天气中温暖的一种守候,也是那些老人心向太阳的一份渴望。那时的我们还很难理解和懂得冬天站在街角晒太阳的老人们的心思,他们脸上的表情或者很凝重,或者很安详,或者很深沉,或者很无奈,也许只有在一起沐浴着阳光的那一刻,他们自己和彼此的心中才最明白所想和所说。

我们有时会像猜谜语一样在村后的金色水湾和湾畔的树林里,望着深冬一树一树的鸟巢猜来猜去。有时太阳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隐去,天昏地暗,其实不是黑天了,是彤云密布,正酝酿着入冬的一场大雪了。天地茫茫一片,母亲也会在那样的下午和面、擀皮,包饺子。风过听声,雪过有痕,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等夜色伴随着冬雪降临,很多人家香气四溢的饺子就上桌了。那些白天在街角晒太阳的老人会端坐在正位,第一盘饺子会先端到他们面前,这也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孝道的一部分。

我们这一代人很喜欢的电影《喜盈门》中有这样一个桥段,电影里的主人公仁文回家后,妻子强英在家包了饺子。爷爷跟着强英一家过,在外面忙完后回家吃晚饭,强英赶紧把饺子藏了起来,给爷爷端出了窝头。懂事的孩子把饺子端了出来,爷爷伤透了心,说仁文和强英都不如一个孩子,含着泪抱着铺盖卷在风雨中出了门去了场院。强英受到了人们的批评和责备,自己反思之后也自责。在农村,不孝顺老人是要让人戳脊梁骨的。最后在人们的帮助教育下,强英悔过改过,把老人接了回来,又包了团圆饺子,和爷爷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电影的这个片段很真实地表达了饺子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角色和承载的沉甸甸的道德、家风情感。一碗饺子事小,关乎的尊老爱幼可是大道理,大学问。所以,家里包饺子都是把第一碗给老人,第一个饺子老人先尝,然后大人孩子才动筷子,这样的人家自然会家和兴旺,福寿康宁。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多喜乐、长安宁”。

诚如前面所言,在北方人的生活中,饺子承担了很重要的使命,走亲串友,老人生日,孩子结婚,游子回家,家里都要包饺子,饺子的情感和温度如影随形融汇在这些人情来往和亲情互动之间。我们家里户门大,亲戚多,我有时间会经常跟着娘和姐姐到邻村我们几个姑姑家串亲,姑姑和姑家的表哥和表姐也经常到我们家走动。每次来,母亲除了和姑姑她们话家常,都要操持忙活着包饺子,和好面,调好馅,姑姑和表姐一起动手,包起来很快。一顿饺子,让平时走动少的亲戚也会有亲上加亲之感。

在故乡鲁北平原的习俗中,孩子的婚姻,不管是男孩子结婚还是闺女出嫁,包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男人们张罗着婚礼迎接南来北往的客人,安排酒席。村里的妇女们就聚了来,围拢在一起,大家齐动手,帮着一盖垫一盖垫的包饺子。人多力量大,一晚上能包很多盖垫饺子。早上出门迎亲或者送闺女出嫁,都要先吃上一碗热乎的饺子。进一家出一家,儿子结婚娶回来的是媳妇,家里自然是喜气洋洋。

闺女出嫁送出去的是女儿,虽然也都是喜事,但那感觉还不一样,闺女是娘的心头肉,总感觉天天守在身边的闺女出嫁了,心里就空落落的,送闺女出嫁吃一口饺子,老人眼里会眼泪汪汪的,那场面是一种很难言说的滋味—毕竟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但儿大当婚,女大当嫁,也是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和使命使然,所以过去那几天,这当娘的心理也就平实熨帖了。想想,自己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嘛,吃过饺子,该上轿就上轿,该过门过门就好,人生常态。

娘在世的时候,知道我对饺子偏爱,有时间就找个由头给我包饺子吃。“上车饺子下车面”,当初在外上学那些年,在县城每两周还能回家一次,后来去了烟台上大学,回家的次数少,娘惦记我的同时始终想着我爱吃的饺子和面。每次回到家,也不管上车饺子下车面了,先是给我包几顿爱吃的饺子解解馋,然后喜欢吃饺子就包饺子,喜欢喝面条就下手擀面和炝锅面。每次看着我端着大瓷碗,一个一个饺子送入口中,一根一根面条吸溜吸溜让我吃得喝得大汗淋漓,满面红包,娘就坐在一边看着我甜甜地,幸福地微笑。现在想想,娘的微笑是那么慈祥,那么甜美,那么知足,充满了多少高山流水的至爱亲情,每每想来,都泪眼婆娑。

