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概括

更新:07-14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唇亡齿寒背后的历史

一说起成语唇亡齿寒,人们就会想到假道伐虢的历史故事。可令人不解的是,晋国干吗放着临近的虞国不打,反而要费尽心机隔着虞国先去打虢国呢?

有人说,这是晋国耍的计谋,为的是能出其不意把虞国也给灭掉。这话看似有理,却难以彻底释疑,要知道此时的晋国已经非常强大,就是强攻,虢国和虞国联起手来也不是晋国的对手,根本用不着绞尽脑汁耍这样的计谋——灭虢回来捎带着就把虞国给灭了,就说明虞国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

最近,笔者读《史记·晋世家》,似乎从中找到了晋国急于灭掉虢国的原因,原来晋国与虢国有世仇,隔着虞国就要灭掉虢国,是晋国报仇心切的表现。

那虢国是如何得罪的晋国,让晋国如此耿耿于怀呢?这还要从公元前745年,晋国的一次分封说起。

这一年,晋国的姬伯坐上了晋国的头把金交椅,史称晋昭侯。晋昭侯不仅人逢喜事精神爽,而且出手也大方。他大笔一挥,就把叔叔成师封到了曲沃,史称桓叔。

俗话说,当事者迷。这一分封,在昭侯看来没什么,可在晋国的国人看来,昭侯的这一分封将埋下晋国内乱的祸根。为什么?一者是因为这一年成师已经58岁,不仅崇尚道德,深得民心,而且斗争经验非常丰富。二来曲沃在晋国地位特殊,它可不是普通的城市,而是晋国的故都,规模与豪华程度,那可比晋国现在的都城翼还要大得多。于是,晋国的有识之士就预言:“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了。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

时间刚刚过了7年,这话就应验了。公元前739年,晋国发生了内乱,晋昭侯被手下的大臣给来了个一刀两断,命归西天。国不可一日无君,弑君的那些大臣想到了让曲沃的桓叔出山。

这桓叔不知之前有没有做过君王梦,反正是人家一邀请,他还真想来过过这国君瘾,于是就来了个就坡下驴、顺水推舟。

桓叔想得虽然美,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他德高望重,在晋国说话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都买他的帐。你想当国君,我还想当国君呢?桓叔从曲沃一出发,晋都的晋人就组织兵力要灭了他。桓叔一看,以自己现在的兵力,那可不是对手,赶快跑回了老家,以等待时机。

桓叔虽然没当上一把手,可他的这一举动让人们知道了他的野心,当权派是处处提防着他。后来桓叔死了,他的儿子、史称曲沃庄伯的姬鳝子承父业,不仅和晋国的当权派势不两立,而且还光明正大地干起了弑君的事,于公元前725年,动手杀了晋国的最高。就在庄伯以为自己就要完成父亲的遗愿时,没想到悲剧重演,自己也被晋国国都的人给打回了曲沃。

这庄伯可有股子韧劲,心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次不行,咱下次再说。

等啊等,等到了公元前718年,庄伯的机会来了。原来又一个晋国国君去世了,庄伯抓住这个机会,是带兵直奔国都,来争国君之位。就在这次庄伯出兵的过程中,虢国出兵参与了进来,并与以庄伯为首的曲沃势力集团成为仇敌。

情况是这样子的,周朝时周天子那可是天下的共主,有主持正义的义务,于是乎,当时的周平王便本着“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的指导思想,看庄伯以下犯上,有违礼制,便让虢国出兵帮助晋国平定庄伯之乱。此时的庄伯虽有野心,可他怎是晋国与虢国联军的对手,虢国一出兵,庄伯不得不退回曲沃。

很不幸,庄伯直到死也没能当上晋国的国君。不过,他可是后继有人,儿子姬称也就是历史上的曲沃武公,不仅继承了他的爵位,而且还继承了他不当晋国国君誓不罢休的遗志。继位后,是时时处处想着来实现爷爷和老爹的未竟事业。

他想,原来爷爷和老爹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自己家里的实力太弱了。于是,他是殚精竭虑把曲沃给搞得繁荣富强起来,成为晋国的大哥大,实力超过了正宗的晋国国君。

有了实力做保证,武公就放手大干起来,先杀了晋哀侯、又杀了小子侯。

三四年时间,武公一下子干掉了两个老大,这让当时的周天子周桓王非常恼火,心想,你这小子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周天子?非得教训教训你这个作乱的臣子不行!他同样是派虢国出兵来帮助晋国平乱。此时武公虽然实力有了一些,可还是战胜不了联军。于是乎,被虢国和晋国给联手打了回去。

武公也是个志向坚定的人,虽然此次失败了,可他并不气馁,带领手下一通卧薪尝胆,经过20多年的韬光养晦,使曲沃的实力更进一步强大。终于在公元前679年,公然发兵一举灭了原来的晋国国君。

在动用武力的同时,武公也汲取了之前自己不注重外交,致使周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教训。在灭了原来的晋侯时,把所得到的宝贝,可劲地送给当政的周天子周僖王。

抬手不打送礼人。周僖王一见宝贝是喜笑颜开,哪还管什么正义不正义,好了,你武公就是晋国新的正式国君了。有了周天子的拍板,武公名正言顺成为晋国的一把手,实现了爷爷和老爹没能完成的愿望,把整个晋国拥入怀中。

后来晋武公呜呼哀哉了,他的儿子晋献公上了台。晋献公也不是个普通人,他很有头脑,他一回顾自己家族的上位史,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再把自己的天下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及亲戚们,谁知道他们哪个分封后,不会像自己的家族那样慢慢做大,进而对自己的后代下手,夺取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呢!

