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死问疾-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更新:07-0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抗疫文言文素材整理!为抗疫而写的文言文,饱含底蕴与深情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正宫·双鸳鸯】特殊时期拒绝香客

南广

庙关门,寺关门,和尚宅家不见人。

欲借金刚除恶鬼,原来佛祖怕瘟神。

2020.02.02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被“督导”的庸官

南广

灾情急似火烧房,糊涂如常。

家中不少米和粮,闲游荡,装作特别忙。

【幺】今天照样将班儿上,遇着督导问端详。

浑对答,出洋相,乌纱摘掉,眼泪两三行。

2020.01.31

【双调·水仙子】钟南山的眼泪

南广

飞机高铁几来回,时急马上催。

潸然一把英雄泪,何由恣意垂?

非为华发徒悲。

此行从民望,赴阵解倒危,不胜不归。

2020.01.30

团长说:这三首曲都是作者对此次中所见所闻的有感而发,可见作者对于此次在时时关注。曲本身就具有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特点,用词用字也多贴近平常生活,作者用古曲牌填新词,既保留了曲的结构特点,又能与时俱进,值得提倡。

从这三首曲中可以看出,作者既有轻松豁达的胸怀,又有文人仗义执言的性格特点。从艺术水平来看,第一首更高。短短三四句话,就将寺庙在期间不见人的讽刺效果表现了出来,而我们更从这份轻松的讽刺中看到了作者对于的担忧,否则他也不会去这样一个“不见人”的寺庙求金刚杵了。

七律·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作(二首)

作者:陈巽之

萨斯肆虐才几何,庚子开年遇愆疴。

朵颐口舌快,生灵涂炭罪业多。

天灾难防情有原,人祸自招不可活。

寄语血污饕餮者,因果报应谁饶过。

庚子年来日无光,历史记忆多灾荒。

肺炎感染江城始,病毒新冠传四方。

众志成城一盘棋,举国之力抗魔王。

中华福佑劳其神,自古多难好兴邦。

作者简介:

陈巽之,原名陈家顺,先荷锄务农,次扛枪从军,后随集体改工并入铁道部,成为一名职业筑路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大半生执笔弄文,结缘文字,仗笔走天涯,豪情万里路。写新闻、写公文、写诗词、写散文、写小说……然文字小道,仅雕虫耳。

也曾少年志高,心事拿云,以范文正公“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语自期,奈何资质愚钝,才情不足,终老无用一书生。军营曾学剑,不成改学书,校园学经济,经济无几曾,风枪扛不动,笔杆尚可拈。若问身高,不满五尺;若问智商,不及中人;若问名声,小有薄名;若问功业,百无一成。如此而己。

团长说:这两首诗我们单单从诗句和简介中,就能体会到老一辈那浓烈的爱国之情,他们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崛起,又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变化,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相连,有中国老一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那中国还有什么劫难渡不过呢?

陕西“少年家国信”为武汉加油

亲爱的同胞:

尚安否?

十余年莽莽,余华夏之大国,又遭瘟疫。

此疫之源头,为蝠属,此疫之映现,为人心。

苍苍蒸民,谁无其家?谁无牵挂?医者仁心,遥逢此疫,挽袖前线,出身为天下攻大难!其家如何,悁悁心目。思之念之,望穿东风,道听谣言,凄悲不安,嘱咐重托,惟一句平安归来。警者严纪,守民平安,禁规下放,周众皆知。恐民之慌,日夜不寐,暨暨严严。研者惶急,掂药平情,民辈觳觫。

元夕降临,抬眸无玓瓅璀错,环身无华灯烟火。道无征夫,心无怿炜。此确为岁旦?

医者,警者,研者,匪淡沲,乃我华夏之英雄!乃我苍天之颢气!

者夐,者戍,国士无双。

莫腷臆,莫忡忡。时耶名耶?无从可知。且与其居室中惶惶不可终日、闲散度时,何不重振精神,信吾国之战士,尽自身之所能,诛昔未尽之事,助先疫之消散?

布衣何?汝余何?汝非医非研,但汝岂安此晏如无能之境!尽汝所能,尽余所知,何哉?因我华夏无懦夫!如出,此非人哉!

汝非秕糠,金玉之属,疫需;良药者,疫需;粮米者,疫需。君不见疫地前无粮无医,吊死问疾,悲夫!

