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50个典故(上),你知道多少呢?读后涨知识
唐诗中最常引用的五十个典故
1.【桃源】【武陵源】【避秦】
【释义】
晋陶潜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例句】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唐·杜 甫 北征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唐·韩 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唐·王 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
2.【云雨】【巫山神女】【阳台梦】
【释义】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唐·刘禹锡《巫山神女庙》诗:“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宋·晏几道《河满子》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红楼梦》第六回:“说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
【例句】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唐·李 贺 湘妃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唐·李 白 捣衣篇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唐·窦 巩 宫人斜
3.【秦楼】【弄玉】【萧史】
【释义】
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汉·刘向 《列仙传》。南朝梁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 巫岫敛云,秦楼开照。”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南唐·李煜《谢新恩》词:“秦楼不见女,空馀上苑风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生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秦楼有玉箫?’”郑泽《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秦楼箫凤去无端。”
【例句】
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 唐·骆宾王 帝京篇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唐·李 贺 天上谣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唐·元 稹 会真诗三十韵
4.【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寡和】
【释义】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以阳春白雪泛指高雅的曲子,而下里巴人泛指俗调。
【例句】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唐·李 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一本此下有院内二字)诸学士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唐·韦应物 简卢陟
铮鏦闻郢唱,次第发巴音。 唐·韦 庄 三用韵
5.【蓬莱】【三山】【瀛洲】
【释义】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迹人间。”
【例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 无题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唐·李商隐 无题四首之一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唐·白居易 海漫漫
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唐·许 浑 学仙二首
6.【商山】【四皓】【紫芝歌】
【释义】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避秦乱,隐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晋·陶潜《桃花源诗》:“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唐·王湋《送王闰》诗:“江芜连梦泽,楚雪入商山。”
【例句】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唐·杜 甫 洗兵马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唐·张志和 渔父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唐·杜 甫 昔游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唐·钱 起 题玉山村叟屋壁
7.【折桂】【丹桂】【郤诜第】
【释义】
《晋书·郤诜传》:“﹝武帝﹞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以“桂林一枝”喻登科及第。《宋史·窦禹钧传》:“﹝窦仪﹞弟俨、侃、称、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例句】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唐·韦 庄 鄠杜旧居二首
名登郤诜第,身著老莱衣。 唐·岑 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唐·罗 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唐·罗 隐 寄徐济进士
8.【谢朓】【小谢】【谢宣城】
【释义】
南朝齐谢朓,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例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李 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唐·陆龟蒙 怀宛陵旧游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唐·李 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9.【沧浪】【濯足】【濯缨】
【释义】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例句】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唐·李 白 送储邕之武昌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唐·杜 甫 北游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 唐·杜 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唐·李 白 沐浴子
10.【渊明】【陶令】【靖节】
【释义】
陶潜一名渊明,东晋大诗人。字元亮,私谥靖节徵士。渊明为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后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例句】
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 唐·李群玉 雨夜呈长官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唐·李 白 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稍觉渊明归思远,东皋月出片云还。 唐·钱 起 题张蓝田讼堂
11.【莼羹鲈脍】【思鲈】【季鹰鱼】
