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真香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等哐啷一下来到三十岁的关口,才发现底气是存款带来的。
  
  这种话,90后小时候不是没听过,父母嘴里那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说的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但他们生在一个物质较为充裕的年代,刚毕业的时候,迎面而来的第一波冲击是华丽浪漫的消费主义。
  
  从老家来到大城市,挣着一份在父母看来还算不错的薪水,感受不到遥远的风浪。直到亲自把裁员、失业、看不起病、买不起房都经历一遍,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劝人存钱,金玉良言。
  
  后悔自己存钱太晚,房价是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人的幸福感一直与房子关系密切,而在房价越来越高之后,房产还与安全感直接绑定。
  
  试图对抗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没有比房子更牢靠、更稳定的选择了。
  
  买房自然成了绝大多数人存钱的目标,就像上一辈人努力考编制、进国企,努力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抓住一件最确定的东西。
  
  但更残酷的是,后知后觉开始存钱的90后,多半会发现,自己再拼命也已经赶不上趟了。
  
  创下三年来新高的25%的储蓄率,转化成储蓄金额,只有月均1624元。
  
  《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2020版)里提到的18~34岁、想存钱的年青一代,月均收入6496元。
  
  看惯了北上广深动不动月薪过万的平均数,可能会对这个数字感到震惊。
  
  但这或许才是没被平均的真相。以王小姐买房的南京为例,2020年月收入中位数是4620元。
  
  只要工资5000块,你就已经强过了一多半的南京打工人。
  
  这也是很多网友对“抠出两套房”的新闻感到愤怒的原因:“可拉倒吧,就我这点工资,不吃不喝全存下来也不可能9年买下两套房。”
  
  完整的采访视频里王小姐其实有强调:“不是靠这个发财,靠抠发不了财。”
  
  她買房的关键要素有两个,一是“我和我老公收入都不低,公积金也很高,完全能覆盖房贷”;
  
  二是她大学的时候在偏远小城里买过一套几万块的小房子,几年后突然被划成学区房,转手一卖,成了南京第二套房的首付。
  
  热搜词条只摘取了最刺激的部分,粗暴地把“抠”和“两套房”画上了等号。
  
  就像这则新闻里主持人说的那句话:“很多人觉得,省钱和买房这两者之间是一种无望的连接。”
  
  事实就是如此,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准,都不可能靠着攒钱实现买房。这反而造就了一种90后奇观:高薪和低薪的都有存钱的打算,反而是夹在中间的那批人,最经常月光。
  
  低薪的人存钱几乎是生存驱动,房租、交通、饮食处处要花钱,薪水不够用,就只能想尽办法省,省着省着就成了习惯。
  
  但大概率苦哈哈存好几年,也比不上别人这个月溜溜达达“忘了花”的。
  
  中间那批人,收入不上不下,如果省一省,一年也能攒下来几千上万块,可这笔钱怎么算,也够不着大城市的房价。
  
  至于高薪的人,一是存钱相对容易,月薪两万存一半,剩下的也够过上不错的生活。二是他们有指望——好像再努力一点,再省一点,就能搭上最后一班车。

【存钱,真香】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番茄炒蛋”极简史 下一篇:在早睡这件事上,抖音比我妈还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