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故事—纸嫁衣对应的古代爱情故事

更新:07-0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历史上4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阴差阳错结良缘,让人拍案叫绝

爱这一个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却难如登天。很多人用一生寻寻觅觅,也未必能够找到真爱。而历史上却有一些人,在阴差阳错下结下缘分,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让人拍案叫绝。

我是真游泳的猫,记得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历史上2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

第1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郭元振的名字?郭元振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名将,出将入相,高居宰相之位,堪称一名奇才。而郭元振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奇缘。

当年郭元振还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气,而且很有才。老宰相张嘉贞很喜欢郭元振这小伙子,就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郭元振。

但是呢,老张家有五个女儿,张嘉贞心里想:“这是个好小伙,但是我有五个女儿啊,没法分啊!让他和这个女儿成亲,对其他女儿都不太公平啊。”

于是张嘉贞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对郭元振说:“我的五个女儿一个个都长得很美,现在让她们罩着盖头,拿着红线站在你面前。所谓姻缘天注定,你选中哪个就是哪个,如何?”

这办法还真是绝了。郭元振欣然从命,只靠着直觉来选,居然选到了张家三女儿。史书上评价三女儿为“大有姿色”,估计是五女儿中最好看的一个,郭元振运气还真是不错呢。然后这三女儿也成为宰相夫人,真是让人觉得天赐良缘。

第2个故事。古籍《情史》记载了一个奇特的爱情故事。古代苏州城有个张姓的大户人家,这家的少奶奶回娘家,让婢女带着一小箱首饰在后头跟着。结果这婢女很不下心,居然把少奶奶的首饰箱落在路边。

婢女吓得半死,赶紧往回找,却看到旁边有一个乞丐蹲守着首饰。乞丐问明婢女,确认是失主后,立刻把首饰还给了婢女,还笑着说:“我是穷命一条,要这些首饰干嘛?拿去拿去。”

婢女十分惊喜,就从中拿了一只金钗作为谢物。哪知道乞丐笑着说:“我整箱首饰都不要,还会要钗子吗?”

婢女也十分感动,居然碰到这种好人。婢女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不是你把首饰还给我,我无法面对主母,肯定要没命了。你其实是救了我的命啊。既然你不要金子,从今天起,每天你都来我们府前,我给你分食物吃。”

那乞丐也没有假惺惺,于是就按照约定,天天来张家门口找婢女。久而久之,大家都发现了婢女和乞丐的来往,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主人。

主人以为两人有私情,仔细询问,才发现乞丐很善良,而且婢女懂得报恩。而且主人发现乞丐和婢女之间因为多天的来往,互相也有那么一点男女的意思。

于是主人就做主让乞丐和婢女成亲,成就了一桩美事。不得不说,这个乞丐和婢女的爱情,正能量满满,男的懂做人,女的懂感恩,最后成为伴侣,确实还蛮让人欢喜的。

第3个故事。根据古籍记载,射洪主簿朱显,原来想要和郓县县令杜集的女儿结婚。本来这桩婚事已经所定,聘礼也下了,但是很不巧,这个女孩子忽然被选入宫中当宫女,这种婚事就吹了。

后来朱显想要结婚了,就重新找了一家女孩子,找到了一个姓王的女孩子,听说这个女孩子是从宫女出身的,长相很标致。于是两家就成亲了。

朱显却还是忘不了前面婚事告吹的那件事,新婚夜对妻子说:“其实我之前是想要和杜氏结为夫妻的。当时结婚通书上还写着‘但惭南阮之贫,曷称东床之美。’可是,那个女孩子却被选入宫中了。”

没想到妻子长叹说:“这就是缘分啊。我就是那个姓杜的女孩子。我从宫里出来后,因为家里没人了,无依无靠,所以就被王奶奶收养,还成为她的孙女。”

朱显十分开心,这大概就是缘分天定,遇见美好吧。这种奇遇,也让人拍案叫绝。

第4个故事。根据《情史》记载,有个叫朱邦礼的富家翁,他家里有个婢女叫张二姐。这个张二姐长得很丑,皮肤粗糙,面黄肌瘦,年纪轻轻的少女,却让人看了有些难受。

有一天,有个叫刘逸民的书生来拜见朱邦礼,高谈阔论,颇有才华。朱邦礼就邀请刘逸民担任自家孩子的教书先生,直接住在朱家。

刘逸民的日常起居,全部是张二姐负责照顾。因为张二姐长得丑,所以也没有什么避嫌的说法。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张二姐的雇佣期限到了,就开口向朱邦礼辞别:“我要另寻东家。”