余平平无奇,同汝无甚别。汝若存粮,望汝割爱援助,汝若存金,望汝略尽微薄;汝若一无所有,余只望汝匪倥偬,尽伸激励之言,助英雄之辈渡此难。

想清之肺鼠疫,明之瘟疫,无不为人之造化,其解法之心非同在于人乎?

惟你我众志成城,惟你我尽己所能,苍天悠悠,其终可明。

初2018级20班学生:吴佳屿

2020年2月1日

抗疫小记

今乃公元2020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此疫传于笑谈之间,至今无特效药可医治。专家称抗病妙法为“早隔离,早治疗”。故县城,小区皆封闭也,进出必量体温。友人曰:“坐家如困牢中,无地可去也!”吾因无趣遂登天顶,眼观四路,大道空无一人,此乃新“空城计”乎?

即封路。高速路口由“天使白”、“蓝”守关之,过往者需测体温并查阅通关文书。守关者不论寒风刺骨、雨打风吹,十二时辰轮守之!辛苦,辛苦也!吾心生敬意也!

吾父为,辖区偏远。此段抗疫时期,与同僚常急走于乡村小径,走家串户细心摸排,有发热、咳嗽症无?费尽口舌劝说民众勿串门、勿聚众聚餐。偶遇个别百姓不予理解,刻薄辱骂。吾父与同僚见怪不怪,只求勿扩散。

吾与父几日难以相见。听闻已有数位“逆行天使”前线。吾虽不言,心忧之。一日吾与父视频,见吾父头发凌乱,胡须拉茬,眼圈暗黑,可见父工作之忙碌也。嘱父常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一日,曾祖母突发重病,父急速赶回,探视之,即刻又返警岗。向吾父致敬也!

近日困于屋内,无人嬉戏,吾坚持每日学习,勤做家务,倒也如寺庙和尚般清净,亦学到众多道理。如:畏难也,一事无成;不畏难也,诸事可成……收获颇多矣!

昨晚闻母笑曰:“近日已有数百患者出院,大有好转之势也!火神山医馆十日建成!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病毒!”吾又见新闻播报:众多异国愿同吾国同胞共度难关也!吾欣慰之,心中一巨石落地,手舞足蹈,甚欢乐也!

吾坚信——明日春花灿烂之时,众人共赏春之美景!

农大博士用文言为一线医护人员加油

中国农大博士张迪在此问候诸君。余故里荆州,距武汉之遥,车程仅六刻。余仄居避疫于家,迨于今已九日矣。九日间,目光所及,二人一犬而已。余所涉,“遐”仅至厕。期间尝苦思一新课题: 何以解转基因之众口烁金,何以为长者科普转基因之知识。然长途多舛,尚需勉力。

然户牖之外,茫茫大千,何样世界哉?《诗》云: “昊天疾威,敷于下土。”此言天道好生,疾威虐之行于下土也。然迄辛未日(1月29日)止,举国确诊人数已达5997例,而鄂占3554矣。彼苍者天,何其有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正添砖加瓦,快马加鞭。数万抗疫医务工作者扶危度厄,矻矻不倦,堪称医者担当矣!

居家本不易,况疾疫之威虐乎!国务施行,通力和合,匹夫有责。一线抗疫者已勠力奔劳,吾等虽碌碌,亦当有为,以尽绵薄。

钟南山院士曾言,武汉之城,英雄之城也!泱泱华夏,介然自克,枕戈担当,虽有厄于目前,终疾云远遁,克清大憝也。悠悠中土,既砺既攻,式慕以康,将终有厚喜也!

疾疫为民害者,虐于江汉之间,然荆楚之地,争为长雄,借举国之力,疾云远遁,晔晔乎其难哉?

