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代被活活饿死的帝王
商汤王看到夏桀残暴,起兵造反,战而胜之后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夏桀在南巢日子很不好过,最后被活活饿死,开了天子被饿死的先河。
一代帝王,富有四海,最不缺的就是钱财和粮食,怎么会饿死呢?但在中国历史上,竟也出现了许多天子、诸侯、皇帝、霸主,因为奸臣、叛将、兵败的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活活饿死。这样的结局,也是对他们不听人言、不察民意、昏庸残暴的回报吧!
古代被饿死的帝王
历史上第一位被饿死的天子,当属夏朝时的末代帝王夏桀。桀王和商朝的末代天子纣王齐名,并称桀纣。桀姓姒,名癸,也就是说,他的名字叫姒癸。桀是他死后的谥号,活着时是没人这么叫他的。
姒癸并不是无才的天子,他文武双全,大禹之后,有徒手打虎之能,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昏君、暴君,其昏暴的事迹,一是大兴土木,不恤民力,史载其“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二是忠臣,信任小人。他的最有名的忠臣名叫关龙逄,这个关龙逄,便是著名的三国武圣关羽的先祖,是夏桀朝的两朝元老,几次进谏夏桀,要他关心民生,谦恭待人,礼贤下士,夏桀非但不听,反而将关龙逄赐死。关龙逄被杀时,已经九十三岁高龄了,后人有诗赞曰: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夏桀
夏桀的第三罪状,是他淫乐无度。他造了“酒池肉林”,日夜与妺喜等妃子淫乐,史载夏桀“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另外,夏桀还放饿虎于市中吃人,欣赏人们惊慌逃命的样子,令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时日曷丧”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来的,也就是百姓愿与他同归于尽的意思。
商汤王看到夏桀残暴,起兵造反,战而胜之后把夏桀流放到了南巢。夏桀在南巢日子很不好过,最后被活活饿死,开了天子被饿死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时期之一,这个时候,周王慢慢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能力,诸侯王们为了争夺地盘,互相征战,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崛起。在这近五百年的征战中,有四位诸侯王由于种种原因被饿死。
春秋时期有两位诸侯王被饿死。第一位是鼎鼎大名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公子小白。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但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留下的遗言,信任并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四个奸臣。齐桓公病重后,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的继承权大打出手,四奸臣看到齐桓公没有了利用价值,将齐桓公强行关押在寝室,迎合对他们有利的公子。齐桓公没吃没喝,也没有医生看病,被活活饿死,直到67天后才得以安葬。齐桓公的儿子们严重内耗,使齐国失去了霸主之位。
春秋五霸
另一位被饿死的诸侯王是楚国的楚灵王熊虔,熊虔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二儿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为楚王。因此在继承传统上他是一位不义的诸侯王。楚灵王不但得位不正,而且继位后昏庸残暴,尽失民心,受到了楚国百姓和其他诸侯国的一致反对。后来在楚灵王出外讨伐徐国时,楚国内部发生内乱,楚灵王的两个儿子被杀死,楚国另立新王。楚灵王的听到这个消息,顿作鸟兽散,使楚灵王在外成了孤家寡人。新楚王下令,任何人不许给楚灵王食物吃,楚灵王饿了三天三夜,在饥饿绝望中自缢而死。
战国时期也有两位诸侯王是饿死的。第一位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赵雍。这位雄才大略的诸侯王带领赵国走向强大,却在立嗣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废长子赵章而立小儿子赵何,而且在赵何九岁时传位于他,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号称“主父”。因为立嗣不当,造成赵章与赵何兄弟刀兵相见,赵章被杀,赵雍被赵何的部下围而不战,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第二位饿死的战国诸侯王是齐国的末代诸侯王田建。田建是一位昏庸的君主,本来齐国与赵国唇亡齿寒,但秦国攻赵之时,齐国坐视不救,使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坑杀四十多万人。齐王建信任舅舅后胜,而后胜是个奸相,收受秦国的贿赂建议齐国朝奉秦国,眼睁睁看着秦国灭了韩、赵、魏、楚、燕五国而不救。最后轮到秦攻齐时,选择了投降。田建投降后,秦王政并没有善待他,而是将他流放到边远的共地,居住在荒凉的松树与柏树之间,没有粮食吃,最终活活饿死。
后汉三国时期,董卓专权之时,诸侯们奉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其中一路诸侯是袁绍的兄弟袁术。袁术相对于袁绍来说,显得更正宗,因为他是太仆卿、司空、执金吾袁逢的嫡子,而袁绍是庶子。袁绍与袁术虽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并没有象曹家一样抱团取暖,而是各干各的,各为一路诸侯。
袁术
