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简单】

更新:05-15 名人轶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大家好,关于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简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数学认知研究团队曾对500组家庭跟踪调查发现:72%的一年级家长辅导作业时,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解题步骤,却忽略了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概念与生活经验的连接。这种“填鸭式辅导”短期内看似有效,长期却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 案例:孩子不理解“8-5=3”
    • 错误做法:反复背诵减法口诀
    • 正确示范
    • 拿出8块积木:“这是你的8颗糖果。”
    • 移走5块:“分给好朋友5颗,还剩几颗?”
    • 引导观察:“剩下的比原来的多还是少?少多少?”

第二步:用身体感知数学规律

  • 游戏设计
    • 跳数轴:在地上画数字线,让孩子用双脚跳着数数(单脚跳单数,双脚跳双数)
    • 拍手凑十:家长拍3下手,孩子拍7下回应,同时喊出“3+7=10”

第三步:错误不是终点,而是思维

  • 当孩子算错“7+6=12”时
    • :“这么简单都错?再算一遍!”
    • :“我看到你先摆了7根小棒,又摆了6根。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数的吗?”(孩子可能从7开始数了6次:8、9、10、11、12、13)“原来你是这样数的!我们换个方法试试:把6分成3和3,7+3=10,再加3就是13。”

第四步:让数学回归生活场景

  • 超市实战教学
    • 任务1:找出价格个位数是5的商品(理解数的组成)
    • 任务2:用10元买酸奶(6元)和面包(3元),计算找零(减法应用)
    • 进阶挑战:“买三样东西刚好花完20元”(组合思维训练)
  • 典型表现:孩子用数手指计算时,强行要求“心算”
  • 科学解释:脑科学研究证实,7-8岁儿童依赖具象操作是正常发展阶段。强行跳过实物操作阶段,可能影响数感形成。

雷区2:过度纠正书写规范

  • 常见冲突:因数字“5”写得不够圆润,反复擦改20分钟
  • 破解之道:区分“原则性问题”(如数字结构错误)与“美观性问题”,初期允许不完美,逐步通过趣味字帖改善。

雷区3:把作业变成“加时赛”

  • 调查数据:上海某小学跟踪显示,每天数学作业超30分钟的学生,三个月后学习兴趣下降41%
  • 黄金法则:采用“番茄钟法”——学龄儿童专注力约10-15分钟,可将作业拆分为2-3个短时段完成。
  • 玩法:家长说“我在找比5大、比9小的数字”,孩子在家中寻找符合条件物品(如6个苹果、7本书)。
  • 能力培养:数的大小关系、观察能力

游戏2:图形魔法师

  • 道具:磁力片/积木
  • 任务:“用三角形和正方形拼一只小船”“用圆形和长方形做机器人”
  • 知识点:图形特征、空间想象

游戏3:家庭拍卖会

  • 规则
  • 给物品标价(全部为10以内数)
  • 每人发15元“代币”(用纸片制作)
  • 竞价购买,最后剩余钱多者胜
  • 隐藏技能:加减运算、策略规划
  1. 数学化思维:遇到问题时,能自然想到“要不要用数学解决?怎么用?”
  2. 生活案例:孩子主动提出:“我们家3个人,应该拿3个碗,再拿比碗少1的筷子,对吗?”
  3. 试错勇气:面对难题时,愿意尝试不同解法
  4. 话术模板:“你的方法很有意思!我们再试试其他可能性好吗?”
  5. 学习迁移能力:能将课堂知识灵活运用于新场景
  6. 实践示范:学完“分类”后,让孩子整理衣柜:“请按季节/颜色/厚薄三种方式分类。”

结语:作业本之外,藏着更大的数学世界当我们放下“必须全对”的执念,数学就不再是令人焦虑的作业题,而会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钥匙。那些在超市里比较价格的专注眼神,在搭积木时偶然发现的对称规律,在游戏竞争中萌发的策略思维——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瞬间,才是数学启蒙最珍贵的礼物。

记住:一年级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计算器”,而是唤醒“思考者”。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重新发现数学之美,辅导作业的战场,终将变成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年级数学必考易错:读书问题的4种题型,搞懂不出错

文|凝妈悟语

一年级数学,在11-20的认识单元学过读书问题,主要是让孩子理解“从…到…”的概念,确定是否包括头和尾。

课本上只是练习读了几页的问题,实际上在考试中,不只是考这一种题型,而是会有不同的变化。

孩子的单元测试和后续的小练习,出现了这样的题型:知道第一天和第二天读书的页数,求第三天从第几页开始看?

