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在长宁
天山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医养结合、文化共享、智慧养老于一体的“一站多点”综合服务网络,具有医学护老、科技助老、文化娱老、社会扶老四大特色功能。
中心内设28个日托位、15个长照床位。一层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智慧医养数据中心、智慧养老样板房、养老评估室、康健室、医疗室、康复训练角、综合助餐区等功能区域,为老人提供日托、助餐、助医、健康监测、康复训练、智慧养老体验等服务内容。二层设置了长者照护之家和助浴区,为社区老人提供喘息式服务,满足社区老人及家庭临时托养的照护需求。
医学护老
天山社区的长者可以在医养室接受免费体检,只需要伸伸胳膊、动动手指,5分钟内便可精准检测体脂、血压、血氧饱和度和骨密度等多项指标,而且检测数据会实时反馈在显示屏中,生成健康监测报告,操作十分简便。如若检测指标异常,医护人员会提醒长者前往医院进行随访。
二楼为日间托护区和长者照护之家,其中,长者照护之家设置有3个房间共15个床位,入住的老人可享受长护险。
科技助老
除了为长者提供舒心的生活居住环境,中心还采用了“小度在家”、“智能监管床垫”等 “黑科技”设备,实现了养老服务从家居智能到监管智能的升级。
小度在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语音交互功能,长者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来控制室内电灯、电视、空调、窗帘的开关,还能实现点歌和拨打电话等服务。而对话过程就像是给长者们增加了聊天解闷的“伙伴”。
“小度在家”
智能监测床垫
当长者躺在床上后,智能监测床垫可自动监控心率、血压和翻身情况,尤其到了晚间,如若长者离床有15分钟,智能床垫连接的后台会进行及时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前往房间察看长者的情况。
鱼骨形的原木房梁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意韵,几何吊顶折射在暖黄的墙壁上形成造型独特的光晕,走进天山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仿佛走入了星级酒店,每一个房间还根据各自的使用功能挂上了别趣的名字,而房间内随处可见的兰花、绿萝、水墨画,有意无意地增添了雅致。
文化娱老
文乐苑
中心开设文化活动室专区,为长者打造看报、读书的舒适氛围,中心定期组织长者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社会扶老
中心也更好地发挥着枢纽平台作用,将服务项目延伸到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社区睦邻点等各类社区为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一中心、多网点”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
便民室
近年来,天山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携手上海金福养老集团开启为老助餐服务。助餐服务的饭菜从菜色的搭配、食材的选购、食物的加工制作等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严格把关,确保老人吃得放心、安心和舒心。同时,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享受送餐。
申香阁(助餐食堂)
天山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地址:天山四村122号三号楼
交通:地铁2号线娄山关路站,或乘坐公交88路、519路
记者:张一帆
编辑:李 博
推行医养结合 老人更有“医”靠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十四五’期间,我们启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提供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在5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结对”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截至目前,签约对数达到了8.7万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满足不断增加的医养结合需求?如何有效回应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一个都不能少”诉求,为他们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和心理疏导等多样化服务?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形成了4种比较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王海东介绍,服务模式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等。
作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139张老年护理床位、69张养老床位。该中心主任竺琼介绍,中心着力提升医务人员老年护理技能和老年急危重症识别能力,并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健康体检、中医药保健、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包,组建了近200人的志愿者团队,为老人提供陪伴、心理方面的支持服务。
为支持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对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养老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
“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应及时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同时结合老年人慢病、共病的特点,合理确定医保总额。”王海东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提前预付部分医保资金。
此外,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无需另行法人登记,社会力量建设的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医养结合机构可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优惠。一系列政策正在有效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发展的积极性。
