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勃然大怒的反义词

更新:06-2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西安时,斯大林发来一份电报,毛看后,勃然大怒

毛与斯大林,都是经天纬地的历史伟人,两人在总体上是互相敬重的,但是也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比如在西安时,斯大林发来的一份电报,就让毛“勃然大怒”。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也引起了斯大林的关注。

斯大林给宋庆龄发去了一份电报,宋庆龄看后,又转送给了毛,结果,毛看后“勃然大怒”,“连连顿足”(出自埃德加·斯诺的《复始之旅》)。

那么,这份电报写了什么呢,能让毛如此愤怒?

在电报中,斯大林对处理西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如果中国不利用他们的影响使蒋获释,莫斯科将斥责他们为‘土匪’,并将在全世界面前予以谴责!”

正是这几句话,惹怒了毛。

其实,西安爆发后,毛第一时间就决定了派周恩来去西安,尽量和平解决,为了说服大家,毛还数次开会,说明现在不能杀蒋介石的理由。

从这一点来说,毛和斯大林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斯大林在电报上的霸道口气,却让毛非常反感。

首先,毛在性格上就非常强硬,有事大家可以商量,但决不允许有人仗势欺人,颐指气使,更不能容忍威胁性的话语!

其次,共产国际这些年来对中国指手画脚,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却妄图指导中国,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早已让毛深恶痛绝。

因此,当斯大林用这种霸道的语气发来电报后,毛“勃然大怒”、“连连顿足”,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毛愤怒归愤怒,但还是保持了理智,派周恩来去和平解决,最终让蒋介石安全回到了南京,从此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个结果,或许让斯大林看到了自己的“分量”,后来又数次对中国“发号施令”,自然也引起了毛更大的反感。

比如在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解放即将迎来全面胜利,但是,斯大林却突然提出,希望中国能与和平谈判,以长江为界,实行“划江而治”。

斯大林为什么要提出“划江而治”呢?自然是有他的利益考虑的。

首先,斯大林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尤其是中国的中国,将会威胁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

其次,如果中国与“划江而治”,苏联就可以在双方之间纵横捭阖,双方都将有求于苏联,苏联就会得到最大的利益。

第三,苏联和美国都想染指中国这块“大肥肉”,但又谁都压服不了谁,最好的结果就是一人一半,以长江为界,苏联实际上控制北中国,美国实际上控制南中国,把中国变成苏美两国博弈的战场,苏美两国各取所需,就算是把中国打烂了,他们也没有损失。

但是,毛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划江而治”符合苏联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这是坚决不行的!

最终,毛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号召全国军民不要被的“假和平”所蒙骗,彻底扫除一切反动派,建立一个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对斯大林的霸道,毛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斯大林在最紧要的关头,不让我们,反对我们。在这一点上,他犯了很大的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邀请毛访问苏联,特地向毛表示了歉意,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当然,除了这些矛盾,毛对斯大林还是很敬重的,斯大林去世后,毛评价他的一生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参考资料:《西安》《复始之旅》《中苏关系重大述实》)

平津战役刚开始,杨成武三大到底做了什么?让毛勃然大怒

数以千计的宫殿庙宇,景致美丽的景观园林,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以及城内200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

这座已有3000年历史的三朝古都——北平能够和平解放,最终没留下一丝的伤痕,要归功于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我军仅以3.9万人为代价,便成功歼灭了军52万余人,可谓是战场中极为漂亮的一仗。

平津战役作为三大战役当中的“终极绝杀,展现出了毛为首的伟大的气魄与高超的军事指导艺术。

但在战役最初打响的时候,杨成武等三大却遭到了毛严厉的痛斥,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让一向沉着冷静的屡屡暴怒呢?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东北军全面战败。

坐在部的蒋介石坐立难安,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突如其来的失败,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急转直下的战略局势:

有东北野战军,一旦入关,想要守住华北地区要难上加难。

这时一个念头出现在蒋介石的脑海中,与其让傅作义的50万大军留在华北地区螳臂当车,不如全都撤到南方保全实力。

但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傅作义不一定能乖乖听他的话。

傅作义原是阎锡山的手下,时期展现出了极强的治军才能和指挥才能,也就是说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的官衔是靠 “能打”得来的。

