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哲学故事,藏着我们不易察觉的生活哲理
哲人隐语
一
“那个在德尔斐庙里发布谶语的大神既不挑明,也不遮掩,而只是用隐喻暗示。”赫拉克利特如是说。其实他自己与阿波罗神有着相同的爱好。
不过,在哲学的讲堂上和教科书里,他的隐语被当作似乎很不重要的东西省略掉了,他的哲学则被归结为一种似乎很简单明白的朴素辩证法原理。
赫拉克利特仿佛有所预见似地谴责道:
“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了解它,就像聋子一样。”
“人们不懂得怎样听,也不懂得怎样说。”
在离开哲学课堂许多年之后,一个平常的夜晚,我又翻开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我的耳朵突然灵敏起来,听到了这些隐语。
02
二
“自然喜欢躲藏起来。”
这句话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自然是顽皮的,喜欢和寻找它的人捉迷藏;第二,自然是羞怯的,不喜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以,一个好的哲人在接近自然的奥秘时应当怀有两种心情:他既像孩子一样怀着游戏的激情,又像恋人一样怀着神圣的爱情。他知道真理是不易被捉到,更不可被说透的。真理躲藏在人类语言之外的地方,于是他只好说隐喻。
03
三
在希腊街头,流浪艺人荷马一边弹着七弦琴,一边说唱古老的神话故事。他的四周聚集起了许多听众。他们听得入迷,故事结束,一齐啧啧赞叹:“讲得真好,简直活龙活现,都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这时候跑来几个捉虱子的小孩,他们嘻嘻哈哈,朝荷马喊道:
“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把它放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把它带着!”
这是赫拉克利持给我们讲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几个小孩乃是最早的哲学家。
哲学家总在捕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旦捉住,又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不再是他要捕捉的东西了。他永远在寻找,永远找不到。
他怎么知道身上还有虱子呢?他痒。医生说,未必是虱子,也许是皮肤病,或者竟是神经病。但赫拉克利特会告诉你,医生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罢了。
04
四
赫拉克利特是一个高傲的人。他蔑视芸芸众生,当他说“猪在污泥中取乐”或者“驴子宁要草料不要黄金”的时候,他当然不是在说猪和驴子。他还蔑视他同时代的哲学家们,指名道姓讥讽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否则它早已使这些家伙智慧了。在他看来,幸福和智慧都是仅和灵魂有关的事。
然而,关于灵魂,我却听到了这样一句隐语:“灵魂在地狱里嗅着。”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天国的狗,它被放逐在地狱里。这地狱大约是指肉体。灵魂觉得肉体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所。它四处嗅着,老是不对劲。灵与肉的古老矛盾。愈是优秀的灵魂,就愈焦虑不安,如同一条丧家之犬。
有一天,赫拉克利特的灵魂登上奥林匹斯神山,从那里俯视尘寰,但见众生如畜爬行,他知道自己的渺小肉体也在其中。于是他对自己说:“一切在地上爬行的东西,都是被神的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
我从这句话中不仅听出了他对人类的蔑视,也听出了他的自卑。灵魂向往天上,肉体匍行地上,乃是哲人的悲哀。
05
五
然而,赫拉克利特并不相信灵魂不朽,他只是在说着譬喻罢了。他其实是一个悲观厌世的人。在他看来,诞生是一个不幸。人诞生了就期待活下去,却终不免一死。退而求其次,留下子女,但子女也是要死的。“人怎能躲过那永不止息的东西呢?”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如果仅仅把这句名言理解为辩证法的一般表述,未免太学究气。他明明是在谈人的存在问题,表达了生命无常的感觉。对于人来说,变易之所以触目惊心,乃是因为它给我们的存在打上了问号。岁月流逝,我们永远不知身在何处,徒劳地缅怀着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
醒和睡是赫拉克利特喜欢使用的隐喻,多晦涩费解,我仅摘出较明白的一句,以说明死亡问题在这位爱非斯哲人的思考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
“死亡是我们醒时所见的一切,睡眠是我们梦中所见的一切。”
只要你足够清醒,你就会只看见你将死去这件事,此外一无所见!
06
六
不过,在赫拉克利特的诸多隐语中最令我震撼的却是这一句:
“时间是一个玩骰子的孩子,孩子掌握着王权!”
我听见哲学教员们喊了起来:“逻各斯”哪里去了?出卖王权了吗?
