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生物计量助力精准抗“疫”
——记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刘刚
2009年,博士毕业的刘刚来到上海市计测院,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计量实验室的搭建。其主要工作是系统研究生物分析领域量值溯源方案,包括生物样品标准物质研制以及生物仪器计量校准能力建设,最终为生物分析检测实验室提供方法、样品、校准服务。
作为上海市计量院生物计量科创团队负责人,刘刚所在的团队现已发表30余篇SCI论文,3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被评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创新团队和上海市青年突击队。刘刚本人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并受到上海市人才基金资助4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
新冠爆发后,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出国家级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实现新冠病毒检测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准不准”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他也被评为了“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员”。
在面对,看到一个个生命因疫病而遭受痛苦的时候,刘刚苦苦思索自己可以为做些什么?频频出现的检测假阴性结果引起了他的注意。如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如何不再让漏测误测耽误确诊和隔离?刘刚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团队成员。每一天从清晨到深夜,团队的微信群里都消息不断,每个成员都没有因为在休假而中断思考和讨论,刘刚更是要在众多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并最终确定一套新冠病毒RNA标准物质的研究方案。
有了方案之后,刘刚带领团队成员马上投入了实验。彼时正是肆虐之时,各行各业几乎停摆,马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然而为了和病毒斗争,必须争分夺秒,生活可以按下“暂停键”,科研不能按下“暂停键”。成员们勇敢选择逆行而上,毅然出门来到实验室开始实验。
刘刚
“我觉得人要有压力,
压力会激发人的潜能,
去挑战自我,
去发现更强大的自己。”
整整十二天,团队成员顶着压力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奋战在实验室,刘刚始终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坚定地开展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
期间数次遇到困难:如何成功转录大片段RNA同时保证产物的正确性?如何确定标准物质的形式和浓度使其最适合检测质控?如何对其进行精确定值?怎么保证RNA分子的稳定性?要制备多少量才能满足检测需求?如何面对病毒的变异情况?有没有生物安全风险?……
多种难题下,刘刚始终冷静思考,基于多年的技术积淀,带领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并一一验证。极大的反复枯燥实验工作量下,实验人员的手几乎磨破,需要贴上创口贴才能继续实验,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因为,每个人都明白这是“抢攻”阶段,必须要有豁出去的干劲。
最终,刘刚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四十余天日以继夜的技术攻关,连续攻克RNA分子制备生产、准确定量等技术难题,创制了RNA绝对定量方法,解决了RNA分子稳定性难题,成功研制“新型冠状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成为首个由地方研制成功并获国家批准的国家级标准物质。为临床诊断获取准确的新冠病毒RNA测试结果提供有力的计量支撑,也为国产试剂的质量能力提供可靠的证明。
目前,该标准物质现已免费发放超过一千瓶,为一百多家企业、高校和医院提供有力的计量支持。
在刘刚看来,科学研究只有表面上的一帆风顺,其实前沿探索研究充满未知的挑战,需要沉心静气的思考,持续不断的尝试,当然也需要一点点运气。
刘刚特别喜欢《易经》中的一句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必须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高于现实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取法乎上
由于我经常爱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写好小作文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是一个既现实又智慧的问题,故我想好好回答一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当然是他爱他的孩子,并希望他的孩子有出息,能够解决好学习中的基本问题,并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因为我们五十多岁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将事物表述清析的需求,科研需要写试验报告,编剧需要写剧本,教师需要写教案,秘书需要写讲稿,医生需要写医案,发改委需要写五年规划,需要写工作报告……从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对写作的需求,由此可见写好小作文的重要性有多大了,故我说这是一个好的问题。
那么小孩子怎样才能写好小作文呢?可能别人给你的答案是买一本《小学生作文选》,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我给你的建议却是看看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这四本书,那里面的既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又有美文名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的理论依据是《周易》中的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试想一下,你向小学生学习,能写出什么高屋建瓴的东西?实践证明只有向高人学习才能快速提升,就算是学到一点皮毛,也是不错的收获。比如说我下棋就有一个经验,经常和高手下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很多,经常和臭手下慢慢地你也会变成臭手。
由此及彼,推而广之,我们还要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寻找那些比我们高的人事物,低下头颅,弯下身子,学习人家比我们高的东西,然后不断迭代升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千万不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比如说现在的美国,金融、科技就是比我们强,我们就应该去好好学习。再如,我在青岛听到的故事,青岛前些年一直以大连为榜样,提出了“学大连,赶大连”的口号,现在已经将大连远远的超了过去,现在又提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口号,我觉得这是将“取法乎上”进行到底的方法论,没有什么丢人的,我暗中观察,青岛是真学,不是做做样子,每年都要派干部去深圳挂职锻炼,还亲自带队去深圳参观学习。我不知道我们内蒙古现在有没有这个意识,我不敢妄加评论,只是想做个善意提醒,请勿乱扣帽子。
再多说一点,我已是天命黄昏独自愁了,也不想更著风和雨了,主要是想给年轻人提个醒。年轻人参加工作,要有和高手学习的意识,不用东奔西走,目标明确的找一个身边的高手,谦虚谨慎的学习,老师傅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要有和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意识,开放包容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西方国家有很多哲学思想、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已是不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这个很厉害的方法论。
【取法乎上、取法乎上的原文及出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