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通道:反其道而行之 你有最终解释权#命运
看到"命"同时打开了改命通道。
所以为什么人看到了命运就能够改变命运?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人在说谎的时候下意识就会有一些行为,比如什么?比如我们会用手去摸鼻子或者下巴,或者是在说话的时候用手挡住自己的嘴巴,这些行为都是人性来的,都是规律。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间谍,你要隐藏掩饰你自己的身份和动机,这个时候你是不得反着用这些规律。你是不是知道了这些规律之后才要有一个逆向的思维,这种"改变"规律就其实跟改变命运是一样的。
其实在我们人生里面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来审判你,就是用着你的过去用人这些普遍规律,这些普遍性来审判你,来分析你,从他们的立场来说其实也没有错。他要分析一个人就是看他的言行举止,看他的出身,但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你是最不应该这么去分析你自己的人。
你要突破限制,你就不能站在这些人拿到的论据的基础上来思考和反应,你一定要逆向思考,你要否定掉前面所成立的一切条件,这何尝不是一种改命?你每时每刻其实都在改命。
所以回到阿德勒说的那一套,精神创伤存在吗?我觉得并不存在。如果它存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它能够为你所用,而当它为你所用的时候说明你是有意识在使用它,这个时候你就已经突破了自己命运的限制。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反其道而行之”
01
古人有言:“人生在世,有性有命。”
每个人都有天性,喜怒哀乐,都是本来的面目。
愚蠢的人,听之任之,任由天性伤害自己;聪慧的人,因势利导,借助天性成大事。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能否自由穿梭在两面之间,体现了一个人的层次。
因此,真正厉害的人,懂得“反其道而行之”,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02
心软是本性,心狠是个性。
电影《教父》里有一句台词:“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斗米养恩,石米养仇。无底线地对别人好,体现了你的善良,也暴露了你的软弱。
人与人交往时,总是“欺软怕硬”。对于软弱的人,谁都想从他身上捞一点好处。
比方说,在职场上,软弱的人,总是加班加点工作,做得越多,错得越多。在升职加薪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垫背的”。
做人,不必一直为别人做嫁衣,要懂得对别人心狠。
“人心不狠,地位不稳”,不管在职场,还是在朋友圈、大家庭,留下三分好给自己。善良,要因人而异。
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遇到了一只受伤的狼。狼求他帮忙,躲避追杀。东郭先生心软了,把狼装进袋子里,让狼逃过一劫。
可是,狼从袋子里出来后,扑向了东郭先生。
人啊,怎么能够信任一只本性恶毒的狼呢?
对于不懂感恩的人、唯利是图的人、阴险狡诈的人、为非作歹的人、得寸进尺的人,都应该心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是正确的做法。
03
你本脆弱,但必须坚强地活。
《奇葩说》里,傅首尔说了这样一段话:“成年人的不开心,不是掉了一根棒棒糖那么简单。就是有一阵子,你忽然很难过,会忽然问自己,怎么过成这样。”
成年人的生活,外表光鲜亮丽,其实“坚强”不堪一击。
记得上个月,多年不见的同学老张发微信给我。寒暄的话,一句都没有说,直接问我借钱。他说,最近手头紧,房贷也催得紧,真的没有退路了。
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到“成年人的崩溃”。
人,不到万不得已,怎么会低声下气求人呢?
一个人真正扛不住了,可以躲在没有人的角落里哭泣。哭过了,擦干眼泪,继续笑着面对生活。
你不坚强,没有人代替你脆弱。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含泪奔跑的人。生活不容易不简单,但从未放弃;可以崩溃,但还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
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言:“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04
谁都有情绪,抱怨过后仍要负重前行。
成功学里,有一个“荷花定律”。
荷花在第一天开放的时候,只是开一小部分;第二天开始,它们就以多于前一天的两倍的速度开放。
荷花在第29天,只是开满了一半,到了第30天,就全部开放了。最后一天的速度,是前29天的总和。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坚持到最后一天,才是重中之重。
每个人都有情绪,如果任由情绪爆发,也会有“荷花定律”的效应。情绪的增长翻倍增加,直到自己崩溃的那一天。
厉害的人,懂得控制情绪,在抱怨之后,马上调整自己,重新出发。从学习、工作方面,体现荷花定律。
日积月累地学习,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爆发,迎来人生的拐点;埋头工作,总有一天,会亮出自己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赢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能赢得普遍尊敬的人,并不是由于他显赫的地位,而是由于始终如一的言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
真正高层次的人,不一定身处高位,而是精神可贵,得到了众人的敬仰。
05
人都贪婪,但你必须知足常乐。
《礼记》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人生在世,想七想八,贪图富贵,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男人看到“白富美”,就会两眼有神,女人看到“高富帅”,也会动心。
《官场现形记》有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腰缠万贯,即便有了一千万,也不会满足。哪有人,觉得钱太多了呢?
