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锺惑、二缶锺惑最简单三个生肖

更新:12-0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甲骨学堂——缶

缶 [fǒu]

缶[fǒu],会意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面

像是一只杵(午),

下面是一个口。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缶部》缶:

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象形。缶是一种小口鼓腹的陶器,是用来盛水或盛酒的容器。而其本意是在陶器制坯时用杵来掏平整其中的内壁。

在缶用作偏旁之后,其制作陶器的本意便添加了意符「勹」,写作「匋」。「匋」后来也用作了偏旁,由此衍生出名词「陶」、动词「掏」,等等。陶器制作的发明者,传说是古时候的昆吾。夏代的昆吾国,在今河南濮阳,后为商汤所灭。

文 献 选 读

《詩經·陳風·宛丘》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竖立)其鷺翿。

坎,拍击声。拍起那瓦缶坎坎地响。宛丘,在今河南淮阳,是古时候陈国的都城。周武王灭商之后,把舜之后人封于此地,以延续舜之香火。翿[读作到],用鹭鸟的长羽做装饰的旗帜。

周易·坎卦》六四:

樽酒簋貳,用缶,納(送)約自牖(窗戶),終無咎。

一樽薄酒,两簋(缽)淡饭,用朴拙的陶器盛放,从窗口递给受难的人,终不会有错。

《周易·離卦》九三:

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八十歲)之嗟(嘆詞),凶。

太阳偏西了,这时若不击缶而歌,那么垂暮之年就只能徒自哀叹了。

成 语 典 故

黄钟瓦缶

黄钟,用于宗庙的青铜打击乐器。瓦缶,陶土烧制的民间打击乐器。比喻音乐的高雅与低俗。

東漢·徐幹《中論·治學》夫聽黃鐘之聲,然後知擊缶之細。2二缶钟惑高雅的音乐不能为世俗之人所欣赏,就像众人无法辨别拍击瓦缶的庸俗之声,与敲击金钟的高雅正音,迷惑于哪个声音更美。《莊子·天地》 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三人同行,如果只有一人迷惑,那还勉强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有二人迷惑,则一定是徒劳无功的。如今整个天下都迷惑了,我再祈求向往,那也是不可能得到的。这不是很可悲吗?

以「缶」作偏旁的字

以「缶」作偏旁的字,大多都是各种陶器的名称。从「缶」的会意字:匋,是陶的本字。,本意是陶器破损。,烧制陶器砖瓦的灶。以「缶」作意符的形声字:䍃,瓶状的小型陶器。,一种一手可托的陶器。,中小型的陶制容器。罈[坛]/罂,小口大腹的陶制容器。,小口深腹的陶制容器。,大型的陶制容器。,陶器中是空的。以「缶」作声符的形声字:寶[宝],珍宝。

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脩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一起,观看周武王东伐殷纣王的誓师之军,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讨伐殷纣王,当然是堂堂之师、堂堂之阵,非常了不起。

赤张满稽说:“现在的时代还是赶不上以前的虞舜的禅让啊,所以天下百姓才会遭此祸患。”

门无鬼问:“先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叹,天下是因为伟大的尧舜去治理才得到太平,还是因为天下大乱才去治理的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天下确实是治出来的吗?是因乱而治,还是因治而治的呢?”

赤张满稽说:“天下大治是人们的愿望,如果能够做到,又有什么需要让虞舜再来施政!有虞氏是在人们患了秃疮以后才去治疗,掉光了头发才给戴假发,有了病才急于找大夫。(没有做到预防在先)圣人还要去羞辱他。”

为什么要羞辱他?因为你没有把父亲料理好,照顾好他就不会得病了。他得病了,你又没有找到好的医生,长期治不好。孝子都累得面色燋然了,那肯定父亲之病也是长期的了,所以圣人羞之。

