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怎么接

更新:07-1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原来,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

自然是一种“度”,恣肆而又节制的“度”,是事物与人心具有的本身的分寸感。于是乎,自然便又成为经验、文化和修养的产物了。

——王 蒙,《读者》2017年第23期

上周五傍晚,我与老友约好共进晚餐,就提前告知办公室同事,晚上有私事,无法像往常一样顺路载他。

没想到同事不仅追着打听我的去向,还强烈要求加入我们的聚餐。

最终,我无奈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晚餐的气氛,却因为他的突然加入而变得颇为尴尬。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当一个人缺少边界意识,会给他人造成多大的困扰。

‌边界意识,是指对于自我与他人之间界限的清晰认知与尊重,它涵盖了空间、时间以及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当我们忽视了边界意识,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就乱了方寸。

周国平曾经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与人相处,贵在守边界、知分寸。

缺乏边界意识与分寸感,不仅可能导致尴尬局面出现,还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甚至伤害到他人的感情。

来源:视觉中国

不乱开玩笑

不乱开玩笑,是一种对他人的基本尊重。

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班有位女同学因为发育得比较早,身高和长相与我们这群“小豆丁”形成鲜明对比。

在那个对美的定义还很狭隘的年纪,她因为脸上的青春痘,成了一些同学嘲笑的对象。

起初,大家给她起了个不太友好的外号——“痘痘脸”。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玩笑逐渐升级,从起初的言语嘲讽,发展到排斥和孤立。

她开始被同学疏远,没有人愿意跟她做同桌,甚至在分组活动时,她也常常被遗忘。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她选择退学,我们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我都会为自己当初跟风嘲笑她而感到羞愧,也才意识到,那些戳人痛处的玩笑,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正如有句话所说:“幽默是智慧的体现,而嘲笑是无知的宣泄。”

一个有分寸感的人,会尊重和顾及他人的感受。

它要求我们在言行之间留有余地,不轻易越过他人的边界。

来源:视觉中国

不道德绑架

因参加《星光大道》成名的朱之文,回到家乡后频繁遭遇各种侵扰。

部分村民以“乡里乡亲”“造福家乡”的名义,要求朱之文捐款、修路、建学校;

甚至有人以各种理由向他借钱,借了还不还,似乎他的才华和成就成了公共财产,可以随意索取。

还有外地赶来的陌生人,不断上门要求直播,在朱之文不愿意的情况下,踹门而入,严重干扰了他的私生活。

朱之文的善意和宽容被一些人视为软弱,甚至有人认为自己过来直播是在帮助传播朱之文的名声,应该得到理解和感谢。

在一档寻亲节目中,一位女博士的亲生父母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养父母将她抚养成人。

在主持人和节目组的安排下,她的亲生父母突然出现在节目中,希望与她相认。

他们在台上痛哭流涕,试图拥抱女儿,但女博士拒绝了这一突如其来的要求。

节目组可能是出于好意,希望通过节目促成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种不顾当事人的意愿,强行制造话题的行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即使我们出于好意,也不能忽视他人的感受和边界。

这种大失分寸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个人基本权利的一种侵犯。

真正的关心和帮助,并非自以为是的道德绑架,而是深切尊重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来源:视觉中国

不强人所难

不强人所难,是推己及人,也是将心比心。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大咖提议让一位年轻后辈为大家跳舞表演,后辈一时颇为尴尬。

这时一个前辈站了出来,以后辈穿着高跟鞋、跳舞不便为由阻止了这一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给他人足够的尊重,不应当在他人不便或不情愿时施加压力。

正所谓:“君子不强人所难,不夺人之美。”

当朋友因为个人原因无法参加某个活动时,与其坚持要求他出席,不如给予对方理解和支持;

在饭桌上,当对方因为健康原因或个人偏好选择不饮酒时,与其强行劝酒,不如尊重对方的意愿;

