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先生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重要的军事秘密就这么被泄露了……
撰文 | 尹裕
1965年,华罗庚先生曾在一个中学做数学普及报告,讲了三个小时,内容极为丰富,非常生动,且都非常有价值。听众有一千多人,其中很多人对这个报告终生不忘。
下面是报告中说到的一个故事,是根据笔者的回忆整理的。
故事的开始是前苏联的一次洲际导弹试射,目的地在太平洋里。在试射前,苏联官方向全世界发出一个公告,说明导弹可能落入的区域,警告所有过往船只绕道而行。公告给出了该区域的地图。图1是该区域的形状(草图)。
图1
用数学的语言说,这是一个“曲边四边形”。
这个区域为什么是这样的怪形状呢?这是华罗庚先生在这个报告中指出的一个问题。细心的人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但未必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的故事就越来越精彩了。
华罗庚先生解释说,首先要注意,地球是圆的,这个图是将一个球面图投影到平面上得到的,其实原图在球面上并不很“怪”。如果将这个曲边四边形恢复到球面上,就会看到曲边AB和CD都是大圆弧(也称“测地线”,在球面上连结两点的最短曲线就是大圆弧,相当于平面中的直线段),而曲边BC和AD是同心圆弧。
为了易于理解可以这样解释:设想大地是平面,那么这个区域就是如图2的曲边四边形ABCD,其中BC和AD是以O为圆心的圆弧,A在半径OB上,D在半径OC上,AB、CD为线段。
图2
这样就不难理解这个曲边四边形了。在图2中,O是导弹的发射点,导弹飞行的路程有一个偏差范围,可以控制导弹飞行的距离不远于OB,不近于OA,那么导弹的落点就位于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内,同时又位于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外,即位于两个圆所夹的圆环内;另一方面,导弹的飞行方向也有一个偏差范围,可以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位于∠BOC内。这样导弹的落点就位于上述圆环和∠BOC的公共部分,即曲边四边形ABCD内。
在球面上的情形与此类似,只是复杂些,需要将AB、CD换为大圆弧(BC和AD仍是以O为圆心的圆弧,但不在同一平面中)。发挥几何直观想象力不难明白。
讲明了这个道理,华罗庚先生进一步说,由此就可知大圆弧AB和CD的交点就是导弹的发射点,这样就可以从公告中的图出发计算导弹发射点。华罗庚先生计算的结果是,导弹发射点在乌拉尔山区。
不仅如此,由公告中的图还可以计算出导弹飞行距离的偏差范围,以及导弹飞行方向的偏差范围,都是关于导弹精确度的数据。
这些可都是重要的军事秘密!居然就这样破解了。在场的听众无一不被震撼。
笔者当年有幸听了这个报告,后来对这个故事的感想是:今后无论谁再试射导弹,在公告中恐怕再也不敢用这样的图了。
参考文献
[1]李克正:怎样学好数学.返朴(2019)
[2]尹裕:寻回美好的中学时代.数学通报2006年第1期
拓荒牛每日一讲之人物篇——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介绍,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非常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但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生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10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还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诸位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好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本人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 据不完全统计,数10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从初中毕业到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华罗庚故事-华罗庚故事50个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