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宝玉去问王道士讨要疗妒药方,王道士给了一个方子,说:老了死了,也就不妒了宝玉大笑,也自知荒唐,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膏药? 《金瓶梅》除了写人性之黑暗荒凉外,也最会写嫉妒。西门庆周遭,人人都是嫉妒者,男的忙着争名争利争宠争着阿谀逢迎,女的则忙着争宠争爱争奇斗艳正因为常常要自..
爱上张兆和之前,沈从文独特的湘西世界风情录里最大的人情亮点是九妹沈岳萌。他笔下的湘西少女,多以九妹为参照;沈从文的初期作品集,总让九妹题字;沈从文苦恋张兆和无果,惟有九妹陪着他以酒浇愁。 二十年代末,母亲黄英携九妹打老家赶来,投奔一支笔打天下的沈从文。为了挣母亲回家的车旅费,沈从文流着鼻血赶稿子。这段时间,家中光景惨淡。 沈从文在中国公学站稳了脚跟,便将九妹接来,通过胡适让九妹借读,学习..
四个朋友在一起闲谈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说到了有关穷的记忆。每个人都讲了一段自己印象中和穷困的生活有关的小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都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距离现在大约只有20多年的时间。讲述起来,我们才发现,这些在今天听起来有些可笑也有些感伤的故事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没有淡忘过,好像就在昨天。 1。小陈的故事 我小时候,就没怎么吃过糖。家里也没有钱买糖。 我记得每天早晨,我爸、我妈都忘不了把牙膏..
32年前的一次油库大火,让他定格为英雄。当时,国家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来挽救这个钢铁英雄: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调集十几名著名军医,几十名战友的鲜血流进他的血管7个月后,他的生命总算是保住了,但他成重残却成了不争的事实:全身88%的烧伤面积,8个手指烧掉,腿韧带烧断,双脚最具活力的脚趾烧掉。权威专家断定:他的人生,将在轮椅上度过,最多活不过35岁。&rdqu..
朱子明原本是宋朝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个驴画家。 当时的徽宗皇帝喜欢驴画,便将朱子明叫进宫来,让他专为自己画驴画。圣旨难违,朱子明硬着头皮开始画驴。他先后为皇上画了数百幅驴画,深得赏识。因此,朱子明成了名人,号称天下第一画驴人。 晚年,朱子明感慨而言:嫉妒是坏事,也是好事。感谢嫉妒者,你们的骂声、贬责和造谣,成全了我!..
宋仁宗出游,屡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但也不吱声。回到宫里,他咕咚咕咚喝了好几瓢水,看来是渴坏了。旁边的人问:皇上,你渴成这样,干吗刚才不说话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啊! 瞧,既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又怀有仁慈之心,皇帝当到这分上,真是不容易。宋仁宗的老祖宗赵匡胤也有过如此佳话。赵匡胤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胆,可是犹豫着不肯下令。左右问:皇帝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照办!..
燕青的地位并不高,三十六天罡,他在最后一个(多半还是看了卢俊义的面子)。可是这个人却出尽风头。当初吴用骗卢俊义上山的时候,燕青已经精乖地看出门道,劝过。后来,他踢翻擂台,扑倒擎天柱。再后来,还赚得宋徽宗亲写的圣旨赦书神霄王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有了这道护身符,燕青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水浒中善终的人不多,燕青是其中一个。 从张择..
宋江是郓城县押司,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公务员,手上无权,且武艺平平,却能在江湖上声名远播,一呼百应,靠的是什么?无非是两大法宝:一是重义气,二是仗义疏财。在梁山众多好汉中,最有钱的肯定不是宋江,但出手最大方的,非他莫属。 宋江杀了二奶阎婆惜,被阎婆告到无处藏身,被迫远走他乡,投奔柴进。在柴进庄上,他遇到了生病落魄的武松,俩人一见如故。当武松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武大郎时,宋江不仅亲自送出十余里,还拿出..
为岗位负责还是为老板负责,有时候这二者是统一的,但有时候却有微妙的区别。 如果我们略去电视剧《潜伏》中国共斗争的背景,你基本上可以在军统天津站几位高管的明争暗斗中看到自己办公室的些许影子。 站长吴敬中,在上面有根基沟通顺畅,在下面有威信知人善任,遇到大事沉得住气,体恤下属不推脱责任,刚柔相济,有人情味,除了贪财,基本算个不错的领导。情报处长陆桥山有靠山、有资历,对业务漠不关心,对官位百折..
陆游说,北宋之所以会亡国,完全是因为衣服。具体讲,是指靖康年间,东京汴梁那些妇女,不穿对襟旋袄和束腰长裙,偏穿番缎窄袍和红绿钓(男女下裳的一种,两边开衩,便于骑马,最初属于契丹服装,北宋政和二年通令禁穿)。这倒也罢了,她们居然还在衣服上绣花,美其名曰一年景。一年景不就是只剩一年光景的意思吗?所以钦宗即位刚到一年,就被人家灭了。 对于陆游的..
上个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为了买车的事向我征求意见。根据他各个方面的情况,我说你买辆8万元左右的家庭用两厢小车就很好了。谁知他听了却大摇其头,说10万元以下的根本不能考虑。我说那是为了什么?他的脸红了,窘迫了好一会儿才说:唉,你想想啊,我每天去车库存车取车,看见人家的车是那样的,而我的车却是这样的你想想我会是什么心情? 我不再反对。我..
20世纪40年代,在沦陷的上海,女作家苏青在亲日的《古今》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评论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汉奸陈公博:在辣斐德路某照相馆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红绸堆上面静静地叹息着。他的鼻子很大,面容很庄严,使我见了起敬畏之心! 先撇去苏青的立场问题,单说她在文章里大赞陈的鼻子,当时就被人认为无耻。从照片看,陈公博长得有些阴鸷,远说不上帅。苏青从这个汉奸有限的外貌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