因为张二姐长得丑,平时也是因为工钱少才勉强继续留在家里的,所以张二姐这么一告辞,朱邦礼也没有什么想法,很容易就让张二姐离开了。

结果没多久,那个教书先生刘逸民也离开了。然后又过了十多年,朱邦礼去省城赶考,街头上忽然有个人和他打招呼。朱邦礼对这个人很陌生,但是对方很热情,他就和那个人交谈起来。

没想到那个人就是刘逸民。刘逸民将朱邦礼邀请到自己的家,还穿上了官服,原来他已经是官员了。朱邦礼心里就有些酸酸的,又有些羡慕:“你看这个人,以前在我家当教书先生,原来是穷书生的,结果现在当官了。我还是一个秀才呢。”

正在谈话时,有个夫人戴着凤冠霞披,给朱邦礼行礼磕头请安。按照习俗,外客一般是不见对方的家眷的,关键这妇女还行此大礼,朱邦礼就有些尴尬。

没想到刘逸民说:“这就是张二姐,你以前是她的主人,给你磕头没事的。”

然后刘逸民解释说:“我离开你家之后,忽然感觉日常起居没人料理,十分不习惯,不由得想起以前张二姐的贴心。没想到运气很好,路上居然遇到了张二姐,就与她同行。她虽然长得丑,但是心比较好,做事情也很能干,于是我就娶她为妻。”

然后刘逸民设宴款待朱邦礼,还给了朱邦礼一大批钱财。不得不说,这个刘逸民做官之后,能够不忘糟糠,能够一心一意对待丑陋的妻子,还真是个有情人。而一个落魄书生和丑陋婢女的相遇,演绎成一段相遇的美好奇缘,令人拍案叫绝。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动人的爱情故事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分享小编的文章哦。

人生若是如初见,在古诗词里,你知道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吗?

人生若是如初见!如果一切还是停留在初次见面的时候,那将是多么美好!在古诗词的背后,有许多相遇美好而结局却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古诗词里那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吧!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深深思念着的人,却相隔很远在他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但深深的埋在心底。

故乡遥远难以归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心中忧愁苦闷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只能独自宿在这空屋中。

秋天还没有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学学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诗人通过描绘夜里风雨纷纷的场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其相爱女子“东邻婵娟子”湘灵真挚的思念之情。写此诗时,白居易已四十。

白居易祖籍太原,却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举家迁至徐州符离。在这里,白居易认识了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家女子湘灵。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湘灵是一个活泼可爱又能歌善舞的少女,白居易19岁时在《邻女》一诗中这样赞美湘灵: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本以为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居易的母亲却嫌弃湘灵出身寒微,坚决不能接受湘灵。

贞元九年冬,22岁的白居易母命难违,跟着父亲前往襄阳。白母本以为离别能够剪断这份感情,却未想到,分离让深爱的两人彼此更加思念。在路上,白居易苦苦思念着湘灵,为她写了三首诗,《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回到符离住了近10个月。他向母亲恳切地要求和湘灵结婚,遭到母亲拒绝。门不当户不对,官宦之家怎能娶平民的女儿呢?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家,再次赴京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此后白居易又为湘灵而作诗: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然而母亲却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封建观念,不许他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再提起湘灵。不能与有情人结成眷属,白居易便坚拒婚姻。一直到37岁,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白居易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他一直到元和七年40岁的时候还写诗思念湘灵,有《夜雨》、《感镜》等。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元和十年,45岁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在去的途中,白居易竟然遇见了漂泊的湘灵父女,他和湘灵抱头痛哭,写下了诗歌《逢旧》:

(其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其二)

