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征文作品:《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近日,加多宝集团发起“加多宝助力,共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凉茶文化,携手为防控做出更多贡献。活动一经启动,便收到了许多优秀作品,带着温度、带着感动、带着希望集结在一起,传递着爱与力量,也折射出14亿人战“疫”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作者:麻彩妍-山东省
孤灯千盏带破晓,冰冻三尺望春归——题记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冬夜虽然漫长,却遮不住黎明的曙光。
总会有一天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无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一树又一树连成蔽日的云朵,而这里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钟南山院士为战胜病魔奋力前进,在去往武汉的动车上,他累得闭着双眼,却帮中国人打开了抗击的希望之窗,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冲在抗疫最前线,始终不肯退半步。为了挽救死亡边缘的病人,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他呕心沥血,和团队一起分析。让我们相信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生活在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武汉医生张霓在发热病房工作,除了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还要为患者洗脸、刷牙、翻身、换衣服,甚至协助大小便。她经常会鼓励患者们,给予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让我们看到了病毒阴霾背后希望的曙光。用坚守的背影,演绎着泱泱大国的生生不息。但是“逆行”并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医生护士,科研人员,媒体记者等等,无数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渐行渐远,越来越高大,汇聚成了打赢这场防控战的强大信心!隔绝病毒,但绝不隔离爱。有一种最好的药物叫爱,有一种希望叫爱,有一种爱叫中国!
如今,每个人的一份自觉、一份信任、一份帮助、一份笑容,都让人动容,真切的展现了人间的温情大爱。基层干部也开启一系列的防护工作,村支书每天会派一些人日日夜夜在村口值班,比如测体温,检查通行证等等。派党员在街道监督,为我们宣传防疫知识。他们的身姿,他们的背影,他们的声音,都用仁心义行彰显了出来。为了村民的生活像往常一样便利,附近乡镇上的超市支持网上采购,超市人员会根据村民的地址把采购的东西第一时间送到村口。
用温暖谱写了一首首不朽的生命赞歌……
鲁迅曾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总有一天,艰难的局面会过去,相信暖阳会从地平线上升起,温暖你我;我们相信天空的辽远蔚蓝,我们相信人间的大爱温暖,我们相信铿锵的誓言,我们相信生命的平安。
因开学时间延迟,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校开展了网络课程。老师精心准备课件,认真备课,同学们上课做好笔记,认真听讲。我们也慢慢适应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既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用青春的热血去浇灌一束束待开的花朵,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人生最精彩最壮丽的韶华篇章!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众志成城,没有迈不过的坎;心手相连,没有翻不过的山。今天武汉在努力,中国在努力。但无论经历怎样的酷寒,春天终会如期到来。
别怕,再等一等。等春回大地;等樱花开得烂漫;等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等我们打赢这场战“疫”,我们就去见那许久未见的人,去吃那垂涎已久的美食,去武汉赏赏樱花,去看看它的繁华,去感受一种精神,然后骄傲的说“中国必胜!”
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像榕树一样同气连枝”(现场评论)
来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各族就能“像榕树一样同气连枝”,为共同奋斗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风雨桥旁,吊脚楼内,芦笙清越,歌声悠扬。走进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只见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常。
来宾市的汉族姑娘丁莲声,几年前嫁给寨子里的一个侗族小伙。夫妻俩在村里开店做服装租赁和摄影生意,旅游旺季时经常从早忙到晚。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程阳八寨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小两口也收获了忙碌又幸福的生活。乡亲们由衷感慨:“日子越过越好哟!”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以壮、汉、瑶、苗、侗等12个民族为代表的各族儿女,共同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当地摆脱贫困落后面貌,铺就红火生活画卷,背后正是各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总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为了凝聚全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动能。发挥多元一体优势,关键是要不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千百年来,我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地缘相近何以转化为人缘相亲?从历史上“如错棋然”的杂居,到时下“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广西不断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取得积极成效。在南宁市蟠龙社区,儿童之家、夕阳红健康活动室等平台让各族群众生活共融、情感互动;在三江县南站社区,派出所联合“款师”“寨佬”等村寨有威望的人,“侗鼓一敲,握手言和”,实实在在化解村际矛盾。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营造各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必须优化基层治理,以热情服务凝聚人心。
共居共处,更需宜居宜业。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在柳州市,螺蛳粉带动30多万人就业,成为“团结粉”“致富粉”。螺蛳粉包装工人莫洁林,月收入最高能达到七八千元。企业里,不同民族员工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相处融洽。各族群众共同创造“产业传奇”,而产业发展又反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实践证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让各族群众都把心思放在推动发展上,紧紧凝聚起来同心干。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八桂大地上,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到苗族坡会、侗族多耶节、瑶族盘王节,各族群众常常串门互赠美食、同庆佳节。在柳州鱼峰公园,游人如潮、歌声如浪,人们会聚于此传唱山歌,“鱼峰歌圩”持续走红。虽然民族风俗各有不同,但大家相互尊重、和谐相亲,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同吃一桌宴,实现人心相聚、精神相依。传承传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各族就能“像榕树一样同气连枝”,为共同奋斗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
发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优势,让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我们的幸福生活定能“过了一滩又一滩”,好日子必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同气连枝、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