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故事会》开订,凯叔一一回答21个宝宝关心的问题
昨天推出《凯叔故事会》的付费服务后,大家在后台纷纷留言,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我非常感激和感动。也有不少朋友提出了一些关于订阅服务的问题,今天我为大家一一作出解答,希望能让你们对《凯叔故事会》有更全面的理解。
Q&A
Q:《凯叔故事会》里的365个故事跟我们在微信公众号里听的故事有区别吗?如果有,是什么区别呢?
A:这个是成体系的故事,会针对孩子的勇敢,坚强,善良,乐观做体系化的引导;也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独立、自由的底层代码,呵护他们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Q:《凯叔故事会》里的故事只有音频吗?会出书吗?
A:目前只有音频,文稿是有的,整理成书的事儿后期会考虑的。宝贝们喜欢的话,还会考虑出绘本呢。
Q:请问除了用微信还可以用其他工具听吗?
A:可以下载“凯叔讲故事”APP进行收听。微信购买后APP里能同步享受,并且APP里还能下载下来离线收听,体验更好。
Q:《凯叔故事会》的故事适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收听呢?
A:里面的故事适合3到12岁的所有孩子。《凯叔故事会》的每个故事都是我自己修改了不下5次,让上千个孩子试听后产生的作品,所以不用担心孩子不爱听或者听不懂的问题。
Q:可以让我们试听一个原创故事吗?因为家长们想给孩子定原创故事,但是又不能肯定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A:第一个《坚定的锡兵》就是试听的,你可以去听一听。
Q:这里面会有西游记内容嘛?
A:和西游记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凯叔西游记(第二部)》已经上线了。
下载【凯叔讲故事APP】,购买【凯叔西游记第二部】,一部孩子听了便不想放下的西游记。
Q:能多讲点中国的故事,咱们是中国人,让故事里多渗透些中国的历史、人文的精髓。
A:都会有的~《凯叔故事会》的365个故事里包含了:中国民间传说、中国少数民族故事、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故事。
Q:可不可以按故事收费?我只想听某个故事,专门买这一个故事?总之,付费的方式多元化一点可以吗
A:这个我们会考虑,但是目前年包的想法也是我们团队斟酌再三考虑出来的。月付、季付那种以前也考虑过,目前没有这种。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也理解。不过好质量我不希望去做拆分,因为怕故事体系对孩子的收听习惯会有影响。以后会有一些适合拆分的故事陆续放出来给没有订阅《凯叔故事会》的朋友单独购买。浸泡,是需要每天都做的有意义的事。
Q:《凯叔故事会》这个年包订阅一次就可以一直听吗?到期了会不会关闭?
A:故事可以一直存在,只要购买,随时听都可以。年包就是每天更新一个,让孩子养成收听的习惯。
Q:可以做成凯唐唐那种方便孩子操作的小玩偶式的更好,以前买过凯唐唐,孩子特别爱听!
A:很好的建议,这个后期会考虑的。
Q:能够把故事分类吗?如安全教育类和寓言类这种。
A:这个我们有做过考虑,但是我们不希望给孩子去做一些成人理解的划分,我们希望可以按孩子的价值观来做分类,比如勇敢、坚强、乐观、善良····
Q:只能在app内购买吗?有点麻烦,微信也能支付就好了。
A:支持在微信里购买,微信支付以及在微信里收听。
Q:随便什么时间订阅《凯叔故事会》都可以吗?现在买是不是太晚了呢?
A:这个没有时间限制的。每天更新一个故事,你现在买,等于已经拥有之前更新的故事了~
Q:付费的故事每天听了,可以下载在手机,没有网络的时候也能听吗?
A:当然可以~
Q:除了昨天文章里放的还有试听内容吗?购买后是一天听一天的吗,还是可以返回去听前面的?
A:是这样,《凯叔故事会》从9月19号开始更新,每天更新一个故事,购买后,可以收听更新的365个故事。
Q:是不是不付费就听不到凯叔讲故事了?
A:不是的,之前微信里播放过的故事也还都是免费的。我希望通过《凯叔故事会》这个栏目,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成体系地收听故事,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Q:故事的播放时间和内容,自己能在微信里选择吗?不是像广播似的,按点播放吧?
A:这个栏目是每天早上0点自动更新一个新故事,购买后,可以收听目前为止更新的所有故事,比如到今天更新了8个故事,你购买了之后都可以收听的。
Q:请教“凯叔”一个问题:想知道我和孩她爸,每晚有空,谁陪伴她一起听,有人加班,另外一人陪伴。那我这样要支付两次费用吗?还是怎样?有个固定的账号登录之类的呢?
A:只需要支付一次,然后用支付的微信账号登录即可收听。
Q:故事的长短是多长?
A:10—20分钟左右每一个故事。
Q:凯叔标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的,是根据这些改编的吗?和原著的变化程度有百分之多少?