【释义】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唐·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前蜀·韦庄《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例句】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唐·杜 甫 洗兵马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唐·李 白 秋下荆门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唐·赵 嘏 江亭晚望
12.【三径】【蒋诩径】【二仲】
【释义】
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唐·蒋防《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宋·苏轼《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例句】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 唐·岑 参 沣头送蒋侯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唐·杜 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13.【三献】【怀玉】【卞和】
【释义】
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唐·刘长卿《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唐·贾岛《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宋·曾巩《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例句】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唐·骆宾王 畴昔篇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唐·贾 岛 古意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唐·卢 僎 途中口号
14.【鹤归华表】【辽东鹤】【丁令威】
【释义】
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唐·白居易《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明·高启《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例句】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 唐·罗 隐 期徐道者不至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唐·白居易 池鹤二首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唐·李商隐 喜雪
15.【磻溪叟】【非熊兆】【钓川】
【释义】
磻溪。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吕尚未遇文王时垂钓处。又《六韬·文师》载: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后果见太公坐渭水边垂钓,与之语而大悦,遂同车而归,拜为师。古熊罴连称,后遂以“非熊兆”为姜太公代称,以“非熊兆”指隐士将被起用的预兆。唐 李白 《大猎赋》:“载非熊于渭滨。”宋·陆游 《雨中卧病有感》诗:“非熊老子不复见,谁吊遗魂清渭滨。”明·汤显祖《紫钗记·高宴飞书》:“非熊奇貌,卧龙风调,绿鬓朱颜荣耀。”
【例句】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唐·韩 愈 叉鱼招张功曹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唐·高 适 金城北楼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 唐·沈佺期 钓竿篇
16.【埋剑】【射斗牛】【张雷】
【释义】
《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雷焕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豫章丰城,因命雷为丰城令访察其物。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以“射斗牛”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唐沉佺期《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唐·杜甫《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梅尧臣注:“喻薛毕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例句】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唐·李 白 梁甫吟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唐·宋之问 送杜审言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唐·刘希夷 行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唐·钱 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17.【骢马】【避骢】【乘骢】
【释义】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唐 孟浩然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明·徐渭 《祭张御史母》:“爰对大廷,宠命首仙凫之选;入班兰省,行人避骢马之鞭。”亦省作“ 避骢 ”、“ 避马 ”。唐·白居易《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唐·王维《为人祭某官文》:“时无冤人,路多避马。”元·萨都剌《送佥事王君实之淮东》诗:“淮上有官皆避马,竹西无处不题诗。”明·何景明《送李体仁按云南》诗:“九霄看凤下,万里避骢行。”
【例句】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唐·高 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果乘骢马发嚣书,复道郎官禀纶诰。 唐·骆宾王 畴昔篇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 唐·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18.【乘兴】【访戴】【剡溪兴】
【释义】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剡溪兴”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称访友为“访戴”。宋·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陈毅《游柏林失不雷河》诗:“临流乘兴,不惧归迟。”
【例句】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唐·杜 甫 卜居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唐·李 白 望月有怀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唐·韦 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19.【抟鹏】【图南】【九万风】
【释义】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以“抟鹏”喻有大志者。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鹍鹏。”明·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陈去病《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例句】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唐·崔 涂 喜友人及第
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 唐·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唐·杜 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20.【五马】