仔细想想这句话,不禁悚然。这位哲学家以鄙夷的目光望着人类,心中冷笑道:人类呵,你们吃着,喝着,繁殖着,倾轧着,还搞什么,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殊不知你们的命运都掌握在一个任性的孩子手里,这孩子就是时间,它像玩骰子一样玩弄着你们的命运,使你们忽输忽赢,乍悲乍喜,玩厌了一代人,又去玩新的一代,世世代代的人都要被他玩弄,被他抛弃……
我想起了赫拉克利特的一件轶事。
在爱非斯城郊的女神庙旁,住着一个隐士。他曾是城邦的王,但他唾弃了王位,却在隐居地成天和孩子们一起玩骰子。这种古怪行径使爱非斯人感到很有趣,很开心,逗得满城的人都挤挤攘攘前来看热闹,起哄,嘲笑。这时候,他向喧嚣的人群抛出了一句无比轻蔑的话:“无赖!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岂不比和你们一起搞更正当吗?”
当赫拉克利特和孩子们一起玩骰子时,他几乎是在从事一种“行为哲学”。不妨把这看作他最后的哲学活动形式。在王位和孩子之间,他选择了后者。真正的哲人总是喜欢和孩子交朋友,因为天性相通。孩子是无冕之王,全不在乎世俗的法则和权力。孩子也全不在乎岁月流逝、人易,因为他们生活在时间之外。唯孩子拥有永恒,童年的岁月是无穷无尽的。到人想要寻求永恒时,永恒已经永远失去。
后来赫拉克利特愈发厌世,干脆躲进了深山,与禽兽为伍,以草根树皮为食,患了水肿病,在六十岁上死了。
《韩非子》3则寓言故事,洞悉世事,看穿人性,道尽人生哲理!
滥竽充数、老马识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千古经典著作《韩非子》记载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今天为大家精选了3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一起领略传承千年的法家智慧。
智子疑邻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富商。有一天突降暴雨,把富商家中的一面墙冲塌了。
富商的儿子看到后,连忙提醒父亲,一定要尽快修缮好墙院,不然一定会有小偷趁机行窃。一旁的邻居看后也应声附和。
到了晚上,富商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
富商连忙夸赞自家孩子有智慧,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韩非子评价道:“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懂得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恰当的处理问题。
富商之所以对儿子与邻居老人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只是源于彼此间的关系亲疏不同。
交浅何必言深,言多必失。
邻居老人出于善意的提醒,却成了富商怀疑的源头。
古人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恰当有分寸,是智慧;适时保持沉默,也是智慧。
生活中,不论是泛泛之交,或是患难之交,我们都应该戒掉口无遮拦,即便是出于善意的真话,也要斟酌三分。
愿所有朋友懂得知人莫言尽,交浅不言深。
嗜鱼拒馈
春秋时期,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人们听说后争相买鱼送给他,可公孙仪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他的弟子好奇询问原因,公孙仪回答说:“正是因为爱吃鱼,才不能接受旁人的无端馈赠。”
弟子很疑惑,他继续解释:“如果收了别人献来的鱼,难免就会对他们低声下气,如此一来就会歪曲法律,进而就有可能被罢相。等我被罢免了,自己买不起鱼了,这些人也很大可能不会再给我送鱼了。反过来一想,如果我不接受馈赠,就不会被罢相。想吃了随时可以买,不必仰仗他人投赠。”
韩非子总结道:“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公孙仪不因小利而失大节,懂得靠人不如靠己,这启示人们,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做人亦是同理,投机取巧,铤而走险,看似占了便宜,但省下的每一步,往往暗藏危机,处处都是陷阱。
只有踏踏实实,沉淀自己,一步一脚印,才能走得更长远。
心不在马
赵国国君赵襄王爱好上了驾驭马车,于是他向精于驾车的王子期学习此道。
学了一段时间,赵襄王认为自己已经学成,便要求与王子期进行比赛。
比赛途中,赵襄王接连换了三匹骏马,结果无一例外都输了。
赵襄王百思不得其解,就责怪王子期没有将驾车技术全部教授给他。
王子期听后连连摇头,说道:“驾车技术我已毫无保留全部交给你了,只是你还没有领悟到驾车的心法。”
“驾驭马车最重要的是一个合字,马与车合,人与马合,如此人、马、车的行动融合为一体,才能将整体的潜力激发到极致。”
“而你在驾车时,只想着超越别人,太过关注对手的动态,反而忽略了自己与马车的步调不一致,结果自然是失败。”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专注是金。”
曾国蕃也曾言:“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做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专注,不仅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更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只有专注于眼前的自己,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三则寓言,每一篇都寄寓深刻,这些故事启迪我们,做人应时刻保持谦卑,说话做事当反复考虑,谨慎对待。
专注做事,低调做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来源:微信公众号“品读诗词歌赋”
作者:向小园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8个小故事,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一只乌龟受到谩骂,什么也没说,慢慢把头缩到了壳里。
一条鱼看不下去了,轻蔑地说:“你真没用,就知道躲。”
乌龟悠悠地伸展开四肢:“这不是逃避,是求一个安静的环境而已。”
鱼说:“你都被骂惨了!”