A:与原著会有不同,但是总体是不会改变的。对于一些不是很适合宝贝吸收的内容,我们都做了一些调整。
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在这里恭候大家。
用户精彩评论
听故事音频能替代看书吗?(一)
听故事音频能代替看书吗?李老师说,就像我们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手机,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玩具,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一样,我们也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音频故事。家长们应该时刻明白:孩子学习的途径一定不能是单一的。
听音频,只是学习语文的途径之一,不是阅读的替代物,就像阅读也不能替代听音频一样。
从一开始家长给孩子引入听音频的学习就应该有个限度,规定每天就只能听 20 分钟或者几个小故事,不要一直听下去。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现在的音频内容太多、太丰富,简直追都追不过来。
现在这个时代,不像家长们小时候,只有电视机,而且动画片、电视剧每天只有一集,今天的看完了既没有办法往前看,也没有办法回播。可是现在的孩子,如果喜欢一个内容,家长可以把整整 30 集都下载下来让他听、让他看,孩子就容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书也不想读了,作业也不想写了。
这是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带给孩子的体验,这种“快”和“多”相应地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第一,太快、太容易得到满足感,让孩子失去耐性。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孩子性格急躁,想要的东西立马就能拿来,爸爸妈妈也很配合,孩子想要什么,快递、便利店随时随地马上买。当所有的需求都被提前满足了,就会造成很多孩子没有耐性。
第二,太多内容让孩子无法细细品味,增加了孩子的虚无感。其实阅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看似孩子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书,但是孩子无法从中发现自己,因为他没有去精读精听、反复读反复听。
很多时候孩子因为追求速度,心里只想着要看新书、听新的音频,并没有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人生,也没有读在这本书、这则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存在,即使看得、听得再多,也不能对孩子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童年故事:听 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度过童年的一代人,一定记得“小说连续广播”这档节目,以及同类型的“评书连播”。那时几乎所有电台都有这类节目,通常时间刚好安排在午餐和晚餐时间,每节时长30分钟,听完一部长篇小说或者评书,需要好几个星期甚至数月之久。对于那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大家几乎是听完了今天的,就盼着明天的,而且绝不能错过播出时间,因为一旦错过,根本没处补听。所以,我经常在放学后就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生怕错过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回目,要是真有特殊情况耽误了收听,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问父亲或哥哥,今天讲的是什么内容。是的,我们全家人都是小说连播的忠实拥趸。
记忆里我收听过的中外长篇小说不少,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比如有姚雪垠的《李自成》、奥斯托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准的《黄河东流去》等等,在领略了其中精彩内容的同时,也让我牢牢记住了众多的主人公,比如刘宗敏、郝摇旗、李麦、徐秋斋、保尔柯察金、冬妮娅。要说我最爱听的还是袁阔成演播的评书《三国演义》,即使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历史的小学生,也同样听得津津有味,从中获益匪浅。
袁阔成先生绝对是评书大家,善讲“才子书”,他讲的《三国演义》,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著的语言风格,抑扬顿挫间,一个个历史场景娓娓道来,有直叙有评说,引经据典雅俗共赏,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代评书作品里的巅峰之作。孩子们看电影、听故事都会首先分出“好人”和“坏人”,听三国我当然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关张阵营,排斥曹操集团。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文是诸葛亮,武是赵子龙”。那一节,孔明先生只身过江东,羽扇纶巾舌战群儒,口吐莲花语惊四座,真乃神人也;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前单骑救幼主,七进七出曹营百万大军如无人之境,杀得血染征袍,不愧为“常胜”。因为当年对这部评书耳熟能详记忆深刻,以至于在我成年以后第一次读《三国演义》的原著时,竟感觉神交已久,读来毫无阻滞,一气呵成。其实直到现在,广播电台里这类小说(评书)连播节目也并未消失,我偶尔打车时还能跟着司机师傅没头没尾听上一段,只是,追听连续广播早成了比追剧更加久远多年的回忆。
曾几何时,我又开始听书了,只不过不是通过收音机广播而是手机。开头隔三岔五听有声书,用的是下载音频文件存入手机的方式,随着各种各类音频APP一个个推出,听书简单到用书名搜出结果后点一下即可收听,不仅评书小说,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也是应有尽有。如今我基本每天都听书,后来听得习惯了,就算手里有纸质书,也会先去搜搜有声书,有的话先听一遍,书留着将来查找用,算是体恤一下终日面对屏幕的眼睛。
傍晚,我一边在厨房里刷刷洗洗一边听书,最近听的这本书,播音员风格声线都属老派,开场白照例是:“听众朋友们,欢迎收听由我为您播出的……”我突然有些恍惚,那一瞬间的氛围,仿佛时光倒流。
但是,岁月飞逝,白驹过隙,同样是听书,如今已经和当年大相径庭,当年只有三五家电台三五种选择,今天可以信手拈来点播上百种音频千万本书,任意收听,偶尔分神哪里没听清立刻就能回放重听。所谓自由,无非是更大的选择范围,更多的控制权限,而人们一旦体验过自由选择的滋味,就不再能忍受几无选择的单向灌输。即使怀旧,怀念的也绝对不是旧时的单调匮乏,而是自己的青春少年。
【听故事下载-下载什么软件可以听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