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一段话50字、勤俭节约的一段话50字刷碗

更新:05-22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漫评: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这是我们小时候时常听到老一辈人挂在嘴边的话。粮食的种植,从耕种、施肥、灌溉、杀虫、除草、收割、晾晒、储存、加工,无不饱含着辛劳和汗水。一粒粮食就是辛勤付出的缩影,一顿饱饭就是美好生活的写照,中国人民从吃不饱到解决温饱,再到追求高质量生活,无不凝聚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艰苦付出,今天的我们要始终心存敬畏和珍惜。

“饮水思源俭在前,盘中粒粒‘光’为先”。当前社会仍然存在大量的餐饮浪费现象,吃饭非酒店不去、酒水非名牌不喝、菜品非虾鲍鱼不上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总有人在请客吃饭时,以餐桌上点的菜多为荣,以没有吃完为耀。面子驱使下的奢侈和攀比,既消耗了社会资源,又影响了生态环境,造成舌尖上的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我们每个人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需要我们每个人来践行“光盘”行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这这广为流传的金句里,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习惯,不仅贯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更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忘却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勤俭节约;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德。

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小小的餐桌文化映照出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现状,节约好风气,习惯是关键。全民共识的成果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需要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入手。拒绝“剩宴”,将“光盘”进行到底,让勤俭节约蔚然成风,让生活更加美好!(王礼文)

20个下意识的节约之举,你中了几个?

若说起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一定是其中之一。在今时今日,这一美德有何体现?

请看↓↓↓

20个下意识的节约之举,

你中了几个?

◎01◎

中国人的节约观念深刻到什么程度呢?刚看一个剧,主角正在吵架,忘记关水龙头,弹幕从头到尾一直在关心水没关。(@小静先生)

◎02◎

我每一件T恤的宿命都是睡衣,这大概就是刻进我骨子里的环保意识吧。(@Wo是你的宝贝ma)

※当睡衣也用不下去的时候,它很可能会变成抹布继续“发光发热”。

◎03◎

跟姥姥一起看电视剧,男主约女主出来吃饭求婚后,俩人被电话叫走了。我姥姥:啧!点一桌子菜一口都没吃。(@叫阿乂啊)

◎04◎

家里有一个柜子,是专门用来放各种塑料袋、包装袋的,已经攒了满满一柜子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就是舍不得扔。(@是仙女啊)

◎05◎

洗衣液用到最后,实在倒不出来了,就灌水使劲晃晃,又能洗两件衣服。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什么的同理。(@你说什么都是对der)

◎06◎

熟练掌握了挤出最后一点牙膏、洗面奶的方法,包括用剪刀剪开、拿尺子刮平等。(@小圆饼干)

◎07◎

开完会会把没喝完的瓶装水带走,下班前会把杯子里的水喝光,打洗面奶洗手液的时候会关水龙头,我这个人就是这么“滴水不漏”。(@Superidea)

◎08◎

我终于见识到什么叫做“勤俭节约,充满智慧的中国人了”。下雨的时候,我随便看了一眼,发现我姥姥正站在窗户前挥动着什么,还伴随着“刷刷刷”的声音。我好奇地戴上了眼镜,哇哦!原来是我姥姥正在利用雨水刷纱窗……(@霓好你好)

◎09◎

淘完米的水,用来浇花;洗完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的最后一道水,用来洗碗。物尽其用嘛。(@今天可乐了)

◎10◎

每次什么东西不小心过期了,我都会在网上查查它还能干点啥,不然浪费了。(@阿凡是个好姐妹)

◎11◎

每去一个地方,看到空地的第一反应常常都是:可惜了,种点菜多好。(@谁说不是呢)

◎12◎

在出版社上班,用纸量比较大,慢慢就养成了一些习惯,比如:双面打印;废纸先不扔,当草稿纸用……然后,我们部门还有一个可爱的口号:争取把每一本书做成精品,这样才对得起那些被砍的树。(@白稚)

◎13◎

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使用湿巾的全过程:擦我自己的眼镜,擦完我的眼镜擦我老公的眼镜,擦完我老公的眼镜擦桌子,擦完桌子擦鞋,擦完鞋还可以顺带捡一下地上的头发,然后才丢进垃圾桶……(@那瑶)

