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正风反腐故事|一次“心灵救赎”
“谢谢!是你们深入细致的工作,让我和家人卸下思想包袱,认识到了错误,及时悬崖勒马。”刘某的一番话让我们案件审查组同事们如释重负,一个多月的辛苦工作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019年春节刚过,我室收到交办的多条关于焦作市某国有企业负责人刘某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问题线索,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长、查证起来难度大。
“案件涉及人员都是他的亲朋好友,我们外围不会有啥效果吧”“被审查人患有抑郁症,长期服用药物,办案安全‘压力山大’”,针对该问题线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
“唤醒刘某的党员意识,帮助他找回初心”,经过讨论,审查组一致同意通过做思想工作来突破。大家“兵分两路”,一面全方位摸清被审查人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个人特长、性格特征等,拿出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方案,一面继续做好外围,打牢证据基础。
“技术人才,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从最基层干到干部,居功自傲;家中长子,家庭责任心强,在大家庭中贡献较大,威望较高;名利心强,心思过重;长期在一个单位,自恃老资格,为人处世比较强势……”经过,我们开始一点一点为刘某进行画像,为“顺利攻心”做足准备。
拉家常破题,谈家庭责任,减轻其警惕心;问病情,关心身体,减轻其抵触心;肯定成绩、荣誉和贡献,增强其组织归属感;摆证据,消除其侥幸心;讲明功过不能相抵,打消其傲慢情绪。随着谈话思路的理出,大家对“唤醒”刘某越来越有信心。
但事与愿违,案件办理并没有如大家期待的那样顺利,每到关键时刻,刘某总是欲言又止,左闪右躲,顾虑重重,不肯配合。于是,我们决定请刘某重温志愿书,对他进行一次心灵“救赎”。
单位阅览室,一面鲜红的挂在墙上,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碧绿的常春藤上,满屋的书香为谈话烘托了恰到好处的氛围。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后,审查组拿出了刘某当年时亲笔书写的志愿书复印件。看到自己的笔迹,他有些惊讶,神色明显和平日里不一样了,我们轻松地畅谈起当年的那些事。“我是1985年入的党,是我们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中最早的,我还获得过三次市级‘优秀员’称号呢……”。说起“激情燃烧的岁月”,刘某脸上有种掩不住的自豪感。
这个时候,我有意识地摸了一下胸前佩戴的。刘某似乎对我这个举动很敏感,顷刻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安。我紧接着说:“老刘,读读你的志愿书吧。”
刘某迟疑了一下,用颤抖的手拿起了这份曾经在青春时期对党组织的铮铮誓言,凝视了一会,开始逐字逐句地读起来。逐渐地,他的声音变得低沉沙哑,直至哽咽,最后他两眼闪烁泪光,低头沉默......
“老刘,今天我们在场的都是党员,重温一次誓词吧。”看到刘某思想出现松动,我们趁热打铁。他点点头,似乎比刚来的时候轻松了很多。我们在前站立好,由我领誓,他站在几名组的行列里。
“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纲领,遵守章程……”刘某的誓言低沉而又颤抖。这次谈话在重温誓词后结束,临别前我送给他一本《党章》。
几天之后,刘某主动联系我们说,通过组织谈话和重新学习了党章党规党纪,自己对曾经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认识,他要向组织交代犯下的错误,违纪款会尽快筹集上缴。
刘某积极配合,使案件顺利办结。刘某本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刘某违规经商办企业获利款已用于家庭支出,为了上缴违纪款,刘某从贷款,其妻子也主动从娘家借款,上缴了所有违纪款。
“沟通”无限,从“心”开始。这次办案经历,让我们对做好思想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办案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挽救犯错误的干部,避免更多的干部犯错误、犯更大的错误。只要坚持在严肃执纪中体现教育关爱,根据“病情”仔细分析“病因”,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就能真正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监委 李超峰)
最美贪官袁菱的双面人生:白天好公仆,夜晚“女魔头”
“权力,它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握得稳当,便是为民造福的利器;可一旦失控,便成了吞噬灵魂的烈火。”这话,在袁菱的故事里,得到了最深刻的诠释。一个曾被誉为“好公仆”的女官员,最终却沉沦在贪财与贪色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人生轨迹?又藏着怎样的人性奥秘?且听我细细道来。
袁菱,这个名字,曾是多少人心中的。她出身于一个平凡的教师家庭,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一步步走上了知识的殿堂,成为了一名受人敬仰的大学教师。在那三尺讲台上,她不仅传授知识,更用爱心点亮了无数学生的未来。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不经意间。一次偶然的机遇,将她推上了仕途的快车道,从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入官场,袁菱还保持着那份教师的纯真与质朴。她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解决群众困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那时的她,仿佛就是人们心中那个“为服务”的典范。然而,随着权力的逐渐增大,她内心的欲望也开始悄然膨胀。权力的魔力,让她逐渐迷失了方向,那份为民服务的初心,也被慢慢地腐蚀。
袁菱的堕落,并非一蹴而就。起初,她只是偶尔接受一些小礼物,权当是人情往来。可渐渐地,这些“小礼”变成了巨额的现金、名贵的珠宝。她开始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一些企业谋取私利,从中捞取好处。此时的袁菱,已经不再是那个清廉的公仆,而是一个被权力腐蚀的贪官。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袁菱的堕落并不仅限于贪财。随着权力的增大,她对生活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扭曲。她开始沉迷于对年轻男性的征服感,尤其是那些英俊的男下属。在权力与情感的交织中,她逐渐迷失了自我,陷入了一场场“权色交易”的漩涡。
那些年轻的男下属们,为了仕途的晋升,不惜对袁菱百般讨好。有人用甜言蜜语哄她开心,有人送上精心挑选的礼物,甚至有人以色相来取悦她。而袁菱呢?她沉浸在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中,仿佛自己就是掌控一切的“女皇”。这种虚幻的权力感和征服感,让她愈发无法自拔。
袁菱的私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混乱。她以各种借口与男下属单独相处,甚至在出差时公然带着他们一起“陪伴”。她享受这种暧昧和刺激的感觉,仿佛每一个夜晚都是属于她的狂欢。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她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伴侣,而是与多名男下属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这种荒唐的行为,不仅败坏了她的个人形象,更让她的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3年,袁菱的贪腐行为被网络曝光,一时间舆论哗然。她与多名男下属的不正当关系也被公之于众,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随着组的深入,她的罪行一一被揭露:受贿数百万、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罪行彻底撕下了她“公仆”的伪装,露出了贪婪无度的真面目。
在袁菱的故事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曾经的优秀教师会在官场中一步步走向堕落?我认为,这既是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也是官场环境复杂多变的产物。在权力面前,袁菱迷失了方向,她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初心和底线,最终被权力的魔力所吞噬。
同时,袁菱的案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当他们掌握了不受约束的权力时,贪欲和人性的弱点就会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让每一个拥有权力的人都在阳光下行使职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回顾袁菱的人生轨迹,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她曾经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令人敬仰,可最终却走上了不归路。这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损失。愿我们都能从她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坚守初心、廉洁奉公,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反腐倡廉小故事【反腐倡廉故事完整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