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故事: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自食其果
文/慕容梓君
登州有个叫市头镇的地方,这地方的居民稠密,都靠河的两岸建房。这里的人比较自私又不肯轻易相信人,民风也不太好。但住在镇东的崔长者却是一个善良的人,妻子张氏温柔贤惠,相夫教子。他们的儿子崔庆十八岁,聪明好学,也是父母掌上的明珠。
这天忽然有一个老僧去他家化缘说:我是从五台山云游到这的僧家,听说你乐于行善,所以我就过来化一餐斋饭。崔长者就穿戴整齐出来并给那僧人作揖说:有失远迎,请大师不要怪罪。僧人坐下来对崔长者说:我云游四方到你这,是来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崔长者恭恭敬敬又作揖说:您是需要银两或是斋饭,我一定尽我所能。僧人摆摆手说: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啊,贫僧不是为化缘而来,我是给你说这地方将会发洪水,你赶紧准备船只,到时候好逃命。崔长者惊讶地说:啥时候洪水会过来呢?僧人说:东街宝积房门前那对石狮子眼睛如果流出血来,就赶紧收拾财产上船逃命。
崔长者听了紧张地说:这么大的灾难将要降临,应该赶紧通知给众乡亲啊,也让他们随时做好逃命的准备。僧人摇了摇头说:你们这的人大都比较自私自利,更不会相信人,你应该比我清楚,即使你说了,他们也不会相信你的。僧人吃完饭就走了,崔长者送给他银两也不肯接受,临走前他还再三交待他不要轻信别人。
僧人走了以后,崔长者和妻子商量一下,赶紧召工匠在河边造几十艘大船。周围居民问其原因便嘲笑他太痴,崔长者劝这些人赶紧也做准备,但这些人却不屑一顾,还说他傻得不可救药。崔长者也不在乎别人嘲笑,还让家里的老仆人天天去东街看那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流血。旁边的两个屠夫问仆人为啥过来天天察看狮子,老仆人说:石狮子的眼睛如果流血了,那洪水就过来了。
两个屠夫就觉得他的主人太痴,这仆人也是一个傻瓜。现在天气如此干旱,怎么会发洪水呢,两人商量着想了一办法来捉弄这仆人,第二天一大早他俩用猪血涂抹在那狮子的眼睛上,老仆人过来一看石狮子眼睛出血了,赶紧跑回家告诉了崔长者。
崔长者赶紧吩咐家人收拾行李财产上了大船,当时正是正午骄阳似火,热气蒸人。家里面的男女老少刚登上船不久,天空就变得昏暗,一时雷声大作,顿时下起瓢泼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不停息,一时间洪水冲破了堤坝,汹涌的河水吞噬了居民的房屋,来不及逃跑的人葬身这洪水中。
崔长者的十几艘大船随着洪水流出了河口,他们在行走中只要看见有生命的人或者是动物也出手相救。看见漂在水中一棵树上有一乌鸦巢,有几只幼鸦被困在巢里面,崔长者就让仆人把乌鸦救到船上,乌鸦在船板上抖了抖翅膀就飞走了。这时突然看见一男孩子抱住一块木头挣扎着,看样子和他儿子年龄差不多,孩子看见他们就大声呼救。崔长者赶紧让人把孩子救上来,又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并且给他端了饭菜。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大雨终于停了下来,他们回到家里发现房屋没有倒塌,但周围的邻居的房子都已经被洪水冲垮了。临回家时候,崔长者问那男孩子家住在哪里。要把他送回家去,大男孩说:我是宝积坊刘屠夫的儿子叫刘英,家已经被洪水吞噬了,父母也下落不明,我愿意跟您回去当奴仆来报答你对我的救命之恩。
崔长者看孩子乖巧懂事便怜悯地说:你如果愿意跟着我生活,我会把你当儿子对待的。晚上妻子劝阻他说:你忘了吗?那僧人临走的时候再三嘱咐我们说不要轻易地相信人和顾惜他人吗?崔长者对妻子说:我们连动物都出手相救,现在眼看这孩子没地方可去,我们把他弃之不管吗?
