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哪位,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哪位拼音

更新:04-19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凿壁借光的匡衡,刻苦努力让人钦佩,但他的结局老师却不敢告诉你

想必小时候,很多人都不爱学习,这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不少发愁,一个个都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老师一般还会举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刻苦读书的例子,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凿壁偷光等等都张口就来。

当然,老师说的都是励志故事,话净挑好的来说,尤其凿壁借光,描述者古代一个苦大仇深的孩子,祖宗八辈儿都是贫农,小时候家里没钱买油点灯,正好邻居家有点灯,于是把墙壁挖个洞来蹭光读书。

然后带入现代,我们有电灯、有这有那,反正,比古代人那是条件好了不止一点儿,但你们这一些傻学生一个个却不知道珍惜,分明是我带过的最差第一届!

关于凿壁借光,原来记载于西京杂记,描述了一个穷人家的小孩子不择手段刻苦学习的故事。

《西京杂记》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如果只看这个记载,这位叫匡衡的小孩子简直学生的楷模,估计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这一类了,爱学习、好读书,甚至达到为了读书而不择手段的地步。

关于爱学习这一点,让现在的动辄嫌苦累的人汗颜三尺,无地自容。老师的故事一般也到此为止,反正喜欢学习的和不喜欢学习的仍然我行我素,并没有几个真的被老师的故事改变。反正没办法梦回古代体验一下匡衡的苦学。

尽管没有听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但是不少人肯定都记住了这个凿壁借光的故事,他的主人公叫座匡衡,《汉书》中有传,在汉元帝时期位至丞相,封安乐侯,食邑六百户,不过没有记载他凿壁借光的故事。

先不说这个故事的真伪,根据汉书中的记载,这位匡衡早期刚正不阿、因为名满天下被史高举荐步入仕途,逐渐受到汉元帝、汉成帝的宠信,封侯拜相,由一个贫苦布衣二进位至丞相,没有军功而封侯,和一辈子追求封侯的李广相比,可以说大汉待之不薄!

后世很多人在觉得这个故事太励志的时候,往往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匡衡的结局。根据汉书的记载,匡衡进位丞相之后,当时的中书令石显操弄权柄,匡衡和他的前任韦选都惧怕石显,全部曲意逢迎。

弹劾后来成帝即位之后,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石显,但是司隶校尉王尊却也弹劾匡衡作为丞相不匡正石显,在他当权的时候曲意逢迎,有失皇帝信任,百官也附和,害怕罪行的匡衡于是上交丞相、安乐侯印玺辞官,因为皇帝新登基,于是挽留了他,依旧宠信。

没多久他儿子因为被关押,结果最后部下打算劫狱,御史很快发现他做安乐侯期间凭借自己丞相的权势圈地四万亩,远超了他安乐侯600户的封底,这让皇帝无法容忍,于是导致匡衡被株连免官,废除安乐侯国,贬为庶人。

由贫民好学到丞相、继而封侯,由丞相圈占土地到废为庶人,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匡衡就这样完成一生。

自古以来,善始者难善终,屠龙者终成恶龙。匡衡也不例外,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家穷,导致当丞相之后圈占民地,但是家贫时候导致的自卑、渴望权势、钱财的名利心可定不无关系。

当老师觉得,凿壁借光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的时候往往只说勤奋好学,而忽略了一系列的逻辑问题。譬如,匡衡凿的墙壁是谁家的?匡家的还是邻居家的?

歪史推认为,一般人建房子肯定要建自家的墙,尤其有光的地方肯定是房间里面,早年的匡衡家贫,邻居家福,邻居家不可能建一个没有墙壁的房子,肯定有房子的,二匡家也不太可能没有墙壁,所以匡衡凿的墙既有自己家的,也有邻居家的。

无缘无故,仅仅因为家穷就可以把邻居的墙挖个洞?换成现代不被邻居打死才怪!即使邻居很有涵养,而且不计较也很难不把那个洞堵上吧?毕竟光能透过去看书的洞不是小洞,富有的邻居家不怕失窃?

而小时候这样不择手段,忘乎所以的只为自己的利益,忽略别人的感受,长大后圈占民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志老也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歪史认为,凿壁借光实在不值得到处宣扬,这个借字本来就是偷,说借实在太文雅。而老师也不会把这个告诉学生。

匡衡“凿壁借光”很励志,他长大后做了什么?老师都不愿告诉学生

“凿壁借光”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说的是汉朝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年少时父母没钱送他读书。匡衡白天给人工作,他没钱买灯油,就在家中墙壁上凿一个小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

“凿壁借光”出自西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我们读小学时,老师用“凿壁借光”来教育学生们任何时候也不要放弃读书,这样就能取得成功。是不是很励志?可匡衡后来怎么样了?当年老师为何不说?

很遗憾,匡衡并没有取得人们期待的成功,反而成为了一个大贪官,他变质了。读书很努力的匡衡也学有所成,成为了一名经学大师,连太子刘奭都尊他为老师。当时有人评价匡衡“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说听匡衡解读《诗经》能让人放松下来,可见匡衡对《诗经》的了解程度。

了解《诗经》并不意味着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匡衡之后参加了几次博士弟子课考都落榜,最后才考中了丙科。考试不太擅长,可匡衡官运亨通。汉元帝登基后,匡衡终于得到重用,提拔为光禄大夫,相当于高级顾问,能随时出现在汉元帝身边。

到了建昭三年(前36年),元帝又提拔匡衡担任丞相,为百官之首,并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在汉朝时期,一旦封了侯爵都会获得一定的土地,当年那个“凿壁借光”的孩子终于成功了。看到这里,这是一个令无数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可历史仿佛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朝廷里有个叫石显的宦官,他无恶不作,很多大臣因此丧命。匡衡作为丞相本该制止这件事,可他选择了视而不见,这让很多大臣们不满,认为匡衡和石显就是一丘之貉。还有一个细节让匡衡走上了不归路,当年他封为乐安侯时因土地丈量官测量失误多圈了很多土地,匡衡知道这件事,可他将错就错。

汉元帝驾崩后,汉成帝登基,匡衡来到了穷途末路。起初汉元帝鉴于匡衡的贡献没有惩罚,不久匡衡的封地和其他人封地发生了争端,早已对匡衡不满的大臣们联合举报他非法占有土地,加上匡衡儿子酒后,“诸事并发,匡衡惶惶不安,免冠待罪。后免官为民,病死家中。”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老师为何不说匡衡的后来人生了。从励志少年到官场意气风发,再到最终被罢官成为废人郁郁而终,匡衡的人生经历值得后人认真思考。

参考资料:《西京杂记》、《成语之凿壁借光》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哪位,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哪位拼音】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后来怎么样了、凿壁偷光的恐怖真相 下一篇: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人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