作者简介

张迪,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读博士生,育种与种子科学方向。

自爆发以来,全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深受触动,谨以此文为一线医护人员加油,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90后抗疫电力工作者给怀孕妻子的“情书”

背景介绍

廖维圣是一名90后党员,自除夕夜投入到抗疫保电工作中以来,他每天都要带着班组保电成员奔波在隔离观察点、移民新区、交通卡点、临时帐篷……细致入微地检修维护电线设备,提醒大家科学规范用电。

防控保电期间,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妻子,廖维圣只得把她送到玉屏县城的丈母娘家,夫妻二人分居两地。

分开的这段时间,李洁担心廖维圣工作太累,也担心他会感染新冠肺炎,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询问 廖维圣每天的情况,但 每天起早贪黑的 廖维圣,常常没时间回复李洁发来的信息。

大年初三那天,晚上他回到单位宿舍时,已是凌晨。躺在床上,他思绪万千。于是,掏出手机,把内心的话语全都浓缩在这封文言文情书中。

六年级学生的战疫日记

武汉战“疫”

六年四班 寿增 指导老师:周洋

二零二零,乃多事之秋也。

武汉一狂客,独爱食野。一日食蝠,自鸣得意,然蝠乃病毒之宿主。食毕,得一病,名曰冠状肺炎,无可救药。此病传播甚快、甚广,今已扩散至大江南北。古语云:一人作恶,殃及城池。以动物之眼观之,人类之若法西斯者也。“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人类故遭此报。噫!造成今日之中国乃至亚洲者,口腹之欲也。

万人空巷,谈毒色变,归元春静乃常人之至法也。而今往武汉之白衣之士,或闻三军从天降逆行者,而救民于水火之间;逆行者直面生死挽救苍生,欲为力转狂澜,遂成武汉战“疫”。若人皆无口腹之欲与自大之心,此战岂会打响邪?

粤有钟南山院士者,年八十有四,挺身而战;而四、五、七、八、九、零零后者,又有何理不去邪?

武汉之战“疫”,为国之战也。此战乃白衣战士与死神,与时间之战。华夏子民背水一战,以天神之力,引“天火”“天雷”之仙人神举而破疾除灾,凡人之身化为神助,成医、成爱。“天地人”相合,此战必胜也!

又幸吾生于中国,国富民强,又有如钟院士之舍“小我”而成“大我"者,此战我中华必胜焉!

东湖之春色常在,人生之重来少有。

古文俱成,乃当记之。

作者简介:

寿增,男,十三岁,现就读于辽宁省实验学校六年级。曾发表散文《中国变了》《我爱你,祖国》等文章;2018年创作《斗酒诗 浪漫情——盛世诗仙话李白》,获征文大赛一等奖,并收录于《诗词永流传》(辽宁出版社)一书;2019年《大江南北(外一道 )》诗作曾在中诗网发表。

四年级小学生的文记

《新冠肺炎记》

王文韬 潍坊高新东风学校四年级二班

己亥末,庚子春,

荆楚大疫,染者数万。

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

道无车舟,万巷空寂。

然外狼亦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

幸龙魂坚毅风雨而立!

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

政者,医者,兵者,

扛鼎逆行勇战矣!

商客,名家,百姓,

仁义者,尽顷囊。

俄巴日韩,英土伊哈,领邦皆献物捐资,

叹山川异域,风云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居家亦学天下事,年幼同怀报国心。

吾辈学子遵嘱托,

居家起早、打扫洁净,温故知新、强身健体,

虽无灭疫消灾之举,

亦为高效防疫之法。

月余,疫除,终胜!

此后百年,

愿吾中华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高中生班会上的战疫宣言

“疫”战到底,春暖花开

———战疫记

时惟己亥,序属岁杪,江城染疫,举国心焦。时逢春运,其地乃九省通衢,往来者不可胜数。厝火燎原,染者数万。人皆忧惧,宅于家中;响应号召,万巷空寂。一日之内,荆楚失其昔日之繁华;数天之中,春节少其往日之祥瑞。红羊劫年,黄鹤楼中笛声断;阳九之厄,江城突封梅花落。

幸,白衣逆行,国士无双。有耄耋老翁曰钟南山,携白衣战士数众,心赤胆昭,誓师出征,直援险地,解危纾难。杏林春暖,银针凭妙手;悬壶济世,白衣秉丹心。

是知万民有序,百职有司。黎民黔首,虽无华佗扁鹊回春手,亦怀鹏举幼安报国志。是时能者竭力,万民同心:警无畏,排查防控,正本清源;民齐心,解囊相助,同仇敌忾。四海侨民,八荒游子,心系祖国,夜不能寐,慷慨解囊,市物筹资,夜以继日,驰而不息,问之则曰:“我乃华夏儿女也。”

友好睦邻,毅然援之,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攥指成拳,合力致远。”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然亦有外媒,党同妒异,居心叵测,淆乱视听,临危下石。幸世平人正,讥其谬言。吾有司据理力争,义正词严,毅然反击,维国权益。国内之举,国际嘉可。

此抗疫中,时有患与医亡讯传来,举国悲痛,扼腕太息。惜,振臂一呼,应者寥寥,今其殁于疫,乃悲其英雄之举,忆之潸然泪下。至今仍有医护鏖战于前线,不得陪于家侧,尽儿女之孝,担父母之责,悦琴瑟之好,享天伦之乐,无怨无悔,无惧无退。此皆为国之脊也!