转眼间他们已经回家半年了,东京突然张贴了榜文,说皇后娘娘丢失一块玉印,凡是知道下落的就官封高职。这天深夜崔长者在梦中有一老神仙给他说:玉帝念你仁慈,特来让我告诉你,那娘娘的那块玉印掉在后宫八角琉璃井中,让你的儿子去皇宫报告消息接受赏赐。
崔长者在吃早饭的时候,便给妻子说了他做的这奇怪的梦,但妻子不太相信地说: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你这梦是真的还好,如果你的梦不准,岂不害了我们的儿子吗?
刘英接过话说:我一直受你们的恩惠,儿也无恩报答你们,现在正好机会来了,我可以去代替弟弟崔庆去,如果梦中那神仙说的是真的,所赏赐的官职就让给弟弟。崔长者和妻子听了觉得平时没有白疼爱这孩子,所以就给刘英准备了银两,让他启程去京城。
刘英一到京城就揭了榜文,他被守军带去见了王丞相,刘英就向王丞相说了那玉的下落。王丞相赶紧进宫上朝奏禀了此事,宋仁宗皇帝和娘娘听了有点奇怪。忽然皇后娘娘想了起来,原来在中秋节赏月时,因为天色昏暗,宫女在八角琉璃井边取水,不小心她的袖子把玉印带落井中。皇上就召见刘英问他怎会知道玉印在井里面,刘英把梦中的神仙说的话讲给了皇上。
皇上听了感慨地说:你家积了阴德啊。于是就把二公主许配给了他并招为驸马。而且还给他修建了驸马府,从此以后,刘英地位显赫,他也忘记了在家等他的恩人崔长者。
崔长者在家左等右等不见刘英回来,他便担心起来,害怕刘英遭了祸端。这天有人从京城回来说,刘英已经被皇上招了驸马,崔长者就让儿子带着仆人小二去探听真假。崔庆和小二到京城碰巧看见刘英骑着高大的骏马,神气的不得了。
崔庆上前相认,但刘英不但装着不认识,还命令随从把崔庆带到他的府里,重重打了三十棍,崔庆被打的皮开肉绽,奄奄一息,然后又把崔庆投进了大牢。在慌乱的时候,仆人小二趁机逃了出去。崔庆因为从小养尊处优,那受过这样的罪,他便大声地哭泣起来。
这时外边的几十只乌鸦也和崔庆一起悲鸣了起来,崔庆勉强移到窗前对乌鸦说:你们是被我爹救的那些乌鸦吗?如果是就请你们给父亲带封信,乌鸦听了就飞到了崔庆的面前,崔庆又向狱卒借了笔和纸,狱卒也知道了他的遭遇,就可怜他便借给了笔和纸。
这天崔长者正和妻子念叨儿子,突然几十只乌鸦飞到了他们的面前,他疑惑地看着这些乌鸦,忽然发现一只乌鸦的腿上有一封信,赶紧取下信一看是儿子写给他的。信中说刘英忘恩负义,而且还被他暴打以后又投进了监狱。
妻子看着丈夫流下了眼泪,询问得知真相后,她嚎啕大哭了起来,并且还埋怨丈夫说:当时我劝阻你不要收留他你不听,现在他竟然恩将仇报,还把我们的儿子送进了大牢。
崔长者安慰妻子说:乌鸦都知恩图报,我们救了刘英并且收留了他,我去京城问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崔长者到了京城就四处打听刘英的驸马府,忽然,他看见家仆小二流落街头在乞讨,小二看见主人就悲伤地哭了起来,崔长者了解情况后,就让小二带他去刘英的住处。
两人到了那驸马府门前,看门的人根本不理睬他们,突然有人大声叫着说驸马回来了。刘英看见崔长者在门外等他,他吓得赶紧把头扭过去装着没有看见。崔长者喊着刘英问:我儿刘英,你今天富贵了就不认我这父亲了吗?刘英还是不理睬,崔长者又悲戚地说:你不认也罢,现在富贵了也是你的福气,但为什么把你的弟弟暴打一顿还把他投进监狱,天理难容啊。
刘英就赶紧冲进府里面,让家丁拉着崔长者不许他进去,然后就把大门关上。崔长者被拒之门外遭受羞辱,一生气他就到开封府告了状。包公看了他的诉状,就先让他先住在府衙中,然后又命令狱卒把崔庆放了出来。崔长者见儿子被折磨的不成人样,就抱着儿子哭泣了起来。
第二天,包公把刘英请到了衙门饮酒,刘英一到衙门,包公就吩咐官兵不许闲杂人员走动。包公和刘英饮酒到一半的时候,厨子说没有酒了。包公无奈地说:酒喝完了就用水代替好了。刘英觉得包公是在捉弄他,他气愤地说道:包大人,你也欺人太甚了,我堂堂一驸马,你问问谁敢用水来代替酒招待我。
