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含英咀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更新:07-1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古文观止125:韩愈•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下,诲(huì)之曰:“业精于勤,荒于(xī); (xìng)成于思,毁于

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元和七年(812年)春,韩愈再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jiàn)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 2、太学:此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为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3、馆:指国子馆; 4、“业精于勤”句:学业精进来自于勤奋,学业荒废始于玩乐;德行有成需要多多思考,德行败坏则由于因循随俗;嬉:戏乐,游玩;行:德行;随:因循随俗,不加思考,缺乏严格要求。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chóng)俊良。(zhàn)小善者率(shuài)以名一艺者无不庸

1、圣贤:指圣君和贤臣,是恭维最高统治者的话; 2、治具: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张:全部得以实行; 3、登崇 : 举用推尊; 4、占小善者:有一点儿优点的人;占:有;率:都;录:录用; 5、名一艺者: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庸:无不任用;庸:同“用”。

爬罗剔抉(jué),刮垢(gòu)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xìng)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1、爬罗剔抉:梳爬、搜罗、剔除、挑选;指努力发现,选拔人才; 2、刮垢磨光:指培养和训练人才; 3、孰云多而不扬:哪里会有贤德而没有被选用的人呢;多:作“贤”讲;扬:选用; 4、有司:指负责选拔人才的部门及其官吏。

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百家之编

1、未既:未终; 2、笑于列:在行列中笑; 3、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4、披:翻阅;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纪事者必提其(zuǎn)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guǐ),恒兀(wù)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纪事者:记事一类的著作,主要是史籍;要:纲要; 2、纂言者:以立论为主的著作;钩其玄: 把玄远幽深的理论或含义揭示出来; 3、贪多务得:是说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细大不捐:无论重大 的还是细微的都不丢弃;捐:丢失; 4、焚膏油:点亮灯烛;晷:日影;是说即夜以继日; 5、恒:长久;兀兀:辛劳勤苦的样子;穷年:终年;是说虽然疲劳还是不肯休息。

(dǐ)排异端(rǎng)斥佛老补苴(jū)(xià)张皇幽眇(miǎo)。寻坠绪茫茫,独旁搜而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1、抵排:抨击;异端:不合乎儒家的学说,即下文“佛老”; 2、攘斥:排斥;佛老:佛家和道家的并称;佛家以佛陀为祖,道家以老子为祖,故称; 3、补苴:弥补;罅漏:裂缝、缺漏;指前人学说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加以补充; 4、张皇:张大;幽渺:精深微妙之处;把深奥的道理阐发光大出来; 5、坠:失落;绪:指儒家的道统;茫茫:无有头绪的样子; 5、绍:继承; 6、“障百川”句:是说疏导百川东流人海,将倾泻的狂涛挽转过来。

沉浸醲(nóng)含英咀(jǔ),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sì),浑浑无涯周诰(gào)殷盘(jí)屈聱(áo)

1、沉浸酿郁:借酒为喻指内容丰厚的儒家经典;醲郁:酒味醇厚; 2、含英咀华:指细细玩味、领略典籍的涵蕴与真谛;英、华:都是花的意思,此指文章中的精华; 3、规:取法;姚是舜的姓氏;姒是禹的姓氏;此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浑浑无涯:指书的内容深广渊博; 4、周诰:指《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文;殷盘:指《尚书•商书》中的《盘庚》三篇; 4、佶屈聱牙:形容文词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奇而法,正而葩(pā)。下逮(dài)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xiàng),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hóng)其中而肆其外矣。

1、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记载而整理成的史书,文笔简炼,一字之中寓有褒贬,故称谨严; 2、左氏:即(左传》,左丘明阐述《春秋》的文字,《左传》记事详尽,文辞铺张华美,故称浮夸; 3、易:即《周易》,是古代占卜凶吉的书,由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卦词取象于一切事物,变化无端,而又按阴、阳说明道理,故说奇妙而有法则可循; 4、诗:即《诗经》,三百零五篇;正:指其内容纯正,像孔子说的“思无邪”;葩:花,此指辞采华美; 5、庄骚:庄周作《庄子》,屈原作《离骚》; 6、太史:即司马迁;太史所录指《史记》;子云:是扬雄的字;相如:即司马相如;扬雄和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同工异曲:借音乐作喻,指以上五位作者的文章各有特色,都很工妙; 7、闳其中而肆其外:是说韩愈的文章内容宏大而形势奔放;“中”指文章内容,“外”指文章形式;闳:宏大。

少(shào)始知学,勇于敢为;(zhǎng)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zhì)动辄(zhé)得咎(jiù)。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1、长通于方:长大后通达事理;方:此指行事的规矩法度; 2、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3、跋前踬后:指进退两难;跋:踩;踬:被绊倒;语出《诗经•豳风•狼跋》;动辄得咎:常常获罪惹祸;咎:罪过; 4、窜:被贬,放逐;南夷:南方边远地区;韩愈因上疏请对关中宽徭免租获罪,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令(今广东阳山)。

三年博士(rǒng)不见(xiàn)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háo)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huō),死何(bì)。不知虑此,反教人?”