◎14◎

越来越喜欢用帆布袋了,又方便容量又大,很多还设计得特别好看,上班可以用,买菜可以用,逛街逛超市也可以用,get了它的妙处后买包的欲望大大降低。(@可可)

◎15◎

天气允许的话,骑车30分钟能到的地方,我都会尽量骑车,就当健身了。(@张弛有肚)

◎16◎

那种好几层的比较厚的餐巾纸,常常会被我拆开来使用,比如擦嘴的话只用一层就够了,剩下的留着或分给其他人。(@晓看天色)

◎17◎

装水果蔬菜的那种白色泡沫箱大家知道吧?全被我爸用来养花种葱什么的,有一阵子还给我儿子做了个小鱼池,我也是没想到。(@许小妞)

◎18◎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会收集外卖的一次性筷子(很多时候写了不需要但还是会送)

、小料包、多出的一次性手套;一些漂亮的饼干盒和糖果罐会被我洗干净拿来做收纳;把好看的衣服吊牌加工一下可以做书签……朋友说我是“破烂王”,我说我只是热爱生活!(@悠夏)

◎19◎

浪费不仅让我心痛,浪费还让我行动:因为实在忍不下去而把陌生人面前的水龙头关掉这种事,我干过不止一次;大学时下晚自习或晚课,只要看到亮着灯的空教室,我一定会进去关掉……反正就是不能忍!(@心动患者)

◎20◎

坐公交车,七点钟早起,都是为了收一些能量,种一些梭梭树之类的。(@淇淋味晚霞)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图/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这些略显可爱的节约环保之举,大部分都是小事,可在这一件件平凡烟火事中,浸润着一些过日子的滋味和巧思,也体现着节约的意识和良好的品德。

很多人都说这种意识和习惯好像并没有经过学习,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移植到自己身上的。大家开玩笑说的“仿佛刻在了中国人的DNA里”,说的也许就是这种氛围的感染吧。它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节省,也是一种“不希望东西被浪费”的主张,以及一种“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点什么”的自觉。

其实,和“对物品的节约再利用”相比,更重要的也许是“适当控制物品的数量”,比如少些冲动消费,不需要的东西先不买或不要买太多,点餐的时候适量,等等……

如今社会进步,物质丰富,浪费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若是人人都能多一份节约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哪怕是小事),便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世界也会多一份美好。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下意识的节约行为?

【写留言】分享

制片人丨王兴栋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践行节约 你愿怎么做

图1

图2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据媒体报道,2020年我国夏粮增产24.2亿斤,早稻增产20.6亿斤,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预计秋粮种植面积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为秋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收在即,中秋将至,人们是否能做到勿忘节约?

本期“今晚调查”通过掌上天津App、问卷星等渠道发起主题为《谈节约,你家有啥好习惯》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样本284份。大部分受访者表达了践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愿,也提供了对于节约的个性化理解和家庭解决方案。

哪些方面能 “省钱”

全部受访者中,女性占61.62%,男性占38.38%;在年龄分布方面,各年龄段的分布较均匀,19岁至30岁占16.90%,31岁至40岁占23.59%,41岁至50岁占21.83%,51岁至60岁占15.85%,61岁至70岁占16.20%,其他年龄段占比偏低。

本次调查邀请受访者为自己日常生活的节约程度从1分至5分打分,均值为3.38。勤俭节约作为传统美德,至今仍为公众所推崇。同样是秉承节约传统,不同家庭会有不同的价值排序。从受访者反馈来看,近半数人倾向于在以下领域节约开支:

图1

服饰美容和奢侈品,在很多家庭日常开支中占较大比重,因此人们优先考虑在这两个领域“省钱”留作他用;而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俭思想影响下,受访者也非常重视在食品饮料、社交宴请方面进行节约;家居装饰领域的节约观可能会体现在从奢华风格向简约风格变化中;对能源消耗的节约,则展现了人们对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与期待。

节日饮食就该“美味适量”

