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的成语【关于莲的成语及意思】

更新:06-2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这些出自佛教的成语原来是这个意思

文 | 河西

上次我们写了《寻物 | 原来这些我们常用的词语都是梵文》,今天我们接下来说说出自佛教的成语。

我们常用的成语和俗语很多都出自佛教,有一些我们一看就知道,比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明显。但是有一些我们就可能不会马上意识到它们其实是从佛教来的了,因为它们的意思和用途发生了很大改变。

这样的成语和俗语很多,你是不是清楚它们本来的意思呢?

一丝不挂

这个成语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可不是指的什么衣服也没穿。

原来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这叫一丝不挂。宋代黄庭坚有诗《僧景宗相访寄法玉航禅师》,其中写道:“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这还是一丝不挂最初的意思,后来被人望文生义误用来表示裸体了,以至于我们已经不太知道这个词的本意。

牛鬼蛇神

如果问你:牛鬼蛇神到底是什么鬼什么神?你是否能答得上来呢?

牛鬼就是的牛头鬼,而蛇神,则是佛教“天龙八部”里排名第八的大蟒神摩睺罗迦(又译莫呼洛迦),你记得徐克导演的经典《青蛇》,辛晓琪演唱的主题曲,不是正叫“莫呼洛迦”吗?

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既然《青蛇》中的蛇是“天龙八部”中的大蟒神莫呼洛迦,那它就不是妖怪,而是神。

皆大欢喜

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比如《金刚经》最后结尾写:“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法华经· 普贤菩萨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

但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这四个字应该怎么理解?我们是不是常常认为是“皆大”和“欢喜”合在一起?

其实从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可以看得出来,皆就是都,皆大欢喜就是一起大欢喜的意思。这里的欢喜,是梵文pramudita的意译,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名号,而心生欢悦。

当头棒喝

很明显,这是禅宗最喜欢的棒喝顿悟法。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一棍子打死

正因为有禅宗的当头棒喝,才会出现“一棍子打死”这个词语,同样源于佛教禅宗。这一句原是表现禅机的词语,用意隐晦。《云门录》卷中:“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却,贵图天下太平。”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教禅宗用以喻证悟的境界,体会深浅,心中自明。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宋代僧人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明禅师》:“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驴唇不对马嘴

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饶你从朝。”意思没有变,还是答非所问、鸡同鸭讲的意思。

胡说八道

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秘魔岩主擎个义儿,胡说乱道,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

胡说在说?胡人说。胡人,就是外国人。从普济的“胡说乱道”到“胡说八道”,“乱”变成了“八”,那么请问,是哪八道呢?

“八道”在佛教中指的是“八正道”,指的是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外国人说佛教八正道,就叫胡说八道。

头头是道

既然“胡说八道”的“道”指的是佛教的正道,那么同样的,“头头是道”的“道”也不是指的道路,而是佛教正道。

这个成语原为佛教禅宗语,指处处都存在着道,出自《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方是道,法法本圆成。”后来用以形容说话有条不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出自《五灯会元》:“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比喻道行达到极高的境界。

海阔天空

如果没有“海阔天空”这个词,恐怕就不会有Beyond的那首经典歌曲了吧?而“海阔天空”这个词,是唐代僧人玄览的诗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的缩写。

灰头土面

这个成语和《庄子》中的呆若木鸡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本指的是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出自《碧岩录》卷五:“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

生老病死

佛教以生、老、病、死为人生所要经历的苦痛。 《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

电光火石

应写作“电光石火”,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出自《五灯会元》:“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比喻事物瞬息即逝,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叶落归根

出自《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日。’”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没有变,还是事物有一定的归宿的意思。

手忙脚乱

出自《五灯会元·临济宗·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很显然,在这里,“手忙脚乱”是禅宗机锋的一种回答方式。当我们梳理这些来自佛教的成语时,会发现大量的成语都出自记录禅宗语录的《五灯会元》和《景德传灯录》二书。理论上要明心见性,但往往以一种令人费琢磨的方式给出他的答案。比如,既然已经进入了大悲境,又如何会手忙脚乱呢?此答语颇难理解。禅宗有极强的神秘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应予以分析甄别。

不过这么晦涩难懂的一段禅宗对话,却并没有影响“手忙脚乱”这个词成为我们最常使用的成语之一。

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是哪“五体”?双肘、双膝及头一起着地称为“五体投地”。原为古代印度表示虔敬的行礼方式,佛教沿用。《佛般泥洹经》卷下:“太子五体投地,稽首佛足。”

心心相印

佛教禅宗语。谓不依赖言语,以心互相印证。出自《黄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已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女大变

语出《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原指龙女通神善变,并不是女子长到岁就变化大的意思,后者显然是普通人误解误用了这个词了。

家贼难防

又是禅宗语,出自《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这里的贼,可不是我们以为的普通小偷,或者我们家庭里的某个人,而是身体的内贼。佛教有“六贼”之说,即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根的贪欲,故称之为“家贼”。

这个问题就出现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在《西游记》这一回,作者写这六贼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一看这些名字我们就知道他们只是佛教“六贼”的人格化表现而已。

