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败为胜【反败为胜指的是什么生肖】

更新:07-0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吴三桂斩杀四万明军,保宁之战反败为胜,敲响南明覆灭的丧钟

1652年,南明方面取得了两场大捷,李定国率军在桂林之战、衡阳之战中获得胜利,先后斩杀了清朝的两位王爷。可是南明的丧钟也是在这一年敲响的,因为南明在另外一场关键的大战中遭到惨败,而打败南明的人正是原明朝总兵吴三桂!那么,这场保宁之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争夺四川

1651年九月,顺治帝在北京召见吴三桂,并下旨“特授金册金印,仍封为平西王”,与此同时,顺治帝还命令吴三桂“统领大军,入川征剿”。在此之前,清军已经多次入川作战,可以由于各地叛乱不断,所以并没有能够维持在四川的统治。不过,南明在四川的统治也很薄弱,川中诸将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互相征战。

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派刘文秀入川,搞定了各方势力,不过并未进行有效地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率领大军于1652年二月由汉中进入四川境内,并且兵分两路。清军的进展非常顺利,吴三桂在四月占领重庆,之后又迫使成都守将投降。吴三桂入川仅四个月的时间,“蜀地渐次底定”。

二、南明反攻

面对清军的攻势,孙可望做出决定,让李定国率领八万大军,向湖南、广西一带进军,与定南王孔有德交战,同时又派刘文秀带领五万精兵,由叙州、重庆方向入川,与吴三桂交战,然后夺回四川。南明方面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收复四川、湖南、广西,从两个方面对清朝进行打击。李定国出兵后,接连获得胜利,上面已经介绍过了。

再说刘文秀方面的情况,他“善抚士卒,蜀人闻其至,所在响应,诸郡邑为三桂所克者次第失陷”,重庆、叙州等地先后被南明收复,刘文秀很快就占领了成都,吴三桂率领清军被迫退守保宁,也就是现在的阆中。这里成为清朝在四川,乃至于西南地区最后一个据点,一旦失守,四川就将彻底成为南明的地盘,关系重大。

三、保宁之战

当时清军屡战屡败,李国翰主张撤退,吴三桂则犹豫不决,此时吴三桂的部将杨坤站了出来,“王威名震天下,今退走,威名一旦扫地以尽。今日之计,有进无退!”最终,吴三桂决定拼死一战。此时,刘文秀的经过长途跋涉,已经成为强之末,再加上屡战屡胜,将骄兵惰,根本没有料到吴三桂敢于出城决战。

吴三桂则利用刘文秀攻城的机会,先出兵打败张先璧所部,接着又对王复臣发起进攻。然后,吴三桂与刘文秀展开大战,吴三桂采用诱敌出阵的计策,大破刘文秀。经过一番血战,清军取得了胜利,“擒斩复臣及伪将等二百余员、贼兵四万余级”。刘文秀仅以身免,逃回贵州。保宁之战后,清军发起反扑,重新将四川控制起来,南明相当于被砍掉一臂,再难有机会翻盘。

参考资料:1.《南明史》;2.《清实录》

刘邦靠什么赢了项羽?看看他如何通过四步险棋,反败为胜

刘邦不仅多次被项羽打得满地找牙,打成光杆,还多次被项羽打得命悬一线,有时眼看要么被俘、要么被杀,然而,刘邦却每次都能满血复活,奇迹生还,甚至卷土重来,反而把项羽打到了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从刘邦彭城大战的完败,到他奇迹般地重整旗鼓、反败为胜的经过,便可见一斑。前205年,刘邦组织天下诸侯共56万大军,剑锋直指楚国首都彭城。楚兵精锐大都随项羽北去攻齐,留守的不过一些老弱残兵数千,大军未到,守军早已闻风而逃,彭城不战而降。刘邦三月才从临晋关渡河,期间招降殷王司马卬,中间还花了一段时间组织联军,四月就拿下了彭城,可见进军之神速。

轻取彭城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刘邦,由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对挥师北上的项羽简直不放在眼里。在齐国与田横僵持的项羽听说彭城老巢被刘邦给端了,非常恼怒,随即精选3万轻骑兵,快速南下,千里奔袭,反攻彭城。3万对56万,还要夺回彭城,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项羽虽是个粗人,但他粗中有细,他知道,要以少胜多,在战术上,只能打闪电战,必须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于是,聪明的项羽南下后,没有直面攻城,而是绕到彭城西的萧县后潜伏,并于第二天拂晓,突然向驻扎在彭城西的联军大营发起进攻,楚兵如从天降,胜利后的联军还在梦中酣睡,就迅疾遭到楚军奇袭,刀剑砍杀无数,铁骑踩死无数。匆匆逃出营的士兵,被楚军逼至谷水和泗水北岸,被杀和落水而死者近十万人。随后,楚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彭城,联军士兵成了无头苍蝇,被杀加上自相踩踏至死者又达十余万。

其他三十多万人纷纷逃窜,又被楚军一路狂追,逼至灵壁县东边的睢水岸边,连杀带溺死者又达十数万。不仅如此,在大战中,刘邦被追杀得身边只剩下数十人,还差一点被楚将丁公活捉。是刘邦的苦苦哀求,丁公才放了他一马,得以逃生。彭城大战的最后结果是,汉联军几乎全军覆没,以楚军完胜告终。刘邦带着仅剩的几个残兵败将,逃到下邑,才缓过一口气来。

不过,就在这种差不多把家底都输了个精光的情况下,刘邦以萧何在关中的接济为基础,以残兵败将为基础,想出了四步险棋,第一步:退守荥阳;第二步:命令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牵制项羽;第三步:鸿沟对峙,消耗项羽生力军;第四步:收买项羽手下大将英布等,分化项羽。通过四步险棋,刘邦不仅发展壮大了自己,削弱打击了项羽,而且在垓下之战,通过十面埋伏,一举完胜了项羽,实现了反败为胜,死地后生,最后竟一统天下,当上了皇帝,让人不得不由衷叹服。那么,从完败到完胜,刘邦到底是因为什么优点才实现了这种华丽转身呢?

我们仔细分析刘邦的行迹,会发现他虽然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但在关系到事业发展和前途命运的重要抉择时,他都能克服缺点,舍小我,成大我。比如,在性格上,刘邦豁达大度。他本性傲慢,讨厌儒生,但儒生郦食其去见他,要求他不要傲慢对待时,他竟一改常态,把郦食其当成贵宾招待。同时,在决策上,刘邦也从谏如流。他只要觉得是好建议,都会立即采用,无论对象。近臣如张良、陈平,言听计从;谋士如郦食其、陆贾、辕生,献策则用;即便是乡里老头董公的话,他都恭听尊行。

在用人上,刘邦坚持。他手下:灌婴是布贩,樊哙是狗屠,彭越是强盗,娄敬是车夫……可谓三教九流,形形,刘邦一视同仁,按功行赏,各尽所长。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吧。

【反败为胜【反败为胜指的是什么生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反腐倡廉小故事【反腐倡廉故事完整版】 下一篇: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