这几年,32岁的冯莹一直在努力改变父母的节日饮食观念。“他们挨过饿、吃过苦,现在总想补偿补偿。像追着外孙子喂饭或者往我饭盒底下铺一层肉之类的事,我父母都干过。他们还特别喜欢吃主食,过节要摆一大桌子菜,剩饭剩菜半个月都吃不完。”冯莹劝说父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少吃多餐、确保健康。围绕“吃”这个话题,双方吵架都不知道吵过多少次了。父母总是拗不过子女,节日餐桌上的菜色渐渐减去了一些;直到今年春节,家庭餐桌上才终于摆出了分量减半的“小盘菜”。

在“长期斗争”中,冯莹也总结出了经验:让父母下厨时控制菜量,不如从采买材料、制定菜单的环节就加以限制,当然,最好还是做子女的亲自下厨,让父母每顿少吃一点点,慢慢也就适应了。本月初,冯莹买到了DIY月饼模具,她想中秋节前和父母一起试着做几次月饼,成功的话就不必买月饼吃了。

三餐剩饭怎么办

45.77%的受访者家庭为3人以内的小家庭,34.86%的受访者家庭共有4至6位家庭成员,19.37%的受访者家庭成员在7人以上。

27.11%的受访者家庭偶尔剩饭,22.54%的受访者家庭有时剩饭、有时不剩,19.72%的受访者家庭经常剩饭,19.01%的受访者家庭几乎每天都会剩饭,只有11.62%的受访者家庭从不剩饭。

那么,受访者和家庭成员如何处置剩饭呢?送进冰箱、下顿回锅的占40.85%;直接扔掉的占16.55%;再加把劲儿吃掉的占13.38%;其他选项占比偏低。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不断普及,很多家庭正在努力减少剩饭;从勤俭节约的角度来看,不剩饭或者少剩饭,总比天天回锅吃剩饭更省时、省力、有益健康。

过节无需高预算

今年的中秋节恰逢“十一”黄金周,“双节合一”会导致家家户户的节日开支出现变化吗?

调查显示,超五成受访者家庭在中秋节当日的过节预算在500元以内,其中201元至500元又是一个显著的热门区间,占42.61%;而低于200元的预算并非主流,仅占11.27%。在更高的开支区间,1001元至5000元占20.77%,501元至1000元占15.49%,5001元以上占9.86%。节日期间的高开支可能来自于大家庭的团圆聚会、走亲访友,也可能来自于长假期间外出旅行的计划。

在中秋节的预算较往年发生的变化方面,选择“没有变化”的受访者占27.82%,表示有所减少的受访者占26.76%,认为每年情况不同、不好对比的受访者占23.94%,而确认预算增加的受访者仅占21.48%,不足四分之一。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花多少钱过节并不是体现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提升节日体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品质升级更重要

在传统观念中,中秋节离不开月饼,但本次调查中却有10.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食用月饼的计划。在其余九成受访者的月饼来源中,自己购买(41.20%)超过了他人赠送(23.94%)、单位派发(14.08%)和商家摊派(9.86%)。一度作为节日礼赠而身价倍增的月饼,近年来逐渐回归节日食品的本质,年轻人更乐于适量购买口味佳、评价高的月饼食用,而不是把钱花在礼盒的奢华包装上赠给亲友。

即便预算没有增长太多,但人们仍然会对节日食品做一定的升级。52.46%的受访者计划提升节日食品的健康安全,42.96%的受访者认为节日食品应该更体现新鲜和应季,41.90%的受访者会致力于提升节日食品的口味和品质,另有28.52%的受访者希望节日食品中能体现更多的DIY参与度。愿意将食品的升级等同于豪华包装或者种类数量的受访者已经不多了,仅占两成左右。

支持节约也要避免浪费

大三学生小敏本来觉得自己挺节约的,她不追求最新的数码产品,每季置装数量也很有限,喜欢吃食堂的大锅炖菜,不需要买更贵的“小炒”……可随着认识的同学越来越多,她渐渐意识到“节约是相对的”。同样是给教授帮忙做项目,有人收到劳务费就出去吃吃喝喝挥霍掉,也有人认认真真全都攒起来,像她一样花一点点“奖励自己”,而存下大部分备用的只能算“中间层”。