1、三年博士:元和元年(806年)至四年(809年),韩愈任国子监博士; 2、冗不见治:意为处在这种闲散的职位上,无以自现其治才;冗:闲散; 3、命与仇谋:意谓命运不顺,似与之相仇;取败几时:意谓屡次受到挫败; 4、头童:头发脱落;山无草木曰童;齿豁:牙齿脱落; 5、竟:终;裨:补益; 6、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

先生曰:(xū),子来前!夫大木为(máng),细木为(jué),(bó)(lú)、(zhū)(rú),(wēi)、(miè)、(diàn)、(xiē),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1、吁:叹词; 2、杗:屋梁; 3、桷:屋椽子; 4、欂栌:斗拱;侏儒:梁上短木; 5、椳:门枢臼(jiù);闑:门之所竖短木;扂:门闩;楔:竖在门两旁的木柱。

玉札(zhá)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1、玉札:地榆;丹砂:朱砂; 2、赤箭:天麻;青芝:龙芝;以上四种是名贵药材; 3、牛溲:牛尿,亦说为车前草;马勃:马屁菌; 4、败鼓之皮:坏了的鼓皮;以上三种是价贱药材。

公,杂进巧拙(zhuō),(yū)(yú)为妍(yán),卓荦(luò)为杰,(jiào)短量(liáng)惟器是适者,宰相(xiàng)之方也。

1、登:提拔; 选:选用;意谓提拔人才明察,选用人才公正; 2、杂进巧拙:无论灵巧的和笨拙的人都能得到录用;杂:混杂在一起; 3、纡余:形容人有才气从容不迫;妍:美好;卓荦:超群出众;二句是说稳重谦逊的人为美好,超群出众的人为豪杰; 4、校短量长: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5、惟器是适:凡人才都能获得合理适当的使用。

昔者孟轲(kē)(hào),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1、“孟轲好辩”四句 :孟子为了维持儒道,奋力同当时的各种异派学者进行辩论,以致辙环天下四方,在旅途中度过一生;《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车轮痕迹; 2、“荀卿守正”四句:谓荀子在齐国被谗逃到楚国,春申君黄歇让他做兰陵令,春申君死,被废为平民,著述数万言,老死于兰陵; 3、绝、离:都是超越之意;类、伦: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 4、优入圣域:说孟子和荀子两位大儒言论成为经典,举止行为成为准则,高超无比已进入圣人的境地。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yāo)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mí)(lǐn)(sù);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zhǒng)常途役役,窥(kuī)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yú)?

1、不由其统:指不成系统; 2、不要其中:这里指不切合要旨;要:切合;中:指合乎道理; 3、俸钱、廩粟:指俸禄;縻:耗费;廪:米仓; 4、从:跟随;徒:奴仆; 5、踵:作动词,追随;常途:指世俗之道;役役:拘谨的样子;这句是说谨小慎微地追随世俗; 6、陈编:古籍;盗窃:剽窃,抄袭;7、诛:责罚。

动而得(bàng),名亦随之。投闲置散(sǎn),乃(fèn)之宜。若夫商财贿(huì)之有(wú),计班资崇庳(bì),忘己量(liàng)之所(chèn),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是所谓(jié)匠氏之不以(yì)为(yíng),而(zǐ)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xī)(líng)也。

1、谤:毁谤; 2、名亦随之:名誉也跟着被败坏; 3、分:名分。指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是分内应当的; 4、商:计较;财贿:财货,指俸禄;亡:无; 5、班资:等级资格,指官位品阶;崇庳:高低;庳同“卑”; 6、己量:自己的能力;称 :相称(chèn); 7、诘:责问;杙:小木桩;楹:柱子;訾:非议,诋毁;昌阳:菖蒲,古人以为食之可以延寿;豨苓:猪苓,利尿药,与延年无关;这两句是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用有什么问题。

《进学解》全文:

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huì)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xī); 行(xìng)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chóng)俊良。占(zhàn)小善者率(shuài)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jué),刮垢(gòu)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xìng)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zuǎn)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wù)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dǐ)排异端,攘(rǎng)斥佛老。补苴(jū)罅(xià)漏,张皇幽眇(miǎo)。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醲(nóng)郁,含英咀(jǔ)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sì),浑浑无涯,周诰(gào)殷盘,佶(jí)屈聱(áo)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pā)。下逮(dài)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xiàng)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hóng)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shào)始知学,勇于敢为;长(zhǎng)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zhì)后,动辄(zhé)得咎(jiù)。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rǒng)不见(xiàn)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háo)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huō),竟死何裨(bì)。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xū),子来前!夫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bó)栌(lú)、侏(zhū)儒(rú),椳(wēi)、闑(miè)、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zhá)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zhuō),纡(yū)馀(yú)为妍(yán),卓荦(luò)为杰,校(jiào)短量(liáng)长,惟器是适者,宰相(xiàng)之方也。