如果是从第1页开始按顺序看,出错率不高,但是改成从第4页开始看,孩子还是用惯性思维去解决这个问题,就完全错误了。

看家长们分享的题目,关于读书问题,不仅仅是以上两种题型,读了几页?从第几页开始读?还有读到第几页的问题,只要稍微有些变化,孩子如果只是机械答题,就很容易出错。

那该怎么让孩子减少错误率呢?

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还是在文章《一年级数学必考:之间、推迟、读书问题,怎么做才能不出错?》中提到的做题步骤,读题、画图、数数、回答问题,可以联系实践或扩展到列算式,需要孩子牢记并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下面以具体题目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做题不出错。

题目:小杰看一本故事书,从第4页开始按顺序看,第一天看了4页,第二天看了5页,第三天应从第( )页看起。

第一步,读题。

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尤其重视题目中的数字,圈出关键信息,“第4页”、“4页”、“5页”,明确解决的问题是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

第二步,画图。

根据关键信息画图,可以画数字,也可以用圆圈代替数字。

第三步,数数。

从第4页开始数起,先数4页到第7页,再数5页到第12页,第三天再读就是第13页。

第四步,回答问题。

将数出来的数字填写在括号内、横线上或空格内,才算完整答题。

附加,列算式以及实际应用。

列算式:

便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拓展练习,有点绕,不强求孩子掌握。

第一天读了4页,第二天读了5页,一共读了4+5=9页。

因为是从第4页开始读起,需要再加上4页,才是第三天开始读的页数。

所以应该列算式:4+5+4=13(页)。

如果是从第1页开始读起,就是4+5+1=10(页)。

归纳总结来说,这类第三天从第几页开始读的问题,是这样列算式:

第一天所读页数+第二天所读页数+初始页数。

实际应用:

为了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这一读书过程,可以拿一本书翻一翻具体了解。

先翻到第4页,以此为起始点,翻4页,是第7页,表示第一天看到第7页。

再往后翻5页,是第12页,表示第二天看到第12页。

那么第三天就要从下一页,也就是第13页开始读起。

孩子实际操作后,不仅更容易理解解题思路,而且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了解到知识的实用之处,学习更有劲头。

以下三种题型简化描述,省略回答问题和实际操作。

题目:小杰看一本故事书,从第4页看到了第10页,第二天应从第( )页看起。

读题:圈出关键信息,“第4页”、“第10页”,明确解决的问题是第二天从第几页看起。

画图:

数数:第10页后面是第11页,第二天要从第11页开始看起。

列算式:小杰看到第10页,后面1页就是第二天要看的页数,所以是10+1=11。

总结来说,这类题这样列算式:看到的页数+后面1页

题目:小杰看一本故事书,从第3页看到了第10页,小杰看了多少页?

读题:圈出关键信息,“第3页”、“第10页”,明确解决的问题是小杰看了多少页?

画图:

数数:数出数字或者圆圈的个数,就是小杰读的页数。可以看出,包括头和尾。

列算式:从第3页看到第10页,如果列算式10-3,就把初始页数第3页减掉了,但实际第3页也读过,应该包括在内,所以要把第3页这1页再加回来。

总结来说,这类题这样列算式:

看到的页数-初始页数+1(减掉的初始1页)

题目:小杰看一本故事书,从第5页看了8页,小杰看到了哪一页?

读题:圈出关键信息,“第5页”、“8页”,明确解决的问题是小杰看到了哪一页?

画图:

列算式:从第5页开始看了8页,如果列算式5+8,第5页重复加了一次,所以需要减掉多加的这1页。

总结来说,这类题这样列算式:

初始页数+看过的页数-1(多加的初始1页)

写在最后:读书问题,目前常见的一般有4种题型,不仅仅限于课本上学到的题型。孩子在做题时,需要稍加思考,使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想要保证做题不出错,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固化思维,一定按照正确的做题步骤,读题、画图、数数、回答问题,一步一步做,就不会漏洞百出。

做题后,最好结合实际情况,翻一翻书,让理论知识变的更具体,辅助理解。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列算式,便于更快速解决较大数字问题。

我是@凝妈悟语

家有两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读12年后重新出发

分享学科学习、阅读、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一年级数学必考,吃透8道应用题母题,95分以上没问题

文|凝妈悟语

迎接第一次期末考试,陆续做了一些数学试卷,每一份试卷都有应用题,分值在2分、3分、4分不等。

如果应用题出错率高,就意味着很容易滑到95分以下。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追求满分,但也要达到95分以上,才被认为是学习过关,所以每一题都很宝贵。

翻看试卷,应用题无非就是8大类,让孩子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指代的意思,做到举一反三,才能确保改头换面也不出错,使整张试卷达到95分以上。

找来8道应用题母题,分析其做题思路,孩子吃透这8道题,考95分以上就八九不离十。

题目:妈妈包了12个饺子,丽丽包了5个饺子,她们一共包了多少个饺子?

