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传奇故事三则:隰州佐史、刘长史女、天宝樵人
○隰州佐史
隰州佐史死了,过了几天后才活了过来。他自己说,起初阎罗王追他到地府,让他担任阴间的典史。他自己推辞,说一向不懂得破案理案。
阎罗王让他推荐一个熟人,他就推举了自己的一位同僚,结果阴曹地府就发出帖文去追这个同僚了。
阎罗王对佐史说:“你既然阳寿未尽,那今天就把你放回去。”又问了一下左右:“这个人在阳间有罪吗?”
的左右回答说:“这个人曾经杀了一只狗和一条蛇。”
阎罗王说:“听说这只狗该死,蛇又是怎么回事?胡乱杀蛇,按照法条也是该砍头的。”
说完让佐史回转来,用了一木勺热针汁,浇到佐史背上。佐史受完罪,派人把他送回阳间。
送佐史回阳间的鬼吏,找他索要一百千文钱,佐史说:“我家中历来贫穷,哪里拿得出来?”鬼吏又改口说只要五十千,回答说也没有。
鬼吏说:“你家里有数不清的纸钱,怎么跟我叫穷!”佐史答道:“纸钱现在还拿不得。”鬼吏说:“拿就是了,怎么说拿不得?”说完领佐史回家取钱。
回到家,只见佐史尸身仰卧在床上,他的儿子坐在纸钱堆上,纸钱一时取不到。只好暂时先来到院子里。一条狗跑过来狂叫,佐史用脚踢狗,狗叫着跑走了。
接着,又看见佐史的妻子正在操办头七的斋饭,拿着面做食物。佐史使劲喊她,妻子根本听不见。佐史生气了,用手拽妻子领口的布巾,妻子跌倒在地。
过了很长时间,鬼吏在外面催促佐史。佐史出来,他儿子还在钱堆上,佐史用拳头击打儿子胁下,儿子胸闷气绝。
佐史于是拿了五十千钱给鬼吏,鬼吏这才把他放了。他也因此活了过来。
他活过来时,儿子的伤病还没有痊愈。后来清点了一下,竟然真的少了五十千的纸钱。
○刘长史女
吉州的刘长史没有儿子,只养了三个女儿。这三个女儿,个个姿色出众,长史很是喜爱。
长女十二岁时,病死在官舍中。刘长史跟司丘掾高广一向交情很深,关系很好。两人任期都满了,于是一同上路回家。
刘长史带着女儿的灵柩回去。高广有个儿子,当时二十多岁,人很聪慧,长得仪表堂堂。
路过豫章(南昌),河面结冰船不能行。两船相隔一百多步远,两家人早晚来往。
有一天夜里,高广的儿子独自在船舱里看书,二更过后,有一婢女,年龄十四五岁,长相十分漂亮,直接拜见高子,说:“长史船上蜡烛灭了,我来讨个火。”
高子看这个婢女,非常喜爱,于是就动手调戏,这女子也很高兴地接受了。婢女说:“我不值得你垂顾,我家里的小娘子,艳丽无比,绝色无双,我为你去表白一番,一定能让她过来。”
高子十分惊喜,觉得这女子真心为自己了,于是与她约定了日期让她离去。到了第二天夜里,婢女又来了,说:“事办妥了,你等等就来了。”
高子十分激动,跃跃欲试,站在船外等候。当时天上无云,月色清朗。不一会儿,远远看见一个女子,从后面的船中出来,跟在那个婢女身后,径直走来。
走近不到十步,只见那女子光彩映发,馨香袭人。高子忍不住,上前去扶,女子跳到高子怀里,姿态极为撩人。于是两人一道进入舱中,倍加亲密。
这之后女子夜夜过来,两人情意越来越深,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女子忽然对高子说:“我跟你说件秘密的事情,你愿意听吗?”高子说:“你说吧,没事。”
女子于是说:“我本是长史死去的长女,命里能够转世重生,也有缘伺奉您。如果您对我有意,就把事情说给您父亲知道。”
高子非常惊喜,说:“阴阳契合婚配,千年没有的事情,我要与你永远做夫妻,这是多快乐的事情!”
