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断案的小故事20个;包拯最经典10个故事

更新:05-22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民间故事:包公断案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包公断案。集市上,人潮汹涌如潮,叫卖声此起彼伏,仿若一曲嘈杂的交响乐。一个身着破旧布衫的小孩,脸蛋脏兮兮的,却难掩那一双大眼睛里的纯真与期待。他的小手紧紧攥着几枚铜钱,那是他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此刻,他满心欢喜地穿梭在人群中,目标明确地朝着那个散发着香甜气息的糖饼摊奔去。

糖饼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仿佛在向他招手。小孩兴奋地把手中的铜钱递向摊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即将到手的美味。摊主刚要接过铜钱,突然,一阵骚乱从旁边传来,人群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瞬间乱作一团。小孩被挤得东倒西歪,他心里一阵慌乱,下意识地抓紧手中的铜钱。待人群稍稍平静,他准备再次购买糖饼时,却惊恐地发现,手中的铜钱已然不见。

小孩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抖,眼眶里的泪水迅速聚集。他慌乱地在周围的地上寻找,小小的身影在人群的腿间穿梭,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他的心里充满了无助,脑海里不断回响着母亲辛苦挣钱的画面,那几枚铜钱是他对甜蜜的期待,也是对母亲辛劳的慰藉。可如今,一切都化为泡影。小孩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望着糖饼摊,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那哭声在喧闹的集市中显得格外凄惨。

正值包公携护卫巡视至此处,那悲戚的哭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包公迈着沉稳的步伐,分开人群走近小孩。他身着一袭黑袍,官服上的图案在阳光下威严尽显,面庞方正,剑眉斜插入鬓,双眸深邃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见小孩哭得伤心,包公微微俯身,声音温和却不失威严:“孩子,莫要哭泣,且将事情与本官细细道来。”

小孩抽抽噎噎地把经过讲完,包公直起身子,目光冷静地扫视着四周。他深知这集市鱼龙混杂,要找出小偷绝非易事,但他决心已定,不能让这小贼逍遥法外,更不能让孩子平白受屈。于是,他果断下令在原地设公堂审案,命护卫迅速维持秩序。

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传遍集市,众人皆好奇不已,纷纷围拢过来。一时间,公堂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交头接耳,都在猜测包公将如何破这无头公案。包公端坐在临时公案之后,神色肃穆,双手置于案上,不怒自威。他目光如炬,缓缓开口道:“诸位乡亲,今日这孩童于光天化日之下在集市遭窃,此乃对我朝律法与公序良俗之公然冒犯。若有知晓内情者,务必如实禀报,若有隐匿包庇,定当严惩不贷!”话语掷地有声,人群中顿时安静下来,现场气氛凝重而紧张。

包公开始逐一询问小孩周围的摊主与路人。众人面对包公的问询,神色各异,有的坦然自若,有的则略显紧张。此时,一个身形瘦小、眼神游离不定的男子进入了包公的视线。那男子站在人群中,本想低调地混过去,却不想被包公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不安。

包公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男子,声音低沉有力:“你,上前来说话。方才在那孩子附近,可曾看到什么异常之处?”男子听到包公的喝问,身体猛地一震,眼神闪烁,结结巴巴地回道:“大……大人,小的一直忙于自家生意,并未留意周遭之事。”包公眉头微微一皱,他紧紧盯着男子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中看穿他的谎言。

就在包公思索之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缓缓开口道:“大人,老身当时虽未看清全貌,但隐约瞧见那孩子身旁有道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实在难以辨清模样。”包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明白这小偷必定善于隐匿身形,不好捉摸。

随后,包公下令衙役在集市各处仔细搜寻,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衙役们不敢懈怠,四散开来认真查找。不多时,一名衙役在集市角落的一个隐蔽之处发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表面沾着新鲜的泥土,似乎是被人匆忙放置于此,而在石头底下,压着几枚铜钱,数目恰好与小孩丢失的一致。

包公凝视着这块石头,心中暗自思忖:这石头出现得太过蹊跷,定与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小偷故意留下误导众人,还是另有隐情?周围的百姓看到这块石头,也都纷纷议论起来,猜测包公将会如何从一块石头上找出真凶。

包公的目光紧紧锁住那块石头,眼神中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深邃。突然,他向前一步,对着石头高声喝道:“石头啊石头,你今日可见证了这铜钱被盗之事?你若有灵,便给本官宣示真相。”此语一出,人群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皆以为包公这是急糊涂了,竟对着一块毫无生机的石头说起话来。

然而,包公面色沉稳,不为所动,命衙役将石头小心翼翼地搬到公堂之上。百姓们好奇心顿起,纷纷围拢过来,里三层外三层,都想瞧瞧这出“石头审案”的奇景究竟会如何发展。包公围着石头缓缓踱步,像是在与一位老友交谈般轻声说道:“石头,你莫要害怕,此处有本官为你做主,只管如实道来。”