大学毕业后,我在鲁北的小城沾化参加工作,安家落户,与鲁北平原的那个村落隔着也就是一百公里的路程,有娘在,不远游,时间长了不回到那个宁静古朴的院落去看看两鬓斑白的母亲,心中就如同隔了万水千山一般,思念难以自抑。那段日子,娘的生日,我的生日我都会回到老家。娘早早就在栅栏门外迎候着,饺子早就包好了,回到家一会下出来端上桌就能吃。那时,娘的身体瘦削,自己饭量也很小,娘的生日包饺子也吃不了多少,就乐意在旁边看着我吃得不亦乐乎。我的生日回家,娘也是早早准备好了饺子,有时还包素的和肉的两种馅,皮薄馅多味美。在我吃过的所有美食中,娘包的饺子是我最难忘,最爱吃的,那不仅仅是一碗饺子,是亲情,是力量,寄托着我梦想必达的诗和远方。这种情感我在之前的散文《饺子的诗与远方》中深刻表达过,至今铭刻在心。

有一段时间,娘跟着我们在沾化照看女儿,妻子上班,我出差多,经常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有时接连几天在外奔波。娘心疼我,知道我喜欢吃带馅的东西,每次回家,不是烙菜饼就是包饺子,有几次还尝试着用家里的鏊子给我们做锅子饼,虽然没有正宗流钟锅子饼那般浓香,但有饼有菜,吃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烙菜饼也是娘拿手的厨艺,为此我们专门买了一个鏊子,娘烙的菜饼皮金黄酥软,尤其是娘烙的韭菜鸡蛋菜饼,一直是我最爱。一张饼,一切四角,有时一口一口慢慢品尝,真能品出亲情和乡愁的味道。

更多的时间,娘还是如在老家一样,忙着给我们一家包饺子,我们一家三口,女儿小,娘也吃得少,所以每次包一盖垫就够了。包饺子的时候,女儿就骑着她的小童车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时到娘身边,出神地看着娘把一个一个的饺子皮包上馅捏得严丝合缝。调皮的时候拿上一个生饺子就有到自己的欢乐时光中去了。后来,娘的身体越见衰老了,老人家腰也不好,所以,回家张罗包饺子,我们就一起下手,娘事先把面和好,馅调好了,我和妻子就洗一把手,妻子擀皮,我包,女儿坐在沙发上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娘和我们忙活一会,就去烧水,饺子包好,水就开了,娘就负责下饺子,开两个锅,添三次水,香喷喷的饺子就出锅了。

包饺子不仅需要功夫,还有更多细腻的技术在里面。娘包饺子的技术在当年家里人口多的那会,她包一大家人的饺子时就很娴熟了。我记得那时,每次都是和一大盆面。饺子面要是和不劲道就包不好,容易破皮漏馅。所以每次和那一大盆面,娘都是反复揉搓,揉几下,倒点水,揉几下,倒点水,面软了,就再添一点水,一直揉搓得像一个大冬瓜,像一个胖娃娃,躺在大白的瓷盆里。面和好了,拿起来就是完整的一团,盆底和四周干净得就和刚洗过一般。调馅也是,有时是白菜五花肉,那时包饺子也就是多少放点肉丁出味。有时是鸡蛋韭菜,到了秋冬是萝卜肉和白菜肉居多。萝卜擦条后都要用开水焯一边,用蒸干粮的纱布攥干了水,剁碎了,过一下油,盐也是凭着经验放,每次都咸淡适宜,味道极佳。那时等着吃饺子的多,每包一次饺子,娘都会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乐在其中。回想一下,当年她老人家够辛苦,够难为的,辛苦自知,那份乐在其中的苦谁又能体会那么深那么透呢!

娘过世后,饺子成了连系我对她老人家思念和怀想的情感桥梁和纽带,娘大汗淋漓包饺子的情景,在平房小院里一边照看着女儿,一边忙碌着和面、调馅、包饺子的片段化作吉光片羽,有时入到我的梦里,有时在我手捧一本书的静思里,在很多沉潜的时光里,勾着我沉然的情思和念想。逐渐的,这份浓浓的思念融入到情感和习惯基因的传承中,我也像娘一样,有空就在家里包顿饺子。最初,妻子还一起帮着忙活一阵,妻子和面、擀皮的技术好,我馅调得好,两人还有些分工。后来,我偷师学艺,把妻子和面的技术学到了手,面和得劲道、好用,就一个人包揽了包饺子的所有活路。

