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话故事的词语、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20个

更新:04-17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造人,用成语串联一部中国创世神话

据科学考证的人类历史有几百万年。在那个遥远的充满蒙昧的年代,人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每天都经历着生死的考验。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困惑,让人类不断的思考。上古时代的人类,就已经开始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于是创世神话产生了,创世神话主要是讲述人类起源,万物起源。这反映了原始社会的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本文主要是说说中国的创世神话。

史前人类面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总是会思考在没有人类之前的天地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伟大的先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神话源头所在。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上古的人类认为:最初的天地是像一团气一样混在一起的。那时没有光明,到处都是一团糟,浑浑沌沌的没有区分开。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国时期徐整著的《三五历纪》中说:"天地混沌如鸡子"。意思是说当时的天地就像一个大鸡蛋,混沌一体。

可敬的是上古的先人已经懂得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天地怎么能一直是混沌一片呢?他们继续展开想象:"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引自《三五历纪》。经过了漫长的18000年,终于有天地的区分了,清气属阳上升变为天,浊气属阴下沉变为地。

可是怎么就无缘无故的产生了天地呢?这个问题我们可爱的古人也想到了,这就引出了我们所熟知的开天辟地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正是盘古。

开天辟地这个词现在已经是成语了。引申的意思是:空前的,从来没有过的。出处正是我们上面所引用的《三五历纪》。原文:"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我们的先人不仅知道事物是发展的,还知道天地巨变离不开人的力量。于是把一切赋予一个伟大而有力的神灵之人--盘古。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大鸡蛋里,盘古孕育而生,他沉睡了18000年,终于睁开了眼睛,可是他什么也看不到,他感到憋气,于是他伸伸胳膊,蹬蹬腿,天地分开了,伸了个懒腰就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

故事继续演变,后来盘古的手里又多了斧凿。"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出自《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有了斧子和凿子,这故事更加丰满了。我们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不就是斧凿吗?盘古就这样左手拿凿,右手拿斧,不停的工作,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业。这不正是代表了我们勤劳勇敢的伟大先人吗?这不正是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奋发精神吗?这也是中国与西方创世神话的最大区别。

虽然有了天地,但盘古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风云雷电,都还没有。我们的上古先人们继续完善着他们的想象:"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出自《三五历纪》。天地形成了,可是天和地还在以一天一丈的速度生长,为了不让天地再次混在一起,所以盘古也随着天地一起增长,就这样又过了18000年,天变的非常高了,地也变的非常厚了,天地间有九万里的距离,再也不会重合了。可是盘古也耗尽了全部的气力,他倒下了,慢慢的死去。但他的死去却又是一种重生,因为他的身体完成了一个更加伟大的使命--化生万物。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出自《三五历纪》。

盘古奉献了他的所有,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鸣闪电。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变成了擎天的柱子,手脚头颅变成了五岳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土壤。头发变成了星辰,皮肤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骼变成了金银铜铁。汗水变成了雨露。身上的寄生虫变成了各种生命。至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形成了。盘古用了漫长的36000年,一刻也不停歇,直到付出生命,化生万物。

从这个神话故事来看,盘古就是一个超级民族英雄,他更像是一个伟人,他是上古先人的精神寄托。面对自然灾害,面对着生存的考验,人类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精神领袖。虽然中国没有成体系的创世神话,但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口口相传,一直到现在也是家喻户晓。中国创世神话中的神,多数都是充满力量,富于奉献精神的完美超人,人类以此来抒发对自然的敬畏。

说起中国的创世神话,我们就不能不说女娲补天的故事。

最早记载女娲补天的是《淮南子·览冥训》。其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远古时期,支撑天的柱子断了,天已经不能再覆盖大地,大地也不能再负载万物。天崩地裂,火山爆发,洪水泛滥。凶猛的野兽吞食着人们,强悍的飞禽抓取老人和孩子。人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无处可逃,造成人口急剧减少,人类到了灭绝的边缘。难道又要回到那个混沌的时代吗?

危急关头,我们的另一位民族英雄站出来了,她就是创世女神女娲。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据说女娲选择在山高水阔的天台山采集石头,在众仙的帮助下用了4年的时间炼成了36500块五彩石,天补好了,因为是五彩石,因而天空出现了彩虹。后来又用一个神龟的四只腿作为擎天的四根柱子,从此天更加稳固了。后来又杀了那个兴风作浪的黑龙。洪水退去了,天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从此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安稳的生活了。

正如盘古开天辟地一样,女娲炼石补天也是构成中国创世神话的重要一环。女娲也是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她在人类生死存亡的时刻勇敢的挺身而出,她心系苍生,用尽全力去炼石补天,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全部解决,保住了盘古留下的基业,使天地更加稳固,在前人的基础上二次创世,还天地以宁静。这样的伟业不亚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这里就结束了吗?不!还远远没有,女娲还有另一大贡献:那就是抟土造人。