这个学期,小敏注意到学校食堂多了很多关于厉行节约的宣传海报,有些窗口还推出了“不剩菜赠水果”的活动。“这种形式挺好的,但也不是没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水果是要赠送给同学们的,就不必做成果切装盒,无论是桃子还是梨子,让没剩饭的同学自己拿就行了。我接触到的同学们还是挺会节约的,可在怎么理解、怎么做上就会有很大分歧,有人研究洗澡如何不刷卡或者少刷卡,有人去图书馆蹭教辅还偷偷撕书页,像这些都是打着‘节约’的旗号占公家的便宜,或者浪费公共资源。”小敏说,她支持节约,同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浪费行为。

杜绝浪费如何做

虽然大多数人都对厉行节约抱持共识,但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在受访者看来,这些浪费现象往往是出于“爱面子,讲排场”(36.62%)和“点多了确实吃不下”(32.39%)这两大原因,而“有钱就任性消费”仅占12.68%,其他选项占比更低。

当周围的亲戚朋友有浪费行为时,36.97%的受访者会认识到问题,但选择不加以理会;28.17%的受访者会指出问题,提醒或劝说;19.01%的受访者从未注意到类似的行为;15.85%的受访者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受访者高度重视对小朋友进行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54.23%的受访者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树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观念;48.94%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7.54%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利于抑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各有44.37%的受访者认为对小朋友进行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可以传承家风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小朋友们更深刻地认识粮食问题与我国国情。大多数受访者对节俭观教育给出正面、积极的评价,仅有24.65%的受访者担心这会让小孩变得吝啬、小气,甚至可能导致自卑;19.01%的受访者认为勤俭节约本该是家长负责的事,没必要让孩子也参与其中。

支持奖励促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受访者认为浪费粮食的现象主要发生在重大宴请(57.04%)、网络吃播(40.85%)、餐厅饭馆(40.85%)、典礼活动(35.56%)、单位食堂(34.15%)等场合。节日礼赠(20.42%)和通勤带饭(19.72%)中的浪费行为较为少见。

从“光盘行动”到“不剩饭挑战”,近年来兴起众多促进节约的活动浪潮。在这些做法中,受访者更倾向于支持奖励性质、手段温和的策略,对于惩罚机制的响应意愿偏低。54.23%的受访者支持餐厅推出“小份菜”或者“半份菜”等更多用餐规格;52.11%的受访者认为禁止公款宴请、大吃大喝,才能杜绝浪费行为;50.70%的受访者期待有更多类似“光盘有奖”的奖励措施倡导节俭风气;39.7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对价格虚高的高价食品行业进行一定的限制;39.08%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多有关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文化宣传内容。

开源节流都重要

有人说,省钱就是赚钱;也有人说,开源重于节流。两者之间,孰轻孰重?调查显示,受访者们对此摇摆不定、各执一词。

图2

八成以上受访者习惯对个人开支、家庭开支进行规划,其中粗略规划者占35.56%,只对重要领域进行细致规划者占25.35%,对所有开支项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划者占21.48%,此外,想规划但做不到的人占11.27%,不做任何规划的人占6.34%。在家庭整体理财规划方面,51.06%的受访者根据经济能力调整消费水平,绝不“精致穷”; 40.49%的受访者选择稳健理财,规避风险和损失;33.80%的受访者会从固定收入中定期划拨出储蓄、投资部分;33.10%的受访者有意配置一定的高风险投资,克服投机心理等等。

节约是一种生活理念,可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国人推崇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乐于探索属于自己的节约之道。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节约并不等同于悭吝,而是一种自制、清醒、有节制、还原生活本真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家庭节约面面观

为了解每个家庭不同的“节约之道”,本次调查向受访者征集“节约小妙招”并将部分答案汇总如下:

双面打印。

烧饭做菜用气比用电省。

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低碳出行,不仅比坐车省钱,还比健身更有效呢!

少用化学制剂,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

现在开始尽量减少生活垃圾吧,这样等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就能轻松些。

题图 “餐桌文明 从我做起”公益宣传活动在北辰区青(广)源街荣康园社区举行,孩子们带着社区印制的宣传册走进社区商户宣传发放。

摄影 本报记者 高莹辉

本版制图 雷蕾

【勤俭节约的一段话50字、勤俭节约的一段话50字刷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勤俭节约的一段话-勤俭节约的片段 下一篇:勤俭节约的事例素材-勤俭节约综合素质评价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