久别偶相逢, 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 放又成空。

他满怀伤痛与湘灵做了最后告别,写下一首肝肠寸断的《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后来,53岁的白居易从杭州刺史任上去职回京,途中他特意去符离探访湘灵。可惜,当年的邻女早已踪迹难寻。直到60多岁,白居易再经符离,还无比伤感地写下“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还”,其中有一句,“啼襟与愁鬓,此日两成斑”可能这是白居易在想象此刻的湘灵,也一定还在思念着他吧,只是两个人都已经两鬓斑白。

有感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

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份,26岁的杜牧匆匆赶往洪州沈传师处做幕僚。沈传师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和柳公权并称“沈柳”,当时沈传师任江西观察使。杜牧和沈传师是世交。杜牧是前唐宰相杜佑之孙,沈传师年少时深得杜佑器重。沈传师非常欣赏杜牧,杜牧也是沈传师府上常客,经常去沈传师家吃饭。在此期间,杜牧结识了湖州名妓张好好。

当时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双方互相爱慕,互生情愫。

在杜牧后来写的《张好好诗》中是这样描写的张好好的: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

然而三年之后,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拉去做幕僚,分别之际,杜牧写下了《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然而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却相中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出嫁时留下一诗: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杜牧后来看到此诗,心中凄楚,连夜赶到湖州相见,谁知,张好好自知他嫁而心生愧疚,不愿相见。杜牧在湖州流连数日,只好伤心而归。此后经年,张好好与杜牧再不曾相见。

赠沈学士张歌人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

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孤直云定,光明滴水圆。

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悬。

凭君更一醉,家在杜陵边。

直到唐大和九年秋(公元835年),杜牧三十三岁,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在东都洛阳上班。此时沈传师年五十九已病逝。据说沈传师为官清廉,死后竟然没钱卖棺椁,不得己,只好把房子卖了换钱。

令人无法料见的是在洛阳城,杜牧又再次遇见了张好好。张好好在宣州嫁与沈述师为妾后,遭遇遗弃,流落洛阳,在小酒店当垆卖酒。两人不期而遇,又是激动万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张好好问杜牧什么事这么辛苦,怎么年轻青的就白了胡须,朋友还都在吗?这种失意的日子可还坚持得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不幸。而杜牧也没有在诗中说张好好沦落的原因。两人只是对视无言,后又抱头痛哭。

杜牧五十岁病逝,据野史记载张好好听说后,瞒住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这段有缘无分的当年情,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

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

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陆游的表妹—唐婉,字蕙仙,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自幼文静灵秀,精通琴棋书画。

两人自幼青梅竹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唐婉才华横溢,擅长填词写诗、通晓音律,也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才女。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

陆游二十岁时,陆家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

陆游在结婚之前两度参加科举都铩羽而归。结婚之前的那一年。正因为科举落地,父母以为,陆游年岁不小,不如先成家,成家之后,陆游自然应该安心读书。

可是,婚后不久,母亲唐氏就发现,陆游不但没有收敛心志,专心读书,反而比婚前更加贪玩,整天在房中和唐婉吟诗作画,把科举完全抛在脑后。

父亲仕途不顺,早已赋闲在家,振兴陆家的希望,就完全寄托在陆游的身上。

婚后两年,唐婉都没能给陆家添丁,这让陆母更加气愤。

于是,唐婉就有了两大罪名:让陆游倦于科举,影响仕途;婚后三年不孕,不能传宗接代。

在唐婉过门之后不到三年,陆母下令,强逼着儿子把唐婉赶走,逐出陆家家门。

陆游是个读着圣贤书长大,三纲五常已经深入的读书人。母命如圣旨,他不敢不听从。

数月之后,在母亲唐氏的安排下,陆游迎娶了同为官宦之家的王氏,而唐婉则嫁给了皇族宗亲赵士程。

数年之后,陆游出游沈园,在园林中遇见了曾经的爱人唐婉,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两人四目相对,往日的感情涌上心头,但却没有任何言语。唐婉离开后,陆游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下了《钗头凤.红酥手》:错,错,错!莫,莫,莫!几声叹息!