乌龟说:
别人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只要我不在乎,它就什么都不是。
这就是我活得久的原因。
感悟:
喜欢你的人,你怎么做都是对的;
不喜欢你的人,你做得再好也看不顺眼。
跟朋友无须解释,跟敌人解释也徒劳无益。
所以,与其耗费精力,不如保持沉默,做好我们自己。
一只蜻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苍蝇:
“这附近有鲜花吗?”
苍蝇回答:
“鲜花我可没看到,不过污水沟里到处都有罐头瓶子、粪便和。”
蜻蜓遇到一只蜜蜂,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蜜蜂开心地说:
“这附近很美,随处都有清香扑鼻的鲜花。”
接着,蜜蜂介绍了哪块草地上有百合花,哪里的风信子刚刚吐蕊绽放。
感悟:
选择朋友很重要。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就如同找到了人生的明灯,指引你看到更多的美景。
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眼界和格局,让你散发出无限的力量与光芒。
一个年轻人去买碗,他顺手拿起一只,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
但是几乎碰遍了所有碗,也没有一只满意的。
原来他的诀窍是:
当一只碗被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声响的,就是好碗。
老板笑了:
“你用来试碗的那只,本身就是次品。
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也是精品才行。”
感悟: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只碗,碗里盛着善良、信任、宽容和真诚,也盛着虚伪、猜忌、狭隘和自私。
你付出真诚,就会得到相应的善意;
你带着猜忌,就难免引起对方怀疑。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撞出最好的别人。
存钱罐挺了挺肚子,傲慢地对白纸说:
“看我肚子里装满了钱,你一无所有,不感到空虚吗?”
白纸谦虚地说:
“不,我的未来会很充实的。”
后来,主人提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两行精美的字,裱成条幅挂在书房里。
来往的客人无不拍手称赞,后来这幅书法作品成了传世珍品,被永久收藏。
而那只存钱罐,早被书法家的孙子取硬币给砸碎了。
感悟:
骄傲是垮台的开始,不要因为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
也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也许明天他会让你高攀不起。
要提升自己,首先要学会谦虚低调。
鸡和鸟飞过农夫家的院子,鸡看到满院子的谷物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停下来吃。
鸟从外面觅食回来,兴奋地分享了一天的所见所闻。
鸡不屑地说:
“我没用多大力气,就吃到了这么丰盛的食物,不像你跑那么远浪费了一天时间,还拖着个半饱的肚子回来。”
鸟无言以对,挥动着翅膀离开了。
年复一年,鸡除了吃就是睡,体型越来越笨重,慢慢失去了飞翔的本领。
几年后,成了桌上的盘中餐。
感悟:
贪图安逸,终是自掘坟墓。
及时跳出舒适圈,练就一身技能,才是长久的生存之计。
只有勇于挑战,才能成就非凡。
一只蝴蝶从窗户外边飞进来,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也没能找到出口。
它不停地拍打翅膀,左冲右撞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
最终,蝴蝶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奄奄一息地落在桌子上。
到最后它才知道,低一点儿的地方就是开着的窗户,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顶部最多两寸的位置了。
感悟:
身处困境时,坚持不懈地突围,固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耐得住性子,反思过错,总结经验,用来养精蓄锐。
具备了忍辱负重、放低姿态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策略,会比勇往直前更有效。
有两只老虎,一只圈养在笼子里,一只求生在荒野中。
它们都认为自己的环境很差,互相羡慕着对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只老虎互换了身份,都觉得很快活。
来到笼子中的老虎,整天坐享其成;
来到荒野中的老虎,找到了久违的自由。
但是没过多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死于忧郁,一只死于饥饿。
感悟:
你无需仰望别人,其实你自己正被别人羡慕着。
幸福就是一碗白开水,别人的饮料再诱人也没有它解渴。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只要不自寻烦恼,懂得珍惜拥有,就是幸福。
有个人在屋檐下躲雨。
他看见一个和尚打伞走过,就大声喊道:
“大师,普度我一下吧!”
和尚说:
“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一听,立刻从屋檐下走出来,站在雨中:
“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和尚说:
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
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
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
所以你不必找我,请去找伞!
感悟:
命运就像自己的掌纹,虽然弯弯曲曲,却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想拥有怎样的人生,首先要付出怎样的行动。
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才能得天助。
写在最后
同样的木头,把它做成三个木桶。
一个装粪,众人躲着;
一个装水,众人用着;
一个装酒,众人捧着。
桶是一样的桶,所装东西不同,命运截然不同。
人生亦是如此,重点在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王小波说:
“人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愿,一生就算成功。”
一千种人生就有一千个故事,但是道理一通百通。
愿你悟透这些哲理,从此多一份智慧和豁达,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作者 | 徐小栩,吞得下烟火气,装得了文艺范。
图片 | 视觉中国
【哲学故事、哲学故事2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