此时,那真正的小偷正躲在人群之中,听到包公对石头的问话,心中不禁打起了鼓。他暗自思忖:“这包公向来断案如神,难道他真有什么法子能让这石头开口?莫不是他已看穿我的把戏?”他越想越慌,额头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眼神中满是惊恐与不安,却又不敢轻易逃离,生怕引起他人的注意。

包公一边留意着众人的神情变化,一边继续对着石头说道:“你若是被那小偷用来藏匿铜钱,便晃动一下,好让本官知晓。”说也奇怪,就在包公话语落下的瞬间,那原本静止的石头竟像是听懂了他的话一般,真的轻轻晃动了一下。这一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惊叹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众人皆被眼前这神奇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对包公的敬畏之心更甚。

包公见石头晃动,心中已然笃定。他霍然转身,目光如电,再次扫视围观的人群。瞬间,他的视线如利箭般射向那个之前表现可疑的男子,一步上前,大声喝道:“你这贼人,还想狡辩到几时!这石头已然昭示了你的罪行,还不快快认罪!”

那男子听闻,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他的脸色煞白如纸,身体如同风中落叶般瑟瑟发抖,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他哆哆嗦嗦地求饶道:“大人,小的……小的知罪了。小的本是见财起意,看那孩子年幼可欺,便趁乱偷走了他的铜钱。原以为将铜钱藏于石头之下,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哪晓得……哪晓得这石头竟会出卖小的。大人饶命啊!”

包公脸色冷峻,怒视着地上的男子,声色俱厉地说道:“你这恶行,不仅让这无辜孩童遭受委屈,更破坏了集市的安宁与公序良俗。本当将你严惩不贷,念你尚知认罪,姑且从轻发落。将你偷盗之物尽数没收,重打二十大板,以儆效尤,让众人知晓,本官绝不姑息任何违法犯罪之举!”

小偷闻言,如丧家之犬般瘫倒在地,衙役们迅速上前,将他拖了下去。板子落下,伴随着小偷的惨叫,正义得以伸张。包公转身,看着仍在抽噎的小孩,眼神瞬间柔和下来。他轻轻蹲下身子,温言抚慰道:“孩子,莫要害怕了。铜钱已为你找回,此后定要小心谨慎,莫再让歹人有机可乘。”小孩抬起泪汪汪的眼睛,望着包公,用力地点了点头,破涕为笑。

随着小偷被惩处,此案圆满审结。包公整了整官服,带着护卫继续踏上巡查之路,身影渐渐消失在小镇的尽头。然而,“石头案”的传奇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小镇里泛起层层涟漪,成为人们日后茶余饭后永不厌倦的谈资。

每当夜幕降临,小镇的百姓们围坐在一起,便会兴致勃勃地讲述起这个故事。家长们总会借机教导孩子:“瞧见了吧,善恶终有报,做人啊,得老实本分,莫要像那小偷一般,心存恶念,否则终会受到惩罚。”而孩子们则瞪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对包公的智慧和公正钦佩不已,包公的形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逐渐高大起来,成为了正义与公平的化身。

在小镇的偏僻角落,那小偷在受过刑罚后,拖着伤痛的身躯,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若不是包公的明察秋毫,自己恐怕会在罪恶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直至万劫不复。从此,他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时常在劳作之余,望向包公离去的方向,眼神中不再有恐惧与狡黠,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敬畏与感激。

集市上的摊主们经此一事,也变得格外警觉。他们相互照应,留意着往来人群中的一举一动,生怕再有歹人趁机作恶。而那原本普通平凡的石头,因着这场奇案,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说它是包公正义之气的感召,才得以开口揭露罪恶;也有人说它本就是神灵降世,专为守护小镇而来。无论何种传言,它都静静地伫立在小镇的一角,仿佛在默默见证着小镇的变迁,守护着这里的公正与安宁,让每一个心怀不轨之人望而却步,也让每一个善良的灵魂得到慰藉。

民间故事合集 包公断奇案

北宋嘉祐年间,在庐州府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胡子民的朴实汉子。

胡子民家中贫困,却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每日靠着上山砍柴、进城售卖来维持生计。

他为人忠厚老实,在小镇上人缘颇好,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勤劳本分的人。

这一日,阳光明媚,正是砍柴的好时候。胡子民像往常一样,扛着柴刀,哼着小曲儿上山砍柴。

他手脚麻利,不多时就砍好了一大捆柴。临近中午,他挑着柴匆匆进城,想着能赶个早市,多卖几个钱。

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胡子民寻了个显眼的位置,摆好柴担,开始叫卖。不一会儿,一位身着长衫的秀才踱步而来。