一家三口人的饺子,先和好面醒着,再把馅调好。把案板、刀和盖垫一应准备好,打开电视机,找一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收获的季节》,或者找出葛优和舒淇的《非诚勿扰》,一部剧看不完,一家人的饺子就包完了。从张罗包饺子到坐在沙发上吃着饺子,看着电视,也就是一个小时的时间。时光虽短,浓缩了多少的情和爱,当年的母亲知道,我知道,妻子和女儿知道。所以,虽然忙活,但我对包饺子也是乐此不疲,每次都是忙并快乐着。包饺子,不是简单意义的打发时光,是让时光慢下来,让那份快乐融进来,让那份亲情更重更浓,让那份对娘的思念更绵长。

早已过了天命之年的我又选择了在济南和烟台之间来回奔波,有时两周,有时一周,到了周末坐上飞驰的高铁就回到济南了。来回的高铁上经常想到陶渊明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那时回趟家舟车劳顿,可能真要几个月,跋山涉水。如今不同了,坐上高铁一站就直达了,虽然这样,想家的那一刻,还是感觉高铁慢了,时光慢了,在路上除了想陶渊明,我就想大美济南的山水,想家里的饺子。到了济南东站,就如同天空流浪的飞鸟,要回到久违的巢。所以,到家我一定会先到超市买上馅,到家围上围裙,和好面,调好馅,看着乡村爱情,在忙闲中打发着时光,等到家人们回家,给她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年夜饭时饺子香,汤汁四溢满香堂。”北方的冬天,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这一天,有的人家包饺子,有的人家熬腊八粥。从小年,每家每户都要包饺子,还要做几样过年的菜,给老人烫一壶老酒,这是真正的年味了。到了年三十,孩子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在街巷里跑来跑去,串东家,去西家,到处都荡漾着过年的喜庆和欢笑。大人们就在家里正儿八经的准备过年的珍馐佳肴,年三十下午就开始张罗着包饺子,过年的饺子都要有好几种馅,豆腐的,白菜肉的,虾仁的。晚上吃过饺子,看着春晚,再准备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原来都是一种颜色的,如今也有各种颜色的面,包的饺子也是色彩纷呈,有墨色的、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那天与妻子和女儿盘算着,今年的年三十和年初一,也精心准备,包好几种馅,好几种面的饺子。日子嘛,总要在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行进中不断精进,不断有些小确幸。多种馅寓意着肉蛋菜丰盈,想吃啥馅有啥馅,多种颜色的饺子皮更是寓意着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天空七彩的云霞和彩连红通通、黄澄澄、紫莹莹,五彩缤纷。

想想,还真有些期待了。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亲情,那些让人泪目的瞬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一种情感,它无声却强烈,平凡却伟大,那就是亲情。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四个简短却触动人心的亲情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在电影《人生大事》的某个片段中,小女孩面对外婆的离世,显得既困惑又无助。她固执地认为,外婆只是被装进了那个大大的箱子里,总有一天会回来。直到她意识到“外婆被烧成烟了”,那一刻,泪水如决堤般涌出,她终于明白,那个曾无数次哼唱摇篮曲给她听的人,真的永远离开了她。外婆的身影,从她的生活中渐渐淡去,却在她的心中刻下了永恒的印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减,反而会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河南郑州的一则新闻,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一对父子遭遇车祸,被困车内。在生死关头,19岁的儿子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的安全,他虚弱却坚定地对消防员说:“我是癌症晚期,请你们先救我爸!”这句话,简短却沉重,它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父爱的深刻诠释。在生死面前,儿子选择将生的希望留给父亲,这种无私的爱,让人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崇高。

作家老舍在回忆母亲时,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除夕之夜,他匆匆回家探望母亲,却因工作需要不得不提前返回学校。面对儿子的离开,母亲虽然满心不舍,却只是默默地递给他一些花生,轻声说了句:“小子,去吧!”这句话,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期望。她明白,儿女的生命自有其轨迹,作为母亲,她愿意放手让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心中有万般不舍。这种放手,是母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教会了我们独立与坚强。

小时候的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外套磨破而不愿再穿,但又不敢直接向母亲开口要新的。于是,我故意将破损的地方翻在显眼处,搭在门口的绳子上,希望母亲能看到并主动提出给我买新衣服。果然,没过多久,母亲就带着我去了商场,买了新衣。那件旧外套从此消失无踪,但我却始终记得母亲那份细腻入微的关怀。她总能洞察我们的心思,用她的方式给予我们最需要的爱与温暖。

亲情,是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它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见证我们的成长与蜕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亲情,但请记得,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珍惜每一份亲情,感恩前行,用我们的爱与努力,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空。同时,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束光,温暖而明亮。

【写感人亲情的片段 描写亲情令人感动的唯美句子】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写得很细的开车秒湿-写的比较细的开车贴吧 下一篇:写我的一生回忆录【写我的一生回忆录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