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的结局(刘邦项羽最后谁赢了)

更新:04-25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楚汉大决战,30万汉军围攻项羽,项羽自刎乌江

公元前203年,十月。

项羽和刘邦已经在广武山上对峙十一月有余,项羽大后方屡屡受到侵袭,运粮路线更是数次被袭,粮草也多次被焚烧,曾经强悍的楚军陷入了僵局。

项羽此时已经颇为无奈,因为韩信已经在齐国立足,这也意味着他的大后方彭城面临着严重的危急,一旦长时间和刘邦对峙,自己不但不能够顺利西进,还有可能被汉军全面包围。

罢兵言和才是项羽最好的一条出路。

双方最终以鸿沟为界,鸿沟是秦国时期的一条南北水路,贯通黄河、淮河。鸿沟以东归于项羽,鸿沟以西归于刘邦,双方正式罢兵言和,结束了长达一年的对峙。

楚汉罢兵言和后,项羽统领大军开始东行撤军,刘邦也开始整顿大军西入关中。

只是,张良、陈平劝诫刘邦趁其粮草断绝,直扑楚军,力主斩草除根,彻底灭绝楚汉主力。

张良、陈平的这招黑虎掏心,够毒辣,也足够的刁钻。

刘邦听取建议,果断下令停止西撤,全力追击楚军。

刘邦、樊哙统领主力追击项羽大军,他们追击至阳夏南,樊哙统领的先锋军在阳夏南一带狂飙直扑楚军,楚军后翼毫无准备,被一举击溃。

樊哙得以俘虏四千多楚兵,项羽急行撤兵,停留固始一带重新整军备战。

韩信当初被封为齐王之后,立马派遣灌婴单独统领骑兵朝着楚地狂飙急进,想要从齐国地区直扑楚地核心,对项羽东翼造成致命的打击。

刘邦、项羽两人罢兵言和之后,灌婴的骑兵并没有停止进攻,反而进攻神速。

灌婴一路攻城略地,迅速攻下邹县、薛城、沛县、留县、下邳、彭城、萧县、酂县、谯县、苦县,几乎将楚军的据点横扫一遍,随即顺利在颐乡和刘邦主力大军会合。

刘邦主力军声势再度壮大,大军屯驻于陈县外围一带,他马上下令征召韩信、彭越前来固陵会合,以图全力进攻项羽的东撤大军。

刘邦进抵此地后,意外的发现韩信、彭越大军并没有及时抵达,颇为震怒。

而且,项羽听到刘邦突然撕毁盟约,也颇为愤怒,他整顿楚军之后,突然挥军进攻,大破汉军,刘邦无奈退回了固陵城防守。

项羽击溃刘邦的大军之后,并没有再度北上进攻,而是继续下令全面沿着东南方向撤退,一直后退至垓下

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溃之后,马上派遣使者说服大司马周殷叛楚,周殷举兵响应刘邦,与淮南王英布、将军刘贾合力攻破城父,从项羽南翼方向冲杀过去。

刘邦再度听从张良的建议,分封韩信、彭越。

  • 陈下至东海地区,封予齐王韩信
  • 睢阳至谷城地区,封予梁王彭越

让其出兵分别从北翼(彭越)、东翼(韩信)两个方向截击项羽大军,同时全部在垓下合兵。

一时间,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分别从北翼、东翼、南翼集结于垓下,将项羽大军全面围困。

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开始和项羽的十万大军展开了军事决战。

这场战役决定着刘邦未来的霸业,也决定这项羽未来的命运。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没有人能够知道此次的项羽是否能够再次缔造一个奇迹。

  • 右路大军:陈贺统领右路大军,从侧翼进攻
  • 前锋大军:韩信统领中军大军,从正面进攻
  • 中路大军:刘邦统领大军位居韩信大军后翼
  • 左路大军:孔熙统领左路大军,从侧翼进攻
  • 后军:绛侯、柴将军统领后军位居刘邦大军后翼

韩信的中路大军与项羽交战不利,开始渐渐败退。左右两翼大军开始引兵进攻,楚军转而开始退却,韩信再度以中路大军冲击楚军中路,项羽大军面对汉军的各路冲击,开始败退。

撤退路上,汉军不断追击,斩杀八万楚军,可谓大获全胜。

深夜之中,被困于垓下的项羽图闻四面皆吟唱楚歌,以为楚地极为刘邦所得,不觉泪下,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项羽趁夜带领八百多名骑兵向南溃逃,天明时分,汉军得知项羽突围,急忙下令让灌婴统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水,直驱阴陵,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名。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时候的项羽还迷了路,他询问一名农夫,农夫让他朝着左边逃亡。

项羽未曾犹豫,立马引兵向左逃亡,不料深陷大泽。汉军此时已经追至,项羽再度引兵逃亡,进抵东城,仅仅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

项羽再度斩杀数百人,向着乌江逃亡。进抵乌江的项羽不愿渡江,再度下马搏杀,又斩汉军数百名,随后在乌江拔剑自刎。

项羽自刎之后,刘邦曾经豪言千金购买项羽头颅,赏万户侯。

王翳夺得项羽人头,其余汉军相继抢夺项羽躯体,自杀相残者高达数十人。

最终,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项羽一躯体。

刘邦定鼎天下之后,分别分封了这五人:

  • 封王翳为杜衍侯
  •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
  • 封杨喜为赤泉侯
  • 封杨武为吴防侯
  • 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羽,曾经的西楚霸王,他可谓一手摧垮了秦王朝的统治,钜鹿之战的项羽何其的彪悍,又是何其的壮哉。

