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寓言的词语

更新:04-17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出自《战国策》的25个成语,讲给孩子听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人生智慧,被人们加以提炼和总结,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代代流传。看过才知道,原来这么多成语都出自《战国策》!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战国策》,岳麓书社出版

No.1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策·燕策二》

鹬:一种长嘴的水鸟。渔:捕鱼。鹬和蚌互相争持,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

No.2

高枕而卧

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战国策·魏策一》

把枕头高高地垫起来睡觉。表示无所忧虑。

No.3

门庭若市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战国策·齐策一》

庭:庭院。市:集市。门前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

No.4

百发百中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战国策·西周策》

形容射箭、开枪、放炮等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估计情况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No.5

肝肠寸断

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战国策·燕策三》

好像肝脏和肠子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悲痛万分。

No.6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

假:借用,凭借。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力欺压人。

No.7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多此一举,造成累赘。

No.8

旷日持久

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战国策·赵策四》

旷日:经历很多时日。指时日延续很久。

No.9

挥汗成雨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人们抹下的汗水像雨点一样。形容人极多。也形容出汗多。

No.10

安步当车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战国策·齐策四》

不慌不忙地步行,就当乘车一样。

No.11

布衣之交

卫君与文(孟尝君)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战国策·齐策三》

布衣:古代指平民。平民之间的朋友关系。

No.12

南辕北辙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持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辕:车前驾牲口的两根直木。辙:车轮滚压出痕迹。本要向南走,而车子却往北开。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和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No.13

同甘共苦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战国策·燕策一》

甘:甜。比喻同享幸福,共度患难。

No.14

四分五裂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战国策·魏策一》

多形容国土被瓜分,政权不统一的局面。

No.15

图穷匕见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见。

——《战国策·燕策三》

图:地图;穷:尽;匕:。见:同“现”,显露。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真意完全暴露。

No.1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

——《战国策·赵策一》

以前的经验教训牢记不忘,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No.17

势不两立

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战国策·楚策一》

势:形势。立:存在。指对立的双方不能并存。形容矛盾极其尖锐。

No.18

亡羊补牢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

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了,赶紧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出了差错要及时补救。

No.19

三人成虎

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三》

三个人谎传市上有虎,听者就会误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

No.20

不遗余力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战国策·赵策三》

遗:留下。余力:剩余的力量。毫无保留地用出全部力量。

篇幅所限,这次岳麓君只总结了一小部分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狡兔三窟”……太多成语源自《战国策》了!你还知道哪些呢?文末留言处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岳麓君也推荐给你这本必读的经典“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战国策》导读+注释+译文,阅读无障碍!

推荐阅读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战国策》

导读 注译:李波 彭时权

定 价:¥32.00

一部独特的国别体史学著作。曾被斥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选用清嘉庆八年刊刻的姚宏覆宋本为底本,编校精良,值得珍藏。增加章节导读,全文精心翻译,注释详尽,生僻字注音、释义,无需古文基础,全书阅读无障碍。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内文选用特制环保轻型纸,轻便易携,便于翻阅,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封面选用进口特种纸,设计典雅,开本适宜,锁线精装。

书 影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这些成语,源自哪些历史故事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行动与目的相背离,或是做事的方向与目标完全相反。它源自于《荀子·劝学》中的一个寓言故事,生动地揭示了这一道理。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去南方,但他却选择了向北方的道路。尽管他的心里想着的是南方的目的地,而他的马车却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了。路上行人劝他更改方向,他却说,只要我的马跑得快,就能到达南方。结果无论他如何怎样奋力驱赶马车,最终都无法抵达南方的目的地。这一情节形象地展示了“南辕北辙”的含义:即使再努力,如果方向错误,终究无法实现目标。

这个成语不仅仅适用于个人的出行,更广泛地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和选择。比如在事业上,如果一个人渴望成功,却选择了错误的行业或不切实际的策略,那么他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成就。

在现代社会中,“南辕北辙”也常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务必要明确方向和方法。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确保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一致,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时刻关注自己的方向,避免“南辕北辙”的情况发生。

患难与共

“患难与共”这个成语意指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彼此之间能够共同面对和承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团结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逆境中互相支持的重要性,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信任。

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晋国的一位大夫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士兵受了伤,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晋国的百姓和士兵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齐心协力,互相扶持,共同渡过难关。他们在困境中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最终战胜了敌人,保卫了家园。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战斗的勇气,更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团结一致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患难与共”的情谊,才让他们在艰难的时刻能够携手共进,克服重重困难。

在现代社会中,“患难与共”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家庭、朋友还是团队中,面对挑战时,能够彼此支持、共同承担,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这种精神不仅能够增强人际关系的凝聚力,还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希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秉持“患难与共”的信念,共同面对挑战,携手走向未来。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形容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却并不真心喜欢,甚至可能害怕它。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外物》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叶公,他非常喜欢龙,家中墙壁上画满了龙的图案,甚至在家中摆放了许多龙的雕像。他常常向朋友们夸耀自己对龙的喜爱,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喜欢龙的人。然而,当真正的龙来到叶公的家中时,他却被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跑,完全不敢面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这个故事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和虚伪。叶公虽然在外表上表现出对龙的热爱,但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常常对某些事物的表面热爱,实际上却并不具备相应的勇气和接受能力。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常用来形容那些只在口头上说喜欢某种事物,却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恐惧或抵触的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接受自己所追求的事物,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爱上。只有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做到真心喜欢,真正热爱。

【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寓言的词语】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5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多少 下一篇:出自古代神话故事的成语;出自古代神话故事成语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