相比袁绍,袁术的势力也相当强大,占据着扬州六郡,豫州的沛国、陈国、汝南3郡,徐州的广陵、下邳二郡都有着袁术势力的存在,当年江东猛虎孙坚便是袁术的部下,并在征董卓时意外获得了传国玉玺。虽然孙坚、孙策父子也很想得到这块玉玺,但碍于袁术是顶头上司,不得不将玉玺交到袁术手中。袁术的母亲生袁术时,曾经梦到一位老神仙,告诉袁母袁术有一段天命在身,现在又得到了玉玺,加上坊间又有“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言,于是袁术认为自己应天命,在诸侯中第一个称帝当了皇上。
不过,袁术称帝是插上门当皇帝,天下诸侯所不齿,其治下的淮南百姓也不认同。孙策、曹操、吕布、刘备等纷纷讨伐之,内部的将领也多有叛变。袁术兵败,走投无路之际将皇帝让给袁绍做,袁绍本着同宗之情,同意接收袁术,但没等着袁术赶到袁绍处,他就被刘备、朱灵的截住去路。袁术大军中只有麦屑三十斛,因为没有粮食吃,袁术又饿又气,呕血数升而死。他这个皇帝当的,是真正扔孤家寡人,不光诸侯们不服,就连手下也没几个真正信服他的。
南北朝时的皇帝萧衍,可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代相国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他的哥哥被东昏侯萧宝卷杀死后,萧衍起兵造反,逼死了东昏侯萧宝卷,改立齐和帝萧宝融。后又废萧宝融自立,成为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称帝后,任用名相陶弘景,励精图治,颇有政绩。萧衍当政前期,厉行节俭,勤于政务,设“谤木函”和“肺石函”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并要求官员清正廉明,一时南梁国运大兴。
不过,晚年的萧衍却笃信佛法,曾三次进入佛门,被称为菩萨皇帝。萧衍的菩萨心肠好到什么程度?简直到了是非不分的程度。其中有两件事反映在他对待六弟萧宏和儿子萧综身上。六弟萧宏兵败,他不但不制裁,反而安慰他;六弟萧宏贪污,他亲自抓了现行,却只是免官,马上就又官复原职;六弟派刺客刺杀他谋反,他也只是教诲一番了事。这纵容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萧衍的次子萧综,本是前朝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对萧衍怀有刻骨的仇恨,总是想报杀父灭国之仇。但萧衍并没有多么记恨他,萧综投降了北魏,公开以他为敌,他还是记得以前的父子之情,萧综死后仍然盗回他的骨殖埋葬,并厚待萧综的子孙。
因为太过信任人,萧衍终于自尝苦果。东魏朝的大将侯景来降,大臣们皆说侯景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独萧衍以善心看他,同意投降并封侯景为大、河南王。最后侯景反叛,包围了萧衍居住的台城。可怜这位当了四年皇帝,现在八十六岁的耄耋老人,被侯景活活饿死在台城之中。(陆弃)
日本当年还有700万兵力,为何突然选择投降?日本欺骗世界76年
从1874年到1945年之间,日本发动或参加了一系列对外侵略,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作为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在盟友意大利、德国投降之后冥顽不灵,继续进行侵略主张。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向反法西斯同盟无条件投降,日本持续了数十年的对外侵略进程逐渐结束。然而,日本投降时仍然拥有700万兵力,此前军部还制定了“一亿玉碎计划”,大有与反法西斯国家同归于尽的意思。
既然日本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又拥有庞大的兵力,为什么突然答应投降?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今天,带大家了解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进入十九世纪,日本多次发生市民、农民,幕藩被动摇。1853年,美国人的舰队开到了日本海域,用短炮打开了他们的国门。第二年,江户幕府被迫与美国签下《神奈川条约》,1858年与美签了通商条约。之后,荷兰、英国等国家先后与日本签订各种各样的条约,幕府的权威逐渐丧失。
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突变的局势迫使日本进行改革。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宣布废除幕府制度,“明治维新”开始。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等方面快速发展。
明治天皇
但它只是一个弹丸之国,资源十分有限,要想继续提高自身的实力,必须发展工业。没有资源,那就去抢。这一时期,日本的野心急剧膨胀,并付出行动。
1874年,趁清羸弱,日本入侵中国台湾省,次年侵略半岛。日本尝到了侵略他国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成为了日本最想“征服”、侵略的国家。不仅因为我国地大物博,还因为1000多年以来,中国都比日本强大,它一边向我国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一边想着何时能超越我国。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明目张胆地入侵我国。八国联军侵华中,也有日本人的身影。日本在一次次侵略中获得了很多资源,工业进一步提升,更加热衷于殖民扩张。1931年,它通过“九一八”侵略中国东三省,企图一步步蚕食中国。
6年后,日军随便找了个借口发动“七七”,全面侵华。在日本看来:中国内部矛盾重重,头目老蒋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肯定会先打击,不会管外来的入侵者。
的确,日寇在1931年入侵东北地区时,老蒋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不要抵抗,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军。从某种程度上讲,老蒋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日本人的气焰和信心。如果他在侵略者入侵时第一时间组织兵力抵御,或许结果会不一样。