蒋介石表面上肯定傅作义的军事才能,实际上在他身边安插了大批军统特务。

在傅作义所的军中,有17个嫡系师,25个师,“师”的存在,主要目的就是老蒋用来牵制傅作义的兵力。

不仅如此,两个人还曾在新军阀混战中打过仗,彼此之间心怀鬼胎是再正常不过了。

眼看战役局势不乐观,老蒋开始四处找帮手

当月5日,老蒋特意把傅作义及相关将领召回南京,一同开会决定华北50万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会议上,正当老蒋想着如何说服傅作义南撤时,傅作义先下手为强,表明华北守不住了,自己想要回绥远老家打游击战,

蒋介石一听便立刻安抚他,再多坚持坚持。

傅作义见蒋介石主动松口,又说自己不过是倒倒苦水,

北平、天津都是重要城市,随随便便丢了国军的声望何在,无论是西撤还是南撤,都是退而求其次的想法,不到万不得已使不得。

蒋介石一听也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也觉得当下固守在华北是顾全大局。

况且当时东北野战困马乏,需要一阵子的时间休养,

傅作义本人又是一员猛将,在华北地区主导的大同、集宁战役、偷袭张家口等均以成功告捷,在国民中的战斗力也是数一数二的,在“战斗力”上值得信赖。

傅作义说的群情激愤,蒋介石立刻拍板,同意了傅作义在会上提出的“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的主张,还给予他华北地区的财、政、军各方面大权,让他务必将华北地区守住。

傅作义在老蒋面前的表现,不过是做做样子,要说靠着手里的50万大军,抵御日前强大的兵力,傅作义心里没什么底,拐着弯拒绝南撤罢了。

对他来说如果南撤,到了江南老蒋的地盘,他手中的权力怕是再也抓不稳了,打赢了很有可能被卸磨杀驴,打输了也不过是给老蒋陪葬,如果是这样,他还不如逃回老家绥远打游击战去。

要不是绥远地区地广人稀,物资匮乏,与平津地区相比天差地别,傅作义或许早就回老家了,

彼时,傅作义的想法是,要么拖着,要么西逃,他也想让我军认为他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试图通过谈判保留反动,与军联合治理平津地区。

思虑至此,回到北平后,傅作义立刻将50万大军部署成了一条利于“逃跑”的战线: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唐山等地摆成“一”字形的长蛇阵,“蛇头”在唐山,“蛇尾”在张家口。

如果以作战战线而言,这条战线相当于给了随意“揪首、夹尾、斩腰”的机会。可按照逃跑战线确实恰到好处。

嫡系被傅作义安排在了蛇尾张家口附近,这里距离绥远更近,便于傅作义向西逃跑。

蒋介石安插给他的20万人,被他安排在了靠近唐山附近的战线上,也方便撤入江南。

重要的是,等到东北野战军攻打平津地区时,首先迎上的便是唐山一带的士兵,无论是跑还是打,傅作义和他的嫡系都能保全。

毛面对傅作义如此排兵布阵,在作战方针的制定上自然不会遂了他的心愿,对于傅作义心中的“小九九”,毛早就清楚得很,甚至在他徘徊犹豫是否应该放弃平津地区时,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东北野战军主力休息期间,毛原本是安排华北现有夺取绥远及太原,为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

1948年11月8日,归绥计划执行的前一天,毛却“变卦”了,

原来,这时傅作义赴南京与蒋介石等人谈判,毛意识到这时攻打傅作义的老家,很有可能会促使傅作义西撤,直接“撂挑子”

傅作义的50万大军,不管是向西逃窜,或者被用于加强长江防线,对于解放全国都只会增添负担,百害无一利。

为了让傅作义认为他还有机会守住平津地区,毛令军委令于11月9日正式下达了撤围归绥的指示。

也是因为傅作义对平津地区的这份“贪心”,让军委科学预测到整个战役的发展趋势,成为了毛接下来战略的突破口。

为了平津战役获得主动权,在毛的一声令下,东北野战军11月18日开始秘密行动,将入关时间提前了整整23天。

平津战役的揭幕战即将拉开。

毛为此指定的作战方针十分缜密,一共派出三支作战完成。

东北先遣兵团,即程子华、黄志勇兵团,所属东北4纵、11纵和1个骑兵师。

华北第2兵团,即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所属华北3纵、4纵、8纵;