今疫得有效控之,实乃天下之功,万民之幸。视中国千年之行迹,泱泱华夏,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历经千年风雨磨难,仍傲然屹立不倒,似磐石之坚,如松竹之盛,可谓殷忧启圣,多难兴邦。道阻且长,行则必至。故吾有信心、决心胜此战疫也!

谨以此文,哀丧亲者之不幸,庆痊愈者之坚韧,赞悬壶者之仁心,嘉扛鼎者之担当。同胞一心,其利断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盼阴霾早散,山河无恙,春暖花开,国泰民安。愿吾辈少年,壮志凌云,锐意进取,谱写华章。

信阳市二高凌云十九班孙驭雪

2020.03.02

作者简介:

孙驭雪是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凌云十九班的一名学生,对于古文十分热爱,平时喜欢看一些古代著作,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知识,写作的水平也逐渐增高,偶尔创作一些古文,模仿一些词汇和言语。

“发生以后,每天在家也十分关注的进展。钟南山爷爷不畏危险,第一时间赶往疫区严重的地区,白衣天使们奋不顾身地冲在了第一线,让我十分感动。作为一个高中生,也只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一下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向他们表达我的敬意。虽然我的知识积累十分有限,这篇文章也并非十全十美,也算为此次尽一份心了”。孙驭雪称,最终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了这篇文章。

3月5日晚,在孙驭雪的班老师雷晓波主持下,孙驭雪在班会直播上,诵读了自己创作的文言文体的《“疫”战到底,春暖花开——战“疫”记》,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

谈及孙驭雪的作品,雷晓波说道,眼下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的发展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全文以为核心,讲述了爆发后,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疫,感怀时事,讴歌时代,坚信未来,全文中昂扬着积极的主旋律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阴霾下的人们,点亮了一盏心灯,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用文言文表达“武汉加油!”

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元稹《遣行十首》

解义:兄弟感情只需要有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思绪,就能成为在对方最危难的时候的一面后盾。湖北正处于的水深火热之中,在援助湖北这件事上,作为兄弟省份湖南自然是义不容辞,做好湖北的坚实后盾。

忆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小雅·棠棣》

解义:原诗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凡,所有。莫,没有谁。如,比得上,赶得上。当今所有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手足兄弟的。其义为湖南湖北一条心,患难与共其利断金。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欧阳修的《朋党论》

解义:心意相通,共同奋进,始终如一。原文中其后还接有半句话“此君子之朋也。”意为这就是君子的朋友啊。想把这句话送给武汉朋友,不仅是希望医者与患者之间如此,市民与市民之间如此,更是国人与国人之间互相鼓励与支持。在危难关头,对国家,对医生,对身边的人多一些信任与理解,少一些偏见与误解,多一些真诚与扶持,少一些自私与执拗。面对,面对困难,我们始终与你们同在。风雨同舟,信念永恒。我们都是中国人,是毗邻,是朋友,是家人,将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携手并进。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解义:是你我是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这句话通常是形容好友或兄弟之间心意相通,相互思念。正如湖南与湖北同饮一江水,心意相通,表达了鄂湘情同一心、共渡难关的美好祝愿。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北风》

解义:北风凉飕飕,大雪纷纷而下,国家危乱之景象显现。你与我情谊深厚,相爱相亲。为了国家,一齐携手抗击这场没有硝烟的吧。

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论》

解义:《新中国未来论》主要写梁启超先生对中国未来的期望,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对生活的信心和向往。作为兄弟省,写下这句话是湖南省乃至全中国对湖北的期望,期望能够在我们的援助下得到缓解,期望湖北不要过度恐慌,期望能回到曾经的车水马龙......背后就是,湖北,我们不退!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淮南子 . 兵略训》

解义:面对汹汹,一群群医疗战士前赴后继。他们不畏风险,逆向而行,意志坚定却又心怀温情。他们牵挂着市民的安康,而他们自己也让无数人挂肚牵肠。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一起加油!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陈与义《焚香》