日本人有备而来,加上军事方面的差距,虽然我国组织了几次大会战抵御日军,但都失败了,日寇迅速占领了我国广大地区。侵略中国,根本不能满足日本人的野心,他们的目标是“独霸东亚,争当世界霸主”。
日军侵华罪行
于是,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组成法西斯同盟,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各地发动侵略。
日本蓄谋已久,向全世界展露了自己的野心。除了中国,它还在东南亚等地方肆意侵略其他国家。这时的日本人十分自信和嚣张,认为一定能实现自己的野心。它不仅入侵亚洲各国,还把主意打到了美国身上,偷袭珍珠港。
原本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持中立态度,没想到日本人胆大包天,竟然偷袭了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舰队基地,导致2000多名美国大兵死亡,1000多人受伤,数百架飞机、数十艘舰艇被毁。
当时,美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现在日本人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势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然,美国的颜面往哪里搁?日军的一次偷袭,成为太平洋的,拉开了太平洋的序幕。
日本在多个同时作战,不得不扩大兵力。持续了千年的“武士道精神”,发挥了它的作用。武士道精神要求日本人为实现集体或团体的价值,尽可能发挥个人能力,主张“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它要求武士“先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舍弃名利,因为它们都是梦幻的,只有死才是“真诚的”。
在武士道精神的“激励”下,很多日本男性毫不犹豫地参军入伍,“为实现大日本帝国的蓝图霸业贡献一份力量”。日本和军部穷兵黩武,大肆宣扬武士道精神,不惜一切手段给国民洗脑,引诱国民走上战场。很多日本人成功被洗脑,并走火入魔,认为“即便在战场上也是值得的”。此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当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日本人,知道给全球带来的伤害,不想当刽子手。但日本不会放过他们,像抓壮丁一样逼他们参军。特别是日军在各大战场上出现巨大伤亡后,为了及时补充兵力,日本、军部不顾国民个人意愿,强迫国民上战场。
古人云:邪不胜正。日本、意大利、德国侵略其他国家,属于邪恶势力,令全世界痛恨。其他国家团结一心,组建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反击法西斯。很快,意大利和德国投降了,只剩下了日本。
盟友投降,并没有让日本及时醒悟,他们继续在各战场作战,做着“争霸世界”的美梦,与全世界为敌。1945年8月15日,日本撑不下去了,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人的美梦破碎。
令人疑惑的是,日本当时策划了“一亿玉碎计划”:要是反法西斯同盟攻打日本本土,日本不管男女老少,全民皆兵,与他们鱼死网破。日本在我国有100多万兵力,加上其他地区以及后备役,总共还有700万大军,裕仁为什么突然投降了?
1926年,裕仁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一个军国主义好战分子,上任不久就指挥、策划日军发动侵华、太平洋,给10多个国家带去了巨大灾难,致使上千万无辜民众死亡。裕仁没有停止作恶,反而更加猖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在多个同时与多个国家作战,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日军逐渐处于下风。前面提到过日本的资源有限,加上将重心放在对外侵略上,无心搞经济,国民被拉到战场,也没有人去发展经济。
而日本的开支非常大,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国内的经济根本不能支撑日军继续与反法西斯同盟打持久战。但日军在短时间内,又无法结束这场。接连吃败仗,对日军的军心影响不小,有些士兵出现了厌战情绪。兵力损失非常严重,能上战场打仗的都去参军了,只剩下老弱妇孺。后来,日本军部不惜用上了“娃娃兵”。事实上,日本动员能力在后期下降得非常快,他们一直在硬撑。
除此之外,日本的石油供给路线被美国切断。没有石油,工业无法进行,也就造不出更多飞机大炮,日军的作战能力被大大削减。末期,日本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状态,不然也不会想出疯子般的“一亿玉碎计划”。
前线战事吃紧,裕仁天皇已经管不了日本在这种中的输赢,他看重的是战后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命运。如果自己顽固不化,日本天皇制很可能被取消,那他就不是日本的最高和精神领袖了。这个结果,裕仁接受不了。因此,他心里开始盘算什么时候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
1945年3月10日,美军将领李梅对东京实施一系列战略轰炸。在之后的几个月里,10万吨、洗礼了东京,当地10万人死亡,无数房屋变成废墟,军工重地遭受毁灭性打击。日本有一部分皇宫,也被焚毁。2颗原,令日本雪上加霜。
裕仁看见长崎和广岛的惨状后幡然醒悟,意识到不管日本如何垂死挣扎,也改变不了现在的局面,他得给自己找后路。
1945年8月9日晚上十一点多,他在防空洞了紧急御前会议,表示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
8月14日早上,裕仁在御前会议上冠冕堂皇地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和民族会以灭亡告终,我就不能保护赤子了。即使,我也一定要讲和。”
其实,裕仁已经和美国达成了协议,美方为了自己在亚洲的利益,承诺战后会保留日本天皇制。对他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日本必败的情况下,能为自己争取一点利益也是好的。有了美国的保证,他为什么不投降呢?
