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历(佛历软件)

更新:06-1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古今历法小谈

历法,是人类祖先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日月星辰的转动以及大自然的各种特征所形成的自然规律,经过测量计算、划分而成的。历法的形成是人类天文学的一大成功,它的诞生、形成给予了人类生产生活以极大的方便。

从古至今,世界上有三大历法。

第一,佛历:公元前544年,佛教始祖释迦摩尼逝世,佛教即将这一年定为佛历元年,以纪念佛祖逝世的年份。今年是公元2022年,佛历即为2022+544=2566年。在东南亚的部分国家诸如泰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信奉佛教的,所以他们像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使用农历一样,至今仍在同时使用佛历。

第二,回历:教至圣所创。回历规定:回历622年7月16日避难到麦地的这一天,作为回历之始。回历分太阳历和太阴历两种。太阴历以月亮盈亏计算,故误差较大,只能作为历史记录之用。故而普遍采用太阳历。

第三:作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它是由儒略历修改而成的,最初为历。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僧侣狄安尼西规定:凡堂纪年都应从基督诞生之年算起。此前称公元前,此后称公元。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召集学者改革历法,纠正了过去积累的误差,修改了置闰的法则,故公历又名格列高利历。此历精确至极,三千二百二十年才相差二十四小时。

第四:中国的公历加农历,即阴阳历。我国是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用加闰月的方法调整阴历的国家。很多人不知,我国的农历是明清时期的德国人汤若望发明的!汤若望,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人,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明清时期为朝廷崇祯十四年末,完成了《崇祯历书》,后又陆续著述了大量研究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专著。《历书》很快被我国农村广大地区流传使用。成为我国不可多得又不可缺少的历法。

我国的历法起源很早,种类也多。宜春的邓慈煌老先生的著作设计很多知识领域。有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名人典故、科学技术、创造发明,还有很多冷门知识。其中就包括了历法的起源和变革。

元朝至元年(公元1281年),郭守敬辛勤编制的《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少26秒。和现在世界通行的格利亚哥历的周期相同。但比《授时历》晚三百年。现行的公历以公元981年颁布的《授时历》为准。

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各自受地理环境、气候、历史、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之影响,所采用的纪年法也各自不同。除了东南亚国家用佛历外,还有阿拉伯国家信仰教为主,所以他们用教历法年。教历从公元22年7月16日算起,354天为一年,与公历相差11天,与我国农历近似。缅甸的历法以月亮盈亏计算,一年为24个月。非洲的乌干达每年只有旱、雨两个季节。埃塞俄比亚一年有十三个月,一到十二月每月三十天,十三月是平年五天,闰年六天。日本采用的历法对内对外有所区别,他们在对外关系和商业界采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而在民间还有两种历法,一种是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即位之年算起,还有一种是以当下的天皇在位的年份算起。而印度曾经的历法最为复杂,他们除了使用公历和佛历,还通行着十多种不同历法。直到1957年才举行历法改革,统一使用公历。法国在大时期颁布的《历》中,一年之始从公历的9月22日开始,并且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名称:1到12月分别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收月、热月、果月。每月30天,另外放在一年的最后,叫做“才艺节”、“劳节”、“行动节”、“报偿节”、“舆论节”。

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节历法,那么公历的“公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公元525年,僧侣狄安尼西为了推算7年后的“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以诞生在迪奥克烈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此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复活节”正式确定,把迪奥克烈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推广使用。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列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此纪年法。由于其精确度极高而为国际通用,故而被称作“公历”。于是,诞生的年份被称作公元元年,所谓公元,也就是公历纪元。

我们都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但是“星期”怎么来的?每周七天应该从哪天算起呢?古代巴比伦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28天分为四等份,每七天为一等份,也就是一个周期。这七天分别以宇宙的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七个星体代表七日,而七星最大,排第一,所以一周的第一天应该是从周日算起。不过人们早已养成“先劳动,后休息”的习惯,从周一算起,也无可厚非。

公历的一年平年为365天,四年之中有一个闰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如何知道哪年是闰年呢?其实很好计算,将当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为闰年,其余的都是平年。如:2020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2020年为闰年。

在印制每年的年历时,都要先按日期、星期、农历月、日编排好再交付印刷。由于先辈早已把农历的月日基本排号好,现在的年历只要按照版本印刷就行。公历和星期是固定的,每星期七天,四年闰一天,所以不计农历的话,当年的日历与28年前,或28年后都相同。也就是说,每年的年历可以在28年后重复使用。为了方便生活所需,现在很多日历上面添加了不少常识内容。