解义:意指困厄都是一时的,就像水中的月遇到风,纵然会有片刻的散乱,但是只要月儿一直是圆的,水中的倒影也终究会随风停而续圆。通俗点:只要肯坚持本心,所有的劫难都会过去。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已经开始,但我们仍然愿意去相信武汉会想水中的月亮一样。虽然有风波,纵然有波动。但只要我们一直保有对美好的憧憬与向往。只要我们相信。我们会挺过难关,我们会太平无忧。

主编:肖文

责编:张剑 校对:乱云

文章来源:内容来源网络,由语文合唱团整理,转载请保留。

讲座|中国神话的“五个倾向”

【编者按】

近日,作家严优做客北大博雅讲坛成都方所书店,围绕中国神话的“五大倾向”,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历经千百年,为何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其中又蕴藏着哪些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特质。以下讲座内容摘编自现场录音整理稿,经主办方和严优本人校核并授权发布。

严优在讲座现场

神话是人类所有文化的一个基础,中国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生动地传达出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文化特点。我认为在中国神话中,主要表现出了五种价值倾向。透过这些价值倾向,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我们作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

中国神话的第一种倾向是道德倾向。例如,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立目青铜面具,学界一般认为是根据古代蜀国的第一代国王——蚕丛—的形象塑造的。蚕丛就是一个道德非常高尚的首领。《仙传拾遗》中描述:“蚕丛氏自立王蜀,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头,每岁之首,出金头蚕,以给民一蚕,民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即归蚕于王,(王)巡境内,所止之处,民则成市。”蚕丛手里有几千只金蚕,每年到了蚕桑季节的时候,他就每家发一只,然后教会古代老百姓怎么养蚕、怎么抽丝,共同勤劳致富。只要是他经过的地方,老百姓就会围绕他形成一个集市。在《蜀王本纪》中还记载:“蚕丛……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当蚕丛去世的时候,他的百姓们都愿意追随他而去,可见他是一个非常受人敬爱的人。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

不仅仅是古蜀国的国王,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神“三皇五帝”也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存在。以其中的黄帝为例,《淮南子》对黄帝的描述是:“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可以说是好得不得了。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黄帝就没有一点“黑料”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绎史卷五·黄帝纪》引《新书》:“(炎帝与黄帝)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黄帝和炎帝打仗的时候,血流成河,都能把兵器的木杆飘起来,这是多么残酷的画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佚文《十六经》中记载的情节就更可怕:“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黄帝打败了蚩尤,剥下蚩尤的皮来做靶子,让人往靶子上射箭,射得多的有赏;又把蚩尤的头发剪下来挂在空中,叫做蚩尤旗;还把蚩尤的胃取出来,填充上东西做成足球,谁踢得好有奖;甚至把他的肉做成肉酱,和苦菜混在一起,要求大家必须分着吃。这样残忍的黄帝还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慈爱、仁和、公正不阿之神的形象吗?当然,这段“黑料”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又如帝舜。舜作为人王版五帝之一,是一个仁义孝顺的。舜的爸爸叫瞽叟,是“瞎眼老头”的意思,也不知道是他真的眼瞎还是因为对舜不好所以别人就说他瞎了眼。舜的母亲死得早,瞽叟给舜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一个儿子叫象,生了一个女儿叫敤手。这两口子还有这个弟弟对舜十分不好,一心想把他弄死,只有妹妹偶尔会帮他。那时的天子是尧,尧岁数大了想找一个接班人,听说舜这个小伙子不错,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起嫁给他,还派了九个儿子给他做手下,一起去监督考察。后来,舜成功地避开了亲爹、后妈、弟弟设下的种种陷阱,经过了尧设下的重重考验,成为了尧的继承人。这个传说开启了中国古代禅让制的先河。舜的道德感召力到什么地步呢?《孟子·万章上》中记载:“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尧去世、守丧三年之后,理论上应当是舜去接替尧的位置,舜却让尧的儿子丹朱继位,自己躲到南河以南去了,但是天下那些部落的首领,朝拜、打官司的时候不找丹朱而是找舜,讴歌时不讴歌丹朱而是讴歌舜,所以舜能达到这么一种境界,简直就是一个圣王。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一定。《韩非子·说疑》中“爆料”说:“舜逼尧,禹逼舜。”尧不是主动禅位给舜的,而是被逼迫退位的。还有更猛的“黑料”。《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尧帝晚年的时候被舜囚禁了起来,舜不让丹朱和自己的爹见面,然后篡夺了尧的位置,还把丹朱放逐了。《韩非子·十过》还记载道:“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继承天下之后,便过上了奢侈享受的生活,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之后做食器,还要刷上黑漆—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行为,以至于诸侯十成里面有三成都不服他。你看,这与上文天下诸侯都特别服气地去朝拜他的说法不太一样。这类“黑料”暗示我们舜的形象在历史上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我们不妨拿古希腊的神话做个对比。在古希腊神话里面,道德从来都不是评判主神权威的标准。以古希腊第三代主神“宙斯”为例,他的宝座怎么得来的?他是联合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他爹和他爹的兄弟姊妹放逐到了地狱,然后登上了最高位,这根本就毫无道德可言。智慧女神雅典娜是怎么诞生的?是预言说宙斯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推翻,于是当他得知妻子智慧女神墨提斯(当时他的妻子还不是天后赫拉)怀孕后就很害怕,一口把墨提斯吞下,让她待在他的脑袋里给他出主意。有一次他头特别疼,就让火神把他的头给劈开,雅典娜就出生了。所以对于妻子墨提斯而言,宙斯也是毫无道德可言的,更不用说他还有那些劣迹斑斑的绯闻了。宙斯的绯闻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颇为喜欢的题材:比如宙斯变身成一只天鹅去勾引美女丽达,或者变成一头白牛去勾引少女欧罗巴—这导致了欧洲的诞生;又比如宙斯喜欢一个叫达纳厄的美女,达纳厄被关起来了,宙斯就变成一阵金雨去到她身边。诸如此类的故事很多。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宙斯作为主神的地位。可见在古希腊神话中,道德并不是评判一个主神是否胜任其位的标准。当然,这可能跟后来古希腊神话的传统中断也有关系。如果古希腊神话一直不间断流传到现在,也可能会有后人去把它中间那些不符合后来主流价值观的东西纠正和改造一下。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世系图表(选自何光岳主编《中国帝王大全》,海南出版社,1996)