所以孙悟空并没有杀什么人,他打死的只是心中的杂念;而孙悟空,当然也不存在,亦不过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只意马心猿而已。所谓一切空毕竟空,四大皆空,方能悟空。

还有天花乱坠、心花怒放、千差万别、不知不觉、口吐莲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彻大悟、三头六臂、十恶不赦、心猿意马、水涨船高、水融、前因后果、一尘不染、心无挂碍、味同嚼蜡、空中楼阁、现身说法、顺水推舟、看风使帆、借花献佛、鹦鹉学舌、镜花水月、聚沙成塔、森罗万象、醍醐灌顶、隔靴搔痒、独一无二、回光返照、脚踏实地、七上八下、灰飞烟灭等等,都出自佛教,实在太多,不能一一列举,亦可见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来源:百科小知识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口吻生花、耕云钓月:这些诗意儒雅的成语,让人眼前一亮

成语

有的讲故事

有的说道理

有的绘美景

短短四字

便能将人带入

悠远的精神世界

01

淡烟疏雨

【释义】:形容烟雨迷濛的景象。

【出处】:宋·王之道《点绛唇.冬日江上》:“古屋衰杨,淡烟疏雨江南岸。”

读到这个成语,就仿佛置身于烟雨江南。山水如墨,云烟漫漫,细雨悠悠,意境绵长。

02

沐露梳风

【释义】:指受风露轻拂、浸润。

【出处】: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春日什么最惹人喜爱?是花。花朵娇娇怯怯、半含欲吐,微风轻拂,清露浸润,明月朗照。

03

倾盖如故

【释义】:是说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交一样。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素不相识的谦谦君子在途中偶然相遇,停下车马交谈,双方的车盖靠在了一起。交谈甚欢,就像相交多年的旧友一般。

04

枕山襟海

【释义】:指靠山依海。

【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山,巍峨沉稳;海,浩瀚宽广。以山为枕,以海为屏,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山水意境瞬间显现眼前。

05

陌上草薰

【释义】:路上的草香怡人,泛指路上的香草气味招惹行人。

【出处】:南朝·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春天来到,沉寂一冬的枯黄大地已是绿茸茸一片。野草遮没古道,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芳香,招惹着过路行人。

06

耕云钓月

【释义】:指退隐山野的悠闲生活。

云雾中耕耘,明月下独钓,看云卷云舒,观月圆月缺,隐居山林的生活悠闲自在,快活似神仙。

07

坠兔收光

【释义】:是说月亮落下。

【出处】: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玄兔”,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兔,故称。月亮倏忽落下,就像小小兔子一跃坠入深草丛中,再寻不见踪迹。

08

星奔川骛(wù)

【释义】:形容迅速疾快。

【出处】: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靡不望影星奔,藉响川骛,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

晴日夜空,繁星满天,偶尔有几点流星划过,月光下的河流,奔腾不息,一路向东流去。

09

周郎顾曲

【释义】:原指周瑜精通音律。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精通音律的大都督,就算多饮几杯酒,有了些微醉意,也能准确听出演奏者的错误,与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便算是提醒。

10

杏雨梨云

【释义】:是说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闲来无事漫步在山间小道,俯看山脚下盛开的梨花,一团一团似白白软软的云朵。轻风拂过,路旁盛开的杏花花瓣纷纷扬扬,下起了花雨。

11

含宫咀徵(zhēng)

【释义】: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

【出处】: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宫”、“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真正动人的乐曲,总是让人忍不住含在口中细细品味,荡漾于心,不息。

12

花晨月夕

【释义】:是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清·汪汝谦《画舫约》:“花晨月夕,如乘彩云而登碧落。”

一天的好时光,从鲜花绽放的早晨开始,在明月高照的夜晚结束。

13

瓜瓞(dié)绵绵

【释义】:一般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像瓜蔓绵延。

【出处】:《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瓞”小瓜。“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一根长长的连续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

14

绮纨之岁(qǐ wán)

【释义】:指少年时代。

【出处】:北周·庾信《慕容宁神道碑》:“岐嶷表羁贯之年,通礼称绮纨之岁。”

“绮纨”华丽的丝织品。“岁”年岁。人生中如锦缎多彩绚丽的阶段,非少年时期莫属了。

15

暮云春树

【释义】:是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相与细论文。”

傍晚的云霞,春天的草木花树,都是能触动人内心深处记忆的事物。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草木花树,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16

秋月

【释义】: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比喻品格高尚。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贮秋月。”

“”盛冰的玉壶。“秋月”秋天的月亮。将那明亮皎洁的秋月收藏进盛冰的玉壶中,洁、净到了极致,更加说明人的品行高洁。

17

口吻生花

【释义】:指吟诗得意,兴趣极浓。也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这个成语让人瞬间联想到“步步生莲花”,同样的意趣生动,只一个用来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一个用来形容吟诗谈吐时的情态。

意境极美的成语你知道多少?

快来留言区说说吧!

【关于莲的成语【关于莲的成语及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上一篇:关于英雄的故事,关于英雄的故事50字 下一篇:关于莲的故事-莲的诗文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