包公沉下脸说:别的官员不敢用水代酒招待你,我包公就敢这么做。今年六月你不是还在河中饮水吗?这会难道喝不得了?刘英听了大吃一惊,这时崔长者过来斥责他:你这忘恩负义的小人,今天你能对不起我,将来也会对不起朝廷,请包大人为我做主。
包公就命令官差脱去刘英的官服,把他推到大堂审问,刘英知道再也无法狡辩,就老老实实地说出了实情。包公就把事情的原委写了奏章禀告了皇上,皇上亲自召见了崔长者并且对他说道:你是一个仁义的人,你的儿子才应该受到赏赐。
包公就按照皇上下的圣旨判决:刘英忘恩负义,冒领功劳,残虐不仁,迫害兄弟,罪不可赦,刘英应斩首。崔庆被皇上授武城县尉,包公还亲自为崔庆穿上了官服,崔长者平素好善,建立牌坊以此来表彰他。
故事素材参考《包公案》
还原历史上刚直不阿的包拯,还看93版《包青天》丨日签
1062年7月3日,北宋名臣包拯逝世,终年64岁。包拯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深受百姓爱戴。
在担任开封府尹期间,包拯疏浚惠民河。当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包拯下令将所有权贵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毁,使河水得以畅通。权贵纷纷与包拯相争,包拯通过实地测量上朝劾奏,要求严惩权贵。
包拯的事迹广为流传,其“黑面形象”成为他的标志特征之一。包拯曾在多地履职,他刚直不阿的态度贯穿始终,受到欧阳修等诸多文人称赞。包拯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早在南宋时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随着小说《三侠五义》的流行,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正是由于老百姓对“青天”的渴望,在民间文艺的流变中,包公逐步被神化,甚至可以掌管阴阳善恶,所谓“日审阳、夜断阴”,故戏曲、影视中的包公形象,额头上必有月牙。
我们熟知的演员周杰、邓超、陆毅都曾扮演过包青天,但公认最为经典的形象是金超群版包青天。金超群把包青天刚正的一面诠释得很到位,《包青天》堪称一部剧情曲折的经典“反贪剧”。1993年,该剧在亚洲地区掀起了“包青天热潮”,其中“铡美案”、“真假状元”、“狸猫换太子”等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讲个民间故事:包公的传说
包拯是宋朝仁宗年间的开封府府尹,他断案严明,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千百年来,包公的传奇一直流传在中国民间,而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也一直活在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心中。
传说包拯在家排行老三,故小名叫包三,在他未出世之前,包家的家境十分贫寒,有一天包公的大嫂洗澡,忽然间从天上落下了一颗星星掉在了澡盆里,大嫂一见大吃一惊,不敢再洗,就把洗澡水让给了自己的婆婆,第二年,包拯出生了,他满脸发黑且额上有一道月亮胎记。包拯年幼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由大嫂将他抚养成人。其实当年澡盆中落下的星星乃是天上的文曲星,而包拯就是文曲星转世投胎而生的。