华北第3兵团,即杨成武、李天焕兵团,所属华北1纵、2纵、6纵以及一部分地方武装。

毛在采纳了林彪等人11月15日电报中的第二个建议后,便已于11月22日,命令华北军区第3兵团做好包围张家口的准备,战役一触即发。

然而,就是在毛利用强大的军事智慧,提前做好了这样周密的军事部署与科学人员分配的情况下,杨成武等三大却接连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了错误,差点让平津战役与胜利失之交臂,引得毛勃然大怒。

11月25日,杨成武的华北第3兵团隐蔽东进,傅作义预计我军打“蛇头”,我军偏要拿“蛇尾”开刀。

到12月1日,第三军团已先后占领了张家口外围多处重要据点,从西、南两个方向对张家口进行了包围。

原本怀着“谈判梦”的傅作义猛然一惊,按照他的预想,即便是双方正式对峙也要在东北野战军到达华北战场以后,这么早便开打不符合逻辑。

惊恐之余的傅作义思虑了半响,忽然松了一口气,或许只是两军之间的擦枪走火,派一支去协助解决一下,问题不大。

不过考虑到交战地在战略要地张家口,傅作义便“大方”的选择将自己装备最为精良的35军从北平出发前去解围。

见傅作义如此反应正中毛下怀,

35军作为傅作义的嫡系,如果被歼灭对傅作义来说会是重大损失,

张家口作为傅作义通往老巢绥远的必经之路,又绝不能失掉,只用这一招就能让傅作义陷入不得不应战的境地。

不过,原本对于消灭35军,毛想的是慢慢来,先分割包围并消灭平张线上的傅作义嫡系,然后集中全力解决张家口守军,包括消灭傅作义的嫡系35军。

没想到的是,负责隔断北平与怀来之间敌人联系的东北先遣兵团,却打了不该打的仗。

夜晚前进的程子华在经过密云时,在听闻密云城内不到2000余人时,动了攻城的心思。

当时密云城控制着潮河、白河的渡口,如果不动用军火,很难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将辎重装备成功运输过去,程子华便命11纵队向密云城发起攻击。

没想到对方守城兵力足有四个团,从12月3日到5日,花费了两天时间歼灭了一个师。

这次攻城不仅让东北先遣团没能在8日准时赶到平张线,还暴露了东北野战军部分已经来到华北战场的现实。

“什么?攻城队伍是戴着狗皮帽子的?”

傅作义听到前线人员的话大惊失色,立刻意识到自己中了的计,全线向北平收缩兵力,连夜让35军回撤至北平。

毛听闻这则消息也是雷霆震怒,“不用后卫军打密云,而用先头军打,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身为独立带兵打仗的元帅,这点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没有,保密工作做得也不好,明知身份不可外露,还给敌军留下诸多蛛丝马迹,真是错上加错。

为了让程子华等人理解到自己的错误,毛在电报中明确指明了错误,并要求他们尽量赶进,以协助第二军团对35军进行围追堵截。

彼时,毛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二军团的杨罗耿身上,希望他们能在6日或者7日,在下花园、新保安线上抓住35军或104主力军,从而进行补救。

不过,华北第二兵团的现实困难摆在前面,路途遥远,地形地势复杂,河流众多,行军困难,考虑于此,毛早先就下发指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到达。

然而,从军委原定的“12月5日或6日”,再到“6日或7日”,多个上级要求的时间,仍不见第二兵团的到来,

毛后又连发三封电报,不断强调“应以最快手段”“务以迅速行动”。最终还是错失了围追堵截35军的时机。

毛又一次心生不满,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下发命令已有数日之久,杨得志身为元帅理应带领队伍克服一切困难到达,这涉及到了的使命和态度问题。

在12月7日的电报中,毛严肃指出问题,并重新布下命令:“如果该敌由下花园、新保安向东逃掉,则由杨罗耿负责。”

得到“最后通牒”的杨得志兵团,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全力加速向前进。

对于毛来说,阻拦35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便只剩下杨成武的华北第3团,可杨成武却鬼使神差的也犯下了错误,甚至他的错误更加严重。