怎么办?思来想去,晋献公决定痛下杀手,把自己的兄弟们都杀净,这样一来不是就不用分封了吗?这可是消除后患的好办法!于是,晋国的那些公子,在晋献公的打击下,是死的死、逃的逃,有的就逃到了虢国,寻求虢国的庇护。

虢国不仅让这些公子住在自己的国家,而且还决定出兵来教训杀自己兄弟的晋献公。可此时的晋献公,已不像他的先辈那样不堪一击,相反,还把本想主持公道的虢国给打了个大败。

这件事后,晋献公是越想越恼火,之前,自己的祖上之所以没能顺利接管晋国,还不都是你虢国在其中的参乎!现在周天子都认我们为正宗了,你还敢来攻打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晋献公就动了灭了虢国的念头,只是当时有大臣劝他时机未到,先忍一忍。

晋献公这一忍就是将近10年,到了公元前659年,晋献公爆发了,他决定不再忍了,召集大臣道:“当初我的祖上起事,就是那虢国屡屡从中作梗。现在他们不仅包庇那些逃跑的晋国公子,而且还出兵打我们。在虢国的支持下,那些逃跑的公子终究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晋国的祸害的,本着为子孙计,我们现在就出兵灭了虢国,省得留祸患!”这些话,既是晋献公的肺腑之言,更是晋献公一心灭虢的誓师词,同时这段话也给我们讲清了晋国为什么急着要隔着虞国先灭掉虢国的真正原因。

晋国在晋献公的带领下,用计谋一下子就轻而易举灭了虢和虞两个诸侯国的历史, 2000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可人们大多关注的是假道伐虢这一本身和其中唇亡齿寒的人生智慧,而忽略了这一背后晋国与虢国的历史恩怨和它给我们的启迪——

晋国内乱,虢国曾先后三次出兵讨伐,前两次是周天子下的命令,虢国本无过错;后一次,晋献公杀得有点多、杀得有点太不顾亲情,虢国出兵看着也合乎道义。可以说,虢国三次出兵都名正言顺,是正义之举。但问题是,虢国太弱小,不堪担此重任,强出头之后引来了晋国的报复,以至于被灭国。唇亡齿寒背后的历史告诉我们,实力是主持正义之本,没有实力,正义即使在你这边,你也会被人欺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赵倡文

唇亡齿寒——因贪念而生的亡国故事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

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

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生存吗?”虞国国君说:“晋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有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但是虞国国君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待荀息如上宾。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虢国终于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被灭了。晋国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国国君,然后晋国就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虞国国君也不以为意。忽然有一天守卫宫门的人进来报告:“晋国的大军到了。”虞国国君才如梦初醒。最后虞国国君被俘,虞国灭亡。

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如今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而独善其身,团结抗疫是人类战胜的唯一选择,共同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

【故事】

晋献公在位的时候,想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他把目光投向了邻近的虢国,他想以虢国经常骚扰晋国的边境为理由,派强兵入侵虢国。但是在虢国和晋国之间,还夹着一个虞国,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晋献公自己有些拿不出主意,想找一位能为自己提出合理建议的人。而荀息便是他要找的这个人,他告诉晋献公:“虞国的国君头脑简单,我们只要赠送他一些价值昂贵的礼物,比如好马和美玉,他一定会让我们从虞国过路的。”晋献公觉得有道理,但是还是有点舍不得自己珍藏了好久的东西,荀息似乎看出了晋献公心中的犹豫不决,又告诉他:“当我们占领虢国后,虞国对我们还有威胁吗?大王的宝马和美玉也只是暂时存放在虞国那,到时候就又会回到大王手中的。”晋献公听取了建议,将宝马和美玉送到虞国。

果不其然,虞国的君王看到晋国送来如此珍贵的礼物,心里高兴极了,什么也没多想,不就是借个路过一下嘛,立马答应了晋献公的求助。宫之奇,虞国的能将,感觉出了不对劲,劝说虞王:“大王,这怕不是借道那么简单,我们和虢国都是小国,彼此之间相互帮助,才能留存下来,如果虢国灭亡了,我们也会处在危机当中呀。有话说的没有错:‘唇亡齿寒’,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嘴唇,那么他的牙齿还会有什么用呢!我们不能让晋国从我们国家过去虢国呀。”虞公不以为然:“晋国这么大的国家,现在给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想促进两国的关系,这么好的机会,让别人从我们国家过一下,算得了什么大事?”

宫之奇无可奈何,预感到虞国很快也会灭亡,带着一家人离开了。最后宫之奇果然没有猜错,晋国将虢国收入自己的国土后,立马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曾经借道的虞国。

【造句】

从现在这个局势来看,这两家公司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呀!

【唇亡齿寒的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简短概括】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