那么,日历的来历如何?其实,日历的形成更早。公元805年(唐順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开始使用日历。当时的“日历”是作为记录皇帝每天的言论、发布的圣旨和皇帝的出行以及生活轨迹的。每日一历,故称日历。把每月的日历归纳装帧成册,叫做月历,全年的月历装订一起,成为年历册。后来,每月向大臣们发放一册统一的空白月历,让官员们记录一月内参与朝廷工作和活动的轨迹。月终由皇帝过目检查后交吏官存档。年底由吏官按照月历记载的内容结合朝廷以及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大事来编纂国史,再分发给大臣们人手一册(历史)文本。于是大臣们称其为“皇历”。

后来,“日历”经过不断改善被民间模仿,广泛学习利用,成了记录、提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和重要日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编织、印制日历的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添加了干支、月令、节气、农事、黄道吉日等特色内容,并形式多样化,有挂历、台历、怀历、日历卡片等等。以至于如今的计算机包括绝大多数电子产品基本都可以见到时间和日历显示。

一年内确定的天数决定了一定的规律。比如当年的元月份和十月份之间的日期和星期是相同的,四月份和七月份、九月份和十二月份的1到30号的日期和星期是完全吻合的。

时:汉代之前,人们把“时”作为“季节的衡量单位”。一时等于如今的一季。好像如今还有“四时八节”的说法。汉代后,“时”被用来表示每天时间的计算单位。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名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民间对这些时辰还有许多别称:子时称子夜、申夜、夜半;丑时称荒鸡、鸡鸣;寅时称早晨、黎明、日旦;卯时又称日出、日始、破晓、旭日;辰时称朝食、早食、食时;巳时又称禺、隅中;午时称日正、日中、中午;未时又称日跌、日昳、日央;申时称日铺、夕时、哺食;酉时称日落、傍晚、日落、日沉;戍时又称黄昏、日暮、日夕、日晚;亥时又称定昏、入定。古埃及才是一天24小时的首创。古埃及人制订了一年12个月,取其倍数规定一天24小时。最初规定白天10小时,夜间12小时,黎明和黄昏各一小时。后来为了计算和使用简便,才规定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

由于各国所处的位置不同,日照的时间各有差异。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并在1884年的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规定地球经度范围每15度也就是太阳一个小时经过的地方作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正好被分为24时区。

我国因为幅员辽阔,经度比较宽广,东西疆域之差异较大。所以以中国的地理中心地域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时间作为我国的标准。所以北京时间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授时给北京天文台后由广播向全国发出的。

本文借鉴参考《邓慈煌文稿》多处。均为邓慈煌老先生生前所作书刊、报纸之文章剪辑,摘录。

中国传统节日按照农历过,那佛教节日是按照佛历过吗?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现在事实上是通行两种历法的,一种是公历,另一种是农历,不过,正常的记录时间都是公历,农历仅限于民俗节日等场合,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个问题,在中国,有没有哪种节日,无论用农历还是阴历过,都觉得有些不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属于儒释道三家,这其中释家,也就是佛教文化,虽然是起源于古印度(准确说是尼泊尔),但是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本土的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说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部分不会有人有任何异议,但是,佛教的节日,是怎么过的呢?

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没想过,毕竟虽然中国人多多少少有敬畏佛教,但要说是佛教徒也有些牵强,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太在意佛教节日,那么,佛教的节日,是用公历还是农历过的呢?

公历,这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是用农历过吗?这个似乎也有点怪怪的,佛教中国化了是不假,但佛教毕竟是世界性宗教,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不使用农历的,那,专门有一套佛教历法吗?这个可能性很大,毕竟印度也是文明古国,不可能没有历法,但是中国人似乎也没听过什么佛教历法啊。

其实,如果大家问一问了解一点的人,就知道,中国佛教的日期,确实大多数是按照农历来的,比如佛诞,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一般订为农历四月初八。

佛诞灯会

但是,这确实是一种“本土化”的规定,庆祝佛诞节的地区包括中国、蒙古、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历史上,由于各地历法的转换,依据不同佛经以及流传到不同地域形成的传统,可能在公历日期上差距甚大。大部分北传佛教地区,多少受到中国影响。于中国而言,传承有按尼泊尔历法的二月初八,和换算成中国农历的四月初八等说法,后世多把佛诞日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将佛出家日订为二月初八,佛成道日订为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佛灭日(佛涅槃日)则订为二月十五,日本与半岛的佛诞节可说源于中国佛教,基本上沿用了四月初八的说法。

