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的道理简短,井底之蛙 的道理

更新:08-11 名人轶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井里的青蛙难得遇到别的动物,感到非常高兴。它想邀请大乌龟来家里做客,便说道:“你看,我住的地方多么美好!当我高兴的时候,我会快乐地跳来跳去。当我累了,就会躲在舒适的小洞里休息。井里的水刚好浸到我的胳肢窝下面,轻轻地托着我的下巴。我的脚踩在软软的泥巴上,感觉很舒服。井里的小虾、螃蟹和小蝌蚪都是我的朋友,没有谁比我更快乐了。我独享着这个小小的世界,自由自在地玩耍。你为什么不来我的井里看看呢?”

大乌龟听了青蛙的话,决定接受邀请去井里看看。但是,大乌龟刚把一条左腿伸到井口里,它的右腿就已经被井边的栅栏卡住了。

大乌龟只好慢慢地退回到井边,站在那里,开始向青蛙描述起大海的壮观景象:“你知道大海有多大吗?它广阔得一眼望不到边际,海水深到比最高的山还要深。想象一下,即使是连续不断地下十年的大雨,大海的水也不会显得更多;反过来,即使连续七八年干旱,大海的水也不会看起来变少。大海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或雨水的多少而改变,生活在大海里,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听了大乌龟的话,井里的青蛙感到非常震惊,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对于这只青蛙来说,小小的一口井就已经是全世界了,它实在无法理解大乌龟口中大海的辽阔。

现在,我们常常用“井底之蛙”来比喻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人。而通过“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一个道理:如果总是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环境中,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我们应该勇于探索新的世界,了解更多不同的事物,这样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开阔,生活也会更加精彩。

文|枫叶讲道理的道理

我们常说:以理服人。无论做人做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道理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的。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讲再多也是对牛弹琴,只会白费口舌,浪费自己的时间。

一、位置不同,少言为贵

道德经》中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话听起来并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是真话,与人为善不一定要与人争辩,好与人争辩者必定非善良之辈。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不需要事事与人争辩,与人讲道理,讲多了惹人厌烦,生气的只会是自己。

黄昏的时候,公鸡和猫头鹰碰头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争论。公鸡说:“这是确确实实的,天上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天气一下子就暖和了。谁都感觉到,它是能够发热的。”猫头鹰说:“你的说法毫无道理!我以亲身的体验打赌,那个发亮的圆圆的东西一出来,只觉得冷凄凄的。它一点也不发热。”公鸡说:“发热的。我已经试过不止几十个早晨了。”猫头鹰坚持道:“不发热,我每天开始活动的时候,一次都没有感到过它会发热。”原来他们一个说的是太阳,一个说的是月亮。

人与人之间,位置不同,风景自然各异,看到的、想到的,自然各不一样。

位置不同的人,无法互相理解,层次不同的人,更是解释不通。因此,位置不同,不必解释;层次不同,不必强融。

二、认知不等,不争不辩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同,而对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当认知不同时,任何争辩都是徒劳的,你讲的再多,他也不会理解。

我们熟知的《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就很好的阐明了这个道理。从前有一只小青蛙,它一直住在水井里,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天,一只从东海来的乌龟路过井边,看见井底的小青蛙,就问:“整天在这么小的地方待着,你不闷吗?”小青蛙回答说:“不会,这里都是我的领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听到小青蛙的话,乌龟伸长了脖子,他要看看小青蛙的领土到底有多大。“天哪!”乌龟感叹道:“你这里太小了,根本无法和大海相比。” 小青蛙听了,噘着嘴说:“大海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海的长度比一千里更长,深度比一千尺还深。”乌龟耐心地解释给小青蛙听:“发洪水的时候,看不到海水在升高;干旱的时候不下雨,海水也不会变少。住在大海里才叫真正的幸福。”

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有差别,有的人认知层次与你毫不相同,若是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论问题,说什么都是无济于事。与其浪费时间讲别人听不懂的话,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当你经历的更多,才会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争不辩。

三、三观不合,浪费口舌

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会因为三观不合而持有不同的观点,你不能评判谁是谁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只因三观不同而无法相互理解而已。

看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富翁到海边旅游,躺在沙滩椅上休息。

他一转头,看到一位渔夫也躺在旁边晒太阳,便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捕鱼?”

渔夫回答:“我今天已经捕过鱼了,现在可以歇一下午!”富翁继续说:“现在时间还早,你完全可以多捕点鱼,这样就能赚更多钱了。”渔夫笑了笑:“要那么多钱干嘛?”“有了钱,你就能像我一样,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散步、晒太阳。”富翁得意地说道。“可是我已经在沙滩上晒太阳了啊!”渔夫回答。两人各执一词,争吵到傍晚,也没分出个胜负,最终不欢而散。

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三观不合而与他人意见不一,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放弃与他争辩,因为三观不合永远争不出对错,只是白费口舌。

世界上没有相同形状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当人与人的观点不一致时,你只需做好自己,不强求他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就好。

《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世间一切规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世间一切道理(真理)也不是绝对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的。

人与人之间同样如此,位置不同,认知不同,三观不同,明白的道理自然不相同,无法言说孰是孰非。

所以不管与人谈论什么事,都无需白费口舌强行灌输道理,做好自己便好。往后余生,愿你我不争不辩,管好自己,少讲道理,智慧做人(内容来自网络综合)。

作者|枫叶,国家公务员,闲暇的时候,写一些文字,感悟人生。不为所求,只想把心绪放飞在自由的天空……

用户评论

冷嘲热讽i

“井底之蛙”的故事真是太经典了!总是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眼界决定了你能看到的世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可是想想这篇文章,是不是也挺像那些跳不出井底的天井蛙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要多看点外面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狭窄的环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我觉得“井底之蛙”的故事适用于很多方面,比如学习、工作、生活等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摩天轮的依恋

不能满足现状啊,总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结果其实就是井底之蛙,错过了很多更好的机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卷风卷走爱情

是啊,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增长,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兽之美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很多时候都是“井底之蛙”的思想模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我们都需要像小鱼儿一样遨游在大海中,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池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要多交流,多了解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开阔眼界,跳出“井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这篇文章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尖的阳光丶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井底”,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和视野。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要学习思考,不要被固有观念限制,勇敢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井底之蛙”,关键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要像小Frog一样,有勇气和雄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或环境束缚住自己,要相信自己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知识的海洋真是浩瀚无垠,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不被局限在狭小的认知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跳出井底,而是找到井里的阳光和快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井底之蛙的道理简短,井底之蛙 的道理】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手抄报简笔画 下一篇:儿童故事大全50首(儿童故事大全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