读题找关键信息:12个饺子、5个饺子,求一共,是两部分总数,用加法。

画图:

列算式:12+5=17(个)

题目:我吃了4颗糖果,还剩8颗糖果,原来有多少糖果?

读题找关键信息:吃了4颗糖果、 还剩8颗糖果,求原来,和一共一样,也是两部分总数,用加法。

画图:

列算式:4+8=12(颗)

题目:王爷爷一共要写9副春联,已经写了6副,还有几副没写?

读题关键信息:一共9副春联、已写 6副,求还有,是一部分,用减法。

画图:

列算式:9-6=3(副)

题目:一共有8根香蕉,小女孩吃了2根,还剩几根香蕉?

读题找关键信息:一共8根香蕉、吃了2根香蕉,求还剩,是一部分,用减法。

画图:

列算式:8-2=6(根)

题目:停车场原来有10辆车,先开走了4辆,又开走了3辆,停车场现在有多少辆车?

读题找关键信息:原来10辆车、开走4辆、开走3辆,求现在,是一部分,用减法。

画图:

列算式:10-4-3=3(辆)

题目:小朋友排队,小明排在第 8,小华排在第 18,小明和小华的之间有几个人。

读题找关键信息:第8、第18,求之间,不包括头和尾。

画图:

列算式:18-8-1=9(人)

先减8,把小明减掉,再减1,把小华减掉。

题目:现在是星期二,妈妈再有3天过生日,妈妈是星期几过生日?

读题找关键信息:星期二、再有3天,求推迟,在原来时间基础上加上推迟的天数。

画图:

列算式:2+3=5

妈妈是星期五过生日。

题目:小明看一本故事书,他今天从第 4 页看到第 9 页,明天该看第 10 了。小明今天看了多少页?

读题找关键信息:从第4页、到第9页,求看了多少页,包括头和尾。

列算式:9-4+1=6(页)

减4,把第4页减掉,再加1,把第4页加回来。

写在最后:

从上面8道题的做法可以看出,每道题的做题步骤都是先读题找到关键信息,然后根据关键信息画图,再根据图示列算式。

孩子具象思维更发达,抽象思维尚有不足,直接读题列算式,会出现数字、运算符号错用的现象,转化成图片形式,能很好地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列算式时不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

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就会改善做题不稳定的情况,牢固掌握每个知识点,不管遇到怎样不同的说法,都能应对自如。

本文总结的8道题为基础应用题,如果想了解更多题目演变形式,可以看以前分别介绍的详细文章,方便孩子进行思维提升。

《一年级数学必考:之间、推迟、读书问题,怎么做才能不出错?》

《一年级数学,坐几站是之间问题吗?数点还是数段?搞清楚不会错》

《一年级数学必考易错:原来、一共、还剩问题,怎么做才能不出错?》

《一年级数学必考:排队一共、之间、排第几、有几人问题,搞懂不错》

《一年级数学必考,“一半”求一共、求原来问题,怎么做不出错?》

《一年级数学必考易错:读书问题的4种题型,搞懂不出错》

我是@凝妈悟语

家有两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读12年后重新出发

分享学科学习、阅读、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那伤。眞美

哇!看起来很生动有趣啊!好想看一下这个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反正是我

小朋友学习数学原来可以这么趣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给孩子讲这种故事是不是比直接教算数更容易理解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配图一定会让孩子更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一年级的小朋友应该很喜欢这种简单生动的学习方式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教育资源,寓教于乐简直太棒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很爱吃凉皮

我小时候也喜欢看故事书里包含的数学知识,感觉很有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轻松掌握数学概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这个搭配肯定能让小朋友学到很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简单易懂的感觉很好,适合一年级的宝宝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这套故事绝对会让小朋友爱上数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想象一下小朋友看到图片会是什么样的反应~真期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雁過藍天

这种故事应该放在学校里普及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我觉得这对家长也很有帮助,可以一起和孩子阅读讨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情小火鸡

数学学习一点也不 boring , 这些小故事能让孩子明白的更快!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喜欢这样创意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易動情也是罪名

给孩子们展示数学的美好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希望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可以普及到更多年级的学习中。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一年级数学小故事配图简单】】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儿童故事书目录 儿童睡前故事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