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看上去好像身上有磁铁一样,能够把其他人都吸引过来。 这些人无论是参加聚会还是出席会议,陌生人都会主动来和他们搭讪;当他们走在大街上,人们也常常会向他们问路或者打听时间,其他人好像总是能被他们吸引过去。 心理学家将这类人称为社交磁铁。在深度研究后,心理学家们发现具备社交磁铁的人们都是生活中的幸运者,这些..
忘了花钱不菲的家教和提高脑动力的维生素吧,考出好成绩的关键可能仅仅是喝一杯水。带一瓶饮料进考场的学生可以比不带饮料的学生成绩提高10%!尽管尚不清楚为什么喝饮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有一种理论认为:当脑细胞不缺水的时候,信息在它们之间流动得更顺畅。 研究人员说,喝水可能还可以让人放松神经,而那些在考试期间觉得口渴的人可能更容易分神。这项研究调查了数百名大学生,比较带饮料(例如水、咖啡或者可乐..
美国媒体称,美国总统中一半多都是老大,包括奥巴马。凯特王妃也是家里的老大,被指自信十足。麦当娜是中间孩子,很独立,是典型的中间孩子的性格。 英国媒体报道,研究人员认为,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也会影响人生之路。排行学的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老大:较成功,易肥胖 有了弟弟妹妹会让人血压升高!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德斯大学科学家吴增(音..
根据维基百科,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十大单曲中有些明显是伤感的歌,比如《风中的蜡烛》。音乐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有些心理学实验把音乐当作调节情绪的手段。但是一般来说,人们都想尽量高兴点才对,为什么会喜欢伤感的歌呢? ~~安全距离理论~~ 音乐引起的伤感和真正的伤感不同毕竟不是真的,没有什么后果。因此,听歌的人可以感受一种情感而不必被它笼罩。根据这一理论,一个人可以..
有一位中医专家研究发现,人的身心灵(包括性格和情绪)都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关联。怨、恨、恼、怒、烦这五种情绪,对于人们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平常做了很多好事的人,也可能因为容易动怒、生气,最后得了很严重的病。而这种病往往不是单凭药物就可以治疗的,往往需要通过重新反思性格来理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考核求职者时,有一个必问的题目:你对前东家如何评价?当然,他不会直接去问,而..
有一次,马未都到一位酷爱收藏的朋友家中做客。闲聊中,这位朋友拿出一块和田黄玉石给马未都鉴赏,并很遗憾地说道:这块玉石,一端有裂纹,另一端有些杂质,不然的话,就是上乘之物了。 马未都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回答说:这块玉石的中间段非常完美啊,可是你却不在意,偏偏在意两端的那些瑕疵,怎么能不遗憾呢?其实,只要你把玉石的两端截去,只留中间这一段,不就是一块上好的..
电影上的加菲猫,明显比漫画中的还要胖。 在这个减肥成风的时代里,人人在对抗肥胖,偏偏人人都爱肥胖的加菲猫,就像暗地里宽容着越来越胖的自己。现代人都在发胖,这不是因为他们营养过剩,也不是因为他们运动不足,而是因为他们在心灵上就注定是一个胖子。 加菲猫最喜欢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但是它爱掌握遥控器,并且极力控制自己的世界不受其他动物以及乔恩女朋友的侵占,宛若现代人最爱用科技和文明,不断扩张自己..
我有个同事天天向我抱怨她的工作。她说,我的工作没意思极了我不知道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我一点也不想干了我每天都无所事事/好无聊。昨天我还安慰她,今天却彻底不想回应了。当时我正忙得不可开交,她又走过来,看着我的电脑屏幕,问:你在干什么啊?我太无聊了。这工作一点意思都没有。&rdqu..
李鸿章要求自己精力充沛。对于养生,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曾经说:养生的重要之处,并不是求得自己不死,而是求得健康,从而让自己处于安乐。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李鸿章非常讲究生活规律。他通常早上6点钟起床,早饭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批阅公文。将所有的公文都批阅完毕后,李鸿章就读书、练字。每天午饭,他必须喝一碗稠粥,再喝一碗清鸡汤。待休息一会儿..
提到消除肥胖、瘦身,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非运动不可。的确,和改善饮食并列为不发胖生活的关键就是运动。两者就像车子两侧的轮子,并存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不过,不发胖生活并不需要造成满身大汗,隔天还会肌肉酸痛的重量级运动。 原因有两个:其一,对平常不运动的人来说,一下子做太剧烈的运动很容易受伤,或是造成肌肉、关..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王鼎钧先生,在非常年轻时就进入了职场。不过,由于当时年纪小,涉世未深,他对所经历的一切都懵懂无知。直到有一天,上司给他上了一课,才在刹那间开启了他的心智,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上课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司派王鼎钧跟一位来访的客人交谈。客人走后,王鼎钧就去汇报谈话的大意。 上司漫不经心地听着汇报,突然向王鼎钧提了一连串问题,把王鼎钧搞得措手不及。 ..
亲戚家的小孩考了457分,填志愿的时候咨询我,是一年花一万元学费读个三本,还是读个学费便宜一些的专科。我反问,为什么不读技术学校呢?亲戚声音立马提高八度,谁读那玩意儿,说出去多没面子! 读什么学校不是为了工作吗?难道是为了面子?带着这个问题,询问了几位有小孩的同事,原来这是普遍的价值观。 就业的真实,是报考志愿的时候看不到的。我毕业那年,拿着薄薄的简历在人才招聘会上,看着自己被踩得都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