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意思

更新:12-0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年少时的一腔热血让人动容!”听南模学子和39名院士校友的跨时空对话

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研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机的当代“毕昇”王选,为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数据传输中纠错编码的第一人陈俊亮,中国儿科学创始人诸福棠,我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奠基人戴芳澜……你知道吗?这些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上熠熠闪光的名字,都来自上海同一个校园——南洋中学。迄今,该校涌现出3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9位,44人次。

今天,南模中学迎来建校120周年纪念。一本全新编撰的《上海市南洋中学校友院士》,送至每名南模学子手中。“这是对前辈的缅怀,向他们致敬,也是激励全体师生,以校友院士为榜样,策马扬鞭,奋蹄前行。”校长李啸瑜说。

校园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当代高中生和院士校友间展开了。

学生手绘明信片传承校史,铭记校训

1

看到梦想的力量

“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他们在红楼前,在紫藤下的身影;又耳闻他们在课堂里的朗朗书声。他们快乐地走进南模,又踌躇满志地从校园走向社会,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序言中,李啸瑜的一番话,仿佛带领同学们走入时空隧道。

“王选院士在研制出激光照排技术前,父亲被打为现行反,自己因身体原因被迫退出学习班回家。于此逆境,他却毅然投身研究,用知识和头脑为国家的科技献身。作为高中生,我敬仰他的丰功伟业,敬佩他的锲而不舍,敬服他的不屈不挠。”高一学生马兆盈说。

“我想,如果一个人的梦想能与国家发展与前途联系在一起,是很幸福的。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所爱好的,将之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并尽全力做好它,为国家的前行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让高二学生李泽有此感悟的,是南模1947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的奋斗故事。前不久,这位被誉为“歼8”的老人刚刚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直接组织、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记得他不顾危险,瞒着妻子,坐上了试飞机,只为观察第一手的准确数据。他想必是做好了为科学献身的准备。”李泽敬佩院士前辈的勇气,更决心要学习他勤奋踏实的作风。从初中起,李泽开始对航天知识着迷,如今,已经坚定地将核物理与航空航天作为明确的大学专业方向。他说,自己很幸运,因为父母很开明,只是告诫他科研路可能艰辛而寂寞,但既然是自己的志向,就无论如何,要踏踏实实把它做好。

结合新书,高二(8)班团支部舒昕怡牵头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南模荣光,国之栋梁”的主题班会。她告诉海岸君,在筹备班会的过程中,自己一次次为院士校友们在年少时的那一腔热血所感动。

陈君石院士说过,一定要知道哪些事必须集中精力做好的事。从加三学科的选择到未来大学专业的选择,我们在高中阶段会面临许多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时刻。只有认清目标与方向,明确哪些是我们必须要的,哪些又是可以舍弃的,我们才可以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选择。”舒昕怡说,虽然院士们的成就对如今的高中生来说还高不可攀,但成就背后,仍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发现对未来规划的启迪。姑娘还告诉海岸君,至今她都挺佩服自己当年中考时的勇气——为了实现自己的“南模梦”,她放弃了自招,而决定“裸考”。她说,当年的自己凭借的应该就是对理想的信念。

“我一直很想学习心理学专业,希望能在未来结合脑科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一些自己一直以来感兴趣的课题。这需要极大的知识储备量,也更加要求我在校内学好基础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高二学生王远方说。

2

发现“1952届传奇”

在南模中学校史馆外,有一面院士墙。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数字,“1952”——39名院士校友中,有8人都来自1952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权、王迅、钟万勰、沈元壤、曹春晓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陈君石、葛修润。

对此,南模中学党委陈宏观认为,这既是巧合,也有着历史的选择。1952届毕业生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这届学生是在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后的1946年入学初中的。求学期间,经历了日寇欺凌、发动,更见证了新中国建立后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这样一句话,“想祖国之所想,学祖国之所需”。1950年4月,毛为南模壁报亲笔题词“青锋”,鼓励同学们“争做青年先锋”。在这样一种精神力量感召下,当年毕业学生454名绝大多数人考上各类高校,也在各自领域开创了新中国历史上多项第一。

1996年,工程力学、计算机力学家钟万勰带着他提出的“离散辛数学”理论去斯坦福大学力学所讲学。开始时备受质疑,报告结束时,获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钟院士感慨:“外国人在这个领域做了这么多年的庄,我们中国人也该占有一席之地了!”铿锵有力的话,坚定了高一年级张锦儿同学的志向,“我希望在大学的时候学习工程力学专业,成为工程师,之后能为国家的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小时候当被人问到理想,我们总是会高呼科学家、航天员、医生等等,这些对于那时的我们只是一个头衔。但在听完院士校友的人生经历后,我明白志向的重要性……在平时学习时,我向钟老学习做到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对于眼下的每一步,张锦儿同样有自己的规划,“学习工程力学对物理的要求很高,这也督促我在高中要更全面更细致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打牢基础。职业规划的起点就是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要明确自己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执行自己设定的计划。”

3

感受女院士“她力量”

39名院士中,中科院院士、环境化学家徐晓白是唯一一名女科学家。1944年,她毕业于南模第一届女子班。

同为女生,舒昕怡从徐院士身上发现了了不起的“她力量”。“当时,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她甘于把自己埋没,反而培养了她倔强而又不服输的刚强性格。她不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仍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追求什么,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在她日后对化学方面的科研中,这样不服输的性格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就了她的成功。”舒昕怡说。