他的一生历经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鲜有败绩。

唯一的一次,便是垓下战役。

这场战役,是项羽一生中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唯一一次失败的战役。

他的彪悍、勇武成为楚汉时期,最为耀眼的战将。

他的结局纵然悲情,可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不少精彩且辉煌的故事,如今的我们虽然早已经无法深刻的认知,项羽作为一个败兵之将,为何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因为他足够的年轻。

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不过三十一岁。

曾经重创秦国主力的钜鹿之战,那个时候的他不过二十三岁。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历史结局会怎样?主席曾道出他三个错误

对于项羽,历史上有这两首诗最为人所知晓: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于项羽,主席就指出他战败的三个最大错误:其一、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不应放走刘邦;其二、机械遵守鸿沟协定;其三、最不应该建都徐州。

两千多年前,随着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秦大幕正式拉开,各地起义势力纷纷扛起大旗,反抗秦朝残暴统治。时逢乱世,群雄并起,作为当时反秦力量的中坚,项羽始终保持着英勇无畏,气吞山河的魄力。

秦末时期,西楚之地响应反秦号召,起兵对抗秦朝。项梁死后,项羽成为楚军领袖,同时,亦为军队的灵魂人物。项羽为人勇猛霸气,又被称为“西楚霸王”,楚军在他的率领下,势不可挡,横扫对手,敢于挑战任何困境。

项羽在古时最为符合人们心中的英雄标准,无畏勇猛,刚正不屈、大将风范等,无疑是对项羽最好的形容。反观项羽的对手刘邦,自小从底层打拼而起,满身市井无赖气息,在战场上阴险狡诈、低劣手段尽出,总之,他为了取胜,无所不用其极。

尽管如此,刘邦早期与项羽对战中,并不占便宜,屡战屡败,然刘邦手下良将诸多,如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在楚汉之争中,可谓是功勋卓著,付出甚多。

刘邦虽然奸诈,但是,也侧面体现出其精明,懂得抓住项羽自傲弱点,暗渡陈仓、明修暗道,最终先后取得咸阳、巴蜀之地,再至后来入汉中、拉拢异姓势力。最终,刘邦击败项羽,夺取天下,建立汉室基业。

楚汉战争初期,无论从军事实力、将领能力,项羽部无疑都吊打刘邦部,但是,为何偏偏刘邦夺取了天下呢?

后世对于项羽的评价,有褒有贬,听到最多的评价即为“有勇无谋”。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点,世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落得悲惨结局,笔者想正是他孤傲自大的性格导致。另外,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情,令他错过夺取天下的最好时机。

最令人拍腿痛惜的无疑是“鸿门宴”,如果,项羽变得“奸诈”一点,恐怕后世历史将重新书写,汉室基业亦将不复存在。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错过终究会成为遗憾,鸿门宴上,项羽错放刘邦,并不是有勇无谋,而是他难以放下“大丈夫”心态,他担心若杀死刘邦,会有损光明磊落的名声。但项羽却不知道,战场之上,向来是兵不厌诈、你死我活,若是对敌方心存顾虑,无疑是给自己留下隐患。

且二人在相见时,项羽被刘邦表面伪装所迷惑,由此,轻信刘邦,对其大为夸赞,称:刘邦处事有方,帝王之才。我们暂且不论刘邦拉拢人心的手段有多高明,只想说,项羽单纯的令人心疼。

他虽作战勇猛、军事谋略出众,但当敌方放下姿态后,项羽亦会随之放下戒备,敌友难辨。或许在刘邦看来,项羽这是愚笨,但在笔者看来,这或许只是项羽的豪气表现,本为英雄惜英雄,推心置腹,奈何刘邦奸诈,他却反遭算计。

那么,是项羽无能吗?不,他很有能力。

巨鹿之战,退无可退,是项羽果断率军破釜沉舟,抓住时机一鼓作气,反杀敌军,这就足以证明项羽的谋略。垓下之围,面对三十万汉军的层层围困,是项羽以一敌百,杀出一条尸山血路。且不说他在乌江边,自刎时的霸气不屈,仅谈鸿门宴上的气度非凡,项羽即令人钦佩。

须知,在刘邦到来后,项羽只需要一个手势,就能轻易杀死刘邦,可是他没有,显然在他心中,比天下更为重要的是英雄气节。笔者想,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再让项羽选择一次,他依旧会放走刘邦,这就是内心所坚持的精神,以死捍卫。

后来,对于刘邦先入咸阳,并于关中称王之事,项羽则给予了原谅,并说“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由此可见,项羽真正做到了以诚相见,却不知刘邦心思频出。简单来说,项羽适合为草莽,却不适合治天下。

兵败之后,项羽败至乌江,明明有机会逃生,他却放弃了最后的希望。那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足可看出他内心深深的愧疚与自责。在自尊之下,宁愿战死亦不苟且偷生,这也恰好反映了他浩然正气的一面,项羽的人格魅力尽在于此。

乱世是枭雄的角逐场,项羽一次次错过时机,同时,亦一次次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对手,悲剧下场已然注定。我们相信,若是在太平盛世,项羽凭借着豪爽、善良、淳朴的内心,定然能够有一番新的作为。

然而,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乱世,项羽注定会成为悲剧人物,这也恰好说明乱世的生存法则之残酷。

司马迁曾对项羽这样评价道:“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参考资料:

『《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传》』

【刘邦项羽的结局(刘邦项羽最后谁赢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刘邦项羽的真实历史故事 刘邦项羽的真实历史故事是什么 下一篇: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事;刘邦项羽韩信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