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在关羽受伤之前已经去世,可为什么还能为其“刮骨疗毒”?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羽是三国时期猛将,一直被人们视作忠肝义胆的象征。历史上跟关羽有关的典故有许多,比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这些典故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跟关羽有关的典故中,最令人感到钦佩的就是他刮骨疗毒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就记载了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这一回说的是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是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却不小心中了曹仁弓手的暗箭,落马受伤。等到关平率军将落马的关羽救回大营时才发现,原来曹仁手下弓手的箭头上有毒。
如果箭头没毒的话,那顶多属于皮外伤,多休养几天也就痊愈了。可是箭头上沾了毒,那就要严重许多了,而且因为耽搁的时间久了,关羽已经到了“毒已入骨,右臂青肿”的地步。众将看到关羽受伤,都建议关羽退兵休养,可是关羽却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执意要继续攻打樊城。
关羽手下众将没办法,只好四处寻访名医。这一天,有一个自称叫华佗的老人前来大营,说要给关将军刮骨疗毒。华佗建议关羽先服用麻沸散以减轻疼痛,结果关羽却大手一挥,让华佗直接刮骨疗毒。说起来,关羽也是真豪气,全然不惧疼痛,直接叫手下弄了一桌酒菜,就这样一边吃一边下棋,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刮骨疗毒。
在没有麻沸散的帮助下刮骨疗毒,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就连华佗这样见惯各种场面的神医都大为赞叹,称赞关羽“君侯真天神也!”
很多人在读《三国演义》这一段的时候,可能都认为这个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太假了,正常人哪能受得了这个。实际上,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并不是虚构的,在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有着明确记载。除此之外,在《襄阳府志》中,对关羽刮骨疗毒之事也有着明确记载。
不过,虽然关羽刮骨疗毒的典故是真的,但是疗毒之人却并不是华佗,而是另有其人。因为在关羽中毒箭受伤之前,华佗就已经被曹操所害了。那么,既然华佗在关羽受伤之前就去世了,可为什么还能为其刮骨疗毒呢?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确实记载了关羽刮骨疗毒的事迹,但是却并没有写明这个给关羽疗毒的人究竟是谁。而根据《三国志》中与华佗有关的记载来看,华佗早在建安十三年就已经被曹操所杀,可导致关羽受伤的樊城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此时的华佗都已经去世11年了,当然不可能给关羽刮骨疗毒。
那么,既然不是华佗的话,究竟是谁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呢?
其实,虽然华佗在建安十三年就去世了,但是他的医术却没有失传。华佗有两个徒弟,一个叫吴普,擅长药物学,写了一本《吴普本草》;另一个叫樊阿,精通针灸之术。这两个人都是华佗的高徒,都得到了华佗医术的真传,只不过两个人擅长的本事不太一样。
根据《襄阳府志》和《三国志》中的记载来看,历史上真正给关羽刮骨疗毒的人并不是华佗,而是华佗的弟子樊阿。至于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华佗,这可能因为关羽和华佗,一个是三国猛将,一个是三国神医,用华佗来给关羽刮骨疗毒,更能增加小说的趣味性。
其实,历史上刮骨疗伤的人也不仅仅只有关羽。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有好几个人都有过刮骨疗伤的壮举。比如《宋史》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北周担任大将时,进攻寿春时中箭,“镞甲着骨不出”,就命人直接破骨取出,“流血数升,神色自若。”还有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有过“中毒矢入骨,亦用强括之”的壮举。
无论是赵匡胤还是韩世忠,他们刮骨疗伤的事迹都是载于正史之中,所以流传的并不广泛。而关羽则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盛行,才使得他刮骨疗伤的举动被人们所熟知,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领袖用典丨刮骨疗毒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017年10月18日,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原文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刮骨疗毒”就是指用刀将深入骨头的毒液刮除。这个典故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据记载,蜀国名将关羽曾在作战时被毒箭射中。后来虽然伤口愈合了,但每逢阴雨天,骨头却常常作痛。医生告诉他是因为当时箭镞上的毒液已经渗入他的骨头之中,只有剖开手臂,清除残留在他体内的毒素,才能彻底根除这个隐疾。于是,在没有的情况下,关羽强忍剧痛,让医生用刀刮去了他骨头上的毒素。刮骨疗毒的故事展现了关羽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气概。后来人们常用“刮骨疗毒”一词来形容强大的勇气与决心。
人如果受到毒素侵袭,放任不管,任由毒素入骨入髓的话,最终将会导致自身肌体衰败,毒发身亡。惟有痛下决心、果断进行治疗才能保全自身。同样的,一个政权要想保持自身肌体健康,要想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就决不能讳疾忌医,必须及时清理肌体的腐恶和毒瘤,遏制一切毒素的滋生。习近平曾说过:“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要想清除腐败这颗大毒瘤,就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就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要勇于直面问题,敢于下大力气解决问题,要能够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同时还要坚持常抓不懈,“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重拳出击、铁腕治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5年间,中央严肃处理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违纪违法问题,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厅局级干部。5年来,正是因为党中央坚持化毒去疾,高悬反腐利剑,才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才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逐年走高,才使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不断加强,才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大大增强。如今,不敢腐的目标已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也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也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中引用“刮骨疗毒”,旨在强调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全党要继续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的党更富有活力。
【刮骨疗毒的故事,曹操刮骨疗毒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