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佩尔65岁依然霸气:无所畏惧就是我的天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
被称为“法国文艺片女王”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出生于1953年的法国巴黎。她今年65岁,依然霸气而性感。
从影近50年来,于佩尔出演了超过120部电影作品,“其实我更看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在挑选剧本的时候我比较相信直觉,我不在乎导演是男是女,也不在乎是新人还是大牌。”
日前,于佩尔亮相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与杨毅恒、杉野希妃、许磊等青年导演,以及众多中国影迷分享自己的银幕人生。
1971年完成银幕处女秀之后,于佩尔很快便成为了所处时代的顶尖女演员。于佩尔在很多电影中都展现了她精湛并入木三分的演技,在迈克尔·哈内克的《钢琴教师》里,于佩尔饰演一位性压抑的钢琴教师,“迈克尔·哈内克是一个非常精准的人,和他合作会很轻松,因为他非常理性,从来不多愁善感。”于佩尔回忆,虽然《钢琴教师》里有尺度较大、情绪非常饱满的感情戏,但她在诠释起来也并没有感到为难,“这就是迈克尔·哈内克的功劳,没有人强迫我做任何的表演,一切都在剧本里,都是水到渠成的。”
在保罗·范霍文的《她》里,于佩尔扮演了一位在家中被带面具的人,但却因为过去的黑暗经历而放弃了报警的职业女性。于佩尔认为,虽然同样都有浓烈的激情场面,但《她》与《钢琴教师》完全不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惊悚的故事,她本来可以选择报警,但她决定自己复仇,是没有任何温情存在的。”于佩尔还笑称,虽然《她》的结局是男主角被女主角“干掉”,但是却没有人会感到“罪恶”,“这就是一场游戏”。
于佩尔曾被凯撒奖提名16次,是被凯撒奖提名最多的女演员,并两次获得凯撒奖最佳女主角。1978年,她凭借《编织的女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新人奖。此外,于佩尔还凭《维奥莱特·诺齐尔》和《钢琴教师》两次成为戛纳影后,同时靠《女人韵事》和《冷酷祭典》两度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对此,于佩尔云淡风轻:“奖项只是奖项,他们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在电影节“大师嘉年华”现场,日本女导演杉野希妃问于佩尔:“您之前拍的那些惊悚片,您都不害怕吗?您敢反复看吗?”于佩尔笑称,电影是艺术,其实也是娱乐,“我就是无所畏惧,这可能就是我的天赋吧。”
于佩尔的女王气场,还体现在她面对演绎事业的态度上。“不要把我想象成一个多么勤奋的人,剧本通常看一遍就不再看了。我很懒惰的!”
于佩尔说,她最擅长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人物,“很多东西都是直觉性的,并不是你做多少案头阅读就一定能有帮助,让人物活在你的血液里才是最重要的。”
在于佩尔眼中,她所饰演的任何角色都与自己存在差异,“最奇妙的是,你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我,你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我,哪一部分不是。”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这些典故的主人公,后来都怎么样了?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闻鸡起舞,这五个成语,源自七个典故,比喻学习勤奋刻苦,后世多用来教育学子。
不过,你知道每个典故的主人公,后来都怎么样了吗?说起来,其中还有一个贪官。
包含了两个典故:苏秦刺股,孙敬悬梁。
战国纵横家苏秦,年轻时游历各国没有得到重用,落魄的他回家时,被家人当作空气一般无视。
苏秦于是更加勤奋,经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由此振作精神继续学习。
苏秦后来游说六国抗秦,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悬梁的主人公孙敬是东汉人,他每日闭门读书,昼夜不息,为避免半夜瞌睡,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继续读书。
孙敬最终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说的是西汉时匡衡的故事。
匡衡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在农忙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等他长大一些,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很少有时间看书,匡衡很着急,就想多利用晚上的时间,可又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
有一天他躺在床上背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就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后来,匡衡成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为官期间,他多次铲除奸佞,为朝廷尽忠。
不过,被汉元帝封为乐安侯之后,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被告发而免为庶人。
也是两个典故:孙康映雪,车胤囊萤。
他们都是晋代人,都是爱好学习的年轻人,也都是因为家贫,买不起灯油。
孙康的故事应该是在冬天。一个晚上,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不顾寒冷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孙康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当了御史大夫。
车胤的故事是在夏天的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他灵机一动,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勤学好问,后来官至吏部尚书。
车胤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因得罪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被逼令自杀。
说的是隋末群雄之一的李密。
李密是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一开始凭借父荫在宫里担任宿卫。后来他借病辞职,专心致志读书。
有次去拜访朋友的时候,李密骑着一头黄牛,牛背上盖着一块蒲草坐垫,还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只手捏着牛绳,一只手翻书阅读。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
两人一番交谈,杨素回家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杨玄感因此倾心结交李密。
杨玄感起兵,李密配合。起义失败后,李密投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首领之一,自称魏公。
李密后来率部投降李唐,封邢国公。不过他心有不甘,企图叛唐自立,被斩杀。
源出东晋军事家祖逖。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永嘉之乱后,祖逖率领亲党避乱于江淮,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永嘉之乱:西晋后期,匈奴军发动战争,攻破晋都洛阳,俘虏晋帝,西晋灭亡)
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号镇西将军。因个人势力强盛,东晋朝廷忌惮,派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
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忧愤而死,获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图自网络,侵删
【力透纸背的主人公是谁【力透纸背的故事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