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女孩回乡卖花,她的创业故事太励志
来源:央视新闻
90后女孩李敏幼年失去左小臂
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江苏老家开网店
将家乡的花木、盆景销往全国
最高年销售额超百万
在她的带动下
村里创立了公益直播基地
电商增加到400多户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李敏说
“一路走来,我受到很多人帮助
想尽自己的能力回馈他们”
她7岁遭遇车祸失去左小臂
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创业
李敏出生于1990年
7岁时遭遇命运重击
因为车祸,她失去了左小臂
“挤牙膏、拧毛巾都得从零学起
当时是妈妈一步步教我
刷牙时先把牙刷放在腋窝下夹住
再把牙膏慢慢抹上去”
在父母的鼓励下
李敏考入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2012年大学毕业后
李敏决定回乡创业,开网店卖花木
主要售卖百合、绿萝等花卉绿植
“沭阳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
也是花木电商创业者的摇篮
我为什么不回去试试?”
单手打包花卉,对李敏来说是个挑战
“月季花上面全是刺
右手五个手指头经常被扎破
残疾的左臂也都是血淋淋的伤口
既然决定创业,就不会放弃
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尽管困难重重
但性格坚毅的李敏不愿放弃
经过反复的摸索和练习
现在,李敏可以熟练地
手嘴并用打包一盆绿植
只需要两三分钟
爱动脑的李敏
还在琢磨如何将网店做得更好
创新营销模式,借助直播卖花木
李敏的网店从刚开始几个月才接一单
到后来人气越来越旺
最高年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元
她说:“通过电商养活自己之后
让自己认可了自己
觉得我还行,还挺好”
在村里创办公益直播基地
她希望带领全村人致富
李敏回乡创业的励志故事
打动了很多人
她想通过努力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2017年
她考取了“返乡兴村”新村干
成为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的党总支副书记
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她在村里设立了电商扶贫驿站
定期邀请专业老师、电商从业者
现场开设直播教学
图片拍摄技巧、店铺运营等课程
在李敏的带动下
村里的电商由原来的200户
增加到400多户
2021年,李敏还创办了公益直播基地
带领更多人
通过直播方式增收致富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江苏省劳动模范”
返乡创业十年
李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
成为屡获殊荣的村干部
她既见证着自己的华丽蜕变
也见证着村子里的巨变
李敏说:“这个身份是认可也是责任
我会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让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总台记者/景明
一颗稻谷的“中国贡献”——袁隆平的追梦路
新华社长沙12月19日电(记者周勉、袁汝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创业成功人士的故事-成功创业者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