【释义】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家姝?”汉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或代指太守。唐·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诗:“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宋·梅尧臣《送胥太傅湖州倅》诗:“不羡乘五马,却逢罗敷羞。”
【例句】
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唐·韩 愈 郴州祈雨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唐·李 白 子夜吴歌春歌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唐·李嘉祐 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21.【采薇】【夷齐】【首阳】
【释义】
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采薇”指归隐。其歌称《采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采薇操》,亦省称《采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采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采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宋·王禹称《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采薇》。”
【例句】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唐·秦 系 献薛仆射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唐·王 维 偶然作六首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唐·钱 起 忆山中寄旧友
22.【相如】【长卿】【马卿】
【释义】
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相如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武帝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简称“相如”“马卿”“长卿”。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长卿壁立之贫,腹怀翳桑绝粮之馁。” 唐·高适《酬裴秀才》诗:“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例句】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 唐·骆宾王 帝京篇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唐·皇甫冉 婕妤怨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唐·李 白 赠张相镐二首
23.【长沙傅】【长沙谪】【贾生谪】
【释义】
指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唐·宋之问《新年作》诗:“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唐·张九龄《咏史》:“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长沙 ”。元·张养浩《沉醉东风》曲:“万言策长沙不还,《六韬》书云梦空叹。”
【例句】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唐·王 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唐·刘长卿 新年作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唐·刘长卿 听笛歌
24.【凤池】【凤沼】【丹凤池】
【释义】
禁苑中池沼。魏晋南北朝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勖传》:“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南朝梁·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闼,遥望凤凰池。”
又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冷庐杂识·进士归班》引宋危稹 《妇叹》诗:“记得萧郎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
【例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唐·杜 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唐·贾 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可惜登临佳丽地,羽仪须去凤池游。 唐·杜 牧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25.【倒载】【山公醉】
【释义】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举鞭问葛彊:何如并州儿?’”后以“醉倒山公”“倒载”“接?倒”形容酒醉。(按:白接?,以白鹭羽为饰的帽子。)宋·辛弃疾《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词:“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
【例句】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 唐·李 白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唐·岑 参 登凉州尹台寺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 唐·李 白 襄阳歌
图文均来自网络
10首唐诗,10个缠绵悱恻的故事,告诉你,爱情究竟是什么?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关注载月诗话,陪你一起,畅游古诗词的海洋……
800年前,元好问曾写下千古名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爱情是什么?千百年来,多少人无数次的发问,又无数次的给出不同的答案。
白居易说:爱情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割不开也理不断的依恋。
秦观说:爱情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说不清也道不明的缘份。
汤显祖说:爱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是躲不过也放不下的执念。
爱情,是男女之间的自然流露,也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
无数痴男怨女为它欣喜若狂,也因它黯然伤神。
今天我们分享10首最经典的唐诗,看唐人笔下,唯美又真挚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模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爱情,是杜甫笔下的鄜州夜月。
在古诗人中,很少有像杜甫一样专情的男人。
他的一生,如风雨中的小舟,四处飘零,但妻子杨氏,一直都是他的温柔港湾。
她出生名门,嫁给杜甫后却没有过过好日子,一直贫穷、饥饿、漂泊、离散,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的逃亡中,杜甫被叛军俘获,囚禁于长安,孤寂的夜晚,他独自凝望着月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远在六百里之外的妻儿。
什么时间才能夫妻团聚,为你擦掉泪痕呢。
一字一句,皆是相思泪。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爱情,是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
公元851年,李商隐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
秋雨绵绵的夜晚,他看着如豆跳动的烛光,想念着远在800里之外家乡的妻子王氏,心绪一时不能平静。