女子又说:“三天后我肯定活过来,要打开棺材,在夜里让我的脸承受霜露,喝点稀粥,就能活过来了。”高子答应了。
第二天天亮,高子把事情告诉了父亲高广。高广不是太相信,觉得这事过于怪异,于是让儿子拜见刘长史,说清事情经过。长史夫人十分生气,说:“我女儿尸首已经腐烂了,哪能玷辱亡灵,到这种地步啊!”坚决拒绝。
高子苦苦哀求。到了夜里,刘长史和夫人都梦到了女儿,女儿对他们说:“我命里该当重生,上天让我嫁人呢,你们是不是不想我重生啊?”
刘长史夫妇醒来,顿时醒悟过来,梦里女儿的容颜、衣服,都像高子所说的一样,于是答应开棺了。
到了日子,大家一起开棺,发现女子脸色鲜艳明亮,身子渐渐有了暖气,家人又惊又喜,赶紧在河岸边设置帏幕,将女子放在里面。夜里让她仰面朝天,承受霜露,白天则喂些稀粥。女子父母都在一旁守视。
有一天,女子有了气息,能稍稍睁开眼睛,到了傍晚能说话了。又过了几天,跟生前一样了。高子问婢女,婢女说,先前那女子死去了,装尸体的灵柩也在船舱里。女子现在苏醒了,之前那女子也跟她痛哭着告别了。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就在当地成婚了。后来夫妻生了几个儿子,就把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叫做“礼会村”。
○天宝樵人
天宝年间,有一个砍柴的樵夫进山,因为喝醉了睡着了,被蛇所吞下去了。
这个人迷迷糊糊醒来,很奇怪自己的身子在不停地摇动,眼睛睁不开,看不到东西,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被什么东西吞下去了。
于是用砍柴的刀,划破蛇的腹部,这才得以出来。眩晕茫然,迷瞪闷气,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发生了什么事。这个人的身上,一半的皮都脱落了,就像是白癜风一样。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女性因其绝世的美貌和卓越的才华而被后人铭记。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不仅以美丽著称,更因其与历史的紧密联系而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传奇。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四位美女的生平、影响以及她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西施:美人计的化身
1. 西施的历史背景
西施,姓施名夷光,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越国。她的美貌被誉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传说她的美丽足以使鱼沉入水底,鸟儿失去飞翔的能力。西施的故事与越王勾践的复国计划密切相关。
2. 西施的传奇故事
越国与吴国的不断,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决定采取美人计。他派遣西施前往吴国,利用她的美貌来迷惑吴王夫差。西施在吴国的生活可谓波澜壮阔,她不仅以美貌吸引了吴王,还以智慧和勇气帮助越国复仇。最终,吴国因西施的影响而走向衰亡,越国得以复兴。
3. 西施的文化影响
西施的形象在后世的文学、艺术中频繁出现,成为了美丽与智慧的象征。她的故事被许多文人歌颂,成为了古代美人的典范。西施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女性的智慧与美丽。
二、王昭君:和亲的
1. 王昭君的历史背景
王昭君,名嫱,生活在西汉时期。她出身于王氏家族,因其美貌而被选入宫中。然而,因画师的偏见,她未能得到汉元帝的宠爱,最终选择了出塞和亲。
2. 王昭君的传奇故事
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王昭君被选为和亲公主,嫁给了匈奴单于。她的这一选择不仅是个人命运的,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王昭君在匈奴生活多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美德,成功地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和平关系。
3. 王昭君的文化影响
王昭君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她被视为和平的象征。她的形象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了古代女性的榜样。王昭君的精神和对国家的贡献,使她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三、貂蝉:美丽与智慧的结合