本应截断张家口至宣化线的华北第3军团,竟然放任35军两个师的兵乘车三百余辆无障碍东去,让对方没费一枪一弹在我军眼皮子底下通过。

其中的原因则是杨成武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随着东北先遣兵团和2兵团向平张线逼近,张家口守军“向西逃的可能性增大”,便把主要兵力投向西面。

杨成武不仅没有完成阻拦的任务,连先前被安排的“阻隔张家口、宣化之间的联系”这一任务都抛在了脑后。

毛听闻第三次勃然大怒,称其作为是“极端错误的”。

眼看着35军即将脱离我军控制范围,却没想到35军将领同样也未能按照上级指令,日夜兼程地赶路,而是选择了在原地宿营一夜。

趁此时机,杨得志兵团12月8日拂晓时赶到了新保安以东,并包围了35军。

最终,在程子华兵团与杨得志兵团的共同努力下,将35军歼灭,粉碎了傅作义的主力,为平津战役的打响开了个好头。

毛在军事方针制定过程中的洞察人心、善用谋略,为我国诸多、战役提供了明智的指导,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大脑”。

然而,作为将领,想要真正执行好的命令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审时度势讲方法,克服困难不松懈,谨遵军令不糊涂。

毛的电报中的严厉态度,对于三位未来有着诸多裨益,放在如今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孩子发烧,老师一番操作后家长竟勃然大怒

昨天早上,杭州有位初中校长发了条朋友圈:

其中提到,有个孩子今早到学校,发烧了,趴在桌上头都抬不起来。老师看看他的症状,和之前班里得流感的同学差不多,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也让他更舒服点,就帮他找了个独立房间,开好空调,倒好水。安顿好孩子后,又给家长打电话。

结果家长勃然大怒,说“发烧又不是大病,谁规定流感不能上学,戴个口罩不就得了……流感又不是十恶不赦,你居然给他隔离在教室外,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我投诉你,投诉你们学校……”

这位校长说:“学校里最近有不少孩子生病请假,所以班里的课堂早已开启直播网课了。一般孩子生病头两天,最不舒服,我们不建议家长让孩子上网课,发着烧,也学不进去。等到孩子身体好些了,再看网课回放,慢慢补起来。已经很人性化了,没想到家长还要去投诉。孩子成长应该是家校社协育,不能一味把孩子"寄养"在学校。”

开不开网课

家长群里讨论很激烈

这位家长生气的背后,也是在焦虑,担心孩子的课业落下。这和很多家长关注的重点是一样的。最近流感高发,不少中小学老师一早就接到家长电话,给孩子请病假。其中,最为焦心的是高中生家长。

一位高一家长说:“儿子甲流中招了,烧到39℃多,班里还有四个同学也请了假。儿子烧得睁不开眼,昏睡大半天。各科老师接连发了好几张试卷来,真是愁人。”这位家长有些着急,私下里问老师,有没有网课开起来。得到的回复是,学校规定,要7个人同时请假,才会开网课。“我们班里才5个人请假,网课不开,到时复课找谁补去?”

他和初中同学的家长聊了聊,得知有高中学校是3人同时请假就开网课,还有学校没开网课。

“最好能有个直播课堂的回放,等孩子身体舒服了,想补补落下的课,也能及时跟上。”这位家长说。

因为开不开网课,家长群里最近讨论很激烈。

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说:“孩子班里好几个人发烧,前天我们也烧起来。马上就要首考,掰着手指头数都没几天了,老师一天要讲评好多试卷,学校又没开网课,听不到讲评,也不知道孩子自己看答案,能不能搞懂。”还有家长聊着聊着生气了,觉得学校不近人情。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觉得,开不开网课无所谓。“孩子都烧迷糊了,还让他坐在电脑前听课,能听进多少可想而知,也就是家长看到,图个心里安慰。”有位家长说。

另一位家长接过话茬:“我儿子上周五开始不舒服,周末两天在家没精神,基本是躺床上的。星期天回校,晚自修没上完,又打电话来说不舒服。我把他接回家了。看他书包里还塞着几张试卷,但到家他就倒头睡了,我也没喊他,养好病最重要。”