虽然裕仁天皇愿意投降,但是一些军国主义极端分子仍不肯死心,他们去抢夺天皇录好的录音。天皇投降的消息传到日军上下,1000多名将士因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而切腹自尽。这些,都没能阻止裕仁天皇的决定。
中国作为日军的主战场之一,日本投入了大量兵力。起初,日军一路势如破竹,打破了中国的防守与抵抗。自信心爆棚的日军,认为自己“3个月内就能”。即使中国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失败了,且伤亡惨重,但是日寇在3个月内灭亡我国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武汉会战”爆发前,日本企图迅速占领武汉,迫使中国投降,从而达到结束的目的。为此,日寇在这场战斗中投入了当时能集结的最大兵力,做着速战速决的美梦。但中国顽强抗击敌人,让日寇付出了惨重代价。
由于兵力不足,日本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我国成功将从战略防御阶段变成战略相持阶段。打持久战,是日军最不想看到的,因为自身的实力不支持也不允许它长期作战。“武汉会战”后,日本军费支出远远超过本国的储备量,其国力急剧穷困,日军战斗力等方面也有所下降。
反观我国,既没有因为“武汉会战”的失败而屈服于敌人,也没有动摇的决心,甚至使得军民们的决心更加坚定。全国上下投入中,军民一心,共同抗击侵略者。渐渐的,我方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优势,日寇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趁他病要他命,中国加快反攻的步伐,收复了大片被日寇侵占的国土。1945年7月7日,国民军事委员会给日本下了通牒,让它无条件投降,被日本拒绝。随后,中国制定了以广州、香港、桂林等地区为作战目标的反攻计划。如果日本不投降,我国会与美国等国家给予它“最后打击”。
作为主之一,我国牵制了日本不少兵力,给其他盟友创造了宝贵的时间,让它们能腾出手来打击法西斯。若是没有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就会沦陷。有了中国当大后方,日本便有了丰富的资源去建造军工厂、生产武器,也有了足够的粮食、经济支撑日军继续在各地区作战。
日本投降
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日本会坚守得更久,其他国家的伤亡、损失会增多,结束的时间也会向后推移。日本投降,中国军民的功劳和付出不容忽视!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日本的偷袭行为,惹怒了美国人,随后美国宣布对日作战。美军的加入,使得日本在太平洋的兵力受损。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飞速提升,但还是赶不上美国,两者实力有差距。
太平洋的日军,吃了不少苦头。美军切断他们的补给路线,让他们在岛上孤立无援,只能在岛上等死。有些日军受不了了,就受伤或者战斗力弱的战友,然后吃其肉,用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填饱肚子和保持战斗力。即便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改变局面。
处理好太平洋的日寇后,美军将战火烧到了日本本土。从“东京大轰”到在广岛、长崎投下原,美军在经济、军事和心理方面给予了日本重创,迫使裕仁天皇接受投降。
另外,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加速了裕仁天皇投降的进程。1945年8月8日晚上,苏方宣布根据雅尔塔尔会议精神从第二天起同日本进入状态。苏联的决定,令日本上下非常震惊。1941年4月13日,苏联不顾中国现状,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两国达成协议:在中相互保证中立。也就是说,双方要避免发生冲突。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现场
后来,苏联忙着和德国法西斯作战,没空管日本。1945年5月,苏联在欧洲战场的结束。这时,美国、英国等国家极力想拉苏联对日作战。当然,中方也希望苏联能加入打击日本的队伍中。经过一番努力,我国用某些东西换来了苏联的支援,后者将大量兵力调集到苏中边境,总共有150多万人,还有几千架飞机大炮、几百艘舰艇,在军事上给了日本很大压力。
有证据表明,当年日本不怕美国的原,怕的是苏联参战。对日本来说,对付美国一个世界强国已经有些吃力,再加一个苏联,自己毫无胜算。毕竟苏军的战斗力,在欧洲战场上有所体现。
8月9日凌晨,100多万苏军兵分四路,对东北的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日本在我国东北、半岛的兵力只有70万人,它不仅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在武器装备上与苏军的悬殊很大。苏军参战,让日本人猝不及防。很快,日本关东军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
因为各种原因,裕仁天皇才明白“投降是日本唯一的出路”,否则日本在苏联、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联合打击下,将死无葬身之地。最终,他选择投降,结束了这场侵略。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请不要忘了点点关注,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同归于尽的意思—同归于尽的尽指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