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意思、呆若木鸡的意思

更新:07-1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中华成语之“唇亡齿寒”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四千年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语文化。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成语是——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chún wáng chǐ hán]

亡:失去。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成语出处:

先秦《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guó)。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

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

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

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生存吗?”虞国国君说:“晋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有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但是虞国国君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待荀息如上宾。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虢国终于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被灭了。晋国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国国君,然后晋国就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虞国国君也不以为意。

忽然有一天守卫宫门的人进来报告:“晋国的大军到了。”虞国国君才如梦初醒。最后虞国国君被俘,虞国灭亡。

典故寓意:

虢国和虞国是春秋时期互相依赖的两个小国,它们相互扶持着,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下来,但虢公被晋国送来的美女迷住了心窍,进而亡国。虞国国君被晋国送来的宝马和玉璧诱惑住了,最终被俘,亡国。

这个成语有两层寓意,第一层是在遇到事情时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应时刻铭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阴谋,就是陷阱。第二层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时由于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存在的条件。看不出这一点,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是要办坏事的。

近义词:生死相依、息息相关、巢毁卵破

反义词:水火不容、势不两立、隔岸观火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 #成语学习

历史上晋献公一心想要扩充晋国的领土,虢国就成了他的目标。

然而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虞国,若要攻打虢国,晋国必须经过虞国。

于是晋献公就和大臣们商议如何才能顺利借道虞国。

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可以用晋国的美玉和宝马贿赂虞国国君。

晋献公采纳了这个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满心欢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请求。

虞国大夫宫之奇得知此事后赶忙进宫劝阻说: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如同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跟着遭殃。

但是虞公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礼物来和咱们交朋友,借个道路让他们走走又有何妨?

晋国顺利地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在回师途中晋国又顺势灭亡了虞国。

这就是唇亡齿寒的由来,意思就是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首先受到寒冷侵袭,比喻双方共存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唇破则齿露,唇亡而齿寒。但是因为“寒”字更形象生动,所以后来人们都使用“唇亡齿寒”。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成语?

1. 第一种情况是强调两个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说: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唇亡齿寒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依靠,另外一个人也会跟着倒霉。

2. 第二种情况是在警告对方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比如说:小明最近沉迷于网络,他的妈妈就对他说:网络害人害己,唇亡齿寒你现在不收手的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你学会了吗?关注我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的意思、呆若木鸡的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现多用于形容 下一篇: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