据统计,目前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中,5500多家由社会力量建立,占总量的70%以上。
“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王海东坦言,在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的同时,还要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如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增加上门护理供给。
“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医养结合工作是一个趋势。”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县长张锡峰介绍,嘉善县卫健、民政、医保等16个部门协同,实现了健康管理数据和养老服务数据的互通共享,采集到的老年人健康数据可同步推送到养老机构,精准指导老人的用餐、服药和康复。
此外,集血压、血糖、血脂等11项检测于一体的智慧健康屋向当地老年人免费开放,检测数据可直接并入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如果发现异常数据,智慧健康屋会第一时间向老年人及其家属预警,并提出健康管理建议。张锡峰介绍,嘉善县还聚焦老年人居家医养需求,通过线上点单、语音交互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护、预约助餐等91项服务,年服务量突破100万人次。
这里是亲近自然的阳光空间,也是承载美好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有别于其他街镇文化活动中心,康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楼拥有一个专属昵称“康乐汇”,这个名字既应和着康健街道自2000年以来持续深化推进的社区党建品牌“康乐工程”的初心使命——“居民身心更健康,社区生活更快乐”,也承载着康健人对未来康乐美好生活的期许和愿景。
本期“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案例”,带您走进“康乐汇”~
康乐汇
康乐汇坐落于浦北路988号,位于康健街道辖区较中心位置,成为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核心区域。设有图书馆、剧场(一大一小)、非遗工坊、健身运动区、录音直播间、多功能教室等35个功能空间,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
突出“康”字
高标准打造“健康友好”的全新空间
康乐汇处处展现“康乐”气质,从大楼外观到内部陈设,既呼应康健社区的生态宜居特色,也融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理念,高标准打造健康友好的全新空间。
一是亲近自然的阳光空间。整体建筑风格大气简约,全楼大面积落地窗采光通透,三楼、四楼设有屋顶花园及环抱式阳台绿化景观,烘焙茶艺教室装饰永生苔藓墙。大楼沿街绿化带“康乐汇”口袋公园嵌入亲子健身器材设施和塑胶地面,成为家门口运动锻炼、遛娃休闲的新选择。
康乐汇亲子口袋公园
二是温馨时尚的舒适环境。在每个功能空间、走廊、开放休憩区域,均有机融合服务需求与康健特色、艺术元素进行装饰展陈。在配套服务设施方面,配置家庭卫生间、母婴室、“雷锋亭”便民服务站等设备设施,于细微处体现人性化关怀。
青年会客厅
三是互动友好的数字体验。积极探索场馆数字化转型,引入机器人楼层导引及3D导览、“康乐生活圈”触动地图、VR游康健、康乐故事盒、挥手翻书、有声图书馆、“云桌面”数字客厅、长者智慧健身器材、乒乓球AI机器人等多媒体互动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数字服务,增加交互趣味性与体验感。
聚焦“乐”字
高精度生产“快乐美好”的全息服务
自2021年9月运行开放以来,康乐汇勇于尝试创新,不断自我加压、加速度,积极回应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全年龄段覆盖。从康乐宝贝俱乐部(6个月—3岁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到社区(老年)学校课程,涵盖“从襁褓到拐杖”的全年龄段人群。
康乐非遗工坊-皮影戏周周演
二是延时错时服务。图书馆、长者健康运动之家、乒乓球房每天延时开放至晚上8点,室外自助借书机24小时提供服务。助力“双减”行动,周末节假日开设“皮影周周演”、康健夜读巴士、康健少年科学院等活动。
市民艺术夜校
三是扩展叠加服务。一楼康乐会客厅开设“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学雷锋服务站“雷锋亭”、户外职工爱心驿站,每日提供各类生活便民服务。康乐数字客厅提供“随申办”小程序等智能手机教学常态化服务,随到随学与开班集训相结合,助力更多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围绕“汇”字
高品质搭建“汇聚八方”的共享舞台
康乐汇主动邀请社区单位、学校和市、区部门条线做客康乐汇、走进康乐汇举办活动,并进行交流探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共同完善优化日常运营服务。
康乐汇也正在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不仅经常得到市级、区级文旅部门支持配送文化大礼包,辖区内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区域共建单位也都纷纷加入“我与康乐汇共成长”长期共生计划。
康乐书院图书馆
康乐汇更与外省市携手文化交流沟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通过街道援滇扶贫干部牵线,引入云南石屏花腰彝刺绣非遗文创装扮康乐书院图书馆书架玻璃展柜,云南鹤庆非遗瓦猫、银壶入驻“非遗来客”走廊橱窗,成为康乐汇一抹最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康乐汇仿佛一块磁石,有幸吸引到更多外界的目光。作为推进新时代“康乐工程”的展示窗口、服务阵地和活动空间,在“康乐汇”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引领”“融合”理念,以社区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挥党建引领基层创新发展的“桥头堡”作用。
来源:上海徐汇
【出租房里的交互康健【出租房里的交互康健小说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