1. 貂蝉的历史背景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生活在东汉末年。她的故事与权谋、阴谋密切相关,体现了美丽与智慧的结合。貂蝉被王允收养,成为了王允的养女。
2. 貂蝉的传奇故事
貂蝉为了拯救百姓,决定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对付权臣董卓。她成功地实施了“连环计”,让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最终导致董卓的死亡。貂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行动使她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3. 貂蝉的文化影响
貂蝉的故事在后世的戏剧、小说中广泛流传,成为了美丽与智慧的化身。她的形象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也在影视剧中频繁出现,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貂蝉的故事展现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力量和智慧。
四、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1. 杨玉环的历史背景
杨贵妃,名玉环,生活在唐朝,是唐玄宗的宠妃。她以倾国倾城的美貌和才华著称,成为了唐朝最著名的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生活充满了奢华与浪漫,但也伴随着悲剧。
2. 杨玉环的传奇故事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她的美丽和才华使她在唐玄宗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杨贵妃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为了平息民愤,唐玄宗不得不选择放弃她,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惨结局。
3. 杨玉环的文化影响
杨贵妃的形象在后世的文学、艺术中广泛流传,成为了“倾国倾城”的代名词。她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也揭示了历史的变迁。杨贵妃的传奇一生使她成为了古代女性的代表,象征着美丽与悲剧的结合。
结语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不仅以其绝世的美貌而闻名,更因其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而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传奇。她们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美的追求。无论是西施的智慧、王昭君的、貂蝉的勇敢,还是杨玉环的浪漫,都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她们的传奇故事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激励着后人对美与智慧的追求。
古代传奇故事
李元救蛇获称心
南宋时,陈州有个官人,名叫李懿,在杭州任判官,妻子韩氏和儿子李元仍留老家陈州。李懿在杭州不觉已是一年,猛然想起儿子在家读书,不知学业进展如何,就写了封信,派家人王安去陈州接儿子来杭州读书,自己也可早晚督促。
夫人陈氏读了书信,就让儿子收拾行李,跟着王安乘船前往杭州。这一天,来到吴江境内,李元在船上看到吴江风景如画,十分高兴,就让艄公把船停在长桥下边。李元登岸上桥,来到垂虹亭上,观赏太湖晚景。忽见桥东有一长墙,墙内有殿阁,李元不知是何处,就向渔夫打听。渔夫说:“那是三高士祠,供奉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高士。”李元大喜,寻路过桥,进三高士祠,前后观赏了一遍。由边门出来,忽然看见有几个小孩在草地上用竹竿打一条小蛇。李元见那小蛇有一尺来长,金眼黄口,遍身锦鳞,腮下有绿毛,长约寸余,还在地上扭动,慌忙止住小孩不要再打,说:“我给一百文钱,把蛇放了吧。”众小孩得了钱,欢呼离去。李元将小蛇用衣衫裹着,带到船上,取些艾叶煎汤,稍冷后,将小蛇身上污血洗去,放到岸边的草丛里。小蛇多次回头看看李元,然后游入水中去了。
