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我们看原文:“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 失之”是失了什么呢?失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第一个失掉了“清净”,因此“志意”——就是精神,不协调了;第二个失掉的是什么呢?失掉的是“此因时之序也”,失掉了顺从天地自然、四时阴阳变化的“四气调神”的道理;第三失掉的什么呢?失掉的是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掉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叫做“传精神”,失掉的是“聚精会神”。(今日头条)这三点都失掉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第一不会“精神治”,“志意”不会“治”就会溃散,内在就会溃散;失掉了第二个的“因时之序”,就会让身体的气机的紊乱,因为四时指的是自然界的四气,它讲的是一气周流的概念。阳气一周循环的顺序失掉了之后,对应到人体的气机循环也会失常,气机一旦失常之后,就会得病;第三个就是失掉了“传精神”,就是经常的精神涣散。
我们后文会讲到阳气一散了之后,这个人就很耗竭,就很没有劲,浑身的精、气、神虚弱,“烦劳则张”,整个人的阳气就张开了。就像花儿一样,没开之前是阳气汇聚,含苞欲放,全开完了之后,整个花张开了,阳气全散掉了,就开始衰败。所以中国古人讲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汇聚精神,不要让它完全耗散掉。不要让人体像花儿一样,完全的张开,完全的耗散,完全的“烦劳则张”,阳气就消耗掉。因此失掉了清净,失掉了“因时之序”,失掉了“传精神”之后,人就会出现问题,就会“内闭九窍”。我们之前讲过前后二阴再加上七窍——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张嘴,这是九窍。失掉了养生的规律之后则“内闭九窍”,九窍就闭塞不通;“外壅肌肉”,肌肉当中的气血壅滞,“卫气散解”,卫气涣散而不固;“此为自伤”,这样就产生了“自伤”。这是气就削弱,“气之削也”,气削弱,减弱。这是整体来讲,我们看,气是周游人体一身的,内在是九窍,外在是肌肉。
如果清净就会安和,“清净则志意治”;烦扰就会溃乱,一烦恼、一打扰就会溃乱。“安和则内外调达”,安和的话内外都会通达,条达顺畅;“溃乱则壅闭不通”,一乱了之后就会壅闭不通,壅在哪里呢?壅在肌肉,闭在哪里呢?闭在九窍。因此壅闭不通之后,“卫气因之亦病矣”,卫气是什么呢?《灵枢经》——《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解释“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很重要,它不仅是身体的卫外之气,同时它还是“温分肉,充皮肤”,让整个人体形成一层保护层,就像地球有一层大气层保护一样,人体外在也有一层卫气保护着。它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卫气一开,阳气外散,卫气一阖,阳气固密,“肥腠理,司开阖”,是这个意思。假如说“内闭外壅”,内在的九窍闭住了,外在肌肉壅滞了,卫气就会散解。卫气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卫外而为固也”,卫气最重要功能就是把它固密住,让外在的“虚邪贼风”进不来,是一层保护层。要是内闭外壅了之后,气机紊乱了,卫气就会散解,这个“散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气溃乱了之后涣散不收,卫气完全涣散开了收不住了。这样的人就会得病,而且还会得大重病——大病和重病,这叫做“此为自伤”,受了内伤,“气之削也”,也念做削(xue),削弱,消减的意思。
由此我们会看到,《黄帝内经》里面的这段原文,是在讲解人要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第一是人心不清净了,第二是人不符合四时阴阳养生的规律了,第三点是人不会抟聚精神了,不能聚精会神了。没有了这三点,会导致气机的溃乱,气机的壅滞不通,闭塞。同时导致卫气散解,卫气完全往外散解了。散解了之后气就削弱了,人就容易受伤得病。
对应到现实生活中,你就会发现经常熬夜的人,就是经常的不符合四时阴阳的规律,不符合“时”的规律,就是“不因时之序”,怎么样?抵抗力就会下降,心情就不好,心也不清净了,就会得病。那么这就是第三点,不会聚精会神,精、气、神也虚弱。(今日头条)我们看到好多经常熬夜的人脸色苍白、手脚凉、浑身乏力,表面上是寒,但是内心还特别热,还有火,一伸出舌头来舌尖红,一看头发还白,还掉头发,两个脚还怕凉,没有劲。这都是长期不能专注精神,不能好好休息,长期心不能清净所导致的阳气虚弱。
阳气一旦虚衰了之后,很容易得病,小朋友是“纯阳之体”,他怎么玩,怎么闹,怎么在大雨天、大风天或者是下雪天出去玩闹,不会得病,为什么呢?因为他阳气充沛,即使得了病两三天就好了。那么反过来看,老年人让外头的风寒一吹得了伤寒病,感冒之后很多天好不了,我发现有的老年人一两个月,感冒症状还遗留,还咳嗽,甚至诱发哮喘,一住院住上半年,这样的老年人特别多,什么原因呢?就是阳气虚弱,就是气少了,气是怎么少的呢?就是不会聚精会神,不会“因时之序”,不会心态清净所导致的。(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花苞造句和解释_花苞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
花苞(huā bāo)。
花未开放时包着花朵的变态叶片。[金近《月季花和雪人》:“在一根上还长着两个花苞,有一个花苞已经裂开…好像一下子就会开出来的。”]
花苞在教材中的例句: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出自: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丁香结)
花苞参考例句:
1、还没等人意识到春天的来临,桃树就挂满花苞,在春风中摇曳。
2、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还没等人意识到春天的来临,桃树就挂满花苞,在春风中摇曳。
3、茉莉花那洁白的花苞长在绿色的花托上,微风吹过就像荷叶上闪耀的露珠。
4、像一盏精致的深红色的宫灯似的昙花花苞,以五分钟一厘米的惊人速度开放着。
5、桃林蓓蕾初绽,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挂满了银色的微型的灯泡,串串洁白的花苞珍珠似的晶莹闪耀。
6、人类就是花的根,环境是未绽的花苞,根努力就能开出美丽,反之只有枯竭、谢落。
7、春天来了,小草从土地里悄悄地冒出来。春天柔软的风吹绿了小草,吹鼓了小花的花苞,绽出洁白的花蕊。
花苞有关的成语:
1、含苞欲放(hán bāo yù fàng):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2、含苞未放(hán bāo wèi fàng):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花苞造句和解释_花苞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由[小孩子点读]APP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小学家庭同步辅导专家。
欣赏荷花含苞欲放羞人答答的意境
含苞欲放,辞书释义:汉语成语。苞:花未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指花蕾将开未开的样子。也比喻少女即将成年。也作“含苞待放”。
今天,特意将前不久在海口江东大道附近乡村旅游时,
抓拍到的一组荷花含苞欲放羞人答答的片片,上传与朋友们分享。
我们见到了宋人米友仁《临江仙》描绘的画面: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亭亭玉立
沐浴阳光
含苞欲放
孤芳自赏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诗仙李白描绘的画面: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花果同框
对影成双
缓缓绽放
争先恐后
像雾又像风
青春活力
含苞向往
生命力勃发
不同阶段不同形态
独出风头
积蓄力量
躲猫猫
静默无语
绽放之中
油画风格
花蕾与花开的对话
昨天与今天同框
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这不就是宋人杨万里千古名句描绘的经典画面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含苞欲放的意思是什么(含苞欲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