包拯长大成人后文采非凡,上京赶考一举考中了状元,几经升迁后做了开封府的府尹。他铁面无私,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坚决要与庶民同罪。皇帝虽然也倚重他的才华,但是有时他的正直判案也令皇帝十分苦恼。这一年,包拯依法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世美,公主和太后一起到仁宗皇帝面前告状,哭哭啼啼非要给包公治罪。仁宗被母亲和妹妹闹的无计可施,心中也恨包拯不顾皇家颜面,便下令将他削职为民,并派了两个小太监私下跟踪他,只要包公一有错处就立刻将他绳之以法。
包公被削职后也没有丝毫恼怒和沮丧,他坦坦荡荡地换上了便服,只身出了京城,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包公虽然为官多年,但是一直清廉自守、两袖清风,他雇不起车马,只是让老家人包兴挑着简单的行李,跟在自己身后安步当车。两个小太监也只好放弃了马匹,徒步跟踪。他们都在心中怪包公连累自己要在荒郊野外吃这种苦,所以商议好了一定要抓住他的错处,让皇帝给他治罪。
当时正值六月酷暑,炎热无比,包公出了京城没多远就开始汗流浃背。这时路旁正好有一片瓜地,青翠碧绿的瓜藤上长着一个个硕大饱满的西瓜,令人看了垂涎欲滴。包公看了看四周,见这片瓜地无人看守,他想了想就摘了个西瓜,用拳头“砰砰”两下砸开后,和包兴分着吃了起来。两个太监跟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心里窃喜,心想:“这包公没走多远就露了原形,不告自取就是贼,把他抓回去,皇上肯定有赏。”
这俩人刚想上前捉拿包公,却见包公从背囊中拿了几个铜钱放在了瓜地中的显眼位置。吃完付钱,天经地义。两个太监互相对望了一眼,无奈地又跟着上路了。
到了傍晚,包公投宿到了一家小客栈,因为囊中羞涩,他只叫了米饭、素菜做晚餐。这家客栈也是非常简陋,端上来的米饭居然有很多的稻谷,包公只能边吃边捡,饭碗旁边都是挑出来的谷粒。两个太监看了十分兴奋;“浪费粮食,这不是罪责吗?老包这下逃不了了。”谁想到包公吃完米饭后又把旁边的稻谷拿了起来,一一地磕去稻壳,吃了米粒,没有一粒浪费的。两个太监见如意算盘落了空,丧气无比。
包公主仆二人来到了淮河边,这时已经接近了他的家乡,两个太监很是焦急,怕回宫交不了差。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看准机会将包公推倒在了一堆垃圾上。这是在淮河畔,他们就等着包公进淮河洗漱,届时再捉拿他,质问他污染河水的罪责。
话说包公沾了一身泥污,只有左手没有弄脏。他本想去河中洗去脏物,但是一看河边有妇女在洗衣、洗菜,不禁就想到:“我这一洗漱,自身倒是洁净了,只是别人的吃用水岂不是被弄脏了,万万不可。”一番思量后,他用干净的左手掬水含到嘴里,然后又离开水边,来到山坡上吐出水来冲洗,数次往返才算是将身上清洗干净。
这时两个太监在一旁已经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包公居然正直无私到如此地步,真的是抓不出一点错处。他们不禁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回宫后,两个太监如实对仁宗皇帝禀告了一路上的所见所得,仁宗听后也是感慨良多,觉得虽然包拯过于正直,不懂变通,但是这也正是他的最大优点,有这样的忠臣也实在是自己的幸运,于是便下令宽恕了包拯,重新命他回朝为官。
【包公的故事简短(包公的经典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