如上文所说,经历了那么大的浩劫,幸存下来的人所剩无几。照此下去人类还是会灭亡。怎么办?关键时刻,我们的大地之母女娲又站出来了。

东汉应劭《风俗通》:"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意思是说女娲用黄土团成团造人。

由于她太忙太累,耗尽了全力也赶不上供应。所以她把绳子放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抖,抖落在地上的泥点,就都变成了人。

为什么女娲后来要用绳子加快造人的速度呢?我想大概是当时人口太少了,不得不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总是以自己为黄土地的儿女,也是跟这个黄土抟人有很大关系。通过女娲造人,人类又得以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女娲补天造人可以说是第二次开天辟地,女娲为了人类的生存竭尽全力的去拼搏,带领大家去战胜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使天地重获光明,使人类重获新生。她无愧于大地之母,人文始祖。

到这里,我所讲述的中国创世神话,算是可以画上句号了。虽然中国的创世神话没有像国外一样形成体系,但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造人,串联起来恰恰是一部完整的创世神话。而且这两个故事几千年来广为传颂。这些神话故事是伟大先人对于人类来源的最初始的哲学思考。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美好的想象。盘古开天辟地蕴含了"混沌"、"阴阳"、"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是远古人类对于宇宙形成的最初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对于女娲补天造人的说法儿有很多种,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是上古人类为了寻找人类是从哪里来,而给出的答案。也体现了当时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时期,女性占主导地位。女娲是部落的杰出领袖,她领导华夏部落战胜水患、发展农耕以及繁衍人口。女性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女娲造人实际上是人类对于生殖繁衍的记述与颂扬,更是后人对远古先祖的崇拜与敬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自然中的弱势变成万物的主宰。这漫长岁月中,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最终人类胜利了。我们作为华夏民族更是骄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成语探华夏|穿越时空,邂逅千古风流人物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成语宝库中,每一个成语背后都仿佛藏着一位风流人物的传奇篇章。“负荆请罪”,廉颇放下身段向蔺相如请罪,尽显知错能改的大丈夫气魄;“完璧归赵”,蔺相如凭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捍卫国家尊严;“三顾茅庐”,刘备礼贤下士三访诸葛亮,其求贤若渴成就君臣佳话。《成语探华夏》第四集将以“风流人物”为主题,带领观众一同细数那些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深入探寻他们背后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领略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群贤毕至‌、脱略行迹

于文人趣事中体味精神风骨

翻开历史的长卷,成语与文人故事相得益彰,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宏图。在《成语探华夏》第四集节目中,我们既看到了衣袂飘飘、神情洒脱的魏晋风度,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也耳听了心有灵犀、曾经沧海的爱情故事,感受古人情感世界的细腻与深沉。苏轼与文同画竹的故事,更是节目中的一抹亮色。文同这位对竹子情有独钟的文人画家,长期悉心观察竹子,对其生长规律、神韵气质了如指掌,每当作画之时,竹子的形态早已在他心中清晰呈现,也正因如此,“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才得以从这段佳话中应运而生,流传千古。

开天辟地、乾坤一掷

于神话故事中放飞民族想象力

华夏文化的璀璨星空中,成语与神话故事宛如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座,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神话故事的生动凝练,承载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刻的智慧。从开天辟地的混沌初开,到炼石补天的女娲救世,从孙悟空借七十二般变化纵横天地间所展现的自由精神,到哪吒凭满腔热血向权威振臂挑战所彰显的英勇气概,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段动人心弦的神话传奇。

本集节目中,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成语如腾云驾雾、定海神针、开天辟地、乾坤一掷等纷纷登场,孙悟空、哪吒、白娘子、嫦娥、西王母、女娲等神话人物也如繁花般绚烂绽放,他们共同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对英雄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封狼居胥、运筹帷幄

于武将谋臣中捕捉历史脉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成语宛如熠熠生辉的坐标,精准定位着英雄们的传奇轨迹。霍去病 “封狼居胥”,率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扬大汉军威。

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纵横西域,重开丝路。

项羽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中激励士气,以少胜多。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奉献一生,成为忠诚与智慧的化身。

曹操的“望梅止渴”和“横槊赋诗”,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雄才大略与壮志豪情。

这些成语及人物故事,是英雄们家国情怀与忠勇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后世在困境中勇毅前行,在挑战前无畏担当。

遨游上下数千年,纵横山河数万里,《成语探华夏》第四集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展现了一个个风流人物的卓绝风采及永恒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

《成语探华夏》6集连播

2月7日(正月初十)至2月12日(正月十五)

CCTV-1 17:20

2月8日(正月十一)至2月13日(正月十六)

CCTV-10 20:30

责任编辑:李妍

【出自神话故事的词语、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20个】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下一篇:出自神话的四字成语(神话的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