中国神话的第二个倾向是人伦倾向,我们其实特别倾向于把人间的秩序和关系网络等添加到我们的神话中,例如三纲五常、父慈子孝等等。于是常常会有人试图将所有的神都归纳进一个世系家谱中,表明神位与神职的传承有序,尽管它可能有许多矛盾和错误的地方。上图就是根据各种说法归纳出神谱的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从少典氏分出了两支:神农氏(这里指炎帝)和轩辕氏(黄帝),接下来就把我们神话里经常遇到的、主要的神都尽量编到了他们两兄弟的世系里面,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夸父、帝喾、少昊等等,一辈接一辈,通通父慈子孝,克绍箕裘。所以你看,我们神的世代和人的世代是相似的,都有那种后来所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关系。对比古希腊神话,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强调人伦的东西。第一代古希腊神王乌拉诺斯和他的母亲盖亚生下了十二位提坦神,以及独眼巨人、百臂巨人。但是乌拉诺斯认为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们长相怪异,不如泰坦那种正常的人形,于是就把他们打到地狱去了。盖亚很生气,要求提坦神起来反抗父亲,搭救兄弟。最后小儿子克洛诺斯用盖亚给的镰刀推翻了父亲,成为第二代神王。后来,克洛诺斯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推翻。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希腊神界主位的替代过程中,充满了夫妻、父子、兄弟间的仇杀,完全没有人伦这个维度的考量,这与我们中国神话的价值取向是很不一样的。

当代艺术家所作的《夔牛图》

中国神话的第三个倾向是历史化倾向—倾向于把一些很神奇的东西进行合理化解释,脱去神奇成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山海经》里记载了一种神兽叫做夔,形象是一只脚的牛,出入水的时候声音很大。黄帝和蚩尤打仗的时候,把它的皮剥下来,蒙了一个鼓,敲起来声音很大,就把敌人战胜了。这个故事流传到了孔子的时代,有人就问孔子: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大家知道,《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嘛,孔子就对此进行了一番历史化的解释。他说:夔是帝舜时期的乐正(管理礼乐的官),十分擅长音律,老百姓受到他的教化,民风变得很纯朴。后来舜的手下问舜:还需不需要再找个人管理这摊事呢?舜回答说:世界上有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这就叫做“夔一足”。“足”是“足够”的意思,不是“脚”的意思。所以你看孔子从他的角度这样解说,把大怪兽解说成一个人,进行了这样的历史化、合理化。