日本比较怪,明治维新后,农历基本被废,绝大部分节日都转成了公历,比如佛诞就是公历四月八日。只有少数(主要在冲绳县,琉球)在农历四月初八的纪念。

那东南亚地区呢?东南亚地区当然也庆祝佛祖诞生,但是他们是南传佛教地区,不叫“佛诞”,叫“卫塞节”,卫塞(Vesak)是斯里兰卡僧伽罗语,源于巴利语“vesākha”(梵语 vaiśākha),它是古代印度阴历的一个月份名称,大约为阳历之四、五月。卫塞节的日期,每年根据历法而定,是在新历五月的月圆之日(通常是旧历四月十五日)。

基本上,卫塞节是以落在阳历5月份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望日),所以每年的对应西历日子都稍有不同(一般而言在农历四月十五左右)。有些国家,用佛教独有的历法来计算日子,会有差异。例如在2007年,马来西亚的卫塞节订于5月1日(农历三月十五),而新加坡则将其订于5月31日(农历四月十五)。

佛教规定没那么死,所以各地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定日子的。

卫塞节

但是,佛教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毕竟还是一个宗教,也是有统一历法的,这个无论是南传还是北传都在使用,这就是佛历。

中国也在用吗?中国佛教界也用,那为什么大家都没怎么听过呢?因为,中国佛教界使用佛历,一般只记录年份,日期是按农历算的。佛历,一种传统历法,为阴阳历,这种历法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如柬埔寨、泰国。其纪年法,称佛灭纪元,以释迦牟尼佛灭度(涅槃)当年度为计算基准。一般以公元前544年为佛涅槃元年,依照泰国标准佛历,公元2020年就是佛历2563年。

各地关于佛陀事迹的具体年数的记载最保守估计也有数十种、相差千年,公元1950年,首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办。会中议决:佛陀诞生于公元前623年,成道于公元前588年,去世于公元前543年。1954年,该年会于缅甸仰光举行,会中再决议佛教国家以“佛历”纪元,并以释迦牟尼涅槃年推算,公元1954年为佛历2497年。

中国方面其实也有类似的纪法,:“佛陀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示现降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示现入灭”(《佛祖统纪》),因此西历2020年为中国佛诞历3047年(以公元前1027年甲寅年为元年,比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同意前623年佛诞年提早了404年)”,这当然不准。

1954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缅甸仰光第三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以公元前544年为佛灭之年,公历5月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世界佛陀日(卫塞节)。

这时候有了统一规定:南传佛教以佛灭之年(前544年)为佛历0年,次年(前543年)为佛历1年。南传佛历年 = 公历年 + 543,若未过卫塞节(农历四月十五日)则再减1年。北传佛教以公元前544年为佛历元年,没有佛历0年,佛历年=公历年+544,以农历岁首为岁首,常搭配干支纪年使用。因此,北传佛教的佛历年数比南传佛教通常多1年。

关于后面的月和日,佛历当然也有自己的一套,佛历的月份设置是按照月球运动设置的,不过,目前中国佛教徒所使用的佛历,只用佛历纪年,其余月、日安排多使用农历(亦有极少数用格里历,也就是公历的)。

作者:云帆

连时间我们说的都不算!佛历道历何时重见天日

奥运会上西方国家通过宗教输出群魔乱舞!汗颜!感叹!说的不算!

我们对巴黎奥运会的宗教冒犯细思极恐,可这种文化的输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连常用的时间纪元方式都是被他们灌输的!

我们管今年叫2024年,这种是叫做公历,也就是公元纪年,是以诞生之年作为元年的纪年方法!

是孙中山倡导,从辛亥后的次年(1912年)起开始采用公历作为纪年,当时的采用公历作为国历。

而之前中华民族用的什么方式纪元呢?黄历!黄帝纪元!——也叫中华历!是黄帝击败蚩尤统一天下后命人制定的黄帝历!后因是历代钦天监订制,皇帝颁布,也称为皇历。“上下五千年”“老黄历”:黄帝纪元起始于公元前2697年,加上2024为4721年,所以称为五千年。后有在此基础上演变的干支纪年法、道教历法、佛教历法(以释迦摩尼涅槃后一年作为元年,时间存在争议)、帝王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成立那年)等。何时才能用我们自己的纪年法则!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振兴中华,而不是世界化的中华,或者更准确地说不应该是西方文明化的中华,而应该是振兴独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文明;国家的复兴首要的是文明、文化的振兴。只有文化自信!民族才可自信!

【佛历(佛历软件)】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上一篇:佛前抬高点给我生个孩子,佛前抬高点给我生个孩子视频 下一篇:佛子征婚网【佛 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