此人正是王景元,他在小镇上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饱读诗书,还拜在了大名鼎鼎的包拯包大人门下,平日里颇有些恃才傲物。

王景元瞧了瞧胡子民的柴,觉得还算不错,便与他讨价还价起来。一番商议后,以两文钱的价格成交。

胡子民满心欢喜,收了钱,扛起柴就往王景元家走去。可他太过匆忙,竟忘了柴刀还插在柴捆里。

等他回到家中,把卖柴的钱交给妻子,稍作休息,准备下午再去砍柴时,才猛地想起柴刀不见了。他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原来柴刀随着柴一起卖给王景元了。

胡子民心急如焚,柴刀可是他吃饭的家伙,没了柴刀,往后可怎么砍柴谋生呢?他顾不上休息,立刻起身,匆匆赶往王景元家。

到了王景元家门口,他礼貌地敲门,说明来意。没想到,王景元却脸色一沉,矢口否认见过柴刀,还说胡子民是想讹诈他。

胡子民一听,顿时急红了眼,他本就是个直性子,见王景元如此耍赖,忍不住破口大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得不可开交。

王景元自觉丢了面子,心想:我可是包大人的得意门生,岂能被你这一介草民如此羞辱?

于是,他回到书房,写了一张便帖,让家人送到县衙,希望包大人能为他主持公道。

包大人接到帖子后,立刻升堂问案。他听完双方的陈述,心中暗自思量:这案子看似简单,却透着蹊跷。

他看在王景元是自己学生的份上,又觉得事情不大,便先打了胡子民五大板,让他先回去反省。

胡子民满心委屈,被打得皮开肉绽,却仍咽不下这口气。他越想越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又来到王景元家门口,大声叫骂,引得众人纷纷围观。

王景元见状,恼羞成怒,他整理好衣冠,再次来到县衙,向包大人哭诉胡子民的“恶行”。

包大人看着王景元,心中已有了主意。他觉得胡子民一个老实巴交的百姓,若不是真的被冤枉,断不会如此大胆,敢辱骂秀才。

于是,他把得力衙役李福叫到跟前,低声吩咐了几句。随后,又命人将胡子民带到大堂,先将他锁在一旁,等候发落

李福领命后,来到王景元家。他见到王景元的娘子,一脸严肃地说道:“王夫人,那个村夫胡子民辱骂你家相公,已经被大人带到衙门了。之前挨了五大板,现在大人还要再打他十板子。你家相公心疼他,让我来跟你说,把柴刀还给他算了,免得再生事端。”

王夫人听后,心中疑惑,问道:“我官人为何不自己回来?”李福连忙解释道:“你家相公去见包大人,大人定会退堂招待,还得聊些学问上的事,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王夫人信以为真,便到柴房里找出柴刀,交给了李福。

李福拿着柴刀,匆匆赶回县衙,将刀呈给包大人:“大人,柴刀取回来了!”胡子民一见,激动地喊道:“大人,这就是我的柴刀,我一眼就能认出来!”

王景元见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

包大人故意板起脸,严厉地呵斥胡子民:“胡子民,你莫要怪本官打你。你若想要回柴刀,就该好言相求,王秀才还没来得及查看柴捆,怎么会知道里面有刀呢?你却出口辱骂,你可知辱骂读书人是何等罪过?本官念你初犯,从轻发落,只打了你五大板。王秀才的帖子里已经说愿意把刀还你,你却还不依不饶,现在刀虽还你,可你这行为,还得再打二十板子!”胡子民吓得连忙磕头求饶。

包大人接着说:“你若想免了这二十板子,就去王秀才面前磕头赔罪,我便饶了你。”

胡子民无奈,只好走到王景元面前,连连磕头。磕完头后,他如获大赦,赶紧跑出了大堂。

待胡子民离开后,包大人脸色缓和,语重心长地对王景元说:“景元啊,卖柴为生,何其艰辛。你怎能忍心昧下他的柴刀呢?你的良心何在?

我若偏袒你,不查明真相,还一味责罚他,那我如何对得起百姓的信任?我在众人面前说你自会还刀,让他向你叩谢,也是为了顾全你的名声。你要好生反思,莫要再犯。”

王景元听后,满脸羞愧,低着头,无言以对,灰溜溜地退下了。

包公这一巧妙的断案方式,既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成功找回了柴刀;又体现了他的宽厚仁慈,维护了王景元的颜面;还达到了教化人心的目的,让王景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此等一举三得的断案佳话,很快在小镇上传开,百姓们对包大人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

【包公断案的小故事20个;包拯最经典10个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包公断案故事5则—包公断案故事5则概括 下一篇:包公断案的民间故事,包公断案的民间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