化学同样也是女生程然最钟爱的学科之一。在她看来,化学是一门具有美感的学科,它可以体现在实验现象中,也可以体现在理论知识中。如今,每周的化学竞赛训练要占用程然不少精力和时间,但她愿意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她说,“希望能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在未来实实在在地为科学技术发展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程然还发现,徐晓白院士在大学时,经常参加合唱团等等课外活动。她告诉海岸君,自己在初高中也都是合唱团的一员,还喜欢钢琴、画画、跳舞。此外,她还有一些独特的爱好,比如捉蝴蝶并饲养,制作标本等。“学术上取得成功的人,也可以同时很热爱生活。”程然说。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陆梓华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编 辑 | 陆佳慧

一腔热血守边关 壮志豪情满胸怀

来源:报·中国军号

一腔热血守边关 壮志豪情满胸怀

——新春时节边防官兵工作生活影像

驻守祖国最东端的东极哨所官兵,迎着朝阳庄严升起国旗。报特约记者 张永进摄

某边防团官兵精心制作“国门”冰雕。吴顺佳摄

南部陆军某旅“红河前哨钢二连”战士与家人分享收获的喜悦。余智鹏摄

西藏军区“墨脱戍边营”官兵装点哨所喜迎新春。游毅摄

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欢跳锅庄舞。位龙刚摄

北部陆军某边防旅文艺骨干为官兵表演节目。周震摄

雀干托盖边防连官兵自制开展娱乐活动。王越摄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组织拔河比赛。左南星摄

某边防连官兵骑马巡查边境。李峰摄

新春佳节,合家团圆。但在绵延万里的边防线上,很多官兵把思乡之情、思亲之念深藏心底,一如既往坚守着哨位。

坚守,忠于使命。边防的使命,就是枕戈披甲,守护祖国安宁,让群众安安稳稳过日子。日复一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年复一年,千家万户欢度春节。这样和美、安澜、喜庆的场景,无疑是边防永恒的追求,也是他们忠诚履职、默默奉献的至高价值。

坚守,情真意切。“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每一名边防官兵的心声,是他们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边防官兵对祖亲的赤子情怀与美好祝福,凝聚在站岗瞭望的眼神里、巡边查防的脚步中、描红界碑的一笔一画内,同时也融入了天天相伴的哨声、歌声、口号声。

坚守,热血飞扬。谁人不知,边关自古苦寒地。但是,我们的边防官兵知道自己肩负着神圣使命,知难不畏难、吃苦不言苦,总是豪情满怀地面对孤寂与艰险。跋山涉水执勤巡逻自不必说,就是休闲娱乐,也充满乐观情趣,彰显着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气神。

新春之际,我们放眼边关,撷取一组边防官兵工作生活的影像,既作点滴记录,更是深情致意。

(报·中国军号出品)

亟需“一腔热血”

“希望江苏的兄弟姐妹伸出援手,捐献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浆,用‘一腔热血’挽救黄石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2月20日上午,江苏省支援湖北防控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南医大副校长、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讲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想法。眼下,黄石新冠肺炎危重症存量患者有近80人,加上数百名住院患者,未来如何减少危重症患者病亡率,降低新增危重患者人数,成为摆在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公布,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拿出了一系列探索性方法,进一步对重症患者进行精细化管理、治疗。

做最大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

新冠肺炎治疗没有“杀手锏”。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鲁翔坦言,关键点在于“早发现”。鲁翔介绍,新冠肺炎患者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轻症患者,肺部有病灶,却不表现出症状,会慢慢恢复;一类是看似轻症,但随着病程发展,病情会突然恶化,发展成重症、危重症。对于后者,只能通过精细地观察,及早地做出病情判断。

经过观察梳理,黄石的新冠肺炎患者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高龄,80-90岁患者占一定比例;二是部分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如合并肝癌、合并肾衰竭……年龄大、抵抗力差,病情不容乐观。“做最大的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鲁翔说,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管理,竭力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防止意外性病亡,目前江苏医疗队已经采用了“一人一策”和24小时值守、精细床边观察等办法。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挽救前期积累下来的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降低新增危重症患者数量。”

呼吁江苏新冠肺炎痊愈者积极捐献血浆

2月19日晚7:30,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开了一场医疗小组碰头会,重点围绕重症病人的救治和新版诊疗方案,设计新的工作方法。会议期间,鲁翔接打了数通电话,和相关研究人员、药企频繁沟通,他用免提,将电话里的交流内容向所有在座医护人员公开。其中涉及的新诊疗方法,2月20日上午9:30接受采访前,已经落实了大半。

“千方百计减少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增量。”鲁翔说,围绕这一目标,接下来将围绕采用新的抗病物、痊愈患者血浆,以及更加细致、严格的流程管理设计新的诊疗方案。其中,鲁翔呼吁,希望江苏新冠肺炎痊愈患者积极参与,捐献血浆。

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在黄石,已经有一位患者通过这一方法,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20日中午,李建和张昊两名90后治愈患者又主动捐献了血浆。鲁翔说:“目前江苏痊愈患者总数多,如果动员这部分患者积极捐献血浆,对黄石危重病人的救治将有一个促进作用。”

新方案将与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治疗组合

好消息传来。经过与黄石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有重症患者可以摆脱呼吸机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信心也在提高。”鲁翔说,给黄石医护人员带去信心的还有救治设备上的加强。

据悉,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带来的ECOM(体外人工膜肺),已经全部调试完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另外,还有一台新捐赠的ECOM也将于近期完成调试,投入使用。

根据目前黄石市危重症患者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将持续加强同质化管理,打出新方案与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治疗组合拳,全力降低黄石存量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严控新增危重症患者数量。

【一腔热血;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意思】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一羽月土米水日古余是什么成语、一羽月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 下一篇:一腔热血的意思(一腔热血是什么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