他揣摩着妻子此时应该也正在想念着他,于是他写诗就用了问答的形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一问一答间,因雨留滞异乡、归期末卜的无奈、夫妻伉俪情深、急切盼归的思念、西窗剪烛、深夜畅谈的情思娓娓道来。
眼前的雨,似乎也变得香甜起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爱情,是元稹笔下的巫山沧海。
元稹21岁的时候,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女儿韦丛为妻。
29岁的时候,他因为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河南县尉。
富家大小姐的韦丛,没有半分怨言,抛下身段,跟着元稹一起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公元809年,元稹30岁,重因政绩有功,升为监察御史,前往剑南。
一切似乎都在出现好转,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却传来妻子病逝的消息。
妻子下葬之日,他悲痛欲绝,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离思》,
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说好携手到老,为何抛下我一人独行。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白居易《夜雨》
爱情,是白居易笔下的远乡深肠。
11岁那年,白居易因躲避战乱,随母亲搬至徐州符离,结识了比自己小四岁的女孩子湘灵,两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19岁时,他与湘灵正式相恋,约定好了白首一生。
可是这段青梅竹马的爱情佳话,终究是败给了父母之命。
在白母看来,湘灵出生低微,这一段姻缘,是门不当户不对。
为了等湘灵,白居易直到36岁也没有结婚,直到37岁那年,母亲以死相逼,才不得不娶他人做妻子。
在一个雨夜,他又想起了年少时的恋人。
虽然时已久远,但那段青涩的时光,始终是他心头上抹不掉的白月光。
多少遗憾,多少苦楚,多少思念,尽在其中。
张爱玲说: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偏偏是爱情本身。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赠去婢》
爱情,是崔郊笔下的侯门绿珠。
崔郊幼年家境贫寒,寄居于姑母家中。
他才俊兼备,很快便俘获了姑母家一位婢女的芳心,朝夕相处的他们两情相悦,瞒着所有人谈起了恋爱。
可爱情之中总有很多的意外,姑母因一时的家境困顿,将婢女卖给了显贵于頔。
崔郊和那个婢女彼此深爱,却无可奈何。
和心爱的人分开后,崔郊日夜思念。深爱着那个婢女的他,每日都跑到于府外守着,只为那女子出来时能见她一面。崔郊和那女子相见却只能装作不相识,深情几眼,又不舍离开。
次年寒食,婢女外出与崔郊邂逅,二人分别了太久,很是激动,互诉情思,百感交集下,崔郊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心爱的人,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良缘成烟。
这首诗写进了爱而不得的无奈和割而不舍的绝望,以至于后来于頔读到此诗,感动不已,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爱情,是张泌笔下的春庭落花。
诗人张泌出生微寒,年少之时,与邻女浣衣相恋。
但迫于生计,张泌不得不与她分手,
多年以后,他功成名就,回乡之时,却听闻浣衣早已嫁作他人妇。
即便如此,当年那个莞尔轻笑的女子,常常在他的梦中翩翩起舞。
旧情难忘下,他写下了这首《寄人》以诉自己的相思。
诗中充满了淡淡哀愁,想要控诉又无从谈起,只能唉声叹气。
在梦中,他们二人约会见面的回廊还在。曲折的栏杆,似乎遇着着他们的爱情充满挫折。
爱情的甜,是往昔经历;爱情的苦,延续至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爱情,是李益笔下的西楼明月。
李益少年时,入长安应试时,与名妓霍小玉相爱,并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
后来,李益回乡探望母亲,不料父母早已为他另聘了一门亲事,女方是豪门卢氏女,
李益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弃誓言不顾,抛弃了霍小玉。
李益别后,痴情的小玉在京城望穿秋水,等了一年才知道心上人已经结婚,
从此悲愤交加,一病不起,最后相思成疾而死,
霍小玉的死,让李益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愧疚。自此之后,一代才子变得疯疯癫癫,常常怀疑妻子不贞,夫妻之间终身不睦。
一份美好的爱情,是容不下一丁点的欺骗和虚伪的。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爱情,是韦庄笔下的晓莺残月。
韦庄早年间在西川节度使王建幕下做师爷,朱温篡唐,王建也在四川自立为王,并任命韦庄为相。
可是即使王建看重韦庄,却不改好色本性,他听说韦庄的爱妾国色天香,能歌善舞,便将其强抢进宫。
一对有情人就此分别,悲痛欲绝的韦庄写下了这首怀念爱妾的词篇。
他总是忘不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他们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如今都是各在他乡,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那个有着谢娘一般才华的女子,看到韦庄写给自己的词,终日不吃不喝,绝食而亡。
红颜消逝,此情如磐石,令人怅叹。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上人间,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相思相爱,却无法相依相守。
沧海泪,巫山云,滚滚红尘,总有一人是我们忘不掉、走不出的心殇。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爱情,是杜牧笔下的十里春风。
杜牧在扬州任职时,遇到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都深爱着对方。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特别的短暂,不多久,杜牧升任监察御史,
从扬州奔赴长安任职离别之前,他写下了这首《赠别》。
十三四岁的她,娇嫩的就像二月初刚开放的豆蔻花一样。
珠光宝气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不知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不知有多少美貌佳人。
可是在他心中,这些佳丽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大约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爱情,是崔护笔下的人面桃花。
崔护21岁那年,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
清明将至,思绪烦乱的他决定独自一人去城南郊游,放松一下心情。
一路闲庭信步,转过一个山头,不远处有一座茅草屋,篱笆院里一片桃红,
微风吹过,空气中满是淡淡的花香。
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个美丽的女子打开了门。
女子名唤绛娘,不仅容貌美丽,谈吐也是优雅大方。
那个春色宜人的下午,崔护兴致盎然,天文地理史书墨画,谈了很多很多。绛娘极少插话,她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偶然与崔护四目相对,面上便是一片绯红。
情愫,也在这一对男女之间,暗暗滋生。离别时,崔护心中发誓,来年中榜后,必将迎娶绛娘。
心中有了这一目标,崔护回家后也是刻苦读书,来年,果然金榜题名。
清明节,他轻车熟路,旧地重游,再次来到了那所让他梦魂萦绕的桃花源,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
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数日后,崔护再次来寻觅绛娘。遥远的便听到老人的悲啼声。
走进前去,见绛娘躺在床上,床边老父亲痛苦不已。
原来自崔护别后,绛娘也为情所困,病倒于塌,而崔护的题壁诗,让她误以为崔护自此别去,不复再来,甚至郁郁而终。
闻知于此,崔护含泪跪于绛娘前,喃喃诉说自己的相思。一滴眼泪滴在绛娘的脸上,姑娘奇迹般地复苏了。
至深的情,超越生死。跨越生死的爱情,总是令人热泪盈眶。
欢迎您提供素材
@载月诗话
【唐诗故事,唐诗故事26集】相关文章: