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真香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这两天,网友因为一条“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的新闻吵翻了天。女主人公王小姐,是豆瓣抠组里著名的大神,特别会“抠”,采访中提到每个月收入能存下来90%。
  
  日用品靠各种优惠花费极低,一整年买衣服不超过一百块。才32岁,在南京攒下了两套房子。
  
  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太极端,过得紧巴巴的就为了买房,不值得。
  
  但我把这个故事转发给朋友小姚看时,她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她有出存钱攻略吗?我去关注一下!”
  
  评论区里像小姚这样的人还不少,比起故事真假、存了多少,他们更在乎的是有没有可借鉴的存钱办法。
  
  就好像昨天还在吵嚷着及时行乐、消费自由的90后,一夜之间跨进了另一个阶段:“存钱,真香!”
  
  “我应该早点开始存钱的”
  
  前阵子网上有个热度挺高的话题,问哪个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存钱了,有1。7亿阅读量。
  
  话题里讨论最多的,恰恰是徘徊在30岁线上的90后。
  
  “女朋友叫我一起考驾照,我没钱交学费。”
  
  “做手术,一下子把家里掏空了。”
  
  “听说初中同学在老家买房结婚了,他工资还没我高。”
  
  ……
  
  汹涌的消费主义逐渐退潮、突然暴发的疫情带来危机感,与此同时,这群人逐渐步入中年,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考虑失业怎么办、生病怎么办,考虑自己人生后路的年纪。
  
  小姚刚毕业那两年,压根没想过存钱的事。
  
  月薪6000块的时候,最新款的苹果手机照买;月薪8000块的时候,已经舍得花一千多块买一瓶“同事都说好”的进口精华液了。
  
  那几年好像也不流行省钱,“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消费升级”“精致生活”,才是最主流的口号。
  
  小姚承认,确实有点“被消费主义洗脑”,工作生活在大城市,满大街看到的都是精致丽人,上网、聊天,听到的也都是买买买的口号。
  
  走在路上,你看到的是别人身上带logo的包、吃饭的漂亮餐厅,这些东西你的薪水也可以做到。
  
  至于他们回家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由于太遥远,反而不会引起渴望。
  
  但这两年,身边的朋友结婚的、生子的、买房的,在大城市落了户的,或是已经回老家定居的,每个人都在“定下来”。
  
  甚至开始面对生死的问题:“有个同学,妈妈生病没钱治,在朋友圈里发筹款链接。”
  
  还有一次,小姚的朋友跟她哭诉,自己父亲是农民工,年纪大了找不到活,想在家里开养殖场,问孩子能不能资助一点。
  
  父亲第一次开口跟孩子借钱,在他的认知里,八九千块钱的工资已经很高了。
  
  但小姚的朋友拿不出来,眼睁睁看着他放弃,继续到处找工地。
  
  “从哪个瞬间开始想要存钱?”对小姚来说,那个瞬间并不“突然”,更像是自然而然。
  
  当你身边的人都开始走进下一个阶段,步入另一种人生,这种变化带来的焦虑,比曾经父母长辈苦口婆心劝你一百遍“存点钱”具体得多。
  
  “就算拼命存钱,我还是买不起房”
  
  刚毕业时在社会上横冲直撞的底气,是无知无畏带来的;

【存钱,真香】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番茄炒蛋”极简史 下一篇:在早睡这件事上,抖音比我妈还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