又行三天,船到杭州。李元拜见父亲,说了家中之事。父亲考问李元学业,李元一一对答,父亲也很高兴。在杭州住了一段时间,李元对父亲说:“母亲在家,无人侍奉,而且春考不远,儿想回去参加考试。”李懿就买了些土产,让王安送李元回去。二人仍乘船,过长安坝,经嘉禾,到吴江时已是黄昏。李元让船停在长桥下,自己上桥到垂虹亭观赏景色。忽然一个青衣小童手持名帖,上前叩拜说:“我家主人欲请解元相会。”李元说:“你家主人在哪里?”小童说:“就在桥下。”李元见那名帖上写着“学生朱伟谨谒”,说:“我并无姓朱的朋友,是否弄错了?”小童说:“正是要见李元相公,怎么会错!”李元说:“既如此,请来相见。”小童转身下桥,一会儿,领来一位秀才。二人互相致礼后,秀才说:“家父与尊祖父很有交情,让学生来请先生到寒舍叙旧。”李元不知祖父与他家有什么关系,只得跟着朱秀才来到桥下一条大船上。
朱秀才叫开船,船家荡起桨,如飞而去,一会儿工夫,已经到岸。岸上已有两乘轿子在等候,朱秀才请李元登岸上轿。轿夫抬起轿子进入一片松林,行不到一里,来到一座宫殿前,殿门上写着“玉华之宫”四个字。朱秀才请李元下轿,李元不知是什么地方,不敢动步。宫门内出来两个人,都是头戴貂尾帽,身披紫罗衫,腰系黄金带,手执象牙简,上前行礼,说:“大王有命,恭请解元。”李元惊问:“大王?”朱秀才说:“大王是学生父亲,先生不必惊疑。”李元问:“这是什么地方?”朱秀才说:“先生进去自然知道。”李元只得跟着二人进入宫门,来到一个大殿。只见数十个身穿锦衣的人,簇拥着一个身穿王服的老人出来迎接。李元慌忙跪下叩拜。大王命人扶起李元,请入大殿。大王请李元在客位安坐,李元连称不敢。大王说:“解元对我家有大恩,但坐不妨。”李元推辞不得,只得侧身坐下,心中仍是你疑。大王又连呼。“小儿快来拜见恩人。”
不一会儿,屏风后几个宫女拥着一个小王子出来。那小王子生得面如傅粉,唇似涂脂。大王说:“小儿前些时在水边游玩,不幸被顽童抓获。如不是解元相救,早已身死。吾儿快快拜谢恩人。”小王子近前下拜,李元慌忙答礼。大王说:“先生对小儿有救命之恩,不必谦让。”就命左右扶住李元,让小王子叩拜。李元此时已经明白自己身处龙宫,大王就是龙王,小王子就是前些时所救的小蛇。大王又令后殿摆酒,款待李元。大王亲自向李元敬酒,李元觉得酒味很美,菜肴也很多,就是不知道是什么菜。大王手下众臣也轮流举杯敬酒,李元不觉吃得大醉,大王才命侍从送他到客馆安歇。
第二天,李元酒醒,天已大亮。侍从安排洗漱完毕,朱秀才就进来说:“父王久等,请到偏殿用餐。”餐后,李元向大王告辞。大王说:“既然解元要去,我也不敢挽留,你有什么愿望,我一定满足你。”李元说:“我没有其他愿望,只要称心就够了。”大王一笑,说:“解元要我女儿为妻,我答应。不过三年后,你要让她回来。”说完,大王就叫称心来见李元。不一会,众多侍女拥着一个美女出来。大王说:“这就是我的女儿称心,你既然要她,我就让她跟你去。”李元连忙跪拜说:“我所谓称心,是希望一举登科,以称我心,哪里敢指望仙女为妻啊?”大王说:“你想登科,称心也能帮你。”李元一再拜谢,大王让朱伟送妹子去李元船上。李元问朱伟:“大王不知是什么神仙?”朱伟说:“我父亲是龙王,奉上帝之命镇守此处。先生千万不能泄漏天机,也不要向称心妹子打听。否则,恐有大祸。”说完,把一包黄金珠宝交给李元,告辞而去。
李元带着称心回到船上,仆人王安见主人回来,便吩咐船家开船。一路上有了称心陪伴,李元也不觉得寂寞。不几天,船就到了陈州。李元带称心拜见母亲,说自己刚娶的妻子。母亲见称心乖巧伶俐,也很喜欢。渐渐地,春试的期限临近了。李元对称心说:“你父亲曾说,如果想一举登科,你有办法帮我。不知你有什么办法?”称心说:“我今晚去把试题拿来,你在家中先做好文章,再去考试。”李元说:“这样当然好,只是题目怎么拿来?”称心说:“你闭起眼睛,我自有办法。”李元刚把眼闭上,就听见一阵风响,再睁开眼已不见了称心。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称心才回来,把试题交给李元。李元翻检书本,精心准备。第二天,入场考试,一挥而就。一连三场都是如此。开榜公布时,李元果然高中。先任江州佥判,三年任满,改任吴江县令。李元辞别父母,带着称心来吴江上任。
到任没几天,称心忽然对李元说:“三年之前,因为你对我的小弟有救命之恩,父王让我作你妻子。现在期限已过,我要去了,后会无期,你要多加保重。”李元舍不得,正要上前挽留,忽然刮起一阵风,称心已飞出门外,冉冉升空。李元追出门外,仰面大哭。称心说:“郎君另有婚姻,官至尚书时,就该退休。记住我的话,不要耽误了自己。”说完,称心被云雾遮住,不见了身形。
李元在吴江为官,大有政绩。三年任满,王丞相招为女婿,多次升迁后,做到吏部尚书。李元想起称心的话,上表要求退休,带领家人回到陈州,安享天年。至今,吴江县西门外还有座龙王庙,据说是当年李元修建的。
【古代传奇故事,古代传奇故事-今古奇观(五) 抱瓮老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