昔者孟轲(kē)好(hào)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yāo)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mí)廪(lǐn)粟(sù);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zhǒng)常途之役役,窥(kuī)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yú)?动而得谤(bàng),名亦随之。投闲置散(sǎn),乃分(fèn)之宜。若夫商财贿(huì)之有亡(wú),计班资之崇庳(bì),忘己量(liàng)之所称(chèn),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是所谓诘(jié)匠氏之不以杙(yì)为楹(yíng),而訾(zǐ)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xī)苓(líng)也。

清 林云铭《韩文起》评:

《进学解》首段以进学发端,中段句句是驳,末段句句是解,前呼后应,最为绵密。其格调虽本《客难》《解嘲》《答宾戏》诸篇,但诸篇都是自疏己长,此则把自家许多伎俩,许多抑郁,尽数借他人口中说出,而自家却以平心和气处之。看来无叹老嗟卑之迹,其实叹老嗟卑之心,无有甚于此者,乃《送穷》之变体也。至其文,语语作金石声,尤不易及。

含英咀华,以声传韵!增城“古文今诵”品享历代经典名篇

古韵悠悠传千载,金声琅琅诵华章。

近日,广州市增城区文广旅体局全新打造的“古文今诵”第一期文化品牌活动,在洋溢浓浓书香的增城区图书馆举行,活动吸引众多观众热情参与。

“古文今诵”是“文艺增城”全新打造的十大文化活动品牌之一,意在邀请广大市民读者,通过熟记背诵形式,演绎古代名篇佳作,从传统经典中汲取文气、涵育才气、怡养正气。

古韵今声

意境隽永

“古文今诵”活动海报发布后,许多市民读者踊跃报名参与诵读。本次活动背诵篇目包括《师说》《诫子书》《桃花源记》等8篇经典之作,另外读者可以自选其他作品。

活动伊始,资深阅读推广人刘超身着传统服饰登台,为观众流畅背诵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的肢体语言丰富,节奏把控精准,带观众缓缓走进诗人笔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奇谲意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气势磅礴的《满江红·写怀》,由热心读者王喜生携手刘俊豪、赖芷夏、徐洛晴等七名学子齐声背诵,声情合一,慷慨激昂,令台下观众为之动容。

热爱古典文学的女读者郑嘉颖,对北朝民歌《木兰辞》情有独钟,浅进轻快的流利背诵,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跃然刻画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决心、果敢与从容,具有较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先贤哲思

启智润心

品味琴音袅袅,分享经典韵味。伴着悠扬古雅的古筝乐声,小读者吴昀睿、邹子桐娓娓诵读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等颂扬美德的经典名句,穿越千古悠远时光,沁人心脾仿若莲香。

接着,黄宏宇、黄子洺、梁春梅,以及刘雨诗、刘宇星、梁慧娴两组家庭,分别生动演绎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柳宗元的《江雪》。

“为参加此次表演,我的孩子每天反复背诵、熟记,现在不仅能够出口成章,还积累了不少词汇,能够理解晦涩的文学作品,并逐渐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一位小读者的家长表示。

台上,背诵声时而激情昂扬、时而温柔婉转,为传世经典赋予崭新活力;台下,涵盖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纷纷主动举手,即兴背诵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字正腔圆、声声入耳,一时间现场热闹非凡,将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

书卷如画

诗意栖居

古书不厌百回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唐代诗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以其圆美流转的艺术形象著称于世。经过钟煦乐、杨胜宇、郭媛之饱含深情的背诵,哲理意蕴与诗情画意凝聚,让观众仿佛置身旷远意境的静谧美好。

随后,《诫子书》《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少年中国说》等节目轮番上演。表演者们以活泼明快的语调、一字不差的背诵,抒人文之情,塑经典之形,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文艺爱好者吴先生谈道:“这次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大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背诵经典,还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益智慧,必须为‘古文今诵’品牌点赞!我们期待参加下次的活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背诵中亲近古代名篇佳作,重温古典韵味、共品诗文芬芳,以馥郁书香涵养城市,让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韦丽励

【作者】 李鹏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成语分享:含英咀华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含英咀华

【成语拼音】:hán yīng jǔ huá

【成语意思】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精华) 比喻欣赏、体味或领会诗文的精华。

【近义词】: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反义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含英咀华”。

【成语典故】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是唐朝时期的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作《进学解》。在《进学解》里,韩愈借诸生之口表示自己学识精深,写的文章内容丰富,风格雄浑时,写道:“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意思是在欣赏领略高雅诗词文章时,使自已深深地沉浸在文章高深的意境中,就像漫步于香气浓郁的花丛中,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享受那一份温馨的花香。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含英咀华”。

【示例】

梁启超《中国古代思潮》:“庄生本南派巨子,而复北学于中国,含英咀华,所得独深。”

朱自清《文学的标准和尺度》:“在‘风流’的标准下,一般的固然以‘含英咀华’的语言为主,但是到了这时代稍加改变,取了‘自然’这个尺度,也不足为怪的。”

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所以在这些动物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民间故事’里头,既有朴素的唯物论,又有朴素的辩证法,含英咀华,满可以品味体察出它的思想和哲理来。”

【含英咀华(含英咀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含苞欲放的拼音 湖泊的拼音 下一篇:含萼—含蕊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