画像石《古帝王图》局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前后

中国神话的第四个倾向就是趋同倾向。比如在山东嘉祥武氏墓群武梁祠的西壁画像石上的第二层是一幅《古帝王图》,上面一共有十一位古代帝王的肖像,包括神农、祝融、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针对每位古帝王的肖像,石上均有榜题。放大看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形象大多数都差不多,谈不上有什么特点。而且形貌雷同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许多主神的事迹也都差不多,具有类型化特点,比如以威德统治天下,受到四方爱戴等等,这是一种模式化的书写,一种有意无意的趋同。所以我们的神的共性是大于个性的。即使有个性,也是标签化的个性,不构成生动的性格。当然,一些比较边缘化的神还是会保留相当个性,比如说帝俊、少司命、嫦娥等等,就不太容易跟别的神混淆。

因为谐音,漫画人物名侦探柯南也成为“考神”

中国神话的第五个倾向,是实用主义的倾向,这大概会让我们当代人深有同感。我们非常关注神的功能,他管什么,保佑什么。大家对它的需求特别简单:我供奉你,你保佑我;我要求你什么,你就得满足我什么。我供奉财神,你就让我发财;我供奉送子娘娘,你就赐我生男孩。甚至人们只需要给这个神贴个标签,告诉我这个神是管什么的,我就可以信仰他。

当然,世界上所有的神一开始都是实用的。比如古希腊的九位缪斯女神,她们分管不同的艺术领域,英雄史诗、历史、抒情诗与音乐、合唱与舞蹈、爱情诗与独唱、悲剧、喜剧、颂歌、天文学与占星学,其实是为当时的戏剧从业者或相关人员提供保护。再比如火神赫淮斯托斯,他要为铁匠提供保护,等等。只不过后来古希腊的神话传统中断了,等到文艺复兴时大家再去挖掘,当然实用性已经消失,所以主要就呈现为一种艺术性乃至哲理性了。

《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我们中国人对于神及其神话的态度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有时候甚至显得过于功利主义,有点平等交换、亲兄弟明算账的意味:我交钱,你办事;如果办得好,我继续交钱,甚至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如果办得不好,对不起,我立马转身信别人去了,爱谁谁。我们潇洒得很。往好的方面看,这种态度倒也避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承受过多的压迫。

我们的神和神话一直是活的,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的。比如以前读书人都拜文曲星,因为文曲星管人当官。现在学生要高考,文曲星的功能与此有了偏差,于是就专门出来个“孔子学神”,专门负责高考。再比如说车神,以前有人把发明了车的奚仲当做车神,但他保佑的是老式的木头车,现在大家开汽车了,就出来一个手里拿着方向盘的车神,专管汽车。甚至人们会把这种车神的形象印刷出来,就像年画似的,贴在车上,保佑行车的安全。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真实存在的“新造神”,尽管可能艺术造型上差点意思,但人家很实用啊。

谈到这里,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下:既然看起来我们是那么实用主义的民族,我们信神都是有条件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与神灵们讨价还价,甚至不断创造出更实用的新神来满足自己,那么,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到底有没有神圣信仰呢?有种流行的说法是,今天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种说法对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社会问题的出现有种种原因,个别人、个别事可能是因为信仰缺失,但要将整体的、主要的原因归结为大多数普通中国人“缺乏信仰“,却是找错了方向,南辕北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是有神圣信仰的—我们信仰“天道”。“天”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直是特别崇高的一个存在。那么当它要具体化、凝缩为一个形象时,就会具象化为“天帝”。像太帝、昊天上帝、玉皇大帝等等,就是不同时期的天帝形象。如果把“天”这个概念抽象化,就是天道。我们中国人对于“天道”的信仰一直传承到了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事情,会情不自禁发出“我的天哪”的感慨,我们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知道“做坏事会遭天谴”,我们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此种种,说明我们对于天道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这个信仰构成了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的道德底线,有些事不能做,因为上天在看我们。大家扪心自问一下,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所谓“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缺乏信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古文观止95:论贵粟疏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sì)之、织而(yì)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有九年之水,有七年之旱,而国无(juān)(zì)者,畜积多而先具也。