写完此词之后,陆游大醉而归。

《钗头凤.红酥手》最终传到唐婉手中,唐婉忧伤不已,追思往事,也写了一首《钗头凤》,与之应合: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写下《钗头凤》不久后,一代佳人唐婉便香消玉殒,抑郁而终。

一晃,又过了数十年,陆游已经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者,当陆游再度回到沈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悲痛,不禁又写下《沈园》一诗: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84岁那年,也是他临终前的一年,重游沈园。眼前的春色依旧是繁花似锦,此时唐婉已逝去40多年,躲也躲不过的,满世界你的影子。已是耄耋之年的放翁写下了最后一首关于唐婉的诗。

人生若如初见!如果没有那些阻挡,他们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爱情的美好,地久天长呢?或许谁也说不清!

有些爱情像烟火,注定只是一闪而过,虽然短暂却强烈、真挚。即使瞬间迸发出的火花,也依然耀眼。

你还知道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故事

手绘古装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岁月长河里,千古传颂着十大爱情故事。有的是文学作品,有的是确有其人,大部分的故事都是爱情悲剧,然而也不乏喜剧其处。自古至今,无论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人,多少有情人聚而又分? 最后是无缘的结局!

问世间情为何物?自古至今,无论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人,多少有情人聚而又分,无缘最后的结局…… 下面是在中国古代均流传甚广的十大爱情故事,它们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文学作品,有的是确有其人,大部分故事都是所谓的爱情悲剧,然而喜剧也不乏其处。

第一、梁祝化蝶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诵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想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经过了历代作家和民众的不断修改和再创造,据不完全统计,梁祝读书处在全国有5处、梁祝墓有9处,在宁波鄞县还有1处梁祝庙。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传说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乡。

最早将“梁祝”故事与万松书院结上关系的是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同窗记》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的。李渔在他的作品中处处突现出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如梁祝分别从家乡(会稽、上虞)渡钱江在草桥门偶遇而义结金兰;在当时杭州最著名的书院——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后,分别时,沿着长长的凤凰山古道送别。美丽的传说使肃穆的书院有了人情的温馨,书院使虚无的故事有了真实的背景。现在万松书院已成为一处旅游名胜地。

第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中国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它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遍天下,家喻户晓。出在哪里,却几乎无人知道。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考证,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也许“牛郎织女”确有其人,也许可能是“牛郎织女”的真人故事感人至深,在历代相传中不断神化,以至形成今天的神仙传说版本。

第三、白蛇传

关于杭州,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很美好的传说。这其中最优美动人的当属于“白蛇传”,以致于长久以来,雷峰塔与断桥,一直都是游人们最为诗意的去处。但其实关于西湖的来历,也有个广为人知的传说。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这里峰峦迭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

“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于南山“雷峰塔” 下。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第四、长恨歌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诗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què)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diàn)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yíng)纡(yū)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又作“入梦来”)。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又作“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mèi)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huán)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diàn)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

但教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五、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

待月西厢人不寐。

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

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这是一段令人艳羡的姻缘,纵使经过了千难万阻,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看来普救寺是一块遇到绝美爱情的风水宝地!

第六、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历代同名的诗歌、小说、歌曲、影视很多。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

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大部分的文化人都知晓,但是也许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他们私奔到的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之城,而是四川中部的这座小城,开了一个酒家,开始他们平凡的小日子,当然才子佳人总是不甘于这样的小日子……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第七、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孔雀东南飞……

焦吏港很显然是以焦仲卿命名的小城,这里的人们也许至今仍在为这一对被封建婚姻桎梏所残害的痴男怨女吧……

第八、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内容讲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湖北孝感,一个以孝文化为城市个性的小城,这里便是孝子董永的故里,也是董永与七仙女爱情传说开始的地方!

第九、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远古神话,是我国十大古代爱情故事之一。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淮南子·外八篇》中说,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大羿团聚。

第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及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手抄本仅有八十回(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实为79回,今存手抄本的第80回仅仅是第79回的后半节,被后人割裂,以凑足八十回的整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

自乾隆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如《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梦补》、《增补红楼》、《红楼》、《红楼梦影》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眼前分明外来客,心里却似旧时友

大观园里的爱情故事注定是被世俗牵绊,以悲剧收场的,只愿宝玉与黛玉他们能像梁祝一样,化蝶齐飞……

【古代爱情故事—纸嫁衣对应的古代爱情故事】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古代民间故事—中国四大古代民间故事 下一篇: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