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50字

更新:04-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凿壁偷光的匡衡:从农家子弟成为丞相,却因贪赃被贬为庶人

许多人应该都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个名叫匡衡的孩子,因为家里贫困,晚上点不起灯,他就凿开墙缝,借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后来匡衡通过勤学苦读,从农家子弟成为西汉的丞相!可是之后,匡衡却没有什么作为,反而因贪赃被贬为庶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农家子弟

匡衡是东海郡承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家里面世代为农,没有一个做官的。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但由于家中贫苦,所以不得不白天帮人做工,以此来谋生,只能在晚上读书,所以才有了“凿壁偷光”的故事。匡衡精力过人,很快就熟读《诗经》,当时人说道:“无说《诗》,匡鼎来;匡语《诗》,解人颐。”

可是匡衡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参加考试没能考中,只担任太常掌故、平原文学这样的低级、闲散官职。当时的学者们纷纷向朝廷推荐匡衡,说他“当世无双”。于是,朝廷派太子太傅萧望之主考匡衡。萧望之非常满意,于是就向汉宣帝推荐。可是汉宣帝这个人对儒家的东西不感兴趣,因此“遣衡归官”。

二、封侯拜相

不过,匡衡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汉宣帝死后,汉元帝即位,匡衡被召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汉元帝这个人非常喜欢儒家的学说,特别是对《诗经》尤为喜爱。匡衡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受到重用,后又升任光禄勋、御史大夫。

公元前36年,汉元帝下旨,加封匡衡为丞相,同时封为乐安侯。当年凿壁偷光的农家子弟,如今成为位极人臣的百官之首。匡衡通过勤学苦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可是做了丞相之后,匡衡却没有什么作为,还存在贪赃行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时宦官石显专权,匡衡也畏惧石显的权势,“不敢失其意”。

三、贪赃被贬

汉成帝即位后,匡衡这才站出来揭发、弹劾石显的罪恶。可是这时候司隶校尉王尊也站了出来,指责匡衡身为丞相,当时知道石显“专权势,作威福”,却“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匡衡也感到非常惭愧,于是称病辞职,不过汉成帝没有同意。没过多久,匡衡又出事了,他被有关部门弹劾,理由是侵吞土地。

前面说了匡衡被封为乐安侯,是享有食邑的,大概有三千一百顷,可是他却利用自己丞相地位,侵占土地达四百顷,“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通俗理解,就是匡衡与地方上勾结,将原本属于朝廷租税范围内的四百顷据为己有。这件事被揭发后,汉成帝下旨,免去匡衡丞相之位,贬为庶人。后来,匡衡病死于家中。

参考资料:1.《汉书》;2.《资治通鉴

成语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学故事 蚂蚁庄园11月12日答案

成语“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学故事?孙敬、匡衡。这是蚂蚁庄园小课堂2020年11月12日的题目,小伙伴们知道【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叫做孙敬还是匡衡吗?下面就让优游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正确答案和相关典故吧!

蚂蚁庄园11月12日每日一题答案

问题:成语“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人的苦学故事?

孙敬

匡衡

答案:匡衡

答案解析

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讲述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孙敬:汉朝著名政治家,纵横家,成语“悬梁刺股”中“悬梁”的主人公。

拓展阅读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费用,他“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

以上就是优游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蚂蚁庄园11月12日每日一题答案”的相关内容,想要知道更多每日一题答案攻略,请关注优游网每日一题答案专区。

来源:优游网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5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凿壁偷光的故事概括20字左右 凿壁偷光的故事概括30字 下一篇:凿壁偷光的故事简写10字;凿壁偷光故事5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