1、食之:给他们吃; 2、衣:动词 ,给...衣服穿; 3、资财:积蓄财物;资:积蓄; 4、尧:帝喾之子,号放,上古"五帝"之一,初封于陶,后改封于唐,号为陶唐氏; 5、禹: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其父名鲧(gǔn),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一说禹为颛顼六世孙),治理洪水,又划定九州; 6、汤:即成汤,商朝开国君主; 7、捐瘠:饥饿而死;瘠:通“胔” ,尚存残肉的骨殖;8、以:因为;备:指备灾的物资。

今海内为一,土地之众不避禹、汤,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zhuó),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1、不避:不让,不亚于; 2、游食:不务农而食; 3、地著:定居于一地;著:附著,固定; 4、池:护城河。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民于农桑,赋(fù)敛(liǎn),广畜积,以(lǐn)、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1、甘旨:甜美的食物; 2、再食:吃两顿饭; 3、务:使...致力于; 4、薄:减轻,减损; 5、实:充实,充满; 6、廪:米仓,泛指粮仓。

民者,在上所以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亡逃者得轻资也。

1、牧:统治; 2、以:因为;上:君上; 3、在于把握:指在手中; 4、周海内:指走遍全国; 5、劝:鼓励;此是助长之意; 6、轻资:易于携带的轻便财物。

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dàn)之重,中人弗(shēng),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1、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 2、布帛:泛指布匹,此指布匹所用的原料。古代麻织品称布,丝织品称帛; 3、石:古代重量单位,百二十斤为石; 4、胜:力能担任。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dàn)。春耕,夏,秋获,冬藏,伐薪樵(qiáo),治官府,(jǐ)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幼在其中。

1、耘:除草; 2、给:供应; 3、、四时:四季; 4、、吊死问疾:吊念死者,慰问病者; 5、长:使长大。

勤苦如此,尚复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zhao)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jià)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yù)子孙,以偿债者矣。

1、被:遭受; 2、 急政:急迫的征收;政,通“征”; 3、不时:指不按农时征收,随时摊派; 4、朝令而暮改:即朝令夕改,指政令无常,使人不知所从; 5、贾:通“价”; 6、倍称之息:加倍的利息; 7、鬻:卖。

商贾(gǔ)大者积贮(zhù)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jī),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肉,无农夫之苦,有(qiān)(mò)之得。

1、商贾:行卖为商,坐贩为贾,泛指商人; 2、坐列:坐在陈列货物的店铺之中,即开设店铺; 3、奇赢:盈利; 4、文采:指华丽的衣服; 5、粱:上等米; 6、阡陌:指田地。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千里游敖(áo),(guān)(gài)相望,乘履丝曳(yè)(gǎo),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1、交通:交往,勾结; 2、吏势:指官府的势力; 3、倾:排挤,倾轧; 4、游敖:游逛;敖:同“遨”; 5、冠:礼帽;盖:车盖; 6、坚:指坚车;肥:指肥马; 7、履丝曳缟:穿着丝鞋,披着精致的绸衣;缟:精致、洁白的丝织品; 8、兼并:吞并别人的财产。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wù)(guāi)(wǔ),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xiè)。

1、好恶:爱憎;乖迕:相违背; 2、县官:官府; 3、渫:分散,流通。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j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jì)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1、损:减少; 2、损有余,补不足:见《老子 •七十七章》; 3、车骑马:指能驾战车的马; 4、复卒:免除兵役。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rèn),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jì)马之相去远矣。

1、神农:即炎帝 ,号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 2、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 3、汤池:指护城河; 4、带甲:披甲的将士; 5、五大夫:爵位名,汉制侯以下分二十级,五大夫在第九级,纳粟四千石,封五大夫; 6、功:功效。

爵者,上之所(shàn),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sài)之粟必多矣。

1、擅:专有; 2、塞下:边地,指当时长城一带。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此篇大意,只在入粟于边,以富强其国,故必使民务农,务农在贵粟,贵粟在以粟为赏罚,一意相承。似开后世卖鬻之渐。然错为足边储计。因发此论,固非泛谈。

【吊死问疾-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吊死扶伤(救死扶伤锦旗用语大全) 下一篇:同义词成语,小心翼翼的同义词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