道家认为真正到了“至德之世”,是不会去崇尚那些贤能之人的,也不会任用能人异士。处于君位的就如同山顶那棵树上最高处的树梢,虽高但不尊崇。老百姓就像那地上的野鹿,自由自在,悠哉游哉,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那时的百姓个个品行端正,相敬相爱,却不知道什么是仁义;他们诚实而又敢做敢当,却不懂什么是忠信,他们依据自己的本性行事,所有的一切都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相互依赖,相互帮助,而不自以 为谁对谁有什么赠予。这样,他们此类的行为并不留下事迹,他们的 美好故事也就失传了。天下所有的行为都是顺其自然地在运转;如天体一般自在运行。

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空谷幽兰》,本书开篇引用的典源就是《庄子》中的“尧让天下于许由”、“舜又以天下让卷”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一个隐士社会,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权力的传递应该建立在美德和智慧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隐士,就是无形无迹,你是看不到他的。他也没有什么光辉事迹、事迹需要大家流传学习,因为他完全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外,大家的感觉之外,你到哪儿去找他呢?“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所以他就“行而无迹”,自然大家也不感兴趣,也就“事而无传”了。你想流传什么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给你,或者流传于世间,其实他们承载了中国文化最古老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他们寻求的只是“道”,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像一个婴儿一样,无看而看,无听而听,无知而知。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道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

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孝子不奉承父母,忠臣不谄媚君王,这是这是人臣与人子品行高尚的表现。对于父母、君王所说的都唯唯诺诺,所做的都服服帖帖,世俗就会认为这是无能之子、无能之臣。

然而,人们却不想想,世俗的看法就一定是对的吗?你看,如果世俗认为对,就把它当成对的;认为好,就把它当成好的,这种情况人们却并不认为是谄谀之人。这样的话,那么世俗的观念岂不是比父母更可敬,比君王更尊贵了吗?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个谄谀之人,那一定会脸色骤变、勃然大怒。而那些终生都在阿谀奉承的人,通过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辞藻来媚俗邀宠,这就让起点和终点、实质与表象大相径庭了。他们穿上华美的衣裳,绣制斑斓的纹彩,装出动人的容貌,来讨好献媚于举世之人,而他们却不认为是在谗谄阿谀。整天与世俗之人为伍,是非观念也相通,却不把自己看成是普通人。

唉,这真是愚昧至极了。庄子把这些说出来,实际上是把众生的这种心态揭露得体无完肤。

知道自己是愚昧的,不算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存有迷惑,也不算最大的迷惑。迷惑最深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会明白过来。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个迷失方向,还是可以达到想去的地方,因为迷惑的人是少数;如果有两个人迷失方向,那么可能就费尽力气也到达不了了,因为迷失方向的人占有优势。如今,整个天下的人都迷失了方向,即便我如何祈求导向,也解决不了问题。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像咸池九韶之类雄壮的乐曲,不被世俗欣赏;而折杨皇荂之类的通俗歌曲,人们听了便哈哈大笑。也就是曲高和寡的意思,阳春白雪和之者寡,下里巴人和之者众。所以高深的言论无法留在世俗之人的心中,而至道之言也不会从世俗人的口中说出来,于是世俗之言便取得了优势。

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我虽有祈求与向往,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一种可悲。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明知其不可还要强使劲,这不也是一大糊涂吗?算了吧。不要妄想去推行推广了,放弃了对于大道 真理的推行,也就没有谁与你一道发愁了!丑八怪半夜里生个孩子, 急忙取火烛来照映,诚惶诚恐,唯恐孩子长得像自己。这又有什么用 呢?随他便不是更好吗?

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被流行的事物迷惑的,他们能够知晓做什么事情才能符合“道”,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在面对世俗的时候,多一份理智的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的附和,这不仅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善良。

勃然作色:指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二缶钟惑:分辨不出缶、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比喻是非不明。

【二缶锺惑、二缶锺惑最简单三个生肖】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二缶钟惑 二缶钟惑开过什么生肖 下一篇:二者不可得兼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