遇到他人拒绝我们的邀请或提议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立场,而非一味地坚持己见。

真正的高情商,是不强人所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懂得适可而止,懂得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

来源:视觉中国

戒交浅言深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这句话穿越千年,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当持有谨慎的态度。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在关系建立的初期就急于分享过多的个人信息,却忽视了“分寸感”的重要性。

前同事因公司重组不幸被裁员,陷入了深深的低落之中,开始频繁找我倾诉。

起初,出于礼貌,我尽力提供帮助和建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私人,甚至开始涉及我的个人生活和敏感话题。

这时我才明白,即使是出于善意,过度的自我表露也可能适得其反,伤害彼此的关系。

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保持适当的距离,切忌交浅言深。

成年人的分寸感,是一种点到为止的默契。

我已不愿多说,你亦不必追问。

既不过于冷漠,也不过于亲近,双方都懂得适时退一步,才能予彼此心灵以空间。

来源:视觉中国

最长久的关系,是懂得熟不逾矩

菜根谭》有言:“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关系再好,也要学会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不乱开玩笑,也不道德绑架;不强人所难,也不交浅言深。

老友重聚,没有尴尬的沉默,也没有过度的亲昵,只有淡淡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

就像古人所言,君子之交淡若水。

这种若即若离的界限感,正是基于对彼此的尊重和珍视。

有句话说得好:“最长久的关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不必刻意迎合,也勿过度索取,既不热情似火,也非寒冷如冰。

知分寸,懂进退,和而不同,亲而有间。

这才是一段人际交往中最美好的距离。

作者:风。

梁实秋 | 君子之交,淡而不腻,始得长久

文 | 梁实秋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诸多美德。

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好朋友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我们的古圣先贤对于交友一端是甚为注重的。《论语》里面关于交友的话很多。在西方亦是如此。罗马的西塞罗有一篇著名的《论友谊》。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美国的爱默生,都有论友谊的文章。我觉得近代的作家在这个题目上似乎不大肯费笔墨了。这是不是叔季之世友谊没落的象征呢?我不敢说。

古之所谓“刎颈交”,陈义过高,非常人所能企及。如Damon与Pythias,Davis与Jonathan,怕也只是传说中的美谈吧。就是把友谊的标准降低一些,真正能称得起朋友的还是很难得。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顾而又不照顾得太多者又有几人?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总角之交,如无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干年后不变成为路人。

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最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和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们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句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上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于“自轻肥”之余还能对着往日的旧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边去么?汉光武容许严子陵把他的大腿压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风,但是严子陵之毅然决然地归隐于富春山,则尤为知趣。朱洪武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还是朱元璋……”话自管说得很漂亮,看看他后来之诛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构造原是一样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发生突变。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远交不起来。

好像是王尔德说过,“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友谊存在的。”就一般而论,这话是对的,因为如有深厚的友谊,那友谊容易变质,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谊。过犹不及,那分际是很难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弥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这样的例子史不绝书。但似乎以同性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赏,但年长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点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显着几分老成。老气横秋则令人望而生畏,轻薄儇佻则人且避之若浼。单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为他的情感无所寄托,漂泊流离之中最需要一个一倾积愫的对象,可是等他有红袖添香稚子候门的时候,心境就不同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MarkTwain说:“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如果不开口向你借钱。”这真是慨而言之。朋友本有通财之谊,但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难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钱,一般人为最倒霉的事又莫过于还钱。一牵涉到钱,恩怨便很难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长中的友谊都被这阿堵物所戕害!

规劝乃是朋友中间应有之义,但是谈何容易。名利场中,沆瀣一气,自己都难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规劝别人?而在对方则又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谁又愿意别人批他的逆鳞?规劝不可当着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伤他的颜面,不可在他情绪不宁时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我总以为劝善规过是友谊的消极的作用。友谊之乐是积极的。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比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

来源:慢书房

【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下一句怎么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和启示) 下一篇:吝啬鬼的故事 四大吝啬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