贪财、好色,都是本性,但并不是坏事。因为贪婪,人才会有野心,有奋斗的原动力。
人要是没有野心,一辈子都是穷人;人要是没有想入非非,就不会拼命追求喜欢的人。
只是,在追求“野心”的时候,要把握尺度,过度就是灾祸。
过分贪婪的人,不管得到了多少东西,都不会快乐,他不但不懂得享受生活,还把自己逼到死胡同里。
厉害的人,就像陶渊明一样,懂得“挂印辞官”。选择合适的时候,及时退让,做简单的自己,其实是另一种“贪婪”。
陶渊明感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舍去欲望,回归本真,过上了简单朴素的生活,人生就真正变好了。
在贪婪和知足之间,找到平衡点,退一步海阔天空。
06
做人,顺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才是本事。
一个人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权衡利弊,善于选择和控制自己。别让天性打败了自己。
真正自由的人,善于自控,胜负皆在股掌之中。
很多事情,顺着来不行,那就反着来,能够做到的话,就是来去自如。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学会逆向思维,你也能成为人生赢家
你遇到事情时,思维习惯是什么样呢?有没有听说过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又叫逆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遇到事情时从有违常理的另一面去思考,从反面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这种思维模式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反向思维的说法,你一定听说过这句“反其道而行之”。意思就是反向思考,而且古代不乏用反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事例。
宋太祖以愚困智解难题
南唐后主李煜派博学善辩的徐铉到大宋进贡。按照惯例,大宋朝廷要派一名官员与其使者入朝。朝中大臣都认为自己辞令比不上徐铉,谁都不敢应战,最后反映到宋太祖那里。
太祖的做法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命人找10名不识字的侍卫,把他们的名字写上送进宫,太祖用笔随便圈了个名字,说:“这人可以。”在场的人都很吃惊,但也不敢提出异议,只好让这个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侍卫前去。
徐铉见了侍卫,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侍卫根本搭不上话,只好连连点头。徐铉见来人只知点头,猜不出他到底有多大能耐,只好硬着头皮讲。一连几天,侍卫还是不说话,徐铉也讲累了,于是也不再吭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以愚困智解难题之举。
照一般的做法:对付善辩的人,应该是找一个更善辩的人,但宋太祖偏偏找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去应对。这样一来,反倒引起了善辩高手的猜疑:认为陪伴自己的人,是代表宋朝“国家级水平”的人,既猜不透,又不敢放肆。以愚困智,只因智之长处,根本无法发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化废为宝”的逆向思维方式。
再来说外国其实也早就有运用此思想的事例了。
1929年的街头,一个孩子正在给一位先生擦鞋,忽然他仰着头说,先生我给你推荐一只股票,保证你稳赚不赔,听完后,这位先生不顾还没擦完的鞋子,立即起身返回公司,命令手下人把这只股票全部抛掉。当时涨势正好,所有人都不解,但最后还是服从了他的安排。不久,美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所有持此股票的公司都倒闭破产了,只有他的公司安然无恙,而这个人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用反向思维思考这件事,当擦鞋的小孩都看涨一个股票时,就是这个股票大跌的征兆。
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当所有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所有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正是巴菲特运用的反向思维。
如果你想超越身边的人,一定要和身边的人做相反的事。因为世人都懒惰,而只有5%的人用自律去克服了这种懒惰,如果你想超越剩下95%的平庸者,那就在他们追姑娘的时候你去追钱,他们在做梦的时候你去做事,他们在吃饭的时候你去吃苦,等他们的武功都废的差不多的时候,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思维习惯
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常常阻碍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逆向思维就是要冲破框框,从现有的思路返回,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生活实践也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它对于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平庸的人不是天生的平庸,而是他们都在做大部分人做的事,先把那些不上进的人给超越了,你就换了一条赛道,而这条赛道上的人都是优秀的人。人这一辈子只有两个结果在等着你,一是成功获得万丈光芒,二是失败后的众叛亲离。你想要哪一种生活呢?
【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是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