多所高中开出直播课

如果学生因病请假,班里会开启网课吗?记者采访了多所重点高中。

一位高一班说:“最近班里情况好多了,生病的高峰是今年11月底,最多的时候有20多个同学请假回去。学校很快发了通知,课堂开启直播,方便在家的同学观看。”

“我们最近请假的同学不多,高三的同学都屏牢一股劲儿,冲刺首考。听说高一的班里,生病的同学多一些,教学处已经发了通知,一个班里超过5人请假,就会开启直播课堂。没到这个人数的,老师会和学生直接沟通,发发作业、讲义等。”一位重高的高三班说。

还有重高规定,班里超过3个人同时请假,就会开启直播。

“直播的形式也比较多样,看老师们用哪种顺手,就选择哪种。我前几天在教学楼看了下,有老师用的是钉钉直播,也有老师是用教室前面的智能白板,共享课件和课堂录音给请假的同学,还有老师直接把自己手机架在教室后面,对准黑板。学校里有无线网络,手机插着充电器,直播效果还可以的。”一位高中教学处的老师说,经过几年,老师们现在网课经验都比较丰富。

也有学校没开网课,但提醒老师们多关注请假的同学。

一位高二班说:“我们班里选科偏文,女生多,这次流感中招的人不多,零星有几个。学校没开网课,但是和老师们都提前交待了,等这些学生回来,要多问问情况。特别是物理、数学等理科老师,课程有难度,多给他们讲一讲。”

另一位重点高中的高二年级组长说:“我们没有很多同学请假,今天一个人,明天一个人的。大家恢复也还快的,两天左右都回来了。班里没开网课,但是课件、讲义、作业等,都点对点发给请假的同学了。”

高二学生发烧40℃

“头昏昏沉沉,直播课根本听不进去”

学校开出了直播课,请假在家的同学们,听课效果怎么样?有位重高的高一班张老师说:“一般。”

昨天早上,他接到一位家长的请假申请:“孩子确诊甲流,发烧了,请假两天。”同样的情况,在班里还有其他5名同学。

大概一周前,他的班里有十几名同学接连请假,几乎都是流感。家长来给孩子请假的时候,都会问问“有没有网课直播”。

张老师说,学校看到这波流感的情况,迅速发了通知,班里有学生请假的,课堂就开启钉钉直播,这样可以方便请假的同学在家学习,不落下课。经过前两年,老师们都有丰富的网课直播经验,直播课堂没什么问题。

“虽然直播上课是没问题,但是孩子能听进去多少,我就不清楚了。上周,有个孩子甲流康复回校和我说,直播课是开在那里,他坐在床上听。但是发烧到40℃,头昏昏沉沉,脑子里嗡嗡的,根本听不进去。还是后面等身体好了一些,看了直播回放,才把内容补上的。”张老师说,听到学生这样说,挺心疼的,“我也理解家长,高中课业紧,几天不来上课,桌上可以堆一堆试卷,看着确实挺着急。”

直播课效果未必好

孩子休息更重要

一方面是直播课的效果,未必如大家想的这么好;另一方面,也有老师反映,直播课堂打乱了自己上课的节奏。

一位高二班直言:“我们班有5名同学请假在家,根据学校规定,开了直播网课,就是用手机架在教室后面。上完两节课,有位家长私聊我,说孩子在看直播,能不能课堂上多关注他一下。后面的课堂,我一边要照顾班里的40多人,一边还要时不时通过手机,看看他的反应。一节课下来,有些手忙脚乱,该讲的内容没讲透,同学们作业一做,我就发现情况不太好。”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和同事交流,另一位老师也有同感。

一位高中校长说:“这波流感病毒来袭,我觉得直不直播不是关键,不是说学校不开直播,这就不是好学校。其实,大家最应该关注的,不是直播网课有没有,效果好不好,而是孩子的身体,身体才是的本钱。孩子身体不舒服,就该好好躺着休息,身体养好了,才能尽快回到学校,回到课堂。缺一两天的课怎么了?家长的焦虑心情可以理解,但又想孩子病赶快好,又想一节课不落,这不现实。”(都市快报)

【勃然大怒—勃然大怒的反义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勃然变色的意思,勃然变色是不